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种田]世家庶女-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不至于冷冷清清。可把厨房那些人忙坏了,慌慌忙忙出去买东西,等做出来已过了午时。”
  四房的主子们不经常出远门,下人们更没机会出远门。初九上了船,开始那两天,大伙还兴趣颇高,两三天下来,也就没什么兴致了。这会子围在一起,说起闲话。也不知是谁起了头,说起明珍回来那日的事儿。
  那天四房上上下下都忙着收拾东西,只有四太太过去应景儿坐了坐,很快就回来。三老爷不在府里,明慧夫妇已走了好几日,王志远见过岳母大人,陈老太太又推说身上不好,一概不见,他没处可去过来寻陈明贤说话,被陈明贤客客气气亲自送回了善德堂。
  翠兰道:“即便吃了一顿夹生饭又如何?人家婆媳不像婆媳倒像母女那么亲热,就是吃生的也高兴!”
  翠娥笑道:“你没听门上的人说么?王夫人离开的时候脸色很难看呢!”
  香桃道:“那也不怪别人,是她吹了风闹肚子。”
  翠娥笑嘻嘻又道:“她闹肚子,可夜里三太太不也闹肚子?三太太也吹了风不成?”
  “她那日原就身上不痛快,本来就躺在床上,勉强撑着起来,哪里就说不过去?”
  “可我听说那日吃了饭的都闹肚子呢!幸亏咱们没福气没吃着,否则在船上闹肚子可如何是好?”
  说到这里就想到四老爷的几位姨娘,四老爷并不反对四太太去京城,他也想去京城找门路打点个差事,因此想把所有的姨娘都带上,四太太不同意还因此吵了一回。那天明珍回来,四太太没吃放就回来,三太太便送了一桌席面过来,四老爷和几个妾侍吃了,结果当天晚上,四老爷和几个妾侍都闹起肚子。
  启程的日子是订好了的,且越往后推越不好赶路,陈明贤得了孔先生的引荐信,要在明天二月初准时去报道,因此不敢耽搁,四老爷是男人,本来就身强体壮,并不碍事。他虽闹了一场,最后也因不能耽搁儿子的学业,因此这一路就只带了帮着四太太打点行装的蔡姨娘,和另一个并不受宠的花姨娘同行。
  四老爷虽然上了船,但还有些闹肚子,赵嬷嬷听到这里,严肃地看了几个大丫头一眼,缓缓道:“天天儿就说这些,你们没腻我却听腻歪了。”
  翠娥就拉着赵嬷嬷讨好道:“那嬷嬷给我讲讲京都是什么样子吧!”
  其他人几个丫头立即感兴趣地凑过来,“翠娥姐姐上次不是跟着十小姐去了一回京城么?”
  “那一回我第一次跟着去,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合规矩,紧紧跟着小姐,哪里敢东张西望?又怕人家笑话我没见识,丢了主子的脸面,即便如此还是犯了错,回来后跟着嬷嬷学了半年的规矩……”
  她越说越小声,扭扭捏捏惹人发笑,有人没忍住笑出来,立即引来一片笑声,赵嬷嬷故意板着脸道:“出了门就像脱了缰的马,一个个的仔细太太打你们,要我说也成,横竖别吵着六爷读书,小姐们做针线。”
  “六爷在另一只船上,咱们哪里就吵着了?”
  明菲也道:“嬷嬷说罢,我们也听听,没得我们也闹出什么笑话来。”这么说也不过是为了让热闹的气氛维持下去,陈家的规矩都照着京城那边的规矩教,四太太也是京城长大的。
  赵嬷嬷顿了顿,待其他人都安静下来,才开口徐徐道来。明玉坐在椅子上,盯着薄雾缭绕的水面上徐徐前进的船只发怔。
  那年明菲从京都回来,给明玉带的礼物便是梨花木做成的一艘精致的小船,青桔看到后,还兴致盎然十分向往地说:“也不晓得什么时候,咱们也能坐一次出远门的船,瞧瞧两岸的景致,不知有没有书里说的‘两岸猿声啼不住’?”
  她终于出了一回远门,踏上了远离淮安的路,可身边再也没有青桔。走了这几天,也不曾领略诗里的景致,水面薄雾缭绕,两岸笼罩着一层白雾,让吹来的风也带着浓浓的湿意,湿了她的眼眶。
  临行的前两天,被四太太派过来的香桃见明玉发证,手边的茶碗也空了,忙起身重新到了一杯,低语道:“这会子日头下去了,风越来越大,小姐把帘子放下吧。”
  明玉匆匆擦了擦眼睛,待要伸手,香桃已经伸手过去放了下来,趁机开解道:“小姐别想那么多,别辜负了六爷的好意。”
  明玉点了点头,虽然四太太没对任何人说起,可四老爷闹了那么大的动静,若不是陈明贤坚持,让陈老太太出面,只怕如今还在淮安。上船的那天,陈明贤找到她,对她说:“离开了就把一切都忘了,实在忘不了,就当曾经不小心被狗咬了一口。”
  即便是被狗咬了,好了伤口也会留下疤,这个疤注定要伴随她一生。何况,这也不单单是被狗咬了一口那么简单。明玉不想破坏眼前热闹的气氛,将满腹心思咽了下去,望着香桃道:“我也不会辜负了太太。”
  出了那件事后,香桃一直陪着她,鼓励她,如今四太太把香桃派给她,其用意她自然比谁都明白。多在淮安待一日,她的信心就要消磨去一分,所以才这么急着匆匆忙离开淮安。
  而现在已离开了淮安,最艰难的那些日子都已过去,她不知道迎接她的是一条怎样的路,但她不能退缩,一旦退缩就辜负了所有人。
  明玉更清楚,她必须拿出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未来。哪怕,未来比她预料的还要艰难,她也必须走下去。
  赵嬷嬷说得仔细,其他人也听得入神,就连晚饭时辰也忘了,还是四太太打发香莲来请,香桃、翠娥才手脚忙乱地服侍明玉、明菲披上大氅,簇拥着去了四太太的船舱。
  一连走了十来日,水面由窄变宽,船只也不知不觉多出来,天儿一日比一日冷。鲜少出来走动的明芳受了风寒,船上的吃食等物也不够,四太太才吩咐到了码头靠岸留宿一夜。
  赵嬷嬷的丈夫李佑先下船打点住宿,明菲等便都和四太太一块儿等,大约一个时辰,李佑才小跑着进来回话:“小的去时,驿站的小别院都已有人,只有外面还有些厢房,小的想住在别处不如驿站周全,因此和掌柜的商议看能不能把太太、小姐们的房间挪到一处。凑巧遇见一位年轻人,听说咱们这一路有女眷,就把他自个儿定下的小别院让给咱们了。”
  ------题外话------
  祝亲亲们包括小果自己节日快乐!嘎嘎~今天咱们女人最大,有老公的把家务都交给老公,没老公的赶紧去找一老公!
  !

☆、041:投宿

  现在虽天气寒冷,由南往北的人倒也多,因走得急,提前打点有些难,四太太原也没想到一定能去驿站投宿。听李佑这样说,反而有些迟疑:“那人把小别院让给了咱们,他们住什么地方?”
  李佑也知四太太是担心有问题,笑着道:“老爷跟着一起去的,报了门户。那人还说是熟人,认得太太呢!”
  蔡姨娘在旁边听着,不由心里一动,这里距离直沽并不远,能认得四太太,莫不是上次去拜访四太太的楚家公子?
  立马竖起耳朵听,四太太已吩咐大伙收拾收拾下船。
  驿站虽条件差些,比不得其他客栈,但冠了个“官”字,能住进去的并非一般平头百姓,自然比一般客栈安全。但若是要住的舒坦,还是客栈好,所以即便官员途经此地,若是没有女眷,也会选择条件更好的客栈投宿。
  听见李佑说那人也带着随行的人去了别的客栈,蔡姨娘生出几分失望来,扶着头疼脑热的明芳下了船,又上了一顶小轿。
  夜幕时分,码头上的风比淮安更冷,零零星星似乎下起了冰粒子,即便如此,这个不大的码头也停泊了好些船,远近灯火映着水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驿站的小别院,就是一个独立的拥有五六间房屋的小院子,正屋两间比较宽敞,其他人的都很小。好歹是够他们这一行的女眷住了,四太太和四老爷住了最大的那间,旁边的就安排了顾妈妈、花姨娘以及四太太屋里的其他丫头住。
  蔡姨娘和明芳住了一间,明菲和明玉住在了一间,陈明贤占了一间,赵嬷嬷、周嬷嬷带着几个小丫头住了一间,翠娥、香桃就在明玉她们的屋里挤,李佑与在苏州雇的保镖就住在外头的厢房。
  等四太太安排妥当,天已黑尽,李佑就领着个年轻人进来拜见四太太。
  那年轻人穿着一身宝蓝色衣袍,披着一件玄青色银鼠尾大氅,踩着白底青面履,意气风发、满脸含笑朝四太太见礼。四太太微微蹙了蹙眉,李佑忙陪着笑介绍道:“就是这位大爷把院子让给了咱们。”
  四太太这才微微笑起来,说了几句客气话,那人毫不在意,“不过举手之劳。”又趁机说道,“听贵府管家说,有人病了,晚辈不才,倒经常在这一代走动,认得几个郎中,就冒昧请了一位老郎中来。”
  说罢,就见一位穿着灰色袄子,提着黑漆药箱的老者垂着头从门外进来。四太太看向李佑,李佑轻轻点了点头,四太太留了那年轻人,让李佑领着郎中去给明芳看病。
  顾妈妈亲自倒了茶,趁着那人吃茶的空隙,四太太暗暗地打量他。听口音是京都人,只是她并不曾认得这个人。那人也暗自后悔唐突,若说认识,又不好说怎么认识的,说不认得,平白无故的把院子让出来,反而叫人起疑,不等四太太主动问起,他便报了家门。
  “晚辈是济南徐家的。”
  四太太虽远离京都,和姨太太经常有书信来往,一下子就想到了做香料买卖的徐家。猜疑着问道:“十里香是你们家的?”
  徐之谦笑着点头谦虚道:“小本买卖,不值一提。”
  他说得好像真的不值一提,顾妈妈却吃惊地看着他,徐家因十年前做了宫里的香料买卖,不过几年,京都贵妇们都指定在他家购买香料,徐家从外国引进了许多的香料配方,每新推出一样,必是京都贵妇争先恐后购买的。
  即便没有姨太太告知,四太太也不可能不知道徐家。看着年轻人小小年纪,已开始帮着家里办货,说话笑嘻嘻却不会给予人轻浮之感,四太太反对他生出几分好感来:“倒多亏了你,否则我们也只好在船上留宿一夜。”
  “太太这样客气,就见外了。倒是晚辈唐突,因旧年随家母去拜访过礼部潘大人夫人,与太太有一面之缘。”
  四太太上次去京都是为了明菲的婚事,时间并不算多久远,他这样一提醒,四太太才想起来笑道:“难怪不记得,确有一面之缘,不过你们小孩儿家的,长得快,模样变化也快。”
  徐之谦不觉摸了摸自个儿的脸,道:“跟着管家学办货,且也该长大了……”
  老郎中给明芳瞧过,是风寒之症,积了寒气发散发散就好了,蔡姨娘放了心,李佑跟着老郎中下去开了药方子,又派了个小厮随着郎中去抓药。蔡姨娘见明芳下了船,精神就好了许多,留下紫藤照顾,她忙去见四太太,说说明芳的情况。
  徐之谦刚从四太太屋里辞出去,模模糊糊只瞧见个背影,知道是让院子出来给她们住的人,见四太太和四老爷在屋里说话,便找侯在门外的香莲打听。
  香莲素来不劳烦这些,只道:“说是太太认得的,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人。”
  蔡姨娘不禁有些失望,驿站再条件差,能住进来非富即贵,正想着,听得四太太在屋里喊了一声,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