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小周后-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轻轻触摸着自己的雪腻肌肤,手指触及到香肌,一点又一点地轻抚着,闭了眼,唇齿间是轻声的吁声,而脸上,早已是泪水涟涟。
  尔岚侍候她沐浴,见到她这一番情状,痛心道:“娘娘,你怎么落泪了?”
  温修容轻叹一声,恍若未闻得尔岚的话,像是问她又像是问自己,“你说,这美好的身体,若是入了男人的眼,是不是会让男人酥软了骨头?”
  “那是当然,娘娘的玉体每夜都用这名贵之物保养,是个男人见了都会心动。”
  “可是,他到今也没有看到过。”温修容哀伤道,眸中尽是落寞。
  “娘娘别伤感了,娘娘既是国主的嫔御,承蒙恩宠这一天,早晚都会到来。”
  温修容凄惶地摇了摇头:“三年,我足足等了三年。可这三年来,他从来都没有碰过我的身子。我从一个小小奴婢,一朝登上枝头做了凤凰,六宫之人,谁不羡慕?可又谁知道我的苦?这几年来,我掌凤印,管这后宫大大小小的事物,国主他只是需要我,需要一个帮他料理后宫事物的人罢了!”
  尔岚听得伤感,“娘娘尽朝坏的去想,娘娘能从后宫三千佳丽脱颖而出,掌管凤印,自然是娘娘的能干。”
  “哼,能干?”温修容苦涩地笑了笑,“我不要能干,我是个女人!我只需要男人的恩宠,我需要他的手碰到我的身体,我需要他在我耳边低喃,我需要他吻上我的唇,我需要他待我真正如同他的妻子……”
  尔岚听得心惊动魄,也只得好言劝道:“娘娘温良贤德,日子一久,就算是水滴也能穿石,更何况国主还如此温厚的性子呢?”
  “会吗?”温修容似乎真的相信了婢女的话,眸光中多了希冀,脸上的神情也生动起来。
  可一想到国主即将迎娶周嘉敏,她的目光又变得狠厉而决绝。
  她知道,等到宫里来了主位娘娘,瑶光殿里便是明日黄花而已。
  那种清冷的日子,她是真的熬不下去了。
  周嘉敏,你的命真大,当初在掖庭里,你怎么就没死呢?
  你死了,就不会勾引国主了。
  温修容将整个身子没入了浴桶中,任汹涌的爱与恨将她淹没。

  ☆、第二十一章 亲迎礼(1)

  等到祭祀圣尊后的隆重祭礼一过,三年孝期一满,国主便将迎娶嘉敏的婚事正是提上了议程。
  相思而不得的绵绵柔情,一旦释放,即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首先第一件大事是朝堂议婚。
  照理说,“公庭不言妇人”,国主却下旨,将朝中的权臣招至于玉烛殿议论迎娶国后一事。
  这不,碰到了一个大难题,太常博士说“李朝享国日浅,三世皆娶于藩邸”,意思就是说,唐国成立不久,三代帝王都是在府邸中就娶了正室,还没有登基后娶国后的先例,所以要将周嘉敏迎娶入宫,本朝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本朝无例可循,难道前朝就循不到例子么?
  国主大手一挥,着命太常博士陈致雍穷究自夏朝以来,历代君王的婚仪,拟出一份婚礼的试行方案。
  太常博士陈致雍整日缩在藏书楼德昌宫中,收罗资料,秉烛夜读,好不容易拟定了婚礼章程,呈上去之后,国主细细推敲,仍不放心,又诏来中书舍人徐铉、知制诰潘佑以及众多礼官参朝议婚。
  玉烛殿上乌压压地站满了股肱之臣,为了一场婚议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吵吵闹闹地辩了一整天还没辩出结果。
  国主念及众卿饿了,命御厨端了点心,众卿在朝堂之上一边享用膳食,一边舌战,吵得快要将琉璃瓦都要掀开了。
  渐渐地,朝堂上的争论之声清晰地分为两大派,一派以徐铉为首,一派以潘佑为首,两位皆是鸿儒大家,不仅是学问广博精深,引经据典更是头头是道,争得令人瞠目结舌。
  徐铉摸了摸冉冉美须,娓娓道来:“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想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以孔孟之道论之,故而官家大婚不宜用乐。”
  他的意思是,国主大婚宜从简,不用奏乐。
  潘佑立身拱手,声音朗朗如洪钟:“徐大人此话差矣。”
  徐铉的面上已经挂不住,冷哼一声道:“潘大人难不成还有高于孔圣人的圣论?”
  潘佑义正言辞:“圣人言论也罢,贤人高见也好,若是事事都照搬圣贤人的旧典,岂不是扞格不通、固步自封?那和买履的郑人有甚区别?更何况徐大人只是断章取义而已。”
  徐铉气得胡子抖动,潘佑这样明着揶揄他,岂不是让他在朝臣面前没面子么?
  潘佑微微有些得意之色,面向国主肃然禀道:“今古不相沿袭,古虽有旧制,但也可反经合权。故,臣请用乐。”
  国主沉吟片刻,微微点了点头:“潘卿言之有理。”对于他而言,迎娶心爱女子,自然是越热闹越盛大才好,若是不用乐,当真是了无生趣。
  徐铉见国主被劝得动了,也不好再直接驳回潘佑,拐了个弯说道:“臣不曾见有记载说古人房中置钟鼓,既无钟鼓,又何来乐之有?”
  他的意思是,既然要奏乐了,房中就要放置钟鼓,既然没有钟鼓,那就还是不奏乐的好。
  他满以为此话会让潘佑噎住,哪知潘佑也是饱学鸿儒,当下朗朗道:“徐大人此言听着像是白丁之语,倒不像是大家之言。”
  徐铉一口气没提上来,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只差要和潘佑打起来,梗着脖子说道:“在下不才,未必潘大人就博学了?潘大人未免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潘佑不以为意地笑道:“博学倒不敢当,只是寻常士子该读的诗书在下一样都不曾落下。在下觉得奇怪,难道《诗》三百徐大人就没有读过?就算《诗》三百大人读得不全,周风那首《关雎》大人总该读过吧?那句‘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大人可还记得?可见古人迎娶新娘子时,定然是要设钟鼓奏新乐了。”言罢只是眯着眼望着徐铉笑。
  徐铉一紧张,拽着自己的美须,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应对之辞,只能干瞪着潘佑,几乎要将自己的胡须揪下来。
  国主道:“如此,就按潘卿之意,钟鼓设之。”
  是否举乐的议题一过,对于章程中的是否拜答之礼,两人又各执一词,争执不休。
  徐铉有意要扳回一局,咄咄有辞道:“根据《后魏书》记载,皇后第一次见到皇上时,皇后先行拜礼,皇帝后行答礼。故而臣以为,此为夫妇之礼、人伦之本,承祖宗,主祭祀,故臣请答拜之礼。”
  他的意识是,国后被迎娶入宫后,要对国主行礼。
  潘佑振袖慷慨陈辞:“行拜礼为庶民婚仪,而王者婚礼不可与庶人相同!故而臣请不答拜之礼。”
  两人左右相对,直辩得天昏地暗,让朝中臣子看得目瞪口呆,插不进去一句话。
  两人为是否行拜礼又争了半个时辰,实在分不出高下,国主只得暂时搁置了这个议题,而在婚礼的车服之制上,两人又是滔滔不绝,说得口干舌燥,仍旧是左右矛盾,议久不决。
  国主见他们二人如此争论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便问向旁边一直一言不发的文安郡公徐游。
  “徐卿,你看如何呀?”
  徐游正听得云里雾里,坐了一整天,几乎瞌睡得要睡了过去,听到国主点自己的名,唬得眼皮子一抬,恰好看到潘佑和徐铉两个人都瞪着眼,眼巴巴地望着自己。
  徐游这下可犯了难,朝中这两大臣,他可是谁都不想得罪,徐铉徐大人在江南名望颇高,与韩熙载并称“韩徐”,而潘佑潘大人又是新起之秀,言辞激烈,率性而为,最合官家胃口,颇得官家倚重。
  徐游本也是以博学著文见长,常常在燕饮中与国主唱酣咏,颇得国主喜爱,只是他是朝中老臣,油滑巧思,最善通人心、拍马屁。
  他也并未听清楚二人议的都是什么,感觉国主偏袒潘佑的意见,便肃然拢了拢衣袖,诚诚恳恳道:“臣以为,潘大人所言有理,既能引经据典,又能舍道用权,实为良策。徐大人所言之中的合理之处,也可以作为补充备用之。”
  他不过两三言语而已,既偏袒了潘佑,又没有将徐铉的意见一票否决,给了徐铉十足的面子,更是说中了国主的心声。
  国主恨不得举办天下最好的、最为隆重的婚礼,听了徐游的评判,当下定夺,一切就按潘佑的意思,命礼官再整合一份新的婚礼章程出来。
  徐铉在朝堂辩论赛中大败,也只好摇头苦笑,而心中却是忿忿不乐,向徐游投去了一个哀怨的眼神,徐游本是讪讪笑着,看到他目光的一瞬,忙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以至于后来徐游身上长了一个疽疮,整天躺在床上痛得直哼哼,徐铉来看他,忍不住戏谑道:徐大人在朝堂上偏袒潘大人,不拿周公之礼、孔圣之道当回事,只怕这回这两位先贤之人是生了徐大人的气咯。
  徐游也只得苦笑一番,无可奈何。

  ☆、第二十一章 亲迎礼(2)

  婚仪章程再三修订,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万无一失,只差将秣陵中的周嘉敏迎娶入宫了。
  国主心情大悦,一礼官突然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愁眉苦脸地禀道:“禀官家,婚仪之中还有一样,微臣实在是无能办妥。”
  国主一听,也是一愣:“还有甚事?”
  礼官呈着仪单,指着其中的纳彩一节说道:“官家,这、这还没有大雁啊!”
  “昏礼下达,纳彩用雁”,所谓纳彩便是要男子要用大雁作为提亲之礼送到女子家中,大雁邕邕和鸣,为忠贞之鸟,古人取其吉意,便作为了求娶的吉祥之礼。
  “为何没有大雁,去让猎户们抓来一只不就行了吗?”国主颇不为以,依然气定神闲地在澄心堂纸上挥毫泼墨。
  急得礼官直指着天上,差点就要哭了出来:“官家,并不是猎户们不力。这大雁是寻常之物,若是在平时也就算了,可偏偏是此时,大雁们都往南飞得干干净净,微臣就算是生了双翅,也没有能力去捉来一只大雁呐!”
  国主这才意识到问题,他丢了笔,望向窗外。
  窗外寒风萧萧,枯叶倦飞,院中唯有秋菊开得如火如荼,国主方才觉察到现在已是深秋初冬之季,要寻了一只大雁来,还真是比登天还难。
  “这有什么,让一只大白鹅代替白雁不就行了么?”
  礼官一时如茅塞顿开,他只顾着急得找不着北,没想到还有这一招,犹然惊疑不定:“这样真的可以吗?”
  国主回首瞪了他一眼,礼官傻乐呵呵收住了自己的舌头,乐颠颠地忙活去了。
  于是,一只大白鹅就被捉了来,被着文绣,衔着书信,送到了秣陵的周宅中。
  当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这婚礼的五样全部完成之后,即是最为隆重的亲迎之礼。
  金陵城中家家户户皆知国主要在这一天迎娶先国后之亲妹为国后,天未大亮就早早地出了门,守在街头楼阁之上看着热闹,一时之间,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是江南百年来从未曾出现的热闹。
  十里红妆刚刚转过街角,街头看热闹的百姓便一阵欢呼涌动,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是头一次能见到如此盛大隆重的迎亲礼,个个都绷直踮脚,挤挤挨挨,翘首相望。
  百辆彭彭,八鸾锵锵。
  当国主骑着披着文绣的大马出现时,宽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