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良商妃:殿下滚远点儿-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一边洋洋自得,岑二老爷一边转着闲王妃给自己的纸笺上写的“不骄不躁”四个字。

    嗯嗯,这荣耀都是因为寐寤,不能给寐寤添麻烦,寐寤要是出了事儿,那岑家就什么都没了。

    一朝得道,一朝失道。

    岑家起伏数百年,他也是知道的,绝不能重蹈覆辙。

    岑二老爷嘴里嘟囔着,一旁小三儿的脸上尽是兴奋。

    大姐姐没事!

    大姐姐嫁给了王爷,就是王妃。

    早先过来的时候,父亲还有兄长姐姐就与他说了,大姐姐已经嫁了出去,二叔又是懒散的性子,能撑起岑家的只有三房。日后他只要跟在大姐身边,就会有岑家的出头之日。而在往术戎州的路上也接到了消息,说是婶娘她们已经正要启程往这边过来。只有自己父亲和兄长留在那边守着岑家祖宅,心上还说日后岑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两次入京,几经遇险,岑亦兰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稚嫩无知的小儿。

    若是父亲兄长姐姐一开始就是这个心思,这一趟就不会只让他陪着来了。

    只是不管他们怎么想,他都要待在大姐姐身边。

    骑在马上的古玉臣遥遥的看着那边摇晃的闲王闲王妃的车驾,说不清自己此刻是什么心情。

    当初他还高高在上斜视岑家,现在却是要庇护在岑家的蒙荫之下,而这一切又要源于那个险些成为他妻子的岑家女子岑寐寤。

    古玉臣眼前闪过当初初见岑寐寤时候的惊艳。

    那时候父亲只是借机,他却是真的生了要娶的念头。

    只是到头来为了所谓钱财,父亲放了手,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与旁人定亲。

    不是没想过日后要如何的羞辱她,让她知道她的眼光有多差,可转眼她又与皇子有了纠葛牵扯。

    而不论为妾为情,已经不是他能觊觎的了。

    他后悔了,想必父亲也后悔了,而最终,他娶了她的妹妹。

    虽只有几分影子,也了矣。

    现在她竟是成了王妃。

    当初咫尺之隔,现在天涯之别。

    更是连古家的前程都要落在她的身上。

    从此觊觎之心不敢有,更还要盼着那位闲王王爷宠爱她才好。

    古玉臣兀自叹了声,望着天上飘过的白云风情,只觉得崇恩寺的方丈大师说的好啊——世事无常!

    三日后。

    榕城外早已经齐聚了众多百姓,为首的正是早先在术县接迎的周知州等人。

    遥遥可见闲王的车驾缓缓驶来,漫天的旌旗飘扬,旌旗下军士的盔甲粼粼泛光,锐利的刀剑闪现的光芒如日耀大地。

    榕城的百姓们没有见过这么浩大的阵势,早就屏了气息,双股颤颤。

    而周知州等人也早就见过了闲王一行的架势,可现在却觉得和先前那一次不太一样。

    车驾到了近前,榕城的官员百姓恭声,“见过王爷王妃!”

 第二百五十一章老吾老

    整齐的声音震动榕城内外,连风儿都似乎随之停滞了片刻。

    车驾外康宝上前,缓缓的掀开了车帘。

    “免礼——”

    清朗的声音传来,直入鼓膜,心想着这位王爷不知道是如何的风采,众人起身,不由抬头。

    只是这一抬头,别说是榕城的百姓,就是先前见过闲王与闲王妃的一众官员们也都愣了愣。

    车厢中,王爷王妃并肩而坐。

    大红镶黄的五彩蟒袍赫然在目,王爷金冠束发,威严顿生,而朗目潋滟,唇角微勾,淡淡笑意轻拂。一旁的闲王妃头带珠玉发冠,端庄典雅,同样卿颜微笑。

    先前王爷与王妃便装浅然,他们觉得平和亲切,现在王爷王妃只身着品装,就让他们心头生畏。

    气由天成,这才皇家的气势。

    官员百姓不由低垂下头,更显恭敬。

    脚踩着踏凳,淳于珖与岑寐寤下了车。

    气机牵引,无形威压而来,一众官员连呼吸都不由轻微屏息。

    周知州看到眼前五彩的流云袍角划过,随后双臂就被抬起,抬头一看,扶起他的正是闲王。

    周知州面色发涨。

    见状,闲王一笑,在他的臂膀上按了按,又去扶周知州身边的官员……

    榕城外的官员一一被闲王扶起,无不是双目涨红,更有些官员都哽咽出声。

    早先知州大人前往术县恭迎闲王爷,他们有的身有公务不能同行,后来从知州大人的口中知道这位王爷亲切随和,也就松了口气。

    为官为百姓,更是自家的仕途前程,在朝中有朝中的艰辛,而在王爷面前也有各自的惶恐,毕竟皇家权威,一喜一怒就不知道牵扯多少性命,总也惶恐。

    刚才看到王爷却是觉得如同天子威压,而正就是他们心有戚戚焉的时候,那位王爷又是亲手把他们扶起来。

    当初他们在京中曾入殿堂,也曾被恩师看重,却从不曾被贵人如此厚待。

    他们又怎么能不激动!

    这霎那,就是生了为王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思也理所应当。

    随后他们眼看着这位王爷把最后一位官员扶起来,又走向百姓当中为首的年高德昭的老人们跟前。

    那些老人看到那位尊贵的王爷向他们走过来,浑身颤颤,老泪纵横。

    大齐奉孝,不管哪位上官驾临,迎来送往都少不了古稀老人,可不管是谁,哪位据说是礼贤下士的官员都不曾把他们这些年老者放在眼里,最多看上几眼,颌首一笑就是足礼,哪里有像是这位王爷亲手过来搀扶的!

    还不等淳于珖到近前,老人们当中就有激动到了极点,双腿发软撑不住要摔倒的,而还没等老人摔倒,有人快步的过去相扶。

    再看,竟是王爷身后的侍从和宫婢。

    见状,淳于珖没有再靠前,立在三步之外,冲着那几位老人一躬身。

    在场的官员百姓无不惊讶骇然。

    先前这位王爷亲手扶起众位官员就已经让他们无措,现在竟是对着这些身无品阶,只是寻常百姓的老人行如此大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今日淳于氏珖掌术戎州,为己,为民,愿上下一体,共昌术戎!”

    王爷开口,对木萦说的术戎州的官员是如何评价自己主子的话——性情中人!

    所以这般举动,是为了坐实“性情”二字?

    这时候身前她半步的淳于珖回头,霎时风情无限,如日月笼罩。

    岑寐寤一笑,伸手搭上淳于珖伸过来的手。

    ——不管他如何做,她都陪着他!

    一众官员们心头各自如何想,百姓们不知道,百姓们只知道他们有福了!

    逆数往上不知道多少辈祖祖孙孙,即便大齐已经数百年之遥,他们也并非只是只待在术戎州或榕城这一小地,可也没几个见过皇亲国戚,而就算是有幸见过,也不曾见过如眼前的王爷王妃这样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却又让他们觉得敬畏,觉得亲切。

    从来都是官员百姓磕头行礼,而王爷王妃竟是对他们行礼。

    王爷王妃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百姓们当然知道王爷不可能把他们当作是自家的老人,他们也不敢,可王爷有这个心念,那他们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至少当日迎接王爷王妃的诸位花白老人回去之后,碗里不止多了他们喜欢的饭菜,连膝下的儿女亲戚都笑颜颜的,只觉身心畅快。

    一时榕城竟是前所未有的和谐欢声。

    榕城闲王府。

    府邸五重宅院,比京城的闲王府要大上一倍。据说先前是数十年前某个告老还乡的二品大员居住之所,只是后来子孙不怠,把这个宅院卖给了当地世家,而闲王被封术戎州的消息传来,这座府邸就归到了闲王名下。

 第二百五十二章是错是罪

    榕城之大,而这座闲王府不管是地方朝向,还是府邸当中的假山游鱼,嶙峋屋脊,风水卦象,都是上上之选。

    如今府邸中,丫鬟侍婢随从侍卫正是忙而不乱,各个的行礼箱子搬到屋中,又在当地添置了不少物件,之前大抵都是把事务交给南萦木萦的岑寐寤这次也亲自动手,查遗补缺。

    园子看似是大了,可实际上却没有大多少。

    京城之中防护戒备重重,王府中不必有太多侍卫,这里却是陌生,总要多出倍数。

    早先这位爷身边的侍妾被安排在京城外的庄子,现在有了封地,当然也要前来,并非是榕城没有别的庄子安置她们,而是初来此地,还是要显得“妻妾和睦”。何况那几位妾侍当中或还有谁谁的耳目,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一一的找出来。

    虽说岑寐寤也鲜少整理内宅,可商道朝政都能在她手中处理的井井有条,就更不要说是这些繁琐小事儿,不过两日岑寐寤就把府中内外整理完全。

    原来城中的官家夫人有心相助,毕竟怎么看这位王妃的年岁尚小,可听说这位闲王妃入府之后,府中上下就开始忙碌起来,且忙而不乱,就知道她们都小瞧了这位商女出身的王妃,再听说城中紧跟着又出现的岑家铺子,更是觉得这位王妃非同一般。

    只是若说王府的内宅整理让人称奇,那位闲王爷就让众位官员惊惧了。

    既知闲王爷为术戎州一地之主,术戎州上下的案卷早就备在榕城的知州府衙,只是本以为王爷会歇息几日再去,没想到王爷入城当日就去了府衙,且在府衙一待就是整整两日。

    两日不眠不休,挑灯夜阅。

    除却随行闲王而来的帐房算师,还请了大半个榕城的算师筹算榕城乃至术戎州的事务,分门别类,就算是摆弄账册的主事官员看到算计的账册,一时也分不清是哪种。

    两日过后,账册汇总到王爷面前,只有一个小册子。

    小册子的扉页上什么都没写,可眼瞧着这位俊美的王爷把册子拿到手里,在场的众位官员就觉得背脊发麻。

    册子打开,王爷的目光在册子上扫过,缓缓开口。

    “周大人,浩元九年借州府衙门一千两为周转,三年方还。无息。”

    “詹大人,浩元十二年,借术县县衙一百两,至今未还。”

    “……”

    随着一个个的字从王爷的嘴里冒出来,诸位官员的背上果不其然的开始冒汗,连守在门口本以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只瞧着里面那位“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王爷就够了的衙役也都腿脚发软,颤颤的跪了下去。

    王爷所说的官员,正是在场的诸位,连门口的衙役也没有放过。

    虽说只是关系朝廷借款这等小事儿,以往的上官也都不会查此项,就是查了,不过说一句“早些归还!”

    可现在王爷一上来彻查的就是此事?

    王爷之意在杀鸡儆猴,警告为先?还是说连这种小事儿王爷都了如指掌,更不用说是其他种种?

    心思越转,就越是心惊胆颤,以往为官不甚清廉的人官袍之下双股轻颤,即便是如周知州等自觉浩荡之人也是面颊发烫。

    借钱这种儿事儿是从京里就有,到了地方更是连九品小吏也在衙门有借条儿。而新晋官员每到一地,哪怕是家中再富庶,周围为官者人人都借钱,自己总不能别树一帜!只是借钱是借了,到了归还时候就有可能忘记,就算是及时记起来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