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小海盗-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秋天过后,他还得养他们。因为一块新开垦的田地,不会和熟地一样多产量的,一般只有熟地的六到七成的收成,第二年就提升到**成,到了第三年,才基本或者达到熟地的产量。这也就意味着第一年唐继光养他们,第二年唐继光补贴他们,第三年,唐继光才得到些许收益。
而且唐继光知道台湾北部是亚热带气候,多雨林。这也就意味着会有很多的热带疾病,这些都可以导致难民一定程度的减员。另外还可能面对土著的攻击,这就需要军队了。还有粮食都是要靠海运的,海运粮食,那唐继光就没有海船贸易了。
P:父亲病了,进医院,木木实在没有时间码字。今天更是只谁了五个小时。明天还要出去帮忙,希望大家见谅,今天只有一更。
现在欠四章。
第155章 难民如潮
这些难处,都使得唐继光不得不精打细算,要不然他肯定会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莫师爷知道唐继光误会了,解释道:“少爷想多了,三十两银是平时的价格,但现在都是难民。只有给他们一口饭吃的,他们都愿意为奴为婢了。就算是买,估计一两银就可以买到一个大汉了,如果少爷你拿粮食去买,还可以买得到更加多呢!只是粮食价格比平时要贵,这恐怕难以购买大量的粮食!”
唐继光也回过神来了,讪讪然笑道:“我倒是没有想到现在是什么时候,让莫师爷见笑了!”
莫师爷倒不以为意。“少爷是做大事的人,不在意这些小事情是正常的,要不然在下恐怕也没有工作可以做了!只是海船这些要准备多一些!”
唐继光被莫师爷一说,也放开了心胸,哈哈一笑。“行!这事情就交给你来处理!”
唐继光是一个比较倾向于行动的人,他立刻以买粮赈灾的名义,向袁一骥和潘相求助。唐继光给每人送上一张五千两的银票后,袁一骥和潘相立刻放行。袁一骥将官仓中的粮食,以八钱银一石的价格,卖了二万石给唐继光,共计一万六千两。
潘相也通过强卖的方式,以八钱银子一石的价格,从大商户那里买了一万石给唐继光。因为是大商户的,唐继光只眼开只眼闭。在明朝这个年代,那些大商户的都是没有几个好人。唐继光自然犯不着为他们向潘相求情,惹得潘相不高兴了。
不过潘相对此倒是有些歉意,袁一骥给了唐继光二万石粮食。而他潘相只是给了一万石粮食,这差距也太大了。而且潘相也打听到了,二人得到是银钱是一样的。于是潘相开口,要买下唐继光带来的铜矿石。
唐继光也想早日脱手,双方一拍即合。当初那些本地商户来购买,都欺负唐继光是外人,压低价格。唐继光自然不是傻瓜了,一块铜矿石也没有卖出去。现在有潘相接手,对于唐继光而言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对于双方也有利。
十船的铜矿石,一共卖出了十七万两。潘相将之提炼出来,却得到近二十一万两的利润。这也和日本的技术落后有很大关系,铜矿上带有少量的银矿。见得到如此大的利润后,潘相大喜过望,也因为这事情潘相和唐继光关系越发密切。潘相还因此有心和唐继光合作,垄断日本的铜矿石外贸,当然那已经是后话了。
而唐继光在三万石粮食送入海船的时候,并非无所事事的坐等,而是找了福州城内所有的铁匠铺。让他们打造一万个锄头、五千柄斧头、二千个铁犁,为如何开荒台湾做准备。同时向福建全省购买,二千头耕牛。
这些虽然非常繁琐,需要熟悉杂项的文吏才好解决,可惜唐继光手中只有莫师爷一个人。最后莫师爷给唐继光找了一个同乡来,唐继光考究一番后,最后决定让此人留在福州,帮助他处理这些事情。
当然了,唐继光也不可能真的完全信任他,也在这事情上托了潘相帮忙。唐继光相信有潘相在,就算那个绍兴师爷想搞出什么冬瓜豆腐来,也得琢磨一下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住江西、福州二省税监使的怒火。
…………
这就是淮河吗?
只见在淮河北岸一个个看似小土包的东西连绵不绝。但仔细一看,却发现这不是什么小土包,而是一间间房屋。
莫师爷走南闯北倒是知道这是什么,对唐继光解释道:“少爷,这上难民修建的土屋。在地上挖一个土坑,挖出来的泥土往两面夯实,再在上面放上树枝。睡觉的时候往里一钻就可以了。倒也简单方便,只是一旦下雨,这屋子就成了水坑。”
“只是现在这个情况,难民恐怕想的是自己的房屋被淹了!”唐继光苦涩道。
莫师爷沉默了半响,冷漠的说道:“少爷!这就是命,理不了那么多的了!”
只是这冷漠的背后,又经历过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才会变得如此冷漠呢?
唐继光叹了口气道:“我虽然不是圣人,但能够帮到一个算是一个好了!一会儿招募难民,多招募一些有家庭的吧!”
“只是少爷!这样恐怕会不太好吧?招募一些壮丁和妇人就是了!何必如此呢!这些自有官府来管理!”莫师爷劝谏道。
唐继光缓慢却坚定的摇了摇头,伸手指了指心脏的位置,看着远处衣衫褴褛的难民,道:“我不是圣人,但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底线。能够帮到就帮好了!那些壮丁虽然重要,但他们也相对好找到活命的工作,但老弱妇孺则不同了!至于朝廷……”
唐继光说到这里,流露出一抹冷冷的嘲讽。明朝的官吏从朱重八定下那超低薪水后,他们已经注定了要成为贪官。正所谓千里为官只为钱,十年寒窗皆为财。
如果真是老老实实的当官,那就像海瑞那样,逢年过节才吃得上那么几两猪肉,住着一所破旧的院子。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经商,怎么也不会比这个差。
万历那十多万两和粮食拨下来,唐继光估计真正落在民手中的,估计一半都没有。特别是那些粮食,说不定大部分都进了商人的手中,使得他们继续趁机发灾难财。
“这样的明国不要也罢!”唐继光目光忽然凌厉了起来,轻声喃喃道,
“少爷!你,你刚才说什么了?”莫师爷似乎听到什么,看向唐继光的目光也有些惊恐了。
“没有!”唐继光掩饰过去。他刚才这话太过诛心了,恐怕也没有人敢对仿佛巨人一般的明朝打造反的小心思。
第156章 万历四十四年【上】
难民的日子非常难熬,更加让人惊讶的是,在淮北居然聚集了三十多万流民,而淮北一地的淮安府和徐州合计起来的驻军只有两个卫所驻军。
分别是东海中所和大河卫,前者编制是一千一百二十人,后者是五千六百人,加起来也就是六千七百余。但明朝后期的卫所,对他们幻想一下就好了,别以为真的认为都是满编的。只有大概百分之五十左右在编的,而且这百分之五十其中又超过百分之六十是老的老嫩的嫩,而且还是面黄肌瘦的那种。
剩下的千多人,又只有百来名家丁可看一战,其他都是挂着兵丁名头的农奴,他们拿锄头还比拿长矛熟练十倍。唐继光实在怀疑,如果有人在淮北这里振臂一呼,会不会造成明朝灭亡呢?又或者明末席卷天下的农民大起义提前爆发呢?
须知不过淮安府、徐州二地兵力千余人,而三十万流民当中少说可以组织出十万大军,五万精壮。对付没有多少士气的卫所士兵,完全可以解决了他们。再加上**哈赤刚刚建立后金,明国边军的注意力肯定放在女真人身上。短时间内将给予了起义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到发展。
唐继光甚至都考虑自己是不是做这一个‘振臂一呼’的人。但考虑了三番后,唐继光还是作罢。现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造反起来可以多少把握。再说虽然历史上农民起义军似乎都是正义的,但因为资金短缺,再加上农民起义军往往因为饥荒而造成。使得他们每到一处地方,都是劫掠当地是粮食、金钱,对当地造成的只有破坏,并没有建设。
就好比陕西、甘肃一带,之所以如此荒芜,也和明末农民起义军当初的破坏有很大的关系。再说农民起义军基础如此之薄弱,要打多少年才能够打下一片巩固的根据地。?这些年来,不就等于帮助了**哈赤牵制明朝,给予了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吗?
唐继光可不愿意帮助**哈赤,哪怕是间接性的帮助。
但唐继光也没有去提醒淮安府的地方官应该注意流民,唐继光准备顺其自然。
唐继光自己则在靠海的云梯关一带架起大铁锅煮粥,一方面救济流民,另外一方面也招募流民。招募流民非常简单,流民往往一文钱也不要就愿意为奴为婢,只要一个要求,就是能够吃饱饭。唐继光花费最多的钱,反而是签订契约的公人所费的钱财。这个公人其实就是公证人,由衙门中人担任,一般会抽出百分之六作为公人藈。?
唐继光索性给衙门送去了一千两,衙门登时无视其中的一切,还给唐继光送去印章,也就是说唐继光想买多少个人就买多少个人。这大概相当于包月吧!
其实也怪不得衙门的官吏如此爽快,皆因正常买卖一个人三十两,他们收取的公人税也不过是一两八钱,一千两就相当于买五百个人才有的了。而现在更是奴隶价格直线降低,他们去做公人,最多也就得到几百文。
唐继光又花费五百两买通了云梯关的卫所士兵,流民从容在云梯关一带出海。不过让唐继光郁闷的就是,他的海船太少了。十艘海船一共才可以运载六百名流民左右,来回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其实可以多运一些的,但那样生活环境太过恶劣了,恐怕途中会死不少人,唐继光不采纳这个方法,这才使得运送人数如此少。
幸好的是万历的圣旨也下来了,万历赐唐继光武举同进士出身,福建海防游击,领千户衔。让龙江船厂、五虎门船厂协助唐继光组建水师。
唐继光这个时候可以打着组建水师的名义,向明国各地下订单,制造海船了。
唐继光立刻向龙江船厂下一艘一千料的大船,让唐继光傻了眼的是,昔日修建了明初鼎鼎大名的三宝船队的龙江船厂,最多居然只能够建造五百料的海船。唐继光无奈了,改为向龙江船厂索要两艘五百料的海船,每艘海船造价二千两。
反倒是福建的五虎门船厂可以制作一千五百料的海船,而且制造周期只需要七个月。皆因每年派船出使琉球,都是从福建出发,制作的海船自然也是在福建制作。当然了,制造周期如此短,这海船性能上自然不能够和战船相比,只能够算是普通商船。
别的不说,战船上的龙骨就需要是从广西运过来的铁木,光是这路费就要命了。幸亏唐继光需要的并非是战船,只需要能够载人的就可以了。唐继光迅速向五虎门船厂下订单,一共三艘一千五百料的海船,每艘造价五千两白银。
其实如此低的价格,一方面是明国造船技术出色,另外一方面是,用的工人是匠户。这些匠户和军户一样,工资低的可怜,连温饱都成问题。如果不是要喂饱那些太监,恐怕价格更加低。另外在潘相的帮助下,海船的制造周期被缩短到六个月。
同时还向泉州、福州、福州等民间船厂下订单,一共是三艘五百料的二号福船,十艘二百五十料的海沧船、二十五艘一百五十料的苍山船。
不过其中最快的苍山船也需要八十天制作周期,几乎三个月时间。
漫长的制造周期,使得唐继光原本准备在台湾今年开垦的计划失败了。为此唐继光不得不联络昔日帮助过他的晋江船主杨天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