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荣耀-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知道,分省之后,原江南行中书省便会直接改为中枢,总领各省事务。
“除此之外百室就再没有其他想法了?”冯国用不动声色地问道。
“国用,你有话便直说嘛,何必绕来绕去?”李善长笑着反问了一句。
“我总要摸清你的心思才好说。”冯国用端起茶杯,微笑着说道。
“你这个冯国用,掌了几年枢密院,变得高深莫测起来。”李善长笑骂道,“我觉得行中书省直接改为中书省,再多增设几个部便好了。”
冯国用放下茶杯,叹了一口气道:“百室,我就知道你还是舍不得。”
李善长不由眉头一皱,连忙问道:“国用,你这是什么意思?”
“原本我不想来的,但是念及我俩同乡,又是十几年的旧识份上,今夜还是来了。”
“还请国用指点一二。”李善长拱手道,中枢再怎么改,枢密院是不会动的,因为那里早就改好了,所以冯国用是最轻松的,可以置身事外,俗话说当局迷,旁观清,自己深陷中枢改制漩涡中心,很多事情不一定看得清楚,有冯国用指点一下也好。
“百室,别人叫你李丞相很受用吧!”冯国用迟了一会突然说道。
李善长不由一惊,整个人差点从座椅上跳了起来,“这……,这……”他一时说不出话来。天下人都知道,江南只有一个丞相,那就是刘浩然,不管是此前的江南行省丞相,还是后来加封的韩宋朝丞相。李善长升任行省左丞相之后,别人叫他李丞相,开始时还惶恐了一番,但是随后便习惯起来,今夜听到冯国用这么一提,当即吓了一跳。这到底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丞相的意思,毕竟两人的关系摆在那里,刘浩然很多话不便说都是冯国用说来出,前几日分省议事会上两人不是配合地很好吗?
“百室,你不用猜了,这只是我的想法。以你和丞相的关系,就算有什么话也不会让我来传达。”冯国用解释道。
李善长点点头,刘浩然对他也算是极度信任,没有什么事避着他,再难听的话刘浩然也会当着他的面说。
“国用,你就再指点我一二吧。”李善长思量了一下口请教道。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要是因为李丞相这件事犯了君王的忌讳,再受宠也是要吃亏的。
“昨日,丞相与枫林先生、伯温先生聚时,曾无意谈及元廷施政得失利弊时相谈道,元廷无德,不到百年便风摇欲坠,除了吏治败坏,官员之外,宰相专权、臣操威福也是一个原因。”
听到这里,李善长无疑是听到了一声炸雷,右手不由地颤抖起来。他也知道,现在的刘浩然不是当年那个定远营统领,他的心机城府已经是深不可测张士诚、刘福通一事他都是知道的,这等手段想起来都不寒而栗,对于臣属部下,这位爱恨不表于色的主公难道没有部署吗?李善长可以想象得到旦刘浩然对自己猜忌疏远了,那下场会是怎样?坐
就摔得越惨。
想到这里不由联想到前几日分省议事会上,那些布政使名单虽然是事先经过刘浩然肯的,但是自己表现得过于抢眼,给人一种专权的强势态度,虽然刘浩然当时没有任何表示,但是不意味着他心里就舒服而且在场的众臣怎么看?难道不会认为自己是弄权的宰相吗?自己太心急了,早知道让汪广洋也提几个就好了。
书房很暖和是李善长的额头却慢慢地渗出几滴汗珠来。
“百室,不必多虑只是丞相在与枫林先生、伯温先生学史时一时而感而已,并不针对你。”冯国用连忙劝道然喜欢读书,而朱升、刘基基本上就成了他的老师,冯国用等几个人就客串“伴读”,那番感叹就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出的。
“国用,谢谢你了。”说到这里,李善长起身拱手向冯国用长鞠一躬,慌得冯国用连忙起身回礼。
“国用啊,这虽然只是丞相的一时感言,却是主公的心思,我要是不知进退,将来恐怕死无葬身之地。”李善长长叹道,这时他才感觉到冯国用对自己的这份情义,要不是他提醒,自己恐怕会越走越远。
“国用,我看丞相在分省议会这般布置,怕是已经存了心思了。各省地方尚且如此,中枢就更不用说了。”李善长抚须道,他也是聪明人,被冯国用这么一点,当然就明白过来了。
“百室,你明白了就好。你:在最重要的是抽身而退,不妨效前唐太宗皇帝即位,虚中书令的事。”
李长不由眼睛一亮,抚掌赞道:“这是个好办法。”唐太宗登基前曾经当过中书令,后来他当了皇帝,大臣们没有一个人敢继任这个职位,只好将中书令空在那里,以左右仆射持掌中书省。李善长明白,只要继续获得刘浩然的信任,这丞相一职有没有都无所谓,自己还不照样是刘浩然麾下头号文官。
“百室已经有计,我也安心了。”
“国用,此情牢记在心。”李善长点点头道,眼里全是诚挚的感激。
“你我二人不必多说了。事情谈完,我也该走了,这几日枢密院的事情也非常多,忙得我不可开交。”看到李善长心结已解,冯国用的心情也非常轻松。
“是不是改军服,定军衔一事?”李善长笑问道。
“正是此事,改军服还好说,这定军衔一事一传出去,众将都跑来招我,连我弟弟国胜从湖北也寄来书信,问道给他定了什么军衔?”
听到这里,李善长不由大笑起来,这是军方的事情,要忙也是冯国用的枢密院和刘基的陆军部、俞廷玉的海军部去忙,自己是不会插手的,只是听来一笑而已。
不一会,冯国用起身告辞,李善长连忙起身相送,刚走到书房门口,冯国用突然又说道:“百室,你还是多和翰林院那些庶吉士交往一二,其他的人少来往为好。”
李善长眼睛一转,立即明白了冯国用的意思,当即笑着说道:“那些都是天子门生,就怕他们看不上我这粗鄙之人。“
“你呀!”冯国用笑着说了一句便继续向外走。
将冯国用送出府门,李善长刚转身回来就碰到了弟弟李存义。
“见过兄长!”
“存义,你在这里干什么?”
“我与惟庸聊了几句,刚把他送走,回来的时候看到你送冯大人,我不敢相扰便站到了一边。”
“哦,这样。”李善长知道李存义与胡惟庸关系甚好,甚至已经到了要结亲的地步,胡惟庸准备将侄女嫁给李存义的儿子李佑。
“兄长,惟庸这次送来了一百金,还说你答应了,过两日再带两个同僚来见丞相你。”李存义得意地将丞相两字咬得极重。
“胡说,以后休得再提丞相两字,天下只有一个丞相,那就是主公,你记住了。下次再冒然失言我打断你的腿。”
李存义被李善长突然火吓得不轻,连忙弯腰应道。
“还有那个门子李二,给我赶走了。”
“兄长,这是为什么呀?”李二是他一个小妾的表弟,很会来事,每次收到的红包都会孝敬一份上来。
“为什么?今天他可以刁难冯大人,明日他就会刁难丞相,陈修府上的事你忘记了吗?不要被一点钱财迷住了眼,到时犯下泼天大祸有钱也没有用。”
李存义连忙应道,但是心里却不以为然呢,陈修能和自己的兄长比吗?圣眷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不过李存义不敢忤逆兄长的意思,还是把李二换个兄长看不到的地方吧。
当夜,一份密报送到内察司都司夏案前:“今夜酉时三刻有宋思颜、汪睿、汪河、胡惟庸造访李善长,谈及细节如下……,戌时两刻告辞,此后胡惟庸又与李善长弟李存义密谈半个时辰,细节不详,送有黄金贵重之物。时一刻,冯国用造访李善长,密谈半个时辰,细节不详。”
夏看完之后不敢怠慢,立即送呈刘浩然。刘浩然看完之后只是一笑便丢在了一边。
第一百零二章 中枢(二)
明:本章应该是第一百一十一章,传错了,特此声歉!
**************
十二月初六,刘浩然又一次召开了朝会,不过这次会议参加的人比较少,只有几位重臣、各部尚书侍郎和十几位名士,地方重臣一个都没有,因为这次议论的是中枢改制的问题。
“丞相,诸位同僚,我先来说说。”待到刘浩然讲明这次议事的主题,李善长便抢先言。
“中书省有吏、户、兵、礼、工、刑六部,但是江南这数年展之后,这六部已经不适合了,例如江南工业大兴,这工业是属于户部还是工部?扯不清楚。”
户部是管江南钱粮的,这工厂挺挣钱的,户部就想把它归在自己门下,可是工部不答应了,它原本就是管江南营造工匠,这工场当然就该归自己管,于是两部没为这事少扯皮。
“还有江南商贸达,这商务又归何部管理?又是个大难题。刑部原本持掌江南刑狱,自丞相设按察司理问刑案,这刑部就只剩下管理监狱和巡检之职了。而且中书省只有六部却要治理数省,权柄太重且易生推诿之事。”
现在大家都摸到刘浩然的气,改制动不动就把权柄太重挂在嘴边。
“因此我议,中书省应根据需要增设各部,并对刑部进行调整。我与汪大人等中书省同僚以及江宁大学几位教授商议之后,拟定的初步意见如下。汪大人,请你来给丞相和诸位同僚说一说。”
李善长这次学聪明,把光荣的任务给了参知政事汪广洋。
“丞相。诸位大人中书省定地草案如下。从户部分出计部掌管赋税、俸饷、铸币及一切财政事务。分出农部掌管天下田地、耕种、粮储事宜。户部改为掌管户籍、赈灾、救济等民政事务。”
听到这里人还以为户部尚书不怎么得罪了李善长和汪广洋。这一家伙把它最重地权柄全分出来了变成了一个无关紧要地部门。可户部尚书一直是李善长兼任呀。不该如此呀。难道他不准备兼任了。所以干脆将它拆开。而刘浩然想了一下得这户部跟他异世所知道地民政部、卫生部和社会保障部差不多了。
“工部分出商部持掌商贸往来;出营造部持掌土木、水利、交通营造工程;分出运转部持掌驿站、漕运、海运等运转事务;工部专职管理工场事务。”
“礼部分出学部执掌提学学务及科举考试;礼部专职执掌祠祭、修明礼乐、更定章制及藩属和海外之往来事务。”
“兵部分出陆军部。海军部。已经名存实亡。可撤并。刑部改为执掌巡检缉捕及监狱管理。吏部不变。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封爵、世职、恩荫、难荫、处分及议叙等事务。”
汪广洋地话一落音。整个议事堂一片寂静家都需要时间琢磨。过了一会。胡从宪起身言道:“丞相。诸位大人。六部乃秉承周礼六官而生。应天地四季而运贸然增并。恐有违天和。”
“胡先生多虑了,想周礼时期疆域多大百姓几何?而今我江南疆域东西南北数千里,百姓亿万俗事繁多,数不胜数光六部而治天下,难啊!”
“老子曰,治国如烹小鲜,只要以仁德布天下,以孝为本,遵三纲五常,便可天下大治,六部足矣。”
“可是现在天下还没有大治,从孔圣人到今日已有上千年了,天下依然纷乱,我不想再拿天下和亿万百姓为了某些人的所谓理想去做试验,脚踏实地,让百姓过上富足安定的生活才是正道。”听到胡从宪又在买弄理学那一套,刘浩然的话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圣人之言秉承天理,岂是空谈,世道纷乱就是因为世人不读圣人书,不听圣人言,所以才有此祸乱。如果人人能遵礼循法,又如何生出众多事端?”胡从宪胡子一翘一翘地说道,看来他被刘浩然刚才那番话气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