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秦-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老孟头自然是对骠骑大将军、三公子嬴无敌感激涕零,卸甲归家之后便把家伙事拾到起来。再次贩起了他的棒棒面。
却说这一日。老孟头才将挑头上的炭炉生好,将打了卤汁的熟羊肉切好摆盘。坐等开张的时候,恰巧发现三里驿地街面上突然沸腾了起来,居住在街面上各家客栈驿馆地外国士子们咋咋呼呼操着老孟头不大听懂的外国口音蜂拥而出,直往街东迎去。
老孟头愕然之下,隐隐约约也听出了一些端倪,恰好抓着一个恰好跑过地灰衣士子问道:“这位先生,可是咱们的骠骑大将军回来了么?”
“骠骑大将军是何人?”士子听的一愕,旋即却是满面喜色的大叫道:“对对!是圣人嬴夫子归来了……来了来了……你看……你看……”灰衣士子一边跳脚,一面指着天上,兴奋劲而可是把老孟头给吓得不轻。顺着手指的方向,老孟头眨吧眨巴眼睛看了好久,这才愕然的看见跟着太阳边上,竟然有一个黑黑的点儿飞在半天。
而接下来的半天时间里,老孟头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都干了些什么,直至第二日一早,满身酒气的老孟头抱着脑袋从一家酒肆中步出时,满脸喜悦的店家不但不问他要钱,还硬往他怀中塞了两个烙面肉饼,对着街面还直嚷嚷道:“圣人继位,秦国大兴,本店酬宾,白吃白喝哩!”
栎阳城中百姓,便是如此狂欢数日。
却说这日一早,才将出摊的老孟头便听见大街小巷当中有铜锣声响起,一旁的路人碎言道:“快!快去国府门前看看,又出国府令了!”
脑子浑噩的老孟头当下也自随着人流窜至了国府门前,只见一面巨大的白绢上撰写着新出的国府令,一名修学的秦国士子正在为众人讲解令中的内容。
只听一名老者向那秦国士子问道:“这位先生,这国府令中所说招募百工匠人,同享士子待遇之事,果然是真?”
士子答道:“这位老伯,此事自然是真,君上令中申明:凡有百工技艺之匠人,可献秘技面君。凡是秘技于秦国有大用之匠人,皆以同士子之礼待之,赐年飨百金、粮千担、两进宅院一座众人听了咂舌,有人道:“乖乖……年飨百金、千担粮,还有两进宅院,百金已能置办百亩薄地哩!”
却是有人问道:“先生,不是听闻圣人新君要领军收服失地么!此时不招兵卒甲士,反倒募集百工匠人,这是为何哩?”
那灰衣士子当即正色道:“君上有曰:欲谋其事,必先利其器。今次庞涓困我栎阳,若不是君上削发取信墨家,墨者至栎阳制备守城利器协守城池,咱这栎阳城怕是早被庞涓给攻破哩!君上说哩,要收复失地,没有攻城利器如何得行?难道用咱老秦子弟的尸首去堆么?”
灰衣士子的一席话,说得围观的人众都是不住的点头,便是老孟头也都听出了理儿,却是鼓捣起了一个想法。思来想去,老孟头先是回三里驿寻着了自己的挑子,没成想弃在路边的挑子却是没人去动,只见挑上摆放的羊肉等物早已被人取食,不过在装盛羊肉的陶盘内却是放有数十铁钱。
此后的时日,老孟头每日早间便担着挑子在栎阳城内走街串巷的贩棒棒面,晚间便在家中捣鼓起守城时设想的战具。庞涓困城时,老孟头因为年岁过大,自然不被安排到城头作战,而是在城下为炮车搬运石弹和兼职炮手。
就老孟头看来,三公子造出的独脚大将军,尚有可以改进之处。   
第一【第127章】 国事荡荡
嬴无敌一年六月初九,本是夏末。
栎阳城内,虽说新君继位,举国下诏庆贺,但经过了大半月的欢庆,百姓的热情也渐渐消散。富庶人家或许还会偶尔开开小宴,而食不果腹的贫家贱户,则依旧还需为生计口食奔波;毕竟店家也是行商谋利,酬宾之事不可久行。
相对于那些对政治风向颇为敏感的士大夫阶层和商贾富户来说,大秦国的政治动向、变法革新的实行流程、各个掌权阶级的权利再分配,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颇为伤人脑筋的。而然市井民众却是不大有闲心去理会这个,而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从接连不断下发的国府令中寻觅一条一步登天、荣华富贵的捷径。
从新君继位伊始而至今日,国府令已经累积下发一十九道,这其中有募百工匠人令、募私学先生令、募壮男兵丁令、募健妇女口令、募流徒贱人令、伤残军士及军属安置令、商贾集贸令……。
这国府的十九令一道道下来,虽说每次都有专司的官吏在旁为百姓解说,可老百姓们还是渐渐的蒙了,完全搞不明白这新君的变法新政,究竟是要怎么个搞法。而和老百姓们同样糊里糊涂的,还包括了栎阳城里掌握和左右着大秦未来走向的士大夫阶层和老世族们。对于士大夫和老世族们来说,变法也好,新政也罢,只要不触及他们的利益便是可以容忍甚至支持的。可新君就这么没头没脑的下达一道道看是新政,却又讲不出个到底对大家利害有无关系的令法。着实让人操心得茶饭不思,甚至一些人还因此减了肥!
似乎,秦国地未来,就此变得有些混沌,且琢磨不透了起来!
“唯国之艰难,简拔能才愈见起紧迫也。秦国多战,民治单一。不须以读书识字为理政必须。正因如此,秦国当简拔烈士勋臣子弟,以辅充官署缺额,以激励朝野战心。以迅速收服失地。事关重大,各族当斟酌公议!”
夏阳炙热,上大夫宅院中一所凉亭之内,老甘龙正斜卧在榻上。两名妙龄少女跪坐在旁,一女为其轻捏肩膀,一女则以粉拳为其捣捶老足。左侧,一名书吏正将老甘龙脱口而出的文字撰录成书。而二十余名身着朝服的秦国大臣们正顶着头上的热汗。正襟危坐在旁。
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中大夫杜挚,听完上大夫甘龙口述的这篇即将下发给秦国上下国族及老世族的通书,不禁眉毛轻抖,将额上一粒黄豆大小地汗珠给抖了下来,“吧叽”一声滴落在他手中捏得汗湿的一卷竹简上。
“好!好主张!”杜挚掐准时机,出言赞道。
老甘龙双目微张,藏在眼帘下的犀利目光扫了一眼跪坐在侧的众人,这才投向杜挚。杜挚此人,虽然表面上拜甘龙为老师。可实际上其人学识、见解却是和老甘龙地风格完全不着调。而且这厮还会时不时的就惹点事出来,若不是杜挚之父当年是跟着公子连从魏国归来的从龙之臣,其父和甘龙是莫逆之交,非逼得老甘龙不得不为其擦屁股,着实的恼人。
见其开声。老甘龙自然心中有数。当下缓缓道:“杜挚,此话怎讲?”
杜挚将手中竹简放下。拱手道:“老师,如此主张果然独到,正中要害也!”
老甘龙冷笑一声:“哼哼!国事荡荡,人人可议,谁中谁的要害呀?”
杜挚面色一变,直言道:“老师可知,秦国官员总共也就五百有余,眼下各国士子呼啦啦这便下去了近千人踏勘游历,还要撰写什么风物志,且扬言还要查勘各县县令之弊政、劣行,君上如此作为,岂不是让我等老吏心寒么?新君变政主张已然让朝野开了锅,只是月余,举国三十二县,已然有二十九县之县令上书欲挂冠辞任。”
“住口!”老甘龙原本微闭的双目猛然睁开,断喝一声道:“杜挚,休得信口开河!”
杜挚不卑不亢,将竹简呈上:“老师,杜挚是否信口开河,有二十九县之县令通书为证。”
甘龙眉毛一扬,便有侍从接过竹简呈上,甘龙看罢却是将竹简随手一丢,语气淡然道:“清者自清,各县县令治下若无弊政、劣行,何惧之有?且各县官吏执掌牛耳日久,又何须高看那些书不过读了三五卷,路不过行了百千里的游学士子?”
杜挚急切道:“老师!长此以往,秦国大危呀!”
“杜挚,你还是一个秦国之臣么?”老甘龙听来动气,呵斥道:“杜挚,你位列中大夫十载,尚辨不得其中孰轻孰重?”
甘龙抬手挥退侍女,坐起身来,先是凝视了身前列位大臣一眼,这才缓缓道来:“求贤富国,那是万年不变之至理。君上得天授之命,又继先君之志,变法强国,我等大臣,只可全力为君谋划,拾遗补缺,岂可信口出此耸人听闻之危言?君上为兄长遭忤逆之臣进逼不忿,国府门前诛杀叛逆,不忠么?君上血战而收服戎狄部族,闻魏军进犯千里驰援,不义么?君上身陷囫囵而闻国都受困,削发为凭恳请墨者出山解救,不仁么?如此忠良、重义、厚仁之君,如何不明变法之艰?理政之难?就老夫看来,君上继位以来,所出之一十九道国府令,尽可谓:字字珠玑、真知灼见。”
老甘龙说道此处,众人都是微微点头。毕竟,无敌数年来所行种种,众人皆是有眼可见,那一件不是可歌可泣,流芳千古地佳话?而且,即便没见过猪跑,大家也是吃过猪肉地。国府所下的一十九道国府令虽然道道都是让人揣摩良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人人都能想明白这些政令一旦执行起来都是对秦国有大利的。
可回国头来,新君地变法却又让每个人的从骨子里感觉到了一种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的来源,实际上就是所谓的“论战谋职”。你想啊,一个来路不明的游学士子,只需去乡野踏勘一番、再编著一本什么风物志。便可以和当前县令叫板,以论战而定夺去留。若是日后如此制度推广开来,岂不是要让他们这些老臣们也是互相攻讦,寻谋他人劣行、私弊。以谋高位?
这岂不是有辱斯文?
对于此中事故,老甘龙何许人也,自然早就察觉其中奥妙。以甘龙今时今日之地位、荣耀,不说新君,举国之内只怕也难有撼动之辈,因此甘龙早也将此事看了个通透。见众人默然不语,便开导道:“政事!得有正应。得有公道!吼叫、危言耸听。何用之有?当今之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尔等或可不仕君父,可逆天呼?”
众人听来犹如醍醐灌顶,也如惊雷击脑,立时清醒过来:是也!这新君大位,可是上天所授!
跟老天对着干,这不是耗子舔猫…………自寻死路么?
老甘龙见众人面色一变再变。也知定然有所体会,当即笑道:“不知各位,可还记得那首童谣?”
“老师是说?”愕然醒过神来的杜挚出言问道。
甘龙大笑诵道:“北戎狄、白胡子,全都不敌三公子。国后妙计安天下,赔了女儿又折兵。此句虽已成箴。可所谶之事。尚未应验呼!”
听地这般哑谜,众人面上都是困惑不解。老甘龙也自觉明珠暗投,当下挥手道:“老夫乏了,各位请回吧!”大市。
这日四更时分,栎阳城四门便早早打开,以便农户早些入城,贩些乡产。
尚早栎阳本无大市之说,附近农户只有在喜庆节日时才会来城中置办货物,而平日里田亩所产多是由商贾上门收取。当然,各地乡间也有小市,自然不如栎阳这般规模地大城市热闹。
不一会,朝日东升,只见栎阳城南的一条十字大街上已经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的遍布于道旁,而街边房户即便不是商家,也会将大门敞开,有逛街疲乏的人客可进屋讨要一杯土茶确切地说,栎阳大市全赖国府地一道政令:商贾集贸令!
此令规定每月逢五、十为市,秦国各县需划定借道为集贸场所,市中贸易之客商皆不课税。而商务部又在各县、城设土产贸易行,百姓庶民可直接将土产售卖给土产贸易行换取现金,而不必和商贾以物易物。
就拿作为试点的栎阳大市来说,在这条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