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妃如此多娇-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婉凝进了花厅,乖乖坐在太后边上,笑意盈盈瞧着太后:“这摇扇倒是精巧,监造局的匠师确实厉害,便是臣妾如今不能用冰山,也并不觉得烦闷。”
  太后拍了拍她的手:“听说你前半月嗜睡,现在可是缓过来了,见你气色也是很好的。如此这般,我也就放心了。”
  谢婉凝就红着脸笑:“娘娘且也好好松快,不用老为臣妾担忧,臣妾有孕以来倒是没怎么难受过,一点都不觉得难熬。”
  太后点了点头:“你是有福气的人,孩子也疼你。”
  两人说了会儿话,谢婉凝便让宫人把两个酒坛抬上来,对太后道:“五月底时山上青梅结了果,臣妾与陛下一起去山上采梅,亲手做了几坛青梅酒。如今瞧着时候差不多了,便特地带过来给娘娘尝尝,看娘娘是否喜欢。”
  玉泉山庄的生活是很丰富的,钓鱼、登高、采梅、制酒,样样都很有趣。谢婉凝虽有身孕,却精神又健康,不太过劳累的事都能做。萧铭修就亲自陪着她上山采了青梅,好叫她泡几坛子青梅酒来吃。
  先把坛中放小半坛青梅,再加大量的冰糖和少量杏仁,再选酒味不重的米酒,一起封入酒坛之中。约莫浸泡一个月就可以起封,味道很是独特。
  太后便叫人取了小酒杯,让起封一坛尝尝:“这酒啊是越陈越香,这一坛我就留下来存着,过阵子味道更陈了,再取出来细品。”
  这是皇上和贵妃亲手做的,意义非常,太后自然要珍重待之。
  等酒坛起封,酒液徐徐而出,远远就能闻到一股特殊的带着果子甜味的酒香。
  谢婉凝端起酒杯,跟太后两个人碰了碰,笑着一同道:“国泰民安。”
  等说完,便不约而同轻轻抿了一口,入口的那一瞬间,只觉得酸甜的滋味顺着喉咙滑进胃中,让人一下子食欲大开,竟是浅浅一口就勾起馋意来。
  太后笑道:“好喝!”
  谢婉凝跟太后一边吃一边笑,倒也十分开心,等到一小杯吃了下去,谢婉凝就住了口:“可不敢多吃,臣妾便以茶代酒陪娘娘吧。”
  太后摇了摇头:“我也不吃了,省得一会儿醉了。”
  两个人停了酒,又换了茶,谢婉凝才道:“眼看就要到七夕了,陛下说娘娘也闷了一整个梅雨时节,好叫七夕热闹一番。便特地吩咐宫人在涟漪湖的回廊处摆了灯廊,到时候咱们一起去瞧瞧。”
  太后笑着点头:“甚好,热闹一些是最好的,回头咱们也弄些乞巧的花样,让大家玩闹一番。”
  谢婉凝道:“诺,臣妾这就操办起来。”
  这么说着,转眼便到了七夕。
  作者有话要说:  《青玉案·横塘路》贺铸
  陛下:想不到吧,朕还会泡酒。
  贵妃娘娘:确实好喝,点赞!


第144章 
  进入七月,谢婉凝的肚子就又鼓起来一小点。
  萧铭修每次搂着她的时候,都要感叹一句:“这小东西一天比一天大了。”
  孩子在母亲腹中的成长,就仿佛被阳光雨露浇灌的花朵,随着春日来临,它渐渐绽放出最美丽的华彩。
  现在谢婉凝直直站在那,就能看到前腹明显的凸起,她就总会忍不住用手撑着腰,仿佛这样就能支撑起整个腰身。
  每每用过晚膳,萧铭修陪着她在花园中消食,就会下意识扶住她的腰,让她走得更稳当一点。
  谢婉凝也就笑着说:“现在还好,太后娘娘跟我说下个月就会一下子撑起来,让我低头都看不到脚尖。”
  对于渐渐长大的孩子和辛苦的母亲,萧铭修总是敬畏的,每到这个时候,他总是跟一句:“辛苦你了。”
  谢婉凝就会笑着答:“谢谢陛下。”
  原来萧铭修觉着这十个月会异常难熬,可日子一天天如流水一般逝去,仿佛眨眼工夫,孩子便已经四个多月,长成一个更结实的小火球了。
  七夕这日清晨,谢婉凝从深眠中醒来,却发现自己侧躺在萧铭修怀中。而尊敬的皇帝陛下正僵硬着身体,就为了让她能睡得舒服一些。
  谢婉凝回头看他,就见他依旧睡得香甜,便也不忍心打扰他,自己则又重新闭上眼睛,沉沉睡了过去。
  再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萧铭修也已经醒来,正躺在边上看着她笑。
  那样子瞧着有些傻,似乎是还没睡醒,谢婉凝忍不住叫他:“陛下?”
  萧铭修这才回过神来,笑道:“可是醒了,瞧瞧外面太阳多晒了。”
  谢婉凝这个回笼觉睡得舒服,却是有些饿了,她没跟萧铭修斗嘴,反而撑起身坐了起来。
  “该摆膳了吧?陛下且也别懒床,赶紧起来用早膳了。”
  得,贵妃娘娘饿了,就是听涛水榭头一等大事。
  萧铭修叫了人来,让宫人伺候自己穿上鞋袜,回身扶着她坐到床边。
  “娘娘早晨想用什么?”萧铭修又逗她。
  谢婉凝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陛下今日不用去前头忙?”
  就是因为不忙,萧铭修才有空闲逗她开心,他摇了摇头,挥退宫人,亲自帮她穿上软底绣花鞋。
  谢婉凝把脚往回藏了藏:“陛下,这不合规矩。”
  萧铭修抬头冲她笑笑,还是握住她的脚踝帮她穿好鞋袜:“之前太医说等到了四五个月,你开始显怀,手脚就会有些浮肿。刚朕瞧了瞧,确实是肿了些的,回头让绫惜给你做几双宽松的鞋,咱们在屋里头穿,也好舒服一些。”
  谢婉凝安静坐在床上,笑着听他絮絮叨叨,却一点都不觉得烦。
  “好,”谢婉凝帮他顺了顺长发,“臣妾知道了,陛下放心。”
  等到洗漱完,早膳也已摆好,两个人坐到桌边,倒是没先动筷子。宫人取了一个小坛子来,是专门呈给谢婉凝的。
  萧铭修就看着她从罐子里取了一颗糖渍腌梅子,一脸幸福地含进嘴里,还不自觉在那点头:“好吃。”
  这腌梅子是御膳房新给做的,味道酸中带甜,有着梅子特有的酸香味,早膳前用一颗可以生津补肺、去恶味,很能让谢婉凝开胃口。
  不过为了体贴娘娘近来的口味,这腌梅子里面糖放的略少,吃起来是真的能酸掉牙。
  萧铭修就看着谢婉凝吃下一整颗梅子,这才拿起筷子来:“每次见你吃,虽然觉得酸得很,倒也挺开胃的。”
  谢婉凝笑着给他盛了一碗生姜瘦肉粥,道:“倒也是奇了,以前我是不怎么爱吃酸味的,就连辣也不敢用太过刺激的那一味。如今倒也不知是怎么了,酸辣都不忌,吃在嘴里根本觉不出味道有多重。”
  萧铭修给她夹了一个香菇糯米烧卖,若有所思道:“这么说来,酸儿辣女的说法就有些虚幻了。可能因孕妇食之无味更偏爱酸辣产生的误会,瞧你这酸辣都吃,难道还是双胎不成?”
  这么说着,萧铭修就赶紧摇了摇头:“这句不算,朕刚才之言可不能当得金口玉言来听。”
  谢婉凝被他那样子逗笑,差点把筷子上的烧麦掉进粥碗里,好半天才喘过气来:“陛下真是的,用早膳呢可别逗我笑,一会儿又要胃痛。”
  萧铭修赶紧拍了拍她后背:“好好好,不说了不说了。”
  虽说民间也说龙凤胎祥瑞吉利,可一怀双胎对于母亲而言却异常辛苦。谢婉凝这才是头胎,若是此时就怀双胎萧铭修定要更紧张,说不得等到月份大了都要吃不进饭去,便是如今只怀了一个他都这般珍重,更不提其他的了。
  到了这个月份,太医就能听出许多胎儿的情形,比如说魏固就很确定跟萧铭修和谢婉凝道这一次是单胎,娘娘腹中只有一个小殿下,且健康活泼,叫陛下不用太过担心。
  这样一说,不仅萧铭修松了口气,就连谢婉凝也松了口气。
  虽然日日都盼着孩子早早到来,可她心底里还是有些怕即将到来的生产。只生一个还没那么艰难,要是一口气生两个,恐怕她自己就要睡不好觉了。
  就这么有说有笑用过早膳,萧铭修这才慢悠悠去前头忙,谢婉凝便叫来芳蕊,让她操持晚上的乞巧灯会。
  大楚的七夕有诸多乞巧风俗,最广为流传的便是丢巧针、炸巧果、乞喜蛛等等,谢婉凝在家中时也曾练过炸巧果,这门手艺一直很出众。
  不过在宫中是不能让娘娘们亲自动手的,所以都是御膳房做好摆在灯廊下,看个乐子便是了。
  巧果不能动手,喜蛛也不好等,便就玩一玩丢巧针也是很好的。
  在七夕夜里,月下摆一盆清水,以小针投入水中。小针若浮于水上,在灯火阑珊照映下于盆底折射各色影案,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不一凡举。
  这个好玩又有趣,倒是能让宫妃们热闹起来,也能让太后高兴,确实是个好节目。
  谢婉凝便道:“待晚上准备个大一些的水盆,好叫姐妹们都投一投,说不准就有奇巧。”
  芳蕊便笑道:“诺,尚宫局已经准备好了,小针也很多,保准让娘娘们都尽兴。”
  谢婉凝点了点头,又翻晚膳膳单,最后看一遍:“晚膳就在岸边的春风亭摆,前头太后娘娘那给回话,道算上庄太妃一共也才十几个人,便不那么费事列分席,直接摆圆桌便是了,倒也很是省事。”
  毕竟不算是大节,老是兴师动众倒也不美,便就一家人和和美美用顿晚膳就是了,坐在一起也能热闹一些。
  其实这也是太后体贴她,不叫她大着个肚子再去操持歌舞和戏曲,这么简单一些会少许多麻烦。
  芳蕊道:“春风亭本就宽敞,里面的石桌也够大,再摆上建造所新给打的转盘,到时候场面一定很好看。”
  谢婉凝点着膳单,微微一笑:“膳食便安这个下吧,务必弄得精致一些。另外晚上就开一坛青梅酒吧,也好叫姐妹们也都尝尝。”
  这酒他们两个一共亲手做了十坛,除去给太后了两坛,剩下还有不少。萧铭修平日里是不吃酒的,她现在又不方便多吃,便拿出来热闹热闹,也算是陛下给的恩赏了。
  芳蕊福了福:“诺,臣这就去办。”
  等这些都忙完,谢婉凝便起身去花园中散了会儿步,谢兰仔细陪在她身边,给她讲今日要做的打扮:“如今娘娘腰身变了,往年的收腰袄子都穿不下,绫惜已经领着小宫人给做了几身新的夏衫,料子都很轻薄,娘娘穿着一定很舒服。”
  谢婉凝点了点头:“有你们打扮我,我是很放心的,绫惜那手艺,若是在锦绣行里当锦衣师傅,恐怕一身衣裳怎么也得一两银子,这还是不带绣的。”
  谢兰道:“正是,每次瞧她也不知怎么弄的,那衣裳穿在娘娘身上就是特别窈窕,说句实在话,就连尚宫局织造所的姑姑们,恐怕也就这个手艺了。”
  说起这个,谢婉凝倒是有些出神:“我记得当年,她是陛下特地选过来的,一起来的还有芳蕊,倒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天祐元年她刚入宫时,身边就只一个谢兰,后来分了景玉宫,又从嫔位升至淑妃,她身边的宫人便慢慢增多。绫惜和芳蕊就是那个时候一起来的,同行的还有黄灿。
  这么想来,当年景玉宫的架子就亮堂堂拉起来,她手底下的人真是各个出众。
  谢兰也想起当年的事,不由叹道:“原先是真没往深处想,现在再回望过去,原来陛下那时就对娘娘如此上心,给选的人就没有不好的。便是跟太后娘娘宫里头那几位比,也不会太落面子。”
  太后娘娘宫中的姑姑们,都是从她当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