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却有一些终于朝廷的士绅在街头、酒楼里大肆抨击赵岩的行为,不过很快就被抓捕起来。
在这样的宣传和排除杂音的情况下,山东全境都是一片声讨朝廷政令的声音,并大力支持赵岩清君侧,铲除蛊惑圣上的小人。
……
渤海风高,赵岩刚带着兵马出海,海面上便刮起了大风,好在飞剪船吨位大,此次所带的物资也不是很多,船只没有超载。
二十艘飞剪船在大风的推动下,行驶速度飞快。
赵岩只用了一昼夜,便已从龙口到达天津大沽口,天津方面的守军根本不知道赵岩清君侧的事,见是山东兵马到达,丝毫不敢阻拦。
如此一来,赵岩便带着两个骑兵营,及炮兵营顺利的登陆大沽口。接着赵岩并未停留,而是直接朝着京师进兵。
一路上,赵岩打出清君侧之名,在各地广贴《清君侧告书》。
此时,已是夏末。
秋老虎还是比较毒辣的,京畿之地数年未被建虏骚扰,百姓的元气已经开始恢复,沿途之景象,较之赵岩去年勤王时,已是改变了许多,虽说各处还有许多土地荒芜,但却比去年好太多了。
一路上赵岩的兵马,依旧是与民无犯。
就算是赵岩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可是路上依旧有百姓前来迎接。山东军自去年北上勤王后,在京畿已是打出了口碑。
京畿百姓皆对山东兵马称道不已,此番赵岩打出清君侧的名号,深受官吏压榨的百姓,许多也都对赵岩抱着支持的态度,希望他能将朝中小人铲除,让大明官场恢复清明。
……
京城,一匹快马飞速奔驰,喊着急报的号子,一路冲进了兵部衙门。
“尚书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何事如此着急?”杨嗣昌见来者如此着急,不由纳闷的问道,现在辽东建虏已不成气候,流贼也被赵岩的兵锋下被压制了下去,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吧?
难道是……
突然杨嗣昌心中冒出个不详的预感。
“尚书大人,建威大将军,山东总兵赵岩突然从海路登陆天津,并打出‘清君侧’之旗号,正向京师进军。”
杨嗣昌眉头一跳,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杨嗣昌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那赵岩果然不是好惹的货色。
崇祯要查禁大明日报和济民客栈,又要限制百姓进入山东。查禁大明日报和济民客栈可能还没什么,但这禁止百姓进入山东,却是威胁到了赵岩在扩张中的根本所在。
若是此子乃是愚忠之人还好办,朝廷不用多久便能解决这个心腹大患,然愚忠之人天下又有几何?
杨嗣昌连连摇头,然后起身匆匆走出衙门,翻上马背后便朝着紫禁城而去。
与此同时,锦衣卫也收到了消息。
骆养性与杨嗣昌齐齐进宫急报,崇祯此时正在吃饭,一听到锦衣卫的报告,手上的调羹啪嗒一声掉到了地上。
“他,他……他竟敢……”崇祯被一口饭呛得直咳嗽,咳得上气不接下气,一边的太监吓得连忙给他捶背。
“快……快请……咳咳……杨嗣昌前来觐见……咳咳……”崇祯弯着腰吃力的说道,被那口饭噎得够呛。
好半天,崇祯才缓过气来。
还没过多久,小太监就领着杨嗣昌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杨嗣昌跪下行礼。
“爱卿快快平身。”崇祯火急火燎的把杨嗣昌拉了起来,然后拍着桌子,浑身颤抖的怒道:“赵岩此子竟敢,竟敢清君侧,真是气煞朕了。”
“陛下,禁止百姓进入山东之策,已触动此子之根本,此子一向以屯田来扩充实力,他要屯田,就必须有足够的百姓。”杨嗣昌说道。
“那该如何是好?”崇祯愤怒的同时,却是手足无措,心慌意乱。
“陛下,此番赵岩发兵万余进攻京师,打的是清君侧之名。您就将臣捉拿问罪,以搪塞清君侧之名。”杨嗣昌突然跪倒在地。
“爱卿乃朕之良臣,朕岂能如此,此事不可。”崇祯连忙将杨嗣昌扶起,问道:“他打的是什么名号?”
“此子抨击朝廷与建虏议和乃是卖国,不让流民、贫民进山东,乃是资贼,皆乃臣兵部之事。”杨嗣昌说道。
“他带了多少兵马?”崇祯又问道。
杨嗣昌想了想回答道:“据回报,骑兵恐有八千,另有火炮百余门,京营虽有二十余万兵马,然多数不堪战,建虏尚且不敌,何况山东之虎狼之师。”
“这可如何是好。”崇祯急道。
杨嗣昌连忙开始出谋划策,他可不想赵岩打进京城把他问罪,于是说道:“京师城墙坚固,加之火炮数百门,其中亦有山东火炮二百门,尚能抵挡些许时日。陛下可急令各省督抚进兵勤王,合天下之力击杀此子,山东兵马自是群龙无首,到时陛下再一一招抚。”
“山东兵马定然还有未曾出动,那如何是好?”崇祯担忧的问道,此时他可谓是严重的信心不足。
“山东兵马大多已往辽东,陛下可书信一封与建虏,让其加大攻势,拖住辽东的山东兵马,同时诏令各省重兵围堵山东援军。”杨嗣昌言道,“山东兵马虽强,然山东唯剩乡勇,乡勇战力必然不强。”
崇祯来回渡步,杨嗣昌看得心里着急,要是真让赵岩打进了京城,一个卖国资贼,就够让他身败名裂了。
说不定还会死无葬身之地。
崇祯默然不语,半响之后,突然咬牙道:“好,就依爱卿之策,立即书信一封于建虏,并调关宁军勤王,并诏令各地督抚调兵勤王,将赵岩此贼一举围杀。”
“陛下英明。”杨嗣昌连忙大唱颂歌,并毛遂自荐道:“臣愿替陛下亲往督师。”
“爱卿若前往督师,朕方才放心。”崇祯欣慰的看着杨嗣昌。
崇祯与杨嗣昌将应对之策一定,马上分头行动了起来。
很快杨嗣昌就成了督师,负责调动天下兵马。京城和紫荆城内的气氛,徒然间紧张了起来。
王亲贵族,及满朝文武互相打听之下,竟得知赵岩起兵清君侧,一时京城大哗,紫禁城内更是人心惶惶。
连下了十数道圣旨,崇祯颓然的坐在椅子上。
他从未像今日如此彷徨过,一向他都是皇帝,在他的印象中,皇帝就是万人之上,虽然有流贼、建虏不买他的账,胆识文臣武将却都不敢忤逆他的政令,他想让谁回家就让谁回家,他想让谁掉脑袋,就让谁掉脑袋。
可是……他赵岩不买账
'  '
第一百四十六章:这场战役代表民族
第一百四十六章:这场战役代表民族
然而崇祯的命令刚发出去第二日,山东军第三骑兵营已经如风般降临京师城外,一时间京师戒严。
城内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四千骑兵封锁了京师各个城门,虽然人数极少,然而城内的京营士兵却不敢出城作战。
不过第三骑兵营也不敢太靠近城墙,因为城头有火炮。
而且一些火炮还是登莱造,使用都是榴弹,这要是被炸上一炮,非死伤惨重不可。
两日后,赵岩带着炮兵营到达京师城外。
赵岩在城下仰视着高高的城墙,京师的城墙可谓是全大明最雄伟的存在,当年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攻打,结果只是落得狼狈而退。
“立书告文一张,朝中小人当道,蛊惑圣君,吾赵岩今发兵入京,乃为还君侧清明,入城之日不杀一人,不掠一财,尔等尽可安心,助大军入京有功者,一概有赏。”赵岩口述完之后,说道:“连同《清君侧告文》一同射入城内。”
“是。”
参谋部马上行动了起来,快速的将告文抄写了数百张,然后派出骑兵数十人,突入城墙下方,冒着危险用长弓射入京城。
不过貌似效果不是很好,过程中竟然伤了十几人,还当场阵亡了一人。
“主公,京师城高,攻克恐非一时之事,不如命科技院将热气球送来,用热气球来发动心理攻势。”其中一个参谋对赵岩说道。
“嗯立即送信回去,让科技院送五个热气球过来。”赵岩点了点头,热气球是前不久研制成功的,这东西本来就简单,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术。
在没有其他飞行器的阶段,热气球还是具备不错的军事用途的。
路上,赵岩已经确定下了进攻计划,就从朝阳门直接攻入内城,然后再攻入皇城,再攻入紫禁城。
在步兵营未到达之前,暂时只进行炮击,并对援兵进行歼灭。
在朝阳门外休整了一夜,第二日清晨,赵岩即对朝阳门发起了炮击。炮兵营220门125毫米榴弹炮对朝阳门展开猛烈的轰击。
在榴弹炮的轰炸下,城头、城后的火炮一一被毁,城头的那些火炮很多都是红夷大炮,虽说在这个年代很先进了,但面对赵岩手上的火炮,还是太落后了。
同时还有一些75毫米榴弹炮夹杂其中,这是赵岩献给崇祯的,原本是赵岩怕李自成进京的事件再次重演,所以有意加强京师的防御能力。不过这些75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程只有1200米,根本无法和射程答道2000米的125毫米加农炮抗衡。
炮击持续了将近五分钟,城头上已经没有人站着了。
城头上的京营武官见赵岩的兵马都是骑兵,榴弹炮的威力又猛,但对城墙的伤害又不高,对城内根本没啥威胁,更完全没有理由让他们在城头吃炮弹,所以一个个都撤了下去。
“攻城炮,推进。”
“攻城炮……”
在炮兵营此起彼伏的喝令中,炮兵推着一百门125毫米攻城炮,朝着城墙靠近。
“弹幕定点掩护。”
榴弹炮继续炮击,炮弹不断的掉在城头,将试图操纵残余火炮的京营兵马压制下去,终于,那一百门火炮悉数推进到了预定位置。
“开炮”
“轰轰轰……”炮弹不断的从炮膛射出,巨大的贯穿力直接轰进城墙之中,接着炮弹直接爆炸。
不过京城的城墙,却是无比坚固。
外墙用糯米汁浇筑,内部用的是精选的青砖,每块青砖之上都刻着窑厂的名字,一旦出了问题,就直接找窑厂。
就算是攻城炮上,也不能到达摧枯拉朽的效果。
每一炮下去,只能在城墙上留下一个凹痕,炮弹爆炸时根本炸不到内部,与实心弹却是没什么差别。
“停止射击。”前方的指挥官立即下令停火,然后开始选择集中的轰击点。
很快,轰击点选好了。
上百门攻城炮在编队下,逐一对那个定点进行轰击。
只见炮弹一个接着一个,朝着制定的目标轰击而去,并不是每发炮弹都能做到精准,但在距离如此近的情况下,游隙值是很小的。
在炮弹的不断轰击下,城墙上终于出现了一个凹点,炮弹轰在凹点上,然后轰然炸开,终于提高了对墙体的伤害。
厚厚的浇筑层逐渐被轰开,露出了里面的青砖。
一时间,每发炮弹打进洞中,爆炸后皆是砖屑纷飞,与此同时,榴弹炮开始移动攻击位置,开始清理城头两侧的火炮。
城内的京营士兵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吓得纷纷退缩。
便是杨嗣昌在城头上看得也是毫无办法,两侧太远的火炮又打不到那个死角,更打不到赵岩放在远远的榴弹炮群。
至于冲出去,那就更不用想了,人家还巴不得他们冲出去呢杨嗣昌可没自大到以为自己能战胜城外那八千山东骑兵的地步。
且不说什么士气与训练问题,单从那些骑兵身上的装备就能看出,那是精锐之师,穿上一身黝黑的板甲,那防护能力绝对强悍。
让杨嗣昌唯一安心的是,赵岩来清君侧只带了八千骑兵,另外只有一些炮手,也就是说,就算是他炸开城墙,也不太可能冲进来。
只要援兵一到……
杨嗣昌这时心中也没底了,因为赵岩带的是骑兵。胜之可追,败之可走。要想把赵岩围歼在京城之下,貌似不太可能。
赵岩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而崇祯就在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