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斗,这是不可避免的。
此时的满清上上下下,有资历的几乎都死得差不多了,就剩下多铎、济尔哈朗和阿敏三人。
还有一个硕拖,算是比较有资历的,其他的都是一些小辈。
不把济尔哈朗和代善解决,多铎很不安心,但到了此时此刻,却是不宜太过内斗,所以多铎一直没对连人下手,只是将他们调到三岔河,即有让他们抵挡山东军的意思,也有削弱一点这两兄弟的实力的意思,但在行动上,多铎却还是表现得没有任何对两人动手的意思。
同时也却是马匹不足,辽东虽然是一个产马地,但满清攻占辽东后对生产的破坏非常大。
在辽东,也只有平原地区有人耕种,大半地区没有密集的耕种。
而且自从黄台吉厉兵秣马的备战后,更是对辽东的生产产生了破坏,多铎当了皇帝后,满清更是处于元气大伤的阶段,为了应对山东军咄咄逼人的势态,多铎再次厉兵秣马,辽东的生产再次凋零。
原本还需要从蒙古卖马的辽东,被黄台吉和多铎二人这么一折腾,马匹却是不足,多铎又要装备自己的部队,自然没有战马给济尔哈朗和阿敏。
同时粮草也已经开始困扰清军,为了减少草的消耗,连劣马都极少配给,因为劣马无法上阵冲锋,只能用来代步,而且连代步都不太方便,在清军眼中,劣马在作战中只能用来拖拉辎重,自然不会想山东军一样奢侈的用中马给士兵代步。
济尔哈朗和代善二人,在得知山东军渡过太子河,朝沈阳扑去的消息后,也奋力直追,想要追上山东军的脚步。
但奈何被多铎算计了一把,一半兵马都拉在了后面,另外五万骑兵勉强追上山东军,但这时二人的骑兵部队胯下的战马已经累得不行。
三岔河和太子河的距离,大概有两百里左右,两军差距距离相差百里,这要追上来,对马力的透支可想而知。
而山东军,则停留在适可而止的状态,第一天行军120里,直接来到浑河前,浑河对岸便是沈阳。
而这120里,只用了山东军半天的时间。
济尔哈朗和阿敏二人带着五万骑兵,气喘吁吁的赶到浑河对岸,正好撞见正准备渡河的山东军。
而对岸,则是沈阳的三万骑兵。
这三万骑兵刚从抚顺调回,但还有两万骑兵留在抚顺,还有三万步兵和七万汉人青壮正在攻打抚顺。
辽阳的山东军的攻势实在太突然了,只用了仅仅半天时间,便从太子河一路进军到距离沈阳只有7里的浑河。
当多铎接到消息后,山东军已经快要兵临城下了,手头一时只有三万刚调回的骑兵,其他的兵马都在抚顺。
抚顺距离沈阳90里(百度测距),那些兵马要想调回来,一去一回,最少也要一天时间。
但山东军已经打到浑河对岸了。
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太子河的防线跟纸糊的一样,根本形成不抵挡。至于浑河,河面要宽上许多,河道足由两百多米宽。
但冬季的浑河和太子河一般,结冰了
而且这个年代冬季气温较低,冰结的很厚,就算是人马在上面使劲踩踏也不会出现什么危险。
山东军刚到达浑河沿岸,便开始强渡过河。
虽然看似仓促,但辽东作战指挥部却准备得非常充分,两千名工兵有足够的材料搭设过河设施。
强渡准备工作进行了两个小时,炮兵架起了成排的火炮和火箭发射架,工兵也将过河的防滑设施准备就绪。
对岸的八万清军骑兵,一个个都严阵以待。但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出,对面的清军很紧张。
从去年与山东军接触起,他们越来越感觉自己像个土鳖。而山东军身上,则散发着让他们感觉沉重的文明力量。
沈阳城上的火炮匆匆忙忙的拆了下来,架到了河对岸。
双方的炮击战在下午…时分,随着山东军的一声炮响正式拉开序幕。那一发炮弹,直接掉在了清军炮兵阵地的边上。
清军的炮兵阵地设在离河岸较远的地方,想利用河面这两百米的宽度,让山东的火炮打不到他们,但他们又能打到强渡过河的山东军。
但满清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矫正了诸元的山东炮兵,随即对清军的炮兵阵地展开狂轰滥炸。
震耳的炮声,几乎都是从山东军的炮兵阵地中传出的,上千门火炮中,上百门125毫米以上的重炮齐齐开火。
炮弹如同雨点般落在清军的炮兵阵地上,清军炮兵随即展开还击。
然而这些情急之下的炮兵,却忘记了他们的位置,离对岸的山东军太远,炮弹打到河对岸,已经没什么杀伤力了。
但对岸的山东军还是出现了一些伤亡情况,那些炮弹打果然虽然没什么力道,但要是砸在身上,还是会要人命的。
只是清军的炮兵阵地,第一波的炮弹飞到后,便出现了十分惨烈的一幕。
重炮的炮弹掉下来后,爆炸时所爆发出的威力,直接将清军的炮兵阵地打得一片狼藉。
火炮被炸得横飞,炮兵被炸得非死即伤,阵地上的火药还发生了爆炸,这爆炸的威力却是更大,轰的一声巨响过后,清军的炮兵阵地上已经没有几个人站着的了。
在这样的炮击下,没有谁能够安然得存在,至少都会受点伤。
人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阵地上的那些红夷大炮,许多都被炸得扭曲变形,有的甚至被炸飞了起来,然后整个翻了过去。
解决了清军的火炮,河岸这边的山东炮兵,开始全面向对岸开火,清军根本进入一千二百米的距离。
大概也就是一千五百米左右,但重炮却是炸得到,而且对于火箭来说,这个距离刚好能打到。
炮弹和火箭从天而降,直接掉进清军骑兵的人堆之中。
十分惨烈的一幕出现了。
距离刚好的火箭,许多射到清军上空时便轰然爆炸,弹片从天撒下。山东军使用的炮弹,和后世的炮弹不同。
山东军的炮弹是引信控制,几秒爆炸就是几秒爆炸,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误差,对炮兵的技术性要求较高,一旦在敌人上空爆炸,那杀伤力绝对是惊人的,处于前面的清军上空突然一大堆的弹片洒下来,霎时间死伤惨重。
而后世的炮弹,是落地后爆炸,杀伤力就不那么强了,但炮兵的技术性却大大降低了,只要打出去,打得准就行,不要考虑炮弹的引信时间问题。
这时工兵开始行动了。
————
月票月票
'  '
第一百八十三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第一百八十三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对岸的清军炮火一停,这些工兵便冲下河道,将木板一块块铺在冰面上,在炮火的掩护下,就这么一路铺过去。
突然,清军阵后突然又响起炮声,上百发炮弹掉在河道中,河道中的工兵一见不对,顿时全都趴在了地上。
但依旧有几十名工兵运气太衰,直接被这样的实心弹命中或者擦到,河道中一片血泊,其他工兵在清军炮击停后,立刻从地上爬了起来,一些工兵抬着伤兵跑向本阵,另外的工兵则继续铺设木板。
清军竟然还有火炮刘恒在高高的指挥车上看着局势,不由感觉一阵意外。
掩藏得实在不错,但暴露得太早了。
“压制清军火炮,升热气球矫正诸元。”刘恒命令道,下面的炮兵不用他命令,也知道要做什么——把清军的火炮打掉
那些工兵显然明白清军不可能发出第二炮,在清军炮击过后又恢复了正常作业,飞快的将木板一路铺过去。
这时,阵后的重炮,开始了对清军火炮的打击,一顿狂轰滥炸下去,暴露出的清军火炮还未来得及转移便大部分报废在了轰炸中。
而那些轻型火炮则原地待命,远处的清军骑兵被火箭炸得仓皇后退,已经退到了一千六百米外。
这样的距离,山东军的轻型火炮远远打不到,火箭也打不到了,只有重炮能打得到。
之前炮兵营扩编到了3000人,配备200毫米口径榴弹炮30门,这种重炮重达1000公斤,能发射15公斤的炮弹,射程3000米。
300公斤重的125毫米榴弹炮220门,射程2000米。
炮兵营的火炮已经对准了远处的清军,此时的清军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清军没有像样的火炮,更没有其他的远程打击手段,只能被装备了大量火炮的山东军进行超远距离打击。
唯有在炮击下不断后退,若是他们敢上前,将面临更加密集的火力。
火炮,战争之神
不一会,十几个热气球从炮兵阵地上升了起来。
这些热气球上都绑着一跟绳索,升起的高度足由上百米,在这个高度下,足以不被硝烟给遮挡视线,可以在迷雾中继续指挥炮兵矫正诸元。
清军在远处惊愕的看着山东军升起的热气球,不明白那些热气球是干什么用的,但能浮上天实在让人感觉——恐惧。
热气球的作用也就是在平原地带给炮兵矫正诸元,同时用来发传单什么的。若是在山地、丘陵地区作战,占领高地便足以为炮兵提供目标位置,只有这种没有高地的平原地区,需要热气球。
至于用来轰炸,倒是具备这样的功能,但完全不具备实用性。热气球速度太慢,目标太明显,载重量太低,移动不便。就算能把人炸中,又能炸死几个?而且别人也不傻,这么的大东西都飞头上来了还不跑啊?
能用的武器实在太多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有许多,之所以大部分无法走上战场,关键还是在于实用性。
不论那些稀奇古怪的武器,便是许多看似不错的枪炮,也因为缺乏实用性而没有得到大规模生产和装备。
……
工兵忙碌了将近十分钟,终于在两百米的河道上铺上了木板,木板一铺好,刘恒便下令道:“重炮掩护,渡河。”
“重炮掩护,重炮掩护……”
“预备……点火~”
220多门125毫米榴弹炮,及30门200毫米榴弹炮在后阵,霎时间发出怒吼,一门接一门的朝着清军发炮射击。
清军根本不知道防御火炮的办法,炮弹一从天上落下,马上又是一片人仰马翻。
当火炮技术发展到能多步兵进行远程打击时,作战双方应都有火炮互相压制,才能进行抗衡。
若是一放没有火炮,那后果是很悲剧的。同时随着火炮发展到一定程度,步兵无法抵抗火炮的威力,则会躲入战壕中以求保护。
并在缺乏突击手段时,双方只能不断的用火炮向敌军狂轰滥炸,以求奔溃敌人的意志,这样便进入包围与被包围的状态,形成一圈一圈的包围,敌我夹杂期间。
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清军的火炮不仅垃圾,他们的骑兵更不适合冲击山东军,因为山东军即有火炮,又有骑兵保护,步兵更有严密阵形。
同时清军不知道如何面对火炮,在山东军强大的火炮面前只有深深的无力感。重炮一发威,清军再次后撤。
冲上去找死还差不多。
镇江的大败,此刻还让济尔哈朗铭记于心。更是在多铎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清军士气低落,更是造就他们退却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山东军开始渡河了。骑兵踩着木板,冲下河道后框框框框的从木板上快速通过。
这时工兵开始修筑供雪橇通过的通道,在河道上堆雪,把河道弄平整。这样一来,雪橇就能快速的通过。
五个骑兵营陆续渡河,很快在对岸集结起来。
笔直的腰杆,整齐划一的装备,整齐的队形,两万骑兵傲立在河岸,注视着远处的清军。
而清军则稍显彷徨。
多铎在远处看了,心中一片灰暗和失落。
“皇上,盛京恐怕不保,宜当尽早前往西域。”阿敏这时突然开口对多铎说道,多铎见形势已不可为,在山东军的强大兵力下,他们大清国已经不可能战胜山东军,沉吟了半响,叹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