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没有太危险的野生动物,也没有强悍的土著武装,更没有南洋那样的热带雨林。
澳大利亚的土著显然对这些探险队的态度不一,有的土著热情好客,与探险队有着物品交换,有的探险队则和土著武装发生冲突。
澳大利亚的土著和南洋土著不太一样,南洋地区处于热带,天气一热人就不想动,食欲也不高,因此南洋土著身体素质即不好,还因为食物来源充足而懒惰不堪。澳大利亚的环境不同,所以土著更彪悍一些,也不会那么懒惰。
在冲突过程中,武器精良的探险队一般情况下都能退走,特殊情况下会遇到队员折损的现象。
七月时,南洋步兵旅派遣了一千名士兵在澳大利亚北部开设据点,开始为探险队提供武力、后勤保障。
而到了九月时,福建的商船已经悉数登记在册,赵岩福州、泉州、月港(厦门港边上)等地相继设立海关,福建商船开始活跃于南洋。
招募局从南北组织了二十万人,移民南洋和澳大利亚,爪哇、三齐佛、勃泥三岛的移民人数为15余万,澳大利亚只移民了5万。
在南洋有一定的农耕基础,可以保障食物来源,而澳大利亚则没什么农耕基础,澳大利亚土著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在移民的同时,南洋的商业贸易也开始繁荣了起来,商业部在南洋和澳大利亚北部、东南部各设立了贸易站。
贸易站的设立可以让商船快速完成贸易交接,不必在港口停留太长时间以等待货物到来,缩短贸易周期。
……
在赵家堡的赵岩看到爪哇巡抚递交上来的‘大明谷仓’计划后,不由十分意动,此时大明气候偏冷,水利败坏,同时他又在到处修工程,农业生产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大明较大的商品粮基地,除了东北就是湖广地区,整个湖广地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开发出8000万亩耕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八千万亩土地,水田占一半,就以每亩产出2石,年种植两季来算,可以产出1。6亿石稻谷。
若是采用粗放种植的方式,产量可能更低。
赵岩不由反思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不是错了,以农场那种方式来生产的话,的确可以做到粗放种植。
可这在水稻种植上,却达不到粗放种植的条件。
水稻种下去的确没什么问题,但收割的时候呢?一户人家能收割100亩的稻子吗?别说是100亩,就是50亩都已经够呛了。
不过赵岩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
以现在大明的人口,两亿人就顶天了,土地压力很小。
粮食问题虽然看似紧迫,但只要在军事上确保地方不出现人为破坏,并且在修缮水利的情况下,粮食很快就可以充盈起来。
而且以大明人口的数量,这些土地要是开足马力种植,那很快就会造成粮食过剩。
商品粮基地在大明其实很多,北方有东北平原,南方有湖广、苏浙,西南有四川盆地,在确保天灾**方面的最低水平后,再对土地进行调控以消除太大的土地兼并,只要不出现太大的天灾,到处都可以丰收,到时候粮食过剩是必然的。
毕竟市场恢复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有恢复的动力在。
除了种植粮食外,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但经济作物种太多也会造成农产品过剩,一旦海外殖民地出现问题,就会迅速蔓延到内部来。
在分析清楚土地和人口的形势后,赵岩决定批准南洋的‘谷仓计划’,而南方不种太多水稻,改种玉米养肉牛。
汉族的主食是大米,因此大米是需要保障供应的,水稻种植无法做到粗放种植的情况下,就转移到殖民地去。
而国内大量土地则用来种玉米发展养殖业,玉米青贮后用来养牛、养羊,用肉食养活一个人口比用谷物养活一个人口的土地要来得多,因此这样一来,就可以消化掉多余出的土地,同时还改善饮食质量,肉自然比谷物好吃,营养也更好。
只要南方北方的养殖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人们就可以敞开肚子吃肉,顿顿都可以大鱼大肉。
再加上水果、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土地就可以消化掉了。
而所需的大米,则从南洋供应本土。一旦人们的生活条件达到一定水平,人口增长率都不会太高。
到时候再号召多生娃,就不会出问题了。
很快赵岩起草了一份命令发往日本,这道命令是给刘国能的,命令中让他多抓点倭奴送到南洋去。
南洋猴子成不了事,以南洋猴子那懒惰的习性,种植园的产量绝对没有预测的那么高,关键时刻还得让日本鬼子上,让他们多劳动劳动,劳动最光荣
赵岩已经把南洋定义成了一个出产热带水果、橡胶、稻米、名贵木材的地方,当前他禁止砍伐紫檀木。
紫檀木要保护这是肯定的,但砍伐也要的,留着不砍也没用,只是砍伐数量上得限定,最好是让人多种点。
整个明代都在大肆砍伐紫檀木,国内砍光了就到南洋去买,凡成年的紫檀木皆被捆载带走,然后储存起来。
目前南洋群岛的紫檀木数量较少,新的还未长成。这种木头要数百年才长得起来,所以赵岩想,现在要是年年种上许多紫檀,那么等二十一世纪时就会有很多了。
想到二十一世纪,红豆杉的数量也很少。
正愁没地方砸钱的赵岩,很快拨款50万银元,让人在南方和南洋地区试种红豆杉和紫檀,以后每年都要种。
蒙古地区治沙防沙方面,赵岩则拨款500万银元,着手对沙漠化地区进行治理,以后年年要查验,500万两对于治沙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年年都是要投入的。
对于农业税的征收方面,赵岩决定变动。
想明白今后的农业要如何发展后,赵岩决定将养殖业这一块孤立出来征收,养殖业需要较多的土地,因此赵岩决定将500亩的上限提高到3000亩,即拥有土地不超过3000亩,税收都是合理范围内的。
但想要用享受这种待遇,必须通过考试,具备养殖业的技术条件,了解养殖模式,懂得如何青贮饲料,明白采用先进的方法养殖。
农场主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同时不能将用来发展养殖业的土地改做他用,而在非传统区域内的农场主,则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不过这个法案暂时没有发布,赵岩目前还没有把手伸到南方去。
此时赵岩在行政扩张上已经感觉很吃力了,毕竟高素质的吏员太少了。
目前山东能出现这样的行政状况,主要是在他监督下的结果,若是出了一定距离,到时候天高皇帝远,难免出现猫腻。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
就目前来说,公民品格是不高的。
这个年代的文人大部分都失去了宋代文人的那种正气,而这正是蒙古人入侵所造成的灾难。
因此赵岩在扩张上依旧在等,等他的教育体系壮大,他需要大量品格高尚,且具有才华的官员。
行政上要想做到精密管理,最重要的还是执行的官员上,否则一个很好的政策,也会被下面的官员搞得一塌糊涂。
崇祯十一年,启动蒸汽机这个巨力神的一年,已经逐渐走向末端。
'  '
第239章:崇祯再扩军
第239章:崇祯再扩军
第一师已经陆续从福建撤回山东,回到山东的第一师各旅长,皆对军器局新式的火器十分好奇。
传闻军器局研制出了一种威力超级强悍的火器,听说这种火器在两千米外依旧有杀伤力,且射速极快。
“真的假的?两千米外还能打死人?”赵勇难以置信的问道,众人也皆是半信半疑,李然说道:“不如我们一起去找公子爷问问。”
“好啊”王文岳兴奋道:“我看十有**是真的,科技院已经研制出新火药了。”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到了赵岩的办公室,赵岩正没什么事,看他们如此好奇,笑道:“好,那就带你们去见识见识。”
一群人跟在他后面,策马前往军器局。
武器试验场,一挺重机枪架在那里,边上垒着沙袋,形成一个简单的防御工事。几个武器试射人员撬开木箱,里面是一条老长的帆布弹。
接着熟练的将帆布弹装上机枪。
“开始吧”赵岩见准备好了,便对试射人员说道。
“是。”试射人员马上扣动扳机,只见扳机扣动间,一排子弹哒哒哒哒哒的就射了出去。
放在五百米外的木靶霎时间被打得木屑纷飞,那可都是20mm厚度的硬木,在这挺重机枪的连续打击下,不一会那木靶已经被摧残得千疮百孔,可射击依旧接连不断。赵勇几人看得目瞪口呆。
快,实在太快了
普通火枪打一抢装一次子弹,可这挺机枪却是接连不断,那帆布弹在副射手的牵引下,哒哒哒的不断向机枪移动,一颗颗子弹飞速射击了出去。
“乖乖,当年在镇江登陆的时候要有这种机枪,那还不打得建虏尿裤子。”李然不由想起当年的镇江登陆战,当时一个营的兵力,硬是靠火炮和火箭的火力,以及防御工事挡下建虏的进攻。
若是当时有这种机枪,架上十几挺便能杀得尸骸盈野。
“公子,你看,什么时候能把这重机枪装备到我们第一旅。”赵勇搓着手,讪笑着对赵岩问道。
“恐怕没这么快,你们都等明年吧”赵岩说道:“现在无烟火药的生产不安全,容易出事故,过段时间安全的无烟火药就会出来了。”
“公子爷,我们有这么强悍的武器,长枪兵就没什么用了。”王文岳说道。
“暂时还是有用的,等我们的第三代步枪出来,长枪兵就要完全裁撤了。”赵岩点头说道。
“好快啊”
众人不由感慨。
当年赵岩带着他们在赵家堡起兵时用的还是长枪加长弓,短短数年,山东军便已有了精良无比的火器。
而到了此时,长枪兵已经快要退出战场了。
“明年到后年,我们山东军将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到时候各师个将建设为以机枪和大炮为主的作战部队。”赵岩说道。
“公子,我们的部队用不了那么多炮,感觉像个拖油瓶。”赵勇说道,王文岳他们也不由点头。
“火炮在没有强敌之前是的确是拖油瓶,但若是不重视炮兵的发展,早晚会被人所超越,所以切不可刀枪入库,我们的炮兵还要继续发展。”赵岩理解他们的想法,毕竟现在大明周边的强敌基本上已经扫除,现在对付的都是一些战斗力弱小的敌人,炮兵的确派不上什么用场,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炮兵的行进速度慢,后勤补给依赖性强,的确有点拖油瓶的感觉。
法国人也认为炮兵是拖油瓶,结果被德国人的炮兵打得yu仙yu死,对于穿越的赵岩来说,这点基本的错误是不会犯的。
赵岩当场给他们上了一堂理论课,强调炮兵和机枪的作用。今后步兵师将围绕机枪来组建作战核心,而炮兵是掩护步兵所必不可少的火力。
现在山东军在步炮协同上已经玩得比较熟练了,炮兵在机动性上也已经发展到了当前条件的极致,所有火炮都是用马匹拖拽的,最大的重炮用16头马拖拽,不过到那种夸张级别的火炮数量不多。
等黄火药和黄色炸药弄出来,火炮的威力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提升。
黄火药将提高火炮的射程,黄炸药将提高炮弹的爆炸力,到时候山东军的炮弹就不是那么好挨的了。
科技院正在抓紧研究黄色炸药,赵岩的配方已经给出来了,经过数个月的研究,科技院算是差不多研究清楚了。
只差一个稳定剂。
没有稳定剂的出现,这些威力巨大的火药和炸药都是不具备实用性的。
……
年底的山东和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