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工匠兴奋的告诉赵岩,刚才那一炮打出了2000多米。
“继续。”赵岩对这个射程还是比较满意的。
陆续测试下来,这门野战加农炮的有效射程在1200米左右,比那重达两吨的红夷炮的射程来说一点不差。
这就是加了膛线的效果,那些红夷炮还都是滑膛炮。证实了火炮的安全性,于是舍弃了安全导火索,进行连续射击。
一分钟能射出两发炮弹,而这个年代的火炮,两分钟能打一炮就算不错了。
不仅是因为后装,还和弹药定量分装有着很大的关系。
以这个年代的火炮技术,炮兵装药时还要拿尺去量。同时因为前装的关系,倍径不能弄太大,威力自然也就上不去。
20倍的倍径,威力还是小了一些。
这个型号的野战炮用着还凑合吧!最重要的还是射速和杀伤力。射速已经提高上去,杀伤力还得靠榴弹。
榴散弹是1803年英国皇家炮兵部队的亨利斯拉普内发明的,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没有比这种炮弹更好用的炮弹了。
将弹片、铁珠混合少量火药装进炮弹中,然后用引信进行点燃,炮弹发射出去后,在引信规定的时间内爆炸,散发出大量的弹片杀伤敌军。是对付步兵和骑兵最有效的武器。
因为火药和丹药充填时的摩擦,有时会提早爆炸。所以第二次改装成了一个金属管插进炮弹内,里面装满火药,与炮弹内的弹片分开。
第三次改装在1840年,进一步晚上了铁片隔板,并装进了圆柱形弹体中。
榴弹也叫爆炸弹,在海战中也能发挥强大的作用,炮弹可以打进船体后再行爆炸,造成二次伤害。爆炸弹一开始还被人们认为是次于实心弹的海战武器,法国炮兵设计出了一种用于发射爆炸弹的火炮,炮身短,重量轻,用药少,在1824年成功击碎了一艘二层甲板的战舰。
土耳其舰队在锡诺普的覆灭,才让人们意识到了爆炸弹(榴弹)的重要性。
榴弹的制作并没有什么难度,特别是对赵岩这种先知先觉的穿越者来说,几乎不用走弯路。
不过两天时间,赵岩就把榴弹设计了出来。
“你们按照这10斤种榴弹,再设计一门野战炮。炮弹能打到1000米外就够了,能有多轻就弄多轻。”赵岩把这些都定下来了,只要工匠按照不同的倍径去实验就行了,最终确定下机动性最强的。
赵岩设计的这种榴弹是为了对付骑兵,机动性自然是越强越好,射程和攻坚能力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第七章:炮兵营(下)
感谢书友‘书中的理想乡’的打赏!
————
这次扩招规模很大,扩招之后赵岩的军力将达到一万五千人。对装备需求量很大,军器局的工匠变得异常忙碌。
同时预计在黄水河沿岸建立两千台水力锻机,及一千台水轮机。专门生产板甲,赵家村边上那条河已经不够用了。
黄水河离黄县并不远,就在东面三十多里的地方。
……
征兵已经在山东全境展开,赵岩打出了每月给银二两的待遇,并保证每月足额发放,一旦选中立马发放三两安家费。
另外还有一种待遇更高的兵种,那就是文化兵,凡是能识文认字,体质符合标准的,每月给银四两。这些文化兵自然是用来当炮兵的。
炮兵要计算抛物线加空气阻力,还要懂测距,这都是需要算的。
明末很多天主教徒,其中也有很多官员。
面对辽东军事的糜烂,这些天主教徒经常著书立说,以便引起当朝注意,重点就是西方的火器。
之前火炮实验室的工匠拿着《西法神机》、《西洋火器法》、《火攻挈要》在那研究了大半个月,结果研究出的东西竟是错的,被搞得一头雾水。
虽然《西洋火器法》中的铳尺刻划要较《火攻挈要》清晰许多,但仍有失精确,如在其中一图的比例尺上,两差距为5的数值间,原应有五格较细的刻划,但图中却误分成六格;铁弹用尺上的“十五”被刻成“五”,且同书所绘的铳规图,本应将一象限分成十二等份,也被误绘成十三等份。此外,书中所列各不同仰角的射程表(以平射时之射程为基数),亦有多处数值有误。这些讹误出现的原因,或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以避免泄漏此一秘学。
严格的说,这些著作不过是为了引起统治者的注意,统治者又不是专家,自然看不出其中的问题。
而且那些东西可是军事机密,是不能公诸于世的。
铳规、铳尺和矩度等仪具为当代中西方所使用的瞄准方式,孙元化在登莱训练炮兵时,主要训练的估计就是这些东西,只是吴桥兵变后全完蛋了。
不过赵岩有更先进的瞄准方法,便是1638年伽利略提出的炮弹在真空中的轨迹乃为抛物线的理论。
不过伽利略没考虑到空气阻力,且制造火炮和火药也无法标准化,所以误差还是很大的。不过赵岩所掌握的计算方法,可以把空气阻力计算进去。同时军器局的火炮,弹药和火药都采用定量分装方式。
伽利略的抛物线理论,加上计算空气阻力的方法,结合起来也就是弹道学。弹道学对士兵文化方面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培训。
加上测距用的比利规,炮兵的精准度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组建炮兵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征兵的地方还站着几个身穿板甲,威风凛凛的士兵。登莱二地对于此次征兵的热情比较大,几乎招募的告示一出,许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跑去应征了。
赵岩的信用度在登莱还是很高的。
招募局在登莱可谓人尽皆知,只要介绍一名所需的人才到赵家做事,就能拿到奖励。
那些抱着尝试态度的人都拿到了银子,这也在登莱催生了一种新职业,专门到处给赵岩拉人。
前几个月剿匪,也让登莱百姓认识了这支军队,所过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登莱百姓人人称赞。
登莱虽然荒芜,但一些的确还是没有受到兵灾波及的,存在着大量的自耕农。由于东三府经济不发达,大部分都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没有施行农业生产分工化。
登莱二府的百姓少有怀疑赵岩信用的,说给二两自然会给二两。
在登莱二府的招募比较顺利,而在东三府的招募则没那么顺利了。东三府的百姓对于登莱游击将军这个概念比较遥远,平日也未有多少耳闻。
只知道这次登莱游击将军要来征大头兵了,虽然募兵处说每月给二两银,但许多百姓都抱着怀疑的态度。
不过还是有许多人受那三两安家费的吸引,到募兵处应征。毕竟东三府许多百姓日子也不好过,抱着试试的态度也就去了。
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一个月的招募下来,定额都已完成,只是炮兵的招募有些让人不喜。
能够识文认字的,也就招募到了四百多人。连步兵营的炮兵都不够,更别提组建炮兵营了。
没条件只能硬上了,赵岩随即让人招募一些看上去机灵些的,不过也不知学习能力会不会更好。
招募到的士兵迅速分配了下去。
此番扩建赵岩提拔了许多老兵,将第二营的连长李然提拔为步兵第三营营长,骑兵营连长吴永亮提升为骑兵第二营营长。
参谋部参谋苏步恒被提拔为炮兵营营长。
另外有大批老兵被抽调成基层军官,赵岩建军时间不长,那些老兵说经验也没多少,但军队里的训练流程、细则却是知道的。
这次大规模的提拔,都是按照作战有功者先提拔,有文化的优先提拔的原则。
像炮兵营的苏步恒,就拥有较高的文凭,中过秀才,因为全家被孔有德乱兵杀害,决定弃笔从戎,第二次扩招时,脑袋一热就被招募进了赵岩的家丁之中。
事实证明苏步恒的选择很正确,赵岩军中就缺乏像他那样的高文凭人才,前不久被选入参谋部任职。
现在又被赵岩任命成了炮兵营营长。
“砲兵营?”苏步恒不太明白这是什么营,砲兵难道还要单独设营?在参谋部待了一段时间的苏步恒对于赵家军目前的战争体系还是有研究的,对于各兵种的作用也都了然于心,唯独没有接触过炮兵这一方面。
扩招之后,各营就进入了一个集训期,各营长都开始埋头苦练自己的士兵。
作为步兵第一营、第二营这两个老营来说,队列基本上已经不会出现差错,各个兵种的训练也都走上正轨。
骑兵一营的骑兵,行进时已经可以做到初步的协调,马与马之间,速度快慢之间都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持。
新营有老营调去的骨干,训练上也不需赵岩操心。
唯独在炮兵营,需要赵岩亲自出马,担任炮术教习。赵岩首先把‘砲’字改成‘炮’,苏步恒看了之后,说此字甚为传神。也不知是拍马屁还是什么,不过赵岩看这‘砲’字,的确不太顺眼。
“大人,这炮兵该如何训练?大家可都没摸过那东西呢!”苏步恒做为营长,首先关心的还是训练的问题。
其他营的营长,刚上任就已经训练得热火朝天,炮兵营和三个步兵营的炮兵则还是静悄悄的。
“分两部吧!能识字的那四百多人,作为主炮手,我来教弹道学。其他的炮手白天学操控火炮,晚上学认字。”赵岩也是头疼。
炮兵这一块一片空白!他自己也是半吊子。
昨天赵岩总结了一下,炮兵应该,貌似就是要有机动性、精准性。平时还要考虑安全性,需要一些步兵保护。
对火炮需要精心养护,最重要的还是步、骑、炮相配合。
照着这些目的练就是。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
新的一周,求票票支援!
第八章:士兵扫盲
“矫正诸元,仰角30度,东20,西40……发射!”
“轰轰……轰……”
不断的炸响在炮兵训练阵地中响起,炮兵营及三个步兵营的炮兵,将近两千人正在做熟悉火炮发射的训练。
“十不中一,难。”苏步恒查看完结果,在那直摇头。一开始的训练成果很不理想,命中率非常低。
而且这还是直接瞄准的命中率,若是炮兵观察员指挥发射,下面的炮兵都可能把度数给弄错。
“慢慢来吧!”赵岩面无表情的说道。随即让炮兵营先练瞄准射击,瞄准射击主要靠测距、瞄准方面的经验,是可以慢慢练起来的。
然后每天给这些炮兵上课,赵岩给那些能识字的炮兵上数学课,教他们认阿拉伯数字,以及弹道学。
而其他炮兵,则抽调赵岩准备已久的教育团队进行教导,先教他们认字和简单算术。
赵岩的教育部从去年就成立了,一直在编写拼音字典,以及白话文教材。这些人中不乏一些地方名流,对于赵岩这样的教育改革,一些酸儒自是抱着反对意见,直接给赵岩踢了出去。
反正爱干不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大明的读书人其实还是较多的,许多人考不上秀才,考不上举人,更靠不上进士,同时加中贫寒,但并不代表着基本功不过关。
赵岩给出每月五两银子,一石米粮的待遇,这天下有的是文人抢着干,缺一个不缺,少一个不少。
用铅笔、鹅毛笔写字,用拼音教认字,教学生白话文,数学采用阿拉伯数字,还有乘法表这些东西。这些就是赵岩对他们的要求,首先他们必须学会。只要合格,赵岩就给他们良好的待遇。
这大半年的学习下来,已经培养出了一支三百多人的师资队伍,他们的水平,教小学没问题了。
汉语拼音字典也编写了出来,为此赵岩还成立了一个造纸厂和印刷厂,抓紧时间印刷拼音字典和教材。
教材的内容多是为历史题材,且大多是出于赵岩之手,有民族英雄的光辉,有胡夷乱华的悲惨,有历代各种政策施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