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月养马的费用达到3万两,每年支出36万两,购买马匹的经费拨了50万两,一年需要支出的费用将达到100万。
屯田方面明年估计就能自给自足,无需再话费银两,不过也得有50万两放在那作为后备资金。
军费方面,一线部队有1。5万人,每月军费(军饷、装备维护)大概在6万两左右,每年72万两。阵亡抚恤方面,可以用不动产折算,因此不算入财政预算。
二线部队300万两军费。
海军方面的预算,赵岩给海军拨了30万两,海贸方面还得拿出50万两资金当作本金。
要想在大明混,贿赂官员是必须的,又预算了30万两出来。
粗略的算下来,一年需要支出740万两的资金,加上卢象升所需的两万套板甲,达到770万两。
“今年我们最少得赚到710万两银子,私盐今年要赚1000万两那是不可能,不过400万两的底线必须达标,可能会有些难度,不过事在人为。玻璃镜方面必须赚到500万两银子,这方面想要达标应该没什么难度。”赵岩定下了指标,“今年我们的主要精力,得围绕在私盐贩卖方面。”
“公子,预算方面得谨慎,私盐可能这东西,保不准的。”赵全说道。
“二线部队可以组建,但装备上得先慢慢来,把预算中的200万先扣着,留一个余地,这样才能保险。”刘衡想了想说道,“再则二线部队是用来对付流贼的,只要有足够的纪律,装备一般都能胜任。”
“嗯!”赵岩同意了这个建议,先扣着200万的回旋余地,也免得资金链出现断裂,“明天给那些山东大商发请帖,向他们借银子。”
“大人,我们的银子不是够用吗?为什么要问他们借?”赵勇在一边听着,不解的问道。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们现在大可不必借太大,但还得一定要准时,这样多借几次我们的信用就好了,等以后真的缺银子的时候再问他们借就容易多了。”赵岩解释道。
“哦!还是大人高明。”赵勇了然后笑道。
……
赵岩四月初给朱大典送去了一封信,同时还秘密送去了两万两银子,信中主要是恭贺了一番,然后请他在江淮一带多加照顾一番。
朱大典很快来了回信,同样也向赵岩祝贺荣升登莱总兵衔,并说颍州的屯地和济民商行方面他会照顾一二。
赵岩和朱大典在交情,因为银子的关系,还算不错。此番朱大典就任江淮一带四府巡抚,赵岩要用到他的地方自然也就多了。
赵岩晋升山东总兵,借此摆了次庆功宴,把山东那些商人大大小小都请了来,席间赵岩提出了借银子的要求。
那些商人脸色怪异,赵家卖了这么多玻璃镜子出去,难道还缺钱?
虽然感到奇怪,他们还是纷纷解囊相借,虽然每人都有些顾虑没多出多少,但都有出一些。
还不起那是不可能的,赵家拥有玻璃镜,怎么可能会还不起银子,就是多造些出来能抵掉。
问题是这些商人怕被赵岩给黑了,毕竟赵岩的身份今非昔比,可是手握兵马的登莱总兵。
虽然仔细想想不太可能,但依然有些顾虑,所以虽然都有解囊相借,但却出的不多。这次赵岩也就借到三十多万两银子,三个月后再还他们,利息方面很低,低到这些商人也看不入眼。
这次宴会中,又定下了新的玻璃镜销售方案。
下调了玻璃镜售价,最小面的玻璃镜售价仅仅十两银子,大概巴掌那么大。然后规格逐步增大,价格也不断增加。
分为十两、三十两、八十两、一百二十两、三百两、五百两、八百两、一千二百两、三千两这九个规格。
市场零售价方面亦有明确的定位,零售利润不能低出30%。例如十两一面的镜子,售价不能低于十三两。
这个新的规则,让这些山东大商有些吃亏,不过也不得不接受,30%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再则市场扩大了,他们能赚到的银子定然也就更多了。
而那些还在销售的镜子,可以下架召回,也不会给他们造成什么损失。
除了玻璃镜子,赵岩还推出了一种新的玻璃产品——天窗。
这是一种像瓦一样有弧度的玻璃,装在屋顶上,白天可以光线从上面造进,让屋子明亮。
没有玻璃的年代,屋子里面的气氛就算是白天,也是黑漆漆的,特别是贫苦百姓的房子。
有钱人家的房子可能会好一些,会弄出一些通光设施,但也无法从头顶上弄出光源。
这种天窗,一面售价三百两银子,目前还是主攻奢侈品方面,富人盖房子往往是不惜代价的。
一个商人看到商机,当场掏出了五万两银子,购买了将近两百面天窗。
除了天窗,还有玻璃窗。
赵岩绝对不会把平板玻璃卖出去,所以这些玻璃窗都是印花的,上面有一部分可以平的,隔一小段就印个花,想要把这东西改成玻璃镜那几乎是不可能。
玻璃制品目前做的也就是工艺品,以及少量的器皿,这些玻璃器皿不太好卖,有时候并不是什么稀缺就什么东西好卖的。
玻璃杯、碗这些东西,虽然透亮,但明显比不上瓷器的厚重,所以销量一直不是很好,但也有人看着稀奇,所以才掏银子买,但并不能造成大卖的现象。
工艺品方面卖得还是不错的,随着工匠的手艺越来越高,一些高难度的工艺品也开始制造出来了,这样的工艺品虽然有失厚重,但造型往往能让人为之惊叹,售价也不是很高,所以销量还是不错的,具有不错的商业潜力。
至于望远镜,则作为军事仪器禁止销售,连级军官每人都配了一个,斥候也大量配备了望远镜。
这东西在战场上非常实用,能及时发现敌人的部署,并且调整应对战术。
玻璃方面的收益,今年达到500万两,估计没有什么难度,毕竟玻璃镜已经在大明形成了一种攀比的风气。
那些大户人家,谁不买玻璃镜啊!这可是尊贵的象征,往往一面玻璃镜能引起许多人的惊叹和称赞,让主人倍有面子。
玻璃镜的价格降低并不会破坏这种攀比性,毕竟玻璃镜是有分规格的,你买的规格越高,就越有战斗力,往客厅里一摆,绝对让羡煞一片人。
……
经过两年的发展,赵岩在各方面都已经定下了规矩,很多事情只要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就行了。
不过海军的训练,以及纺织机械的改进方面还得他亲自上马。
八年初夏,大明各地还算是比较平静。唯一不平静的自然是陕西,农民军已经闹得如火如荼。
洪承畴回到陕西后,根本不敢马上进击,而是在不断的调兵遣将。大量农民求生无望,只能加入流贼大军。
陕西已经破败不堪,农民军想要寻找口粮已经很不容易,因此高迎祥、张献忠等部,已经有向东流窜的意图,而李自成的部队,则专心在陕西发展。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人的关系,并非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上下属的关系,他们三人的部队,其实都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只是有时作战会合伙。
合伙时控制的是骨干,骨干再控制下面裹挟来的炮灰。想要吞并其他流贼,首先没什么意义。
就算是吞并了,也只是吞并那少数骨干罢了。至于那些炮灰,到处都有,何必去和同行火并?
不过火并的案例也是有的,例如后来李自成火并曹操罗汝才,那已经是李自成生出称帝野心的时候了。
赵勇开完会议后正快马赶往邯郸,准备应对流贼再一次的东窜。这些流贼是要坚决扑灭的,满清之所以能入关,主要是京城被流贼攻破,满清打着为大明报仇的旗号进入中原。
所以只要把流贼压住,满清想要入关盘踞就不可能,满清才多少人?那么十几万人他们能盘踞几个地方?
他们之所以能占据天下,还是那些炮灰立下的汗马功劳,他们则是躲在后面抢劫。
京城不破,大明不亡,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炮灰给满清驱使。
赵岩最后的底线就是农民军不能打过山西,一旦打过山西,他则会发动所有军力迎击。
没有打过山西之前,派一两支部队进剿即可。
——————
第三更!好久没处理书评区了,明天在弄,先睡觉。另外感谢一下这几天打赏的书友
明天就要入V上架了,希望大家能够花那么捧场。不过几分钱一章,实在是不多。
虽然几年前和现在一样是几分钱,但现在的几分钱和几年前的几分钱已经不能比了,哎!中央票子一不小心印多了,我们这些作者的稿费也随之贬值。
第三十一章:赵家堡半球实验
明媚的阳光再次升起,初夏的大地已经长满了茂盛的庄稼,经过一个严酷的寒冬之后,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活泼起来。
在一片野地中,几百人正围在那儿。
只见人群之中,赵岩正站在那儿,手上提着一个圆球,边上还有二十多匹马。围观的人群中,不时有人困惑的问道:“总兵大人要演马戏吗?”
“不知道。”
“你们知道什么,总兵大人是在做大气压力的实验。”突然一个手上拿着铅笔和纸张的年轻人说道。
“大气压力?是什么东西?”有人不解的问。
“这可是我们科技院研究的东西,一时半会和你们说不清楚。”另外一个聚精会神看着场中情况的中年人说道。
这些人都是一些文人,并且对西学有过研究。人数有三十二人,都是那些商人从外地挖来的人才。
其中甚至有五个西洋传教士,赵岩把这些人组织了起来,成立了一个科技院。科技院的人,则是他的学生。
其中一个传教士操着流利的汉语说道:“大气压力?我想应该没有这种东西吧!要是真的有压力,那我们不是被压死了吗?”
“是啊!他只是个将军,并不是学者,他应该带领士兵,而不是来带领我们。”另外一个西洋人说道。
这几个精通西学的传教士对赵岩想要给他们上课嗤之以鼻,他们来大明的时间并不短了,总的来说,东方人更注重单个实物的应用,对于那些系统的知识却是非常忽略。
应该是由他们来教才对,这个将军竟然反而要教他们学问,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岂不是不自量力吗?
不过说实在,这位将军给的薪金非常丰厚,虽然他提出了这种不合理的要求,这些传教士也未阻止。
而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他们很期待的看着场中布置实验的赵岩,这个东方将军肯定会被弄得灰头土脸吧!
很快赵岩将场中的一切布置完毕,只见那个圆球两边各绑着一根巨大的绳索,绳索的两边是已经就位的四匹高头大马。
两边加起来是八匹马,每头马上都有一个马夫正在待命。
赵岩今天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做一个大气压力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他提出大气压力的概念,首先就被那些西方的传教士否决。
这个年代的西方人还不相信有大气压力的存在,赵岩索性决定做一个半球实验。以后‘马德堡半球实验’,就要改为‘赵家堡半球实验’了。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1654年发生的事情,而现在是1635年,足足早了19年呢!
“大家看到这个圆球了吗?”赵岩手摸着那个大圆球,对围观的人们说道,“这个圆球其实是分开的,刚才已经把里面的空气抽出来了,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大气压力的大小吧!”
那些不懂西学的人,听到空气这个词语都不知所云。不过科技院的成员可都知道,并且亲眼看着赵岩将两个半球内的空气抽出。
这个半球造价非常昂贵,可谓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调集手艺最精湛的铁匠造出的,气密性已经非常不错了。
“预备,开始!”赵岩话音一落,那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