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凰诏_蓝艾草-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羽不由咽了下口水,只觉得嗓子眼里有什么东西堵着,答应不是,拒绝也不是。
    诚然,她曾经对周王有过那么点喜欢的小心思,愿意与他相处,陪着他为他设身处地的着想,为他筹谋,只是……这似乎离成亲还太过遥远。
    “我……我还小,从来也没想过成亲之事。”这句却是实话。
    她自己玩心又重,总觉得天下之大,山河壮丽秀美,未曾见识过的太多,对周王纵然曾经有过什么想法,也不过是少女心事,却从来没想过要为他停下自己远行的脚步。
    谢弦这大半生,儿女情长从来也不是她生活的全部,缩在四角天空的屋檐下相夫教子也从来不是她的人生追求,轮到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信条也从未改变。
    谢羽在她的影响之下,虽然觉得儿女之情颇为恼人,也有甜蜜之处,却从来也不曾觉得,这就是一个女人生活的全部。
    崔晋见她眼神游移,欲言又止,心里不禁沉了沉,很担心她张口便提起孟少游,连声气也弱了下来,带着股哀求:“阿羽,我年纪也不小了,别让我等太久,可好?”
    他从来都是高傲的,笃定的,何曾低声下气去求过谢羽,特别是连性命也愿意为她舍弃,到底是让谢羽彻底的心软了,她茫然的想:周王都肯为她豁出性命去了,那么她为了周王,稍微的……委屈自己一点,放弃远行的念头,陪在他身边,是不是也可以呢?
    谢羽在周王的一席话之后整个人陷入矛盾,连自己也说不准是陪在周王身边快活,还是顺从自己的心意,按照从前的想法去生活更为快活。
    她迫切的希望谢弦尽快回来,为她答疑解惑。
    长安城中,并不曾因为谢羽的矛盾而停下时间的脚步。特别是宫里,闫皇后焦心如焚,为了闫氏一族的命运而殚精竭虑,却无法改更闫氏一族的命运。
    魏帝对闫国熹原本就不满,又有蜀国太子即将来使,即刻下旨尽快查清秦岭藏兵案。不等闫国熹再想出别的法子,苗胜已经带着北镇抚司的人将国舅府团团围住,抄家下狱,给他连辩解的机会都无。
    闫国舅在狱中还指望着太子能够将他捞出来,又有其余党附的众官员。但树倒猢狲散,想要尽快与国舅府撇清关系的,已经算厚道的了。更有那等落井下石之辈,投入安王或者苗胜门下,举证国舅各种罪行,竟不必苗胜再额外罗织罪名,闫国熹都已经死无葬身之地了。
    宫里闫皇后得到消息,更是一病不起,气息奄奄。
    太子见状,也知大势已去,竟向魏帝上书,称不堪担当大任,恐辱没祖宗,自请离宫别居,奏请周王迁入东宫。
    他这是意欲辞去储君之位,将周王推上了风口浪尖。
    魏帝对太子有所不满者,不过是他凡事听从闫国熹太多,只怕将来继位,外戚掌权,扰乱崔氏江山。至于废太子之事,却是举棋不定,未有定论。
    哪知道太子却迫不及待的请辞,这就让他恼火了。
    梅纳英陪同蜀国太子到达长安的时候,已经是七月初了。彼时闫国熹藏兵案连同苗胜之子□□案皆已尘埃落定。
    崔昊被贬为英王,只因皇后病重,暂居长安侍疾。而闫国熹连同他的死党数名官员,皆被抄家下狱,证据确凿,只等秋后问斩。
    苗明远案件,经过鲁承志据理力争,总算有了结果,苗明远徒三年,杖五十,流放两千里,而他身边长随皆秋后问斩。
    苗胜原本就怕鲁承志固执起来,以命抵命,保不住苗明远的性命。好在他主审郦山藏兵案,得魏帝重用,总算替他留住了苗家的根苗。
    苗老太太听到孙儿获罪,哭着喊着恨不得跟了孙儿一起去流放,也好路途之上照顾一二。又有苗夫人哭天抹泪,婆媳俩在家里将鲁承志咒骂了不知道多少回,在灞桥边送走了流放的苗明远,回来之后就先后病倒了。
    苗胜忙着与安王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家中老母妻子病着,就算有手撕鲁承志的心思,也暂时腾不开手,只能将这一念头暂且后压。
    安王联手苗胜,不费吹灰之力就斗倒了崔昊,将他从太子的宝座上轰了下去。虽然崔昊最后仍是垂死挣扎,向魏帝举贤,意欲让周王入主东宫,但魏帝未曾表态,且周翰海长驻周王府,外界猜测周王体弱,着实担不起储君之位。
    放眼皇族,太子之位竟然是安王最为合适。
    作者有话要说:  ……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蜀国太子的到来,在长安城中掀起一阵热议。
    大魏与蜀国向来关系不好,百十年间大小战役也不少,只是近几年边境算是平和许多,却也远没到一笑泯恩仇的地步。谁也不知道蜀国皇帝到底是真议和,还是打着议和的旗号另作图谋,只是蜀国太子态度极为谦逊:“……两国历来交好,友睦邻邦,父皇特意派了本宫前来,想让两国关系更为亲密。最好是有姻亲之谊。”
    大魏诸臣:“……”这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也是无人能敌了,早些年不还磨刀霍霍吗?
    陪同蜀国太子前来的梅纳英极力促成两国和谈,私底下向魏帝禀报:“据微臣所知,蜀国太子此次前来,有求亲之意。”只是他与安王私底下将宫里的公主们挨个扒拉了一遍,发现适龄的唯有三公主崔晴一位,偏偏还是订了婚期的。
    蜀国能前来议和,魏帝还是很高兴的,他的语气不无遗憾:“朕的公主们能嫁的都嫁了,未嫁的也已经订亲,剩下的都太小,恐怕要让蜀国太子失望了。”只是表情却截然相反,甚至还有些愉悦之意。
    梅纳英向魏帝出主意:“不如……陛下从宗室或者亲贵大臣家中挑选一位适龄的女儿,册封为公主?”
    魏蜀两国向来不和,求亲不过一时之计,就连魏帝也不认为两国能够长久的和平下去。遣女嫁去蜀国,若两国开战,出嫁女地位尴尬,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自皇长子崔晋病骨支离的回来之后,倒触动了魏帝的慈父心肠,就算有适龄的公主,也并不打算遣公主出嫁。
    不过亲贵大臣的女儿……魏帝顿时沉思起来。
    梅纳英见有门,顿时再接再厉:“若得边境几十年安稳,不动刀兵,岂不是幸事?”
    此次陪同蜀国太子来使,梅纳英亲眼看到了安王在朝堂之上如日中天的地位,很是欣慰。安王每年前往西南数月,梅纳英总要拘在身边亲自教导。崔昊为太子之时,梅纳英都不曾气馁过,只暗地里替安王统筹布局,如今局势大好,他就更不能放松了。
    蜀国太子孟辰初次出使大魏,又是年轻儿郎,对大魏的都城长安充满了好奇。梅纳英便向魏帝谏言,由安王出面接待,让孟辰领略一番大魏的风情人文,经济民生。
    原本蜀国太子来使,大魏也理应派太子来接待,但是崔昊被废,已经不适合出面。而嫡长出生的周王也算合适,但考虑到周王那风吹吹就倒的身子骨,此刻还在王府里养伤,就算梅纳英不提,安王也是目前皇子里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
    安王原本就声望日隆,又有梅纳英回京,暗中推波助澜,就连蜀国太子都由他出面接待,朝中不禁议论纷纷,暗中都在讨论安王成为未来储君的可能性。
    议论声传到周王府,蒋祝当着周王的面儿冷哼一声:“安王与苗胜做的那些事儿,还当我不知道呢。”将秦岭藏兵栽赃到闫国熹身上。
    苗胜倒是有心防着蒋祝,奈何两人同在北镇抚司,他待人严苛,虽有心腹,却未见得所有属下都对他死心塌地再无二心。蒋祝待人宽厚,又有意无意在北镇抚司笼络人心,便有人悄悄透露些只言片语给他,渐渐也教他摸出了秦岭藏兵的真相。虽不知秦岭藏兵的背后之人到底是谁,但却能确定一点,那就是此事与闫国熹无关。
    不过闫国熹与崔晋是死对头,他无意为闫国舅翻案,周王府里的人便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安王与苗胜勾连,做下了这桩惊天的案子。
    况且那些人训练有度,绝非乌合之众,前后联系,又有梅纳英强势回京,崔晋与蒋祝很难不将秦岭藏兵与梅家联系在一起。
    “……梅纳英倒是个胆大有筹谋的;居然早早就开始布局。”崔晋颇为感叹:“父皇春秋正盛,他就开始迫不及待了。”
    “王爷可要小心了。梅纳英来者不善,才回京便对朝中之事指手划脚,他若促成魏蜀议和,解了边患,又是大功一件。而且……若边境再无兵患,梅家长子也可代父驻守西南,到时候梅纳英留在长安,可比闫国熹要难对付多了。”潘良忧心忡忡。
    闫国熹再有权势,门人弟子众多,那也是文臣,只能在朝堂上将对手踩下去,或者往各部地方安插人手,或在御史台豢养言官,说到底都是政客的手腕,虽能排挤同僚,但最多不过被贬谪出京,或者永不录用,总还能留一条性命。
    但是梅纳英不同,他连亡命之徒都敢养,还有什么事儿做不出来的?
    哪天真要向崔晋下手,潘良都不奇怪。
    “梅大将军也不是傻子,就算要向本王下手,也得有个合理的借口与机会。他总不能带兵直接攻打周王府。”崔晋倒不担心自己的处境。
    蒋祝宽慰潘良:“潘叔不用着急,我也会在北镇抚司收集苗胜与安王勾连的证据,总归不能让他们得逞。”
    周王府一番密谈,原本只是为了应对眼前局势。蒋祝也在暗中行动,哪知道没过半月,苗明远在半道上被人劫杀的消息传回京中,负责押送他远赴流放之地的衙役也受了重伤,还在当地衙门养着。
    苗胜在京中树敌无数,自恃魏帝宠爱,又手握权柄,从来也不将自己抄家灭族之人放在眼里,只当这些人已经被连根拔起,却不知这些人也有亲朋故旧,只不过蛰伏等待良机。
    苗明远在京中无人敢动,但出了长安城,前往流放的路上,山高水长,谁知道哪座山上藏着山匪,哪里河里又有水匪,出个意外再正常不过了。
    苗老太太听到孙儿被劫杀身故,急痛攻心,一口痰卡在喉咙里,差点去了。醒过来之后便瘫了,连话都说不利落,整日流着口水,还要戴围兜,一碗粥吃半个时辰,喂进去半勺,半勺就要洒在外面。
    苗夫人也顾不上苗老太太,儿子去了倒似剜走了她的心肝肉,病倒在床上再没爬起来过,整日木木呆呆,除了哭还是哭。
    苗府乱成了一锅粥,连个主事的都没有,只凭着下面婆子管事支撑。
    苗胜向魏帝请了假,带着北镇抚司的一班心腹前去追查杀害苗明远的真凶,家里老母老妻统顾不上了。他腹中燃着滔天怒火,很想将断了苗家根苗之人揪出来,撕成碎片。
    谢羽听到此事,恨不得为劫杀苗明远之人鼓掌叫好:“天理昭昭,报应不爽!苗胜残害别人心狠手辣,怎么从来也没想过有一日轮到自己承受丧子之痛?鲁大人说不定会感叹自己绞尽脑汁都没将苗明远正法,反倒是劫匪将他就地正法了。”
    崔晋含笑道:“等下次本王与鲁大人见面,会向他转达阿羽这番话的。”
    谢羽戒备的往后退了两步,离他远些才坐了下来:“王爷还是别为鲁大人添堵了。”这不是当面嘲笑鲁承志无能么?
    她也说不上来自己是什么心态,但是周王自受伤之后,借着魏帝传召要她前来周王府照顾的便利,总是对她动手动脚,还常常说些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