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初唐-第7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所有学生,禁止饮用冷水,饭前必须洗手,等知识也全部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在这个医疗卫生知识极度贫乏的年代,学校,这个人群密集的地方,更是要加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决不允许学校内发生任何一起因为个人卫生问题而造成的群体性疾病。
吃罢了饭,告别了这些士绅打着饱呃,又在学院里边视查了一番,向那些人提出了一些建议之后,这才心满意足地骑着马儿朝着官衙而去,路上,李治倒是相当的好奇:“俊哥儿,这所义学又不是你置办的,你那么用心干吗?”
“这不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是一个态度问题,每一件事,只要你去做,就得尽量的做到最好,这样,你才能无愧于心,若是照你这种想法,那你这位太子爷是不是可以不顾天下人的死活,自己吃饱吹暖就成,反正照你的意思,天下人干你屁事?”我板下了脸,冲李恪嗔道。
李治自知问错了话,赶紧干笑两声:“俊哥儿莫恼,我不过是问问罢了,对了,这渭南县学和渭南希望义学,从本质上就能加以区分了,您何必又在中间加上希望二字呢?小治还真不明白,这倒底是出自哪个典故?”
“希望,也就是一种心愿,一种理想,一种人生存的本能,打个比方吧,就像某人渴望过上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没人让你干活,没人让你做事,想干嘛就干嘛一样。”我面无表情地作出了解释,李治无奈地翻了一对白眼朝天。他决定以沉默来代表抗议。
------------------------------------------------
进了官衙,没我啥事,所有官吏都各司其职,嗯,很好,背着手一步三摇地领着李治进了后堂坐到了榻上,看了百般无聊的李治一眼,看来好久没收拾他了,皮痒痒了,清了清嗓子:“方才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描述而已,你知道为何为师对于办学这么用心吗?”
“想来教书育人是师尊您毕生的志愿吧?”李治斟酌着言道。嗯,说中了我的心事,不过,我没点头,而是以一种严肃的神情道:“差不多,但更重要是的希望二字!”
“希望二字?这还真是希奇了,这跟您办学又有什么关系,莫非师尊的希望就是做我大唐的国子监祭酒不成?”李治依旧一副厚皮实脸的样儿,看得让人想抽他几巴掌。我深吸了一口气,死死地瞪着李治,直到这家伙心生忐忑,方自冷哼了声收回了目光。
望着门外那挥散在地面的阳光沉声道:“你觉得,一个国家、一个朝庭的希望是什么?或者说,你觉得大唐的远期目标是什么?”
李治见我不像是在跟他开玩笑,也总算是收束起了玩笑的心思,沉吟了一会,似乎有些迟疑,还有点迷茫:“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大唐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就已经很好了。”
我继续追问道:“那我再问你,你如何来维持,或者说靠什么来维持着朝庭来向这种目标继续迈进?是靠你父亲交到你手里边的人材吗?又或者说,靠你自己的能力去发掘出能统治我大唐万万里疆域,千万子民的官吏?”
李治思来想去,双掌合击:“所以俊哥儿您才想通过大力的兴办教育,改革科举制,从各个方面来为我大唐培养更多的人材,让他们努力的为国家作出贡献,是这个意思吗?”
正文 第964章 掩耳盗铃之徒
 更新时间:2008…9…16 1:48:11 本章字数:3235
点了点头:“虽不中,然而,也有几分道理,你可知我华夏文明至今数千年来,总会有朝代更替?”李治听我问了这话,下意识地咧了咧嘴:“俊哥儿,不是我故意为难您,什么您经常都会拿这个问题来找小弟的麻烦,像上次你说朝代更替与皇帝不作为,吏治腐败有关,还有一次您说朝代灭亡,跟土地兼并有很大的关系,怎么什么东西都能跟这个扯上关系?”
“哼,这话要是让你爹听到了,不抽你一顿才怪!”我白了李治一眼,从桌上拿起茶水小小地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续道:“朝代更替,既与吏治腐败有关系,也跟土地兼并有关,同样还跟皇帝本身的不作为或者倒行逆施有关系,也同样跟教育有关系。那是因为朝代的更替,不是一个简单的,能够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问题,而是很多方面纠结在一块,然后,在某一个契机,将问题暴发出来……”
望着凝神倾听的李治,我继续道:“从史书的记载上,你也该了解了一些,前秦、两汉、前隋,还有那些风起云涌的时代,在建国之初,那一个朝代不是英雄辈出,那一个朝代的前期,不是欣欣向荣,国家繁荣昌盛,百姓福足,文敢死谏,武能死战……”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希望不希望的问题,更多的牵涉到的反而是政治性的问题,为什么每一个帝国几百年的轮回之后,便要这样走上一遭。难道仅仅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还有什么五德始终说这一类地屁话吗?错了。那是因为这个国家地机构已经腐朽了。没有了进取地希望。
或者应该说,当国家强盛达到了极致之后,他们丧失了进取心,没有了继续前进的目光,失去了希望,渐渐地。得过且过。整个朝庭由上而下的。变成了一个沉暮的老人。只懂得去怀念帝国过去的辉煌时光,这,同样也是一个帝国兴衰的重要原因。
------------------------------------------------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意思是什么?意思就是国如少年。方有朝气。国如老人。久而沉暮,所以。国家,就是要依靠后来居上者,依旧一代又一代地少年成长,来为国家作出他们应有地贡献!而朝庭地当权者,也同样要保持着少年地憧憬和希望。要有远期的目光,不能止步不前。不然,就会像人生一般。在岁月中逐渐的老去……人如是。国亦如是!”我站起了身来,背起手,作涛涛不绝状。这篇少年中国说,乃当年本公子身为愤青时之最爱。每每诵之,必作欢欣受鼓舞状,然而生存艰难,倒得最后,还是一个落魄混迹于茫茫人世间地穷教书匠。
原文本公子早已忘记了大半,倒是这个开篇,如醍醐灌顶一般读起来份外地畅快,因而记得甚是清楚。保持姿势。斜眼角瞅了李治一眼,这位可怜地太子爷了副深受震动地模样,表情有许些迷惘,但是,我能从他的眼中看到一丝丝领悟的光彩。
“师尊您的意思是说,不论是一个朝代,又或者是一位君王,都要有一股朝气,有进取向上之精神。不可懈怠……”李治总算是能领悟了我地一片苦心,这令我欣慰,这些年来对他的教育总算是没有白废。
我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赞许的目光,慈祥地面容对着这位日后地大唐天子言道:“所以,少年乃是国家之希望,为什么教育子弟,需在少年时?就是因为这个道理,但为什么为师一力地坚持要让天下子民能明事理,辩明事非,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那是因为,这会对天下,会对大唐有好处。”
李治的脑袋转不过弯来,不过没关系,我来解释。《史记》里地《陈胜世家》里就有一段很动人的描写,就是鱼腹藏书、夜间点灯装鬼火,学狐狸鬼叫:大楚复兴,陈胜为王的连篇鬼话。
这是什么,放在后世,也就是两个智商低微的骗子,可放到了这个时代却不一样了,因为愚者万千,
害怕鬼神,都无法去辩明是非,更别去指出他们在装怕是放到后世的小学校园里,这二位如此装模作样一番之后,怕是换来的只会是数不清的白眼和中指。
就是靠着骗术的运用自如,把九百戍卒玩弄于掌股之中。陈胜吴广的这次起义,是第一次农民起义,以后二千年间,每次农民起义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这套手法。不论是黄巾起义,又或者是白莲教、太平天国,总成言之,为什么他们能累累的成功?是为什么?
“首先的一点,就是民愚,当然,为师并没有说不关其他的因素,可其他的因素又恰恰与此有关,若是民不愚,官吏何以能在百姓跟前胡作非为?若是兵不愚,又何以在军中多有吃空饷,扯大旗立山头的行径?”还是一连窜的问题,很多的时候,我都用问题对受教育人进行连珠炮式发人深省的责问。因为这样,更能让其难以在第一时间答上来。
那么,他必然会盘算着该如何来回答我的问题,可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又恰恰是我希望他能领悟的根本。
李治陷入了深思,嗯,他没有像刚才我一开始提问题时那般想也不想就作答,又或者是心不在焉的顾左右而言他,因为现在我要谈到的事情,是关于朝代更替兴亡与百姓该不该愚的关系。很重要,也很发人深省,至少这些年来,我读到过的史书里,就还真没有一个人去注意到,或者应该说这些人刻意地去忽略这个问题。
“……骗术要成功,被骗者必须比较愚蠢,这似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就是愚弄天下万民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民愚,但是,总有一天,那些所会的愚民总会有醒悟过来的时候,到了那一刻,那些沾沾自喜,自以为愚了天下之人的上位者,变成了一个可笑的掩耳盗铃之徒罢了。”我冷笑道。
------------------------------------------------
“师尊之言甚善,掩耳盗铃,果然是掩耳盗铃,那前朝隋炀帝时劳役过重,滥用民力,却在属国来使面前还要粉饰天下之太平,这恰如师尊之言也。”李治抚掌轻叹道。表情显得相当的凝重,毕竟他也不是蠢蛋,这么多年的教育和影响,至少让他能明白我的苦心和思维模式和对事物的剖析方式。
所以,假若国家机器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和教育他们到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当然,那就是教育,开启民智,而是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大唐盛世的统治下,能够如此幸福安宁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
如果觉得有不如意的地方,没关系,你可以上达天听,你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通过你的努力,还消除或者是修改那些不如意的地方,毕竟,社会在发展,在这个大前提下,制度就很有可能出现漏洞,出现了,那就需要有开拓和进取的心态去看清楚事物的本质,想方设法的让制度得到完善。
说了很多,李治也从中学到了许多,最后,李治就干脆生怕自己记不住,拿起了纸笔,努力地记下我的一言一语,这是我反复叮嘱了李治等王爷无数次的办法,好记性,永远比不了烂笔头。
“少年时的成长期是最重要的,他们接受到了爱国教育,忠君思想,让他们明白,大唐帝国这个国家慨念,通过舆论,让天下百姓都明确自己的荣誉,权利,责任。到了这时候,万千学子的明目亮眼之下,官吏还怎么来敢欺下瞒上?那些别有居心之人又怎么能煽动百姓,做出损害国家利益之事?
……你要记住一点,教育者,天下之大计也,开启民智,不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