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老婆是军阀-第5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说是舞会,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雅致的乐曲中欣赏舞女表演,各官员要不要携眷出席纯属自愿,当然,就算古板如周京山,也领着他的一品诰命来到同乐宫,跳舞是不必了,但皇室“舞会。”更多时候是一种恩典和联谊,是夫人们之间的聚会,此时的大皇帝,也往往更加亲和些。
美账虽然只是宫女,但显然很受欢迎,此时以总理夫人为首的几名贵妇人,就围拢在她身边,亲热的和她说着什么。
叶昭则与罗便臣夫妻远远坐在古朴雅致的棱窗前,外间,碧水一汪,清风习习,旁侧,半跪的宫女茶师伺候香茗,将热茶斟入茶几中的小小茶盏中。
罗便臣今年刚好五十岁,秃头,络腮胡修剪的极为整齐,是一位看起来严肃而睿智的政客,夫人比他小一岁,很有修养的贵族夫人,但此刻的她,显然有些拘束,中国皇帝的传说,皇室的神秘与奢华,令她感觉自己就如同乡下来的下等人,便是在白金汉宫,她也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而看着贵夫人们围拢在美赚身边也不来招呼罗便臣夫人,叶昭微微蹙眉。
显然周夫人也好、邹夫人也罢,都不大将一个蛮夷总督的夫人看在眼里,倒是大皇帝身边可人的小侍女可爱的紧,没什么心机,有问必答,也特别尊重她们,这般懂事,难怪听闻大皇帝已经临幸了她,更有那下级官员夫人看着美赚心生涟漪,不知道被皇帝临幸是怎样的滋味。
直到周京山走过去和夫人说了几句什么,周夫人等这才散开,她们不敢走过来,叫一位大厅中穿花蝴蝶般伺候茶点的宫女过来传话,邀请罗便臣夫人去那边与她们叙话。
罗便臣夫人这才如释重负,起身向叶昭告罪,翩翩行去与中国贵族夫人们交流。
周京山和邹凯之则在东面临窗吃茶闲聊。
邹凯之已经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大臣,主管外部通商等等事务,现今是真正帝国外交第一人,此次舞会他自然受到了邀请。
周京山和邹凯之没有过来凑热闹,不是不想听大皇帝与罗便臣谈话,而是大皇帝接见罗便臣是好客,若说再加上总理、副总理,自己等知道是在聆听大皇帝圣训,但旁人看起来,就是大皇帝和两位总理大臣一起与罗便臣聊天,可就太高抬罗便臣了。
其实罗便臣自己也心知肚明,中国皇帝不若西方皇帝和国王,中国皇帝与官员间的关系就如同父亲和子女,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是一种家天下的政治,而中国皇帝东征西讨建立的巨大威信更令他对帝国的掌控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获得中国皇帝的接见,同外国人在英国获得女王接见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算这些中国官员,觐见他们的最高统治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今日首相和副首相参加酒会,本就同自己一样,是觐见和大皇帝沟通的一个好机会,而不是为了欢迎自己。
坐在下首的位置,虽然沙发略低,罗便臣心里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他认真聆听着中国皇帝的每一句,捕捉其中可能透露出的敏感信息
罗便臣知道,中俄之战后,中国人与英国人的纠纷突然多了起来,首先就是阿拉斯加的归属,到现在已经是第三轮谈半,尚没有谈出任何结果。
**喇嘛借助英国商人的势力逃走,而且现在很可能去了印度,更加引起了中国人的不满。
在阿富汗、尼泊尔和缅甸,中国人和英国人同样矛盾重重,都在努力消除对方在此地的影响。
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文莱等地,中英之间的认识同样存在差异。
最近又听闻中国人准备收回香港岛,中国人的论据是,在《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的原文为“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而现今中国航海业发达,沿海城市船坞、修理厂不知凡几,已经不瑟有专门给予英商土地“修船及存守所用弱料”。
其实当年中国人这份割地赔款的和约写成冠冕堂皇的恩赐,本就是中国人面子使然,英国政治家们了解到这一点,获得巨额利益下心满意足,自也不会咄咄相逼,却不想现今成为了中国人的借口。
虽然这些都是传闻,中国人并未向英国使馆提出正式交涉,但此事已经在英国传的沸沸扬扬,议会议员和政要们,为了此事发起过数次公开辩论,绝大多数政要都认为英国在此事上不能让步,如果中国人正式提出这种荒唐的要求,就应该毫不含糊的给予驳斥。
罗便臣是坚定的捍卫香港利益的英国政客之一,尤其是他在香港总督任上,弹精竭虑为香港政治、经济秩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香港成为英国本土最爱的移民城市之一,现今香港人口已经超过十五万,其中大部分都是英国人,与二十年前相比,几乎是云壤之别。
与中国皇帝会面,罗便臣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香港问题,虽然从心里对中国充满警惕,但他表现的很恭谨,微微躬身问道:“陛下,听闻贵国有收回香港岛之意,不知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第一百零八章 新红河谷
俯瞰拉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新房幢幢,是一座在蓝天白云影映下的美丽河谷城镇。
拉萨驿馆位于八廓街,是一座棱角分明的二层藏式风格建筑,这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街中心,有一个巨型香炉,昼夜烟火弥漫。''
驿馆二层,朱丝丝眺望着这片可能是除了京城禁宫外帝国最神秘的土地,手里,是一份《良友画报》,在云南时所买,最新的一期,封面是帝国最红歌星的画像,虽然属于风月杂志,但同样也刊载了帝国与新南威尔士总督签署涉及华工地位的协议以及帝国开始与周边诸国协商勘定边界树立界碑的新闻。
朱丝丝此次便是随着一支勘探队而来,这支勘探队的任务便是进一步精确帝国边疆地图以及在藏南不丹等地与英印当局树立界碑。
作为议政院国母议员,朱丝丝很多事喜欢身体力行,而来西藏亲眼看一看藏民的情况,视察界碑勘测事宜,是朱丝丝早就想做的事,叶昭对此也极为支持。
此时站在朱丝丝身后英姿飒爽的深红制服女军官便是朱丝丝的随身安全官,一等大内侍卫李玉凤。
李玉凤同时也肩负着与随同保护勘察队的皇家老挝山地旅特遣团第一大队三中队联系事宜,百余名装备精良的山地旅官兵,足以应付在西藏的突发事件。
不过按照大皇帝吩咐,李玉凤正想办法说服贵妃娘娘不要亲力亲为的去边境视察,毕竟环境恶劣,还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
朱丝丝不免心中有些遗憾,但知道自己终究不能太过任性,若不然只会累苦了下面人,自己若真的去中印边境,只怕少说也会有一个边防师紧急调动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最后她只能叹口气道:“凤儿,我听你的。”
李玉凤是第一次随同丽贵妃娘娘办差,早听闻贵妃娘娘体恤下情,现今看果然不假,忙躬身道:“娘娘您放心,拉萨城周边乡村没有危险,娘娘可尽兴一观。”
朱丝丝微微颌首,又道:“今天下午是朗孜厦美闭重建之日?”
朗孜厦是拉萨最大的监狱,用来处置农奴亦或犯人,里面刑具极为恐怖,各种刑罚更是令人不寒而栗,监狱施行鼻舌、割耳、抽筋、挖心掏肠、割头、割生殖器、剥人皮活埋、下油锅等酷刑,还有将活人剖腹露出五脏,游八廓街一圈后杀死。刑具有皮拍、木枷、钢丝鞭、牛皮绳、石帽、挖眼勺、断指刀、铜马、钉指竹签等坠余种。
朗孜厦还借实施酷刑和屠杀人犯之机,经常为噶厦政府和寺庙中的上层喇嘛提供“念咒经”用的祭品,如人皮、人肉、人心、人肠等,手段十分残酷。
孜朗厦,用人间地狱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李玉凤道:“听说是的,程抚台送来的驿报也是这般说。”
朱丝丝道:“那要去看看了。”又道:“凤儿你说,大皇帝是不是藏人的菩萨?”说这话时朱丝丝心中隐隐有一丝自豪,做了皇帝统治万里疆域倒没什么,可几十万几百万悲惨的奴隶被自己相公解救,这才是大慈悲大功德。
孜朗厦制度的被废除,仅仅是一个开始。
孜朗厦被封禁,监牢中无罪农奴犯人被全部释放的照片登上了帝国各类报刊杂志的头版,当那些被砍了手脚的妇女、受过惨无人道酷刑的农奴们被从监狱中释放,八廓街上人山人海的藏民爆发出哭泣声和欢呼声,犯人家属们激动的跪在地上,有的见到亲人的惨状,悲愤的晕厥,但大多数藏人,都喃喃向天祈祷,为文殊菩萨大皇帝诵经,如果说前朝几位颂扬黄教的皇帝只得到了上层喇嘛“文殊菩萨皇帝”的尊称,现今的中原皇帝,从这一刻起,开始进入了底层藏人的生活。
视他为菩萨转轮法王的有之,痛恨他的更会大有人在,整个藏区的混乱,怕也从此而起。
在京城的叶昭,此时正在禁宫养心殿东暖阁,翻看着《中国时报》对拉萨诸事的报道,说道:“宣传要跟上,主要还是在藏区的宣传。”
站在龙榻下首的是御书房报道官室总管大臣黄遵宪,还不到三十岁年纪,但学贯中西,颇受叶昭喜爱。
前任报道官黎庶昌进入政务院后,黄遵宪便接替了他的位子,现今黎庶昌已经外放江苏省长,任谁都知道这是大皇帝下决心要在江苏全省推动议员选举,这才派出了天子门生、御书房出身之爱将,是以反对选举议政使的声音立时销声匿迹。
翻看着报刊,叶昭突然思及一事,问道:“在葱岭北勘界的军中校官可是唤作刘步蟾?”
黄遵宪怔了下,说道:“是。”他知道大皇帝现今最关注的便是西藏和各处勘界事宜,而勘界一事也是现今帝国官方报道中的最紧要之事,三个勘测队的学者和军队校官他倒是记得清楚,只是怎么也没想到大皇帝会知道一个小小校官的名字。
叶昭微微颌首,目光看向远方,喃喃道:“刘步蟾、刘步蟾……”很多事都涌上脑海,久久没有说话。
葱岭,塔吉克语称为帕米尔高原,意为世界屋脊,现今帕米尔高原全境都在帝国境内,葱岭北端,有一道狭长的地带,瓦罕走廊,属于阿富汗国土,南端,便是英属印度。
近年英印对阿富汗侵袭很急,在帝国与阿富汗王国在地图上勘界之时,这道狭长的缓冲区便被阿富汗割让给了中国,包括瓦罕河畔的兰加尔,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连云堡。
如此中国西域塔吉克一带,便失去了同英印当局的缓冲区,阿富汗人可谓壮士断腕了,失去小小千平方公里领土,令两个最强大的国家直面相对。
不过中国人便是不接受,此地也会很快被英国人控制,是以不管阿富汗人是不是驱虎吞狼之计,也只能笑纳之。
进入瓦罕河流域勘探的是奉天地质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共十余人,负责护卫他们安全的则是某精锐部队的一支步兵连,连长是前年自金陵皇家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刘步蟾,福建侯官人,今年刚刚二十三岁,随同部队参加了中俄之战,上过前线,这才顺理成章被提为了连队主管。
现今帝**队骁勇善战的老兵甚多,若不是军中选送的军校毕业生,想成为连一级正管,要付出极为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认同;“学生兵”现时是一个贬义词。
刘步蟾穿着houhou的黑皮靴行走在积雪中,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旁侧,是刚刚开始解冻的瓦罕河,这里是山谷,两侧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