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小领主-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偃说:“主上若是有这种想法,或许可以谅解——这样的话,我们要把道理跟百姓讲清楚……不过,赵地的山林虽然属于主上,可也属于赵地百姓,但凡主上有获利,是不是也考虑分点利润给百姓?”
“这没问题”,赵武说完,冲齐策一拱手:“你这位管子稷下学宫出来的高徒,就给我们说一说管子治国六策。”
齐策马上点点头,站起来边踱步边介绍。
第一策,厚其生。开辟田野,研究种植,鼓励耕作……这叫“改善人民生活”;
第二策,输以财……按现在的话说:这叫给百姓输送财物,送给人们投资创业的启动资金,期间的细节还包括:广开财源,整顿库存,修筑道路,便利贸易等。
第三策,遗以利——指疏浚积水,打通河道,修理水沟,建造桥梁,这叫做给百姓提供便利;
第四策,宽其政——指减免租税,轻征捐赋,宽简刑法,赦免轻罪,宽恕小过,这叫做宽松的政治;
第五策,匡其急——指敬养老人,收养孤儿,救济鳏寡,关心疾病,吊问丧祸,这叫做救人之危急;
第六策,振其穷——指给寒冷的人以衣服,给饥饿的人以食物,救助穷人,赈济灾民,资助赤贫……,这叫“创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
赵武听完,摸着下巴问:“先说第一策,我们领地内可有未开垦的土地?”
东郭离还没有回答,齐策从怀里掏出一份卷轴,在赵武面前献宝一样的展开:“下臣周游列国,对于山川形势了如指掌,这是下臣绘制的列国形势图,正好对着这份图谱给主上解释一下。”
这是一份地图,其上粗略绘制着各国疆界与主要城市,比例虽然不恰当,很多部位出现了变形,但对照这份图谱,赵武不再是两眼一抹黑,至少他知道了赵城的位置。
师修走上前来,介绍:“赵城之北是霍城——霍城原是先氏封地,先氏被灭后,收归国君所有。霍城正处在两山之间,出了霍城正对的峡口,就是戎人的疆界了……”
……看着这份图谱,赵武弄明白了:赵城大约在临汾盆地北端,北面紧挨着位于临汾盆地最北端峡口的霍城,依次是占据太原盆地的大戎、小戎、占领析定盆地的“啬咎如”、再往北,是占据了大同盆地的楼烦、林胡。
赵城之南是“扬”——数百年前,周王的弟弟王子带招引“扬、拒、泉、皋、伊、洛”的戎人同伐京师,攻入王城,焚其东门,导致西周灭亡,时代进入了东周——之后晋国再三努力,终于消灭了“扬”的戎人,随后,扬这块土地成为郤氏封地之一。
也就是说,赵城向北是国君的领地,不能触碰;向南是三郤的领地,不敢招惹。
“南北方向没有发展余地了,只有东西方向了……这是什么地方?”赵武指着西部一个城市问。
师修低声回答:“这是蒲城,现在的国君,做公子的时候名叫‘州蒲’。”
“州蒲”这个名字说明了蒲城的归属。“州”是指国都以外的县城。
晋国的公子没有封地,但他们拥有某一个城市作为生活来源。现任国君叫“州蒲”,意味着现任国君做公子的时候,蒲城虽然不是他的封地,但蒲城所有的赋税都归他,他可以用来养家糊口。
师修继续轻声补充:“十年前的春天,现在的国君汇合齐侯、宋公、鲁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率领诸侯准备接见吴国国君,吴国君却没来,让国君很丢面子。但国君将诸侯会盟的地方定在蒲城,可见他深爱这份领地。”
这就是说,向西面拓展,也没希望了。
赵武把手指向东比划,指点着“甲氏”这个地名又问:“这是谁的领地?”
ps:诸位老大,又逢周一,换榜了,新书出头不易,还没有收藏推荐的读者,能帮忙收藏推荐一下吗?拜谢了!
第十六章 军国主义国家不好混啊(上)
第十六章军国主义国家不好混啊(上)
齐策拍拍师修的肩膀,师修退让开,齐策上前解释:“这是一片沼泽,无主之地。原先由赤狄的甲氏部落占据。20年前春,当时的副元帅、中军佐士会伐狄,消灭了甲氏、留吁、铎辰三个赤狄部落。
但晋军并没有占据这片膏腴之地,反而事后撤军,这是因为甲氏还是群山中的一片沼泽地,被称之为漳泽,居住十分不易。”
赵武又俯身看了看那块地图,齐策虽然绘图的本领拙劣,但山形走势还算基本清楚,比如他把蒲城就绘在山中,显示那是一片灌溉不易的高地小*平原,而甲氏则处于群山围绕的平地,赵武辨认了半时天,终于确认:那是山西五大盆地的最小盆地,长治盆地。
山西多山,虽然山中矿产丰富,但能种粮食的只有五块盆地。现在的晋国只是占据了其中最大的一块盆地,其余的小盆地都没来得及开发——比如长治盆地。长治盆地上就有三国时代开发的粮仓“屯留”。到了战国时代,那位西门豹治水,开发的就是长治盆地的漳泽。
目前的情况是,赵城缺少耕地,而长治盆地的耕地却足够养活赵城百姓。战国时魏国开发长治盆地,因而称雄一时(庞涓孙膑时期)。可惜的是,按照春秋礼法,没有国君的命令,哪怕是废弃之地,小领主赵武也不敢伸手。
赵武提起笔来,从赵城蜿蜒画了一条线,穿过甲氏沼泽划到了卫国,他默默的打量了一番,低声说:“听说齐地是天下丝绸中心,人称‘冠带衣履天下’,想到管仲的治理手段,我认为齐国一定繁华无比。我们的货物一定能在那里卖出好价钱。
所以,我们想要发展,必须找出一条通往齐国的路线——一定能找见,既然晋军曾讨伐过赤狄,既然晋军抵达过甲氏,这说明:从赵城可以通往甲氏,从甲氏也应该能通卫国,从卫国自然能通往天下财货中心:齐国。”
春秋时代的大山跟现代不一样,在没有指南针,武器只有青铜器的春秋,进入林木森森、野兽横行、白天看不见太阳的古森林,其结果就如“老子骑牛入山”一样,人间蒸发。所以,在这个时代,大山代表着一个词:“天堑”。
赵武画的路线绕山而行,其余人对此并没有表态,等赵武仔细琢磨山形时,师偃插嘴:“主上,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挣钱,不是开垦,而是练兵——我们必须在每年开春之前,组建至少一个旅的武士,这才能安然度过明年的难关。”
赵武讶然:“我们不是有魏家赠送的一千武士了吗,凑上我们本来有的武士,难道还不够吗?”
师偃说话有点冲,齐策害怕他再跟赵武冲撞起来,他轻轻一拉师偃,自己上前解释:“主上,我们在国都的时候,君上正在会见卫国国君,马上郑国使臣、宋国国君都要来国都,君上如此密集接见各列国使臣,意味着我晋国在策划大战,所以我们必须在每年开春准备好一切,否则的话,万一国君下达征召令,我们凑不齐相应的人手……”
赵武追问:“会怎么样?”
四位家臣一起回答:“斩首!”
赵武打了个哆嗦,又问:“你们估计,我们的对手是谁?”
齐策回答:“肯定是楚国!我听说楚国在今年开春由养由基带军击败了吴国人,楚国战胜了吴国,意味着他们已经稳定了南方,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北方的晋国,晋楚大战就在眼前了。”
养由基,听到这个名字赵武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传闻邲之战中,养由基与楚国另一名神射手潘党比赛射箭,都射穿了七层铠甲。事后养由基用百步穿杨的绝技赢了潘党——且不说百步穿杨是否夸张,仅仅说养由基能够射穿七层铠甲,这力量已经足够恐怖了。
现代警用左轮枪的有效射程是二十五米,这并不是说左轮枪的子弹在第二十六米就会坠落地面,而是说它能够在二十五米的距离内给予人足够的侵害。但是即便是柯尔特手枪能否在二十五米内射穿七层铠甲,也是个疑问
赵武不相信养由基的双臂肌肉里饱含TNT基因,以至于那双胳膊爆发的力量超越了火药的威力,然而,细细翻一下养由基过往的战例,由不得人不相信养由基的厉害。
在赵武看来,养由基简直是春秋时代的“人间AK-47”,他最有资格在身后带个小卒,打一面大旗,上书六个大字:“专灭绝世猛将”。
养由基是“猛士杀手”,被他屠杀的著名“猛士”排起队来,能绕晋国国都转上一圈半。而且此人还是一个战场“游击手”,在宽大的战场正面上,任何地方都能找见他的身影,一般来说,谁嚣张他去找谁,而且他杀“绝世猛将”的速度,比赵武啃一根黄瓜的速度还快。
赵武不能保证是否会受到国君的爱护,以便上战场上晃一圈就能事后分享战功。即使国君对他出奇的爱护,军中还有一个“一门出三卿,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的三郤,万一赵武被分配在他们手下,他们随便指派赵武去打头阵冲锋陷阵,谁都无法干涉。
而战斗中,万一赵武表现太突出,养由基绝对会找他喝茶;又他如果敷衍了事,三郤会借机报复,把他斩首……
哈哈,即使赵武想表现平平,一点不出风头也不行,因为他不敢保证身边某些人不爱出风头,万一他身边的副将,或者伙伴头吃肿了,想表现自己的个人勇猛,被养由基看顺眼了决定出手,而赵武不幸地恰好处于养由基视线的通道内,想必,养由基也不介意顺路扫清小鱼小虾。
按照曾见过养由基的晋军勇士的描述,养由基与绝世猛将们对决,一般只有三个动作:张弓、搭箭、松弦——而后招呼猛士身边发呆的小卒:“那谁谁谁,把这死鬼抬走。”
这样的人,谁敢抗衡?
ps:周一冲榜,请求推荐收藏支援,求援啊!
第十六章 军国主义国家不好混啊(下)
第十六章军国主义国家不好混啊(下)
赵武一边想,一边冷的打哆嗦,他抬眼一看,发现门边的林虎也在打哆嗦,而一贯冷峻的僚清屁股底下仿佛长了针一样,坐在那里扭来扭去。()至于阍连,那是无知者无畏,居然幸福地打着盹。
武士们的情况不好,屋内几个人更不堪了,齐策也在哆嗦,师偃脸上已经没有了血色,师修脸色铁青,东郭离冷汗一串一串的,几人似乎都想到:万一面前这位年幼的小主上,被三郤指派打头阵,那他们的后半生就全废了。这样的丧家之犬,没人愿意收留。
赵武跳了起来:“唤铠甲匠师来,我要研究一下铠甲。”
齐策连连点头,一扭脸,他发现其余的人都在点头,赵武一边点头一边自语:“能射穿七层甲吗?我就不信你能射穿乌龟壳?”
师修紧张过度,智商已经降到零了,他脱口而出:“东海才有乌龟,到哪里来去至少一年,现在动手寻找,恐怕来不及了。”
师偃气的一推师修,骂到:“老糊涂。”
齐策在一旁安慰:“研究一下铠甲正好。我盘算了一下:我们答应韩氏的弓箭可以暂缓。另外,我刚才问了,我们的瓷匠虽然无法再烧出洁白如玉的瓷器,但烧出表面光滑如的瓷盘却不成问题,只是匠师们还不知道瓷器高温变色的原因。等范氏陶匠来了,便打着与他们共同研究的幌子,也能对付过去。
但甲兵研究耽误不得,一方面,魏氏的馈赠最爽快,我们耽误不起;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迫切需要研究更好的铠甲。只不过,我们缺金(铜),缺少足够的人手。”
匠师来到厅内,赵武连珠炮发问:“现在我们能做什么铠甲?”
匠师反问:“主,你是要做‘组甲’还是‘被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