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誓不为后-第3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3年,陈友谅势力被完全消灭。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王,与位于平江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1366年小明王沉于江中溺死,朱元璋将明年改为吴元年。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初四(西历元月二十三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之后朱元璋继续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和据守云南的元朝梁王。又深入漠北,进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明朝时期(1368…1644)
洪武之治明朝建立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惩治贪污的官吏,收到一定的效果。明朝确立了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此时经济长足发展,全国人口大大增加。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灭亡北元朝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朱元璋性格极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效仿了汉高祖刘邦大肆屠戮功臣,朱元璋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胡蓝党狱牵连总人数在十多万人,一批批功臣宿将被无辜冤杀,许多无辜官员百姓也被牵连其中遭受灭族之祸,马皇后宽厚贤德多次劝荐挽救过很多许多人的性命,但马皇后是唯一能阻止朱元璋拿起屠刀的人,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杀伐更甚,直至其生命终结。这给朱元璋留下了累累恶名,朱元璋的极端个性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稳固,却也为日后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以加强边防、保卫皇位。藩王之中,北方藩王势力较强,主要是对蒙古的边防任务。又尤以燕王朱棣和晋王势力最大。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惠宗,年号建文。建文帝立刻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岷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结果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占领了南京,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胜利,靖难之役告终。朱棣革除建文年号,继续使用洪武纪年,即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乐。同时下令尽复建文朝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永乐元年,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仁宗时定庙号为太宗,世宗于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庙号为成祖)。永乐盛世朱棣即位之后,武功昌盛,先是出击安南,后又亲自五入漠北攻打蒙古以绝后患。在文治上,成祖下令编写《永乐大典》。三年即成。《永乐大典》有22877卷,有凡例、目录60卷,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且无删节。永乐三年始,派郑和下西洋,规模空前,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永乐元年(1403年),明太宗下诏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京国子监等衙门。永乐五年(1407年),下诏在北京修建宫殿。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巡幸北京,在北京设立六部与都察院,并在北京为逝世的徐皇后设立陵寝,已经显示迁都的迹象。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初步得到了繁荣。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得到认同。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朱棣统治期间史称永乐盛世。成祖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明代厂卫制度确立。仁宣之治明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他们在位期间成为历史上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比之于西汉文景之治。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宣德十年(1435年),9岁的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在张太皇太后及元老重臣杨士奇、杨溥、杨荣(三杨)的辅佐下,明朝继续沿着仁宣时期的路线稳步前进。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死,三杨也退出政治舞台,于是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更加专横跋扈,开始专权。明英宗正统初年,蒙古瓦剌部逐渐强大,经常在明朝边境一带生事。瓦剌首领也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南下攻明。王振即挟英宗领兵五十万亲征。大军离京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才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回师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军追上,兵士死伤过半,随从王公大臣或死难或被俘。而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也被护卫将军樊忠打死,此即为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的消息来到京师后,朝中混乱。一些大臣要求迁都南京,被兵部侍郎于谦驳斥。继而大臣拥戴英宗弟朱祁钰即位,是为代宗,改元景泰。同时于谦积极备战。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安置英宗于德胜门外土关。瓦剌军队的进攻未果,大败逃走,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先见继续绑架英宗已无意义,乃于次年八月释放英宗。但代宗先是不愿遣使迎驾,又把英宗放在南宫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英宗之子,后来的宪宗)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十六日,副都御史徐有贞率军夜入南宫,拥戴英宗夺门(东华门)复位,改元天顺。又杀害于谦及大学士王文,诬陷其欲立襄王之子为帝。此为夺门之变,又号南宫复辟。宪宗时期英宗复辟八年而死,儿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成化二年谕祭于谦,复其子冕官,成化十一年恢复代宗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俨然为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撒马儿罕等国纷纷入贡。但好景不长,宪宗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8岁的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他们肆意挥霍国库,导致国政大乱。而朝廷中佞臣当道,政局昏暗。宪宗还设置皇庄,开明代土地兼并之先河。另外,宪宗还开始了皇帝直接颁诏令封官的制度,是为传奉官。结果传奉官泛滥,舞弊成风。直到孝宗时期这些官员才全被裁撤。宦官汪直受到宪宗的宠信,张狂跋扈,设置特务组织西厂大肆冤杀普通民众与官员,民愤四起。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才因言官弹劾而被贬。
请大家支持,谢谢大家了。
正文 三十一,时乖运蹇
 更新时间:2010…9…1 10:12:49 本章字数:5490
汉军水师将士问的此言,更是哗然,觉得眼下如此被应天水师战船上的敌兵欺负,可是前所未有的大事。更何况这大半年来,汉军水师舰队的将士无往不利,无战不胜,早就养成了一股子的虚骄之气,没有想到今日居然让人在江面上给如此折辱了一顿,这般的气可真是难以忍受。
可是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将官也绝非是不识时务之人,心下全都明白今日自己这些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舰队的袍泽陷入了汉军水师舰队的将士精心设下的圈套之中,眼下看来没有任何的法子逃脱出去。
四下应天水师舰队的将士牟勇如同蚂蚁一般,跗骨进逼,眼下汉军水师的这点兵力,只怕是不够看的。
如是眼下还要徒逞口舌之利,只怕是毫无用处,就算能够在嘴巴上占到一点上风,对于如今汉军水师舰队这般险恶的情势而言,依旧是毫无裨益。
反之,口出谩骂之言,反而有可能激怒应天水师舰队的将官,若是对方的将军一怒之下下令围剿汉军水师,哪么情势对于汉军水师而言,势必会变得糟不可言,而对于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将士官长而言,这等事态自然是亟需避免的。
毕竟激怒了应天水师舰队上的兵牟将士,极有可能的结局便是应天水师一拥而上,轮番攻击,这般做法对于汉军水师的兵丁将士而言,自然是一件最不愿在眼下看到的事情。
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舰队的兵牟将士倶是贪生怕死之徒,觉得若是此战能够逃出生天去,便是最为期盼之事。而眼下的情势被应天水师舰队的战船围在垓心,水泄不通的,连番试验了几次想要突围出去,可是屡屡失利,被应天水师犀利无比的战阵给摧毁的毫无继续冲击突围的念头,这种突围而出的战意早就已然在应天水师的铜墙铁壁的包围圈子之下比粉碎的一干二净了,对于汉军水师而言,想要通过一战而撕破应天水师的防线早就不抱任何希望了。
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将军自然也是这般想法,此人虽是骄横异常,御下寡恩,麾下的水师将士对于甚至腹诽,不过此人毕竟不是糊涂蠢笨之人,对于战事的情势还是能够看的出来的。
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舰队的将军心下明白而今的情势已然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应天水师布置了这么大的一个口袋中已然将汉军水师悉数都罩到了里头,不管情势会如何变化,就眼下的情形看来若是自己不出面跟应天水师舰队的将官和谈,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中这只由着自己统帅的战船只怕会毫无悬疑的被应天水师舰队攻破防线,攻陷战舰。
如是情势发展到了那种地步,对于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舰队的这名将官而言,即便能够不死在乱战之下,能够从混战中逃得一条性命,可是回到了汉阳之后,汉军决不至于会饶恕了自己这般丧师辱国的绝大败绩,以汉王刻薄寡恩的个性,势必会给自己安上一个通敌叛国的罪名以转移视线,如此一来自己便会成了汉军水师舰队的战船在应天城之外的江面上失利的替罪羊,汉军城里城外的那些有子弟投身汉军水师的百姓们岂会轻易放过自己,估计是恨不得吃了自己的肉,将皮剥下来当褥子用。
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舰队的将军想来了此事,不觉背脊骨一阵发凉,心里头明白决不可让自己麾下的这些将士袍泽悉数死在这场战役之下,不管应天水师舰队的战船如何厉害,汉军水师决不可毁在自己的手中。
心念及此,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舰队的将官也是无可奈何,两害相权取其轻,眼下既然没有办法抗衡应天水师舰队的将士,也唯有让汉军水师将士悉数存活下来,如此一来,自己也算是对得起跟随自己的这些身边的军中袍泽兄弟,不至于让自己没有死在应天水师舰队的将士手中,反而先死在了自己麾下的部众手中。
若是自己真的死在了麾下的汉军水师将士手中,岂不是太冤枉了。
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舰队的将军决意不管应天水师舰队中的战船上的兵丁将士提出何等要求,只是自己能够办到的,便略作推诿,一定要应答下来,否则自己会死的很难看不说,说不定还会先死在自己人手中,到了那个时候只怕一切的功名利禄全数会成为过眼云烟,一切转头成空。
心底下有些决断,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水师舰队的将官不在迟疑,快步迈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