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唔……也罢了,就这样!”
徐勋很清楚,论是在什么地方,有竞争才会有动力,而奖励更是不可忽视的推手。果然,在他的鼓动下,下头当即就有大胆的人开口问道:“大人,你不是在哄我们吧?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当真会赐给咱们腰牌?”
没有人指望太子亲赐腰牌,只希望能够得到太子赐下来的东西。毕竟,国之储君和他们这些人的距离,实在是遥远得很。这时候,还不等徐勋开口,就有一个提高嗓门的尖细声音从后头传了过来。
“当然是真的,你们将来是太子殿下的带刀舍人,太子赐腰牌也是应有之义!”
这晃悠悠上前来的自然是刘瑾。见众人不是又怀疑又期盼地看着他,他便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咱家是东宫典玺局的刘瑾,太子殿下的身边人。太子殿下得知你们在西苑内校场操练,特意派了咱家这几个人来看你们演练!殿下说了,着你们好好用心,听徐大人的吩咐。三个月后要是能练好,刚刚徐大人说的腰牌算什么,别的还重重有赏!”
徐勋刚刚也来不及注意是否还有其他人来凑热闹,见刘瑾站出来给自己撑腰,他不禁松了一口大气,知道自己这先斩后奏的牛皮算是圆了,浑然没注意到背后王守仁那若有所思的表情。而那四百多个幼军在听了刘瑾这番话后,也不知道是谁在那嚷嚷了一声,一群人就乱糟糟地跪了下来,一时就是不甚整齐的颂圣声。
“太子殿下千岁!”
那边厢朱厚照见那些幼军甚至不知道自己在那儿就跪着乱拜一气,甚至还来了一句千岁,顿时乐不可支。见张永几个也是忍俊不禁,他便洋洋得意地笑道:“看,父皇常说要施恩于下,我这不是就做到了?看他们感jī的样子……好了,让他们别拜了,徐勋不是说那什么红马甲么?让人穿起来给我看看啊!”
太子既是开了口,张永自然二话不说立时跑tuǐ。不消一会儿,那边厢就已经发放起了红马甲。眼见得那一个个幼军穿戴起来腆xiōng凸肚的神气模样,朱厚照顿时饶有兴致地歪着头思量了起来,最终又冲着刚回来的刘瑾努了努嘴。
“去问问今儿个这是不是就算结束了?要真是结束了,把徐勋叫过来,我有话问他!”
这一天的操练已经结束了,但徐勋的事情却远远没有结束。只不过,当知道太子殿下果然亲自跑到这里来看热闹,徐勋仍然把事情都丢给了下头的五位百户,又很不负责地对王守仁忽悠了一通,让他去对幼军们宣讲忠君爱国,然后撂下人就溜之大吉。当见到一身品级小太监打扮的朱厚照时,因那边厢兴许还有好些人看着自己,他就索xìng对着一众人拱了拱手。
“诸位公公好!”
朱厚照本就不想有人认出自己,这时候顿时异常满意,一个眼sè之后,随从的几个人当即把他们领到了一间避风的小屋,又散开四下看着。从外头到了暖烘烘的屋子里,朱厚照就笑嘻嘻地点点头道:“害我当初在文华殿替你担心老半天,想不到你真还tǐng有本事的!对了,你那个红马甲,朱巾,还有什么腰牌的主意,是怎么想出来的?”
徐勋真不是仿效满清那黄马甲,而是从后市自行车比赛中那黄sè领骑衫上得到的灵感。国人向来如此,吃大锅饭谁都没劲头,但只要是多劳多得亦或是有赏有罚,那么除了真正的懒汉之外,不少一心向上的人都会多出拼命的动力来。这些还年少的幼军当然更容易热血沸腾。这就是他之前甘愿立下军令状,也不要那些在军中厮混过的老兵油子的原因。
只当着朱厚照的面,有些话就不能这么说透,所以他只是言简意赅地解释道:“殿下,这主意其实说起来简单得很,不过是优胜劣汰,能者有赏。要操练这些幼军,就要许给他们奖励,而且能让他们看见优胜者得到了极大的好处,如此方才会jī励他们上进。正如同那些廪生们的考试,一二等可以去参加上一级的考试,三四等则是留下继续学习,至于五等则是挨板子,六等立时革除。只要让他们看到冲在前头的希望,看到掉在后头的危险,就能人人用命,令行禁止。”
朱厚照对于科举的规矩不甚了然,听到这儿忍不住又缠着徐勋解说了一番,末了便若有所思地沉吟了起来。只不过他从不是有长xìng的人,没多久就想起了另一件要紧事,立时嘿嘿笑道:“嗯,总之你做的总没错,就连父皇也说你这家伙聪明!今儿个我来还有一件事,马文升和戴珊这两个弹劾过你的现如今自身难保了,我听说父皇生气得很!”@。
第一百九十章 彼之奸佞,我之忠臣
朱厚照并不是臆测,弘治皇帝确实正在生气。向来待下宽知的他甚至连司礼监这一天的奏疏节略都没听完,就不耐烦地吩咐他们悉数送内阁票拟,旋即穿上厚厚的狐裘带着几个太监出了乾清宫。去坤宁宫探看了张皇后,得知朱厚照没来过,却使高凤来探看问安,他哪里不明白自己这儿子铁定是溜到西苑看热闹去了,一时也可奈何。
心情很不好的他不想就这么回乾清宫去,就坐下陪着张皇后下了两盘棋,又用了一碗甜羹,直到申时过后才起身离开,却仍是没回宫,而是径直往承乾宫去转了一圈。得知朱厚照仍然没有回来,他不禁渐渐忧心了起来。发现皇帝又转回了坤宁门,一旁刚刚升任御马监左监丞,却奉命伺候乾清宫的别洪立时上前两步,低声说道:“皇上,这天yīn沉,眼看又要下雪,您若是要去西苑,不如叫上肩舆?”
自个的那点护犊之心被人探知,弘治皇帝不禁眉头皱了皱,但终究还是点了点头。不消一会儿,肩舆就已经抬了过来,而他才刚上去坐好,坤宁门内就有一个女官匆匆忙忙跑了出来,近前深深行礼后就捧上了一个手炉。
“皇上,皇后娘娘说,西苑太冷,她如今咳嗽才刚好,就不和您一块去了,免得一感染风寒什么地方都去不得。这手炉您拿着取暖,里头的红萝炭是新加的,足够几个时辰用的。”
听着张皇后那明显有些嗔怒的传话,弘治皇帝不禁苦笑一声,命人接过暖炉捧在手里,果然是温暖得很。
见那女官站立不去,显见还等着自己的回音,他略一思付就说道:“转告皇后,就说朕一会儿带着太子一块回来,就在坤宁宫用晚饭。
今晚不用尚膳监伺候,让坤宁宫小厨房做些暖胃的汤水。太子今儿个贪玩”回来铁定冷了饿了!”
那女官等的就是弘治皇帝这番话”当下深深行礼答应,嘴角却lù出了一丝了然的笑容。及至目送着一行人离去”她立时反身快步进了坤宁门,不消一会儿就回到了坤宁宫东暖阁,对着满脸焦躁的张皇后笑道:“娘娘,皇上说一会儿带着太子殿下回来,就在坤宁宫用晚饭,还说了让小厨房多做些暖胃的。”
“就知道支使人,他那乾清宫就没吃的?”张皇后没好气地冷哼一声,可脸上终究lù出了笑容”“吩计下去,拣皇上和厚照他们最喜欢的那几个菜做……”
话还没说完,外头就只听有人报了一声:“皇后娘娘,寿宁侯夫人和大小姐求见。”
“这会儿她们怎么来了?”
张皇后一时极其纳罕,自言自语了一句就吩咐传进。不一会儿,那一对打扮华贵的母女俩就进了东暖阁,又在宫女的服shì下除去了貂皮暖额和暖耳。弘治皇帝礼遇皇后娘家,因而寿宁侯夫人建昌侯夫人都是通籍禁中,连带家中小女孩儿都能〖自〗由入宫。这会儿张婧璇随着母亲给张皇后磕过头后,一时就四下里张望着问道:“厚哥哥呢?”
“别提那皮猴儿,又溜得没影了,他父皇这会儿正去找人呢!”
张皇后嘴里嗔着,脸上却笑意盈盈,寿宁侯夫人和张婧璇瞧着哪还有不明白的。不用寿宁侯夫人伸手去推,张婧璇就笑拉着张皇后的手道:“看姑姑笑得这般开颜,哪里会恼了厚哥哥。说起来我好些天没见着他了”什么时候让他出宫去家里,我那又有好多新鲜玩意。”
儿子和自己越来越亲近,张皇后也就不再像从前那样担心朱厚照远了两位舅父家,当即笑道:“皇上这些天成天盯着他去文华殿听讲,
说是下雨下雪都不许缺席,他前两天才磨着我呢。一听说外头有什么好玩的”这心又得散了。等过一阵子,我就让他去你那儿散散心。”
寿宁侯夫人今次进宫不过是附带提一提此事,见张皇后这般说,她也就暂且作罢,三言两语打发了张婧璇跟着一个女官出去玩,就正sè说道:“今日臣妾突然来见娘娘,是因为前次接着娘娘的信,家里送了不少礼给兴安伯府。这些天听说那位世子的风声有些不好,甚至家里之前还有些人嚼舌头,说是侯爷之前交好这样暴发户似的新贵,是因为有意联姻。”
“怎会有此事!”张皇后一时又惊又怒,当即厉声问道”“那嚼舌头的人呢?”
“娘娘放心,已经被鹤龄下令打死了。”
寿宁侯夫人说这话的时候,脸上表情丝毫没变,仿佛杀的不是人,只不过是一只鸡。见张皇后这才面sè稍雾,她忙又说道:“为了之前送礼的事,二弟妹也在臣妾面前有些疑问,道是也不知道这么暴发户似的父子俩,怎就让娘娘和太子殿下……”
这一次话还没说完,张皇后就恼了,砰的在炕桌上一拍,竟是呵斥道:“她懂什么,就知道胡说八道!若是没有缘由,我会让你们做这等事?谣言归谣言,家里的人嚼舌头处置了就是了,犯不着指摘人家父子俩什么暴发户,那对父子是根正苗红的世家子弟,只是生头**了好些年罢了。你回去告诉建昌侯夫人,这话要再给我听见,别怪我这个长姊训诫她!”
寿宁侯夫人只不过把弟妹建昌侯夫人拿出来当个幌子,哪里料到张皇后就这么恼了,一时间倒有些措手不及。然而,张皇后的这态度也让她心中一动,暗想那徐家少年郎竟不单单是打动了太子,而且连这位最难伺候的中宫也给摆平了,本事竟是非同小可。要真是如此,那所谓的联姻之说倒可以考虑考虑,毕竟那也是勋贵之家,女儿的年纪也正好。
弘治皇帝自然不知道,这寿宁侯夫人竟带着女儿到坤宁宫来了。
这会儿出了西华门,他不免觉得自己这样去西苑有些突兀。结果,还是别洪低声建议是不是换成凳杌,只着便装,他便立时从善如流地应了。
如此这一路过去,虽也常有宦官等等肃立路边行礼,但终究别个都以为是几位大挡一时兴起也要到西苑瞧热闹,并不太放在心上。然而当弘治皇帝这一路辛辛苦苦顶风冒雪赶到了内校场时却赫然发现那边厢空空dàngdàng一个人也没有。别洪再一问,方才得知幼军们都到一旁之前临时建起的棚子里听讲去了。
“听讲听什么讲?”
弘治皇帝还从没听说过,这军队操练不在校场,却得先听课的一时之间又是纳闷又是好奇。然而,当他下了凳杌,带着几个大挡来到窝棚那边驻足观看时,却只见上首的人根本不是徐勋,而是一个文官模样的青年讲的不是别的,竟赫然是忠君!
“是故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忠君之心,即忠之理……你们原是军余,若天恩浩dàng,岂能集结在此,岂能穿新袄,岂能粮饷供给悉如正军,岂能他日练成即备位太子扈从?你们既然享了这样的好处就该一心一意报效君上……”
身为多年治平天子,弘治皇帝自然知道,只有臣下人人都把忠君二字放在心上,这大明的江山方才能千秋万代,因而对那青年文官的这般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