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当保镖-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咝”一片吸冷气声中,刘备、袁绍、徐晃连同麴义等几人的脸sè都微微有些凝重,而凌巴却在想:菠菜?哦,不、不,是bō才,这家伙是谁?
凌巴心里觉得好笑,但听到了那人回答的十万人数,却又是目光一凝。
十万?不对,绝对不止十万人,和黄巾作战这么久,他也大致了解了些这些黄巾贼作战的风格,若是古来的冷兵器作战,出战大军人数往往是虚报的,像是后来曹cào亲征江东,赤壁之战的时候曹军号称有八十万,实际上能够有二三十万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但黄巾贼却不同了,他们是反其道而行之,可能人数明明都有十万了,他们只报作三万或者五万,人数上十万之后,便多数以十万、二十万报之,总之就是不给实数,而且都是往少了报的,似乎存心要给敌人“惊喜”。
至于这人为什么说看出是有十万大军,实际上冷兵器时代有很多的作战,是有窍mén、规律可以钻的,比如说看一支军队造饭时候升灶的数目,基本可以初步确定这支军队有多少人,当然有些人也反而以此制定了应对之策,比如或减灶之策、增灶之策,这些都是妙用。
所以说兵法一道,有正有奇,而兵法之奇,正在乎奇诡、出人意料,要让人想不到,才能够让人上当。
至于那个bō才什么的,凌巴也是暗自放在了心上,犹记得三国演义中,三国时期著名的黄巾余孽有几支,最大的除了黑山张燕、青州黄巾之外,就只剩下这个bō才所率领的长社黄巾军了,但其实在《后汉书。皇甫嵩朱儁传》中,这个bō才不过是一个黄巾xiǎo头目而已。
不过历史也是会改变的,或者说有些“历史”本身都难说绝对准确,对于这个好歹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点儿记载的名姓的人物,凌巴并不觉得他就是一个xiǎo人物,反而会引以为警惕。
黄巾军中一定就没有能人吗?倒也不见得,毕竟黄巾军肆虐四方,烧杀掳掠,要是没有找到一些聪明人,也很奇怪,而这些人会不会为他们所用就是另一回事了,当中的大部分当然是可能选择宁折不弯的,这不是说他们品质一定如何如何好了,只是出身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他们的骄傲,要他们为这些泥tuǐ子服务,显然比杀了他们还让人难受,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就像是荆州那边和曹cào他们jiāo锋的那个郭图,或者在冀州,这种人还更多。
这一次对于凌巴他们,或许是一个挑战,但危机中,却有转机,只是不知,这一次之后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第451章、大屠杀(五)
第451章、大屠杀(五)
一边思忖着,凌巴不慌不忙,却又是一条条命令发布下去了。
首先,刘备却是要先“赶”到前边先锋营那边过去的,其实就算凌巴没有下这个命令,他肯定也会急着赶过去,毕竟他的三弟张飞还在那儿苦战贼军,要挡住敌军前进的脚步,而他这一次来参加军议,只带了二弟关羽,也是因为在军中关羽和凌巴所谓的矛盾似乎有些缓和的迹象了,也就没有那么多忌讳了。
而先锋刘备走后,其他的诸如左右翼袁术、袁绍和中军的徐晃、典韦、后军的淳于琼乃至于邺城中的麴义等人此时都在这里,直接听候调遣便可以了,凌巴对他们也不用忌讳什么,因为就在刚才,已经将他们大多拉下马了,不管他们怎么反驳,暂时在这军中,他们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信只要不是傻蛋,都知道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了。
刘备为先锋,袁术、袁绍两人是分别居于左右翼,凌巴自己坐镇中军,这本来是早定好了的策略,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本来就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军列定势,而此次敌人来势汹汹,该当此时也确实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了。
先头部队绝对不能够被敌人攻破,这是攻坚的重要力量,更是全军的一股气,如果这股气被打没了,很难说这段时间辛苦凝聚起来的军心、自信会成什么样。
所以凌巴现在也干脆不分什么左右翼了,他要将所有的将士们都凝聚成一股绳子上的力量,这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的局面会是如何,他也真有几分期待,这一次可是真正和黄巾军的正面对碰,以往虽然也有倚靠着西园军的战斗力,但多半也是靠着战阵、一些计策的优势,从大局出发,凌巴当然更愿意这样的打法,这样自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自己这边也能够获得胜利,但从本心里,他还是更崇尚绝对的武力碰撞,也只有现在这样,被bī迫之下的绝地反击,才能够检验出这些日子以来一次次实战以及不间断的训练的效果,其实也是对于凌巴本人练兵的一次考验。
所以他对于袁绍、袁术和徐晃他们的命令只有一条,带齐队伍,直接扑向前方而去。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作战的除了一些场外因素比如说天气、地形之外,将领更加注重军队的素质、普通将士的战斗力、士气还有领军统帅的军事素质,而在最后一项上,就有行军排兵布阵这一条。
所谓将军,其实也有几个境界之分,掌握最基本的一些战阵变化、行军打仗上能够因时因地制宜,只能够算是勉强合格的将军,而要做到一代名将,却至少要能够利用那些看起来一成不变或者说是变幻莫测的东西,比如说不是自己去适应天气和地形,而是自己去主动创造,不是自己去适应战场,而是自己去选择战斗的地方,能够最大限度的为自己便利创造条件。
凌巴自认自己行军打仗还算不上内行,《孙子兵法》他倒是熟,可里面教的大多也是一些战略xìng甚至有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孙子兵法》里可没什么具体的军阵的概念,但在西园军中却不愁会排兵布阵的人才,徐晃本人就算是一个军事素质极强的年轻将领,而他管凌巴这个所谓临时起意决定出来的打法叫做什么“一字长蛇阵”,对付敌人突如其来的袭击有奇效,对此凌巴也只是笑笑,并没有在意,其实心里真有些无语,看来外行人也有外行人的好处,虽然不懂行,但误打误撞也能够被内行人夸奖。
其实凌巴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不说他自己也看过不少书,在军中、或者是去听、去看禁军训练的时候,也多少有些见识过他们的军阵,至少他知道的就有几种常见的,比如说徐晃说的这个一字长蛇阵,还有什么雁行阵、鱼鳞阵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
看过三国的大概都知道,孔明就是一个阵法高手,创出来的八卦阵将司马懿都困住了,而且也就是用几块大石头,“成本”相当低,最后还得要黄承彦将他们带出来,不过八卦阵是比较偏mén的阵法,而且也就诸葛亮、黄承彦寥寥几个脑袋简直非人类的家伙才走得了,自然也无法在军中推广,而后世常说的什么奇mén八阵,也就是个说法,至少在这里凌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袁术、袁绍左右翼自下去整顿军队,毕竟前方先锋营被冲破显然消息也比较快传播开来了,一来他们需要带齐将士冲到前面去阻挡黄巾贼,另一方面也是要避免可能因此发生慌luàn甚至于营啸,他们作为各部主将自当负责好自己所部。
凌巴排布这个营寨用了圆圈形,除了中军将令可以比较好的辐shè四方,在消息的传播上,其实也有着一些妙不可言的好处,比如先锋营乃是面向东南方向,正好就是对着黄巾大本营邺城东南的广宗、巨鹿以及邯郸一带的方向,而这一次黄巾逆袭显然也是由此方向而来,当先锋营一受到袭击,只要从侧面去看着先锋营的外观形象,就能够估mō出应该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而相应的各部也会有所动静,这动静便在这营寨间成一个圆弧的形状传播开来。
不过还好,凌巴将中军布置在最中央的好处也很明显,就算是先锋营被冲破了,影响到了军心,但却也只是一个xiǎo打击,而不至于颠覆,毕竟一军主帅还是他凌巴,而中军这边除非四方都被冲破了,才有可能被黄巾贼也冲破,只要凌巴这个主帅没事,那么整支军队就不至于完全垮掉,就有再战之力。
这一段时日以来,凌巴在军中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不至于出现军中有将士还不知道他们的主帅是谁的那种情况,而主帅一般来说就相当于一军的旗帜,只要旗帜不倒,就没有溃败倒退的道理,所以凌巴也很笃定。
而当凌巴等人赶到了前方战场的时候,就发现情况真的是不容乐观。
即便是刘备带着关羽赶到,有刘备这个先锋营的主将、还有关张两大猛将的率领,先锋阵营居然也是有且战且退的趋势。
凌巴一时还有些未明所以,再去看那些黄巾贼——
驱赶百姓,居然又是驱赶百姓
凌巴对这一招并不觉得陌生,事实上这些朝廷军人都不觉得陌生。
心想难怪以张飞的勇猛,面对着黄巾军却还要节节败退,张黑子虽然xìng情暴躁易怒,不是什么好脾气,但对于大哥刘备却几乎是言听计从,而刘备一向以仁厚著称,耳濡目染之下,也是为了大哥的名声,这个大老粗自然也对百姓报以了更多的关注和同情,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并非不可理解。
只能够说,并非张飞不够勇猛挡不住他们,而是敌人实在是太狡诈,虽然这种狡诈其实就是没人xìng,甚至也有点儿蠢,因为同样的战术,用一次也就罢了,一次一次地用,用多了不新鲜了,这本就是最蠢的手段,但不得不说对刘备,这招确实有效。
其实几乎从凌巴他们进入冀州之后,几乎每一次遭遇到了黄巾贼,他们都会先用这一招来打luàn朝廷军的部署,这种时候凌巴就算是不想上当也得要“上当”,毕竟这种时候朝廷真要和黄巾贼军比,就得从民心上入手,而且这种方式对于黄巾贼的名声是一个重大打击,但如果朝廷方面不作出任何表示,却也对他们毫无影响,这样子其实同样也是在bī着这些无辜人向着另外的深渊行去。
而多半他们进攻的时候首先遭遇到的,便是刘备的先锋阵营,以刘备的xìng格自然也知道该如何抉择怎么做,他或许比凌巴自己还要重视这些百姓。
百姓是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统治的根基,不管是谁,想要统治一个国家,稳稳当当地,首先要问百姓同不同意,在先秦乃至于秦朝之前,国家政权的变更其实大多和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关系,不管是大夏末期的商汤,还是殷商末期的姬发,他们其实本身就属于贵族,而在大周后期,chūn秋五霸、战国七雄争霸天下、逐鹿中原yù要问鼎九州的时候,虽然常常有臣代君、下代上的事情发生,礼崩乐坏、大道不行,但实际上最根本的权力,仍然还是掌握在上层少数人的手中,争霸来争霸去,与其说是诸侯国的比拼,倒不如说是这些野心家们的争权夺利,在这个时候,下层人民,尤其是农民阶层,还根本触mō不到权力的边缘,一次次都只是如同砧板上的ròu任人宰割。
唯有到了秦朝之后,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其实也是预示着农民阶层向着开始逐步的统治阶级的权力靠拢,不过这个过程无疑是很艰难的,古往今来的农民起义,事实上没有一次胜利的,而秦朝末期那各种起义的执牛耳者,到最后还是落在了贵族、哪怕只是破落贵族的头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箴言之后,西楚霸王项籍横空出世,领天下义军,而此时的陈胜、吴广,却几乎已经到了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