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王上,台湾之地,荒凉之极,臣等派数十人上前,多生疫病,其中有土人,凶悍食人,只是面积甚大。”
沈落雁回答的说着,心中其实不以为然,这台湾,就是三国时夷州,因为杨宣凝命名台湾,所以才叫台湾,在她看来,现在连南方都没有开发,人口不足,何必追求更远的岛屿?
这原理,其实杨宣凝也明白,此时,天下人口不过千万户,四五千万人,开发南方和东北,都可以用上数百年,大举扩张的话,根本是来不及开发。
历史上,唐朝大举扩张版图,但是主体人口根本跟不上,又不得不退了回来,这就是历史教训之一。
只是,杨宣凝对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已经不能容忍了。
五胡入侵,东晋汉族世族,随着西晋的灭亡,要不就被毁灭,要不就南迁,要不就投靠胡人,而以胡人为主体,并且结合汉族世家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就开始形成,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
其发端就是由鲜卑人建立的西魏朝廷所立地八大柱国。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有二大特点。第一就是以胡人为主体,又融合汉族中有武力才智者。第二就是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其实融和无所谓,关键是要汉族融和其它民族,而非胡族融和汉族。经过了隋炀帝的事件,杨宣凝已经认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根本是不可能安分了,他们与突厥生胡藕断丝连,同枝连叶,如果自己本身就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员,说不定还可学李唐一样分化治之,但是自己偏偏又不是。以南统北,这等世家万万不会心甘臣服。
只有千日作贼,哪有千日防贼地?毕竟他们和突厥等胡族联系太紧密。如果仍旧留在了关陇,边上就是胡人。只怕稍有懈怠。立刻可引胡入关。如果全部杀了,也是一个办法。但是会激起太多地反抗。
杨宣凝,已经决心,趁着统一北方之时,先把死硬抵抗的北方世家全部杀了,连同那些抵抗后不得不投降地,全部流放到台湾去,让他们为了生存开发台湾去,至于投靠派,才可继续委之高官,一起迁到洛阳附近,来彻底解决此事。
当然,现在这事不能说,想了想,杨宣凝就说着:“你这事也有功劳,我会派遣户部,先把一些罪犯派遣去开垦,这以后回得着,恩,你可以退下了。”
等沈落雁退下后,就有人禀告:“王上,兵部侍郎裴矩求见。”
“宣来进来。”
等石之轩进来,就一拜,说声:“王上万福。”
杨宣凝笑着说:“裴卿请起,不知有何要事?”
石之轩一身官服,也许是因为消化了元精地缘故,看上去只有四十来岁地模样,神倩有点疲惫,但是眼神中充满了一种难以测度地光来。
二下目光对看,各生感应。
石之轩说着:“徐世绩传来捷报,已经击破朱粲。”
说着,报捷奏章,呈了上去。杨宣凝拿来,一笑说着:“朱粲武功高强,在冠县就篡称楚帝,据说有兵20万人,徐世绩只领三万,寡人当时还有点担心,想不到短短一月之内,能立此奇勋!”
说着便展读。
“王上,此间消息,臣也知道一些,朱粲于大业十一年末起兵,在此乱世,除有粮仓的地区外,各地都有军粮的问题,朱粲流串各地,却养了二十万人,也大是缺粮,只是此人,不但掠夺县仓,而且还杀人为肉食,徐世绩虽只领三万,但是所到之处,深受其苦的各郡,立刻响应,联合进攻朱粲。”
“而朱粲大部,都心无战意,乌合之众,虽说如此,但是战况前后甚为繁复,其间惨烈白刃多有,特别是进攻朱粲本部时,受到激烈抵抗,我军当场阵亡六千,但是已经俘虏了朱粲,以及其亲兵三百人。”
杨宣凝看着听着,眉宇都带上了笑意,点头说着:“寡人很是欣慰,徐世绩破得了朱粲,与本朝,再无内患,其功甚大,即着将首贼朱粲押赴洛阳!”
“王上不日登极,徐世绩此功正是时候,可阅兵献俘,告祭太庙天坛,当场诛戮昭示天下,也增得王上清理世贼,平定乱世之功。”石之轩说着。
这话说得,顿时杨宣凝笑意满面:“甚是,这就交给礼部去办。寡人也传旨给翰林院,要写一篇庆功地宣文来,徐世绩有功,晋正四品宣威将军,朝廷也要借此赏赐,宣化武功振作士气,以一统天下,兵部计功用粮用银,可有一些章程出来?”
“禀王上,用兵一月粮饷五万贯,大军二万五千,再加阵亡家属抚恤,也要十五万贯。”
“这钱不能省,按足发下,还有,有功将士,按制授田,也不可缺少。”杨宣凝徐徐的说着,他记得,唐初,府兵用事,就在于钱和田的发放,所以才能统一天下,而到了唐高宗时。府兵的崩溃,就在于既没有田,也没有钱赐予有功将士。结果人人畏战畏兵,而唐朝不得不依靠胡人部落作战。内地空虚,结果酿成了安史之乱。
既然知道这个,他当然不会重使覆辙,说着:“户部已经按户授田,每郡都有一批无人之地。都已经划疆登录,这是日后授田于将士的根本,国之根基,寡人非常用心,谁敢侵此地,寡人不吝刀斧,目前授田,还很充足,卿可放心。”
“王上深谋远虑。臣拜谢了。”
杨宣凝笑容收敛,又问着:“兵部清理各郡各县兵员,现在进行的怎么样了?”
“回王上。各郡地折冲府,各县的厢兵。都已经齐备。吏部并兵部,都已经派遣各折冲都尉各县尉充实。清理工作很是顺利,大体上已经完备,现在有厢兵十五万,折冲府三百六十一,总计兵员三十六万,而留在洛阳的禁军,总计二十卫,每卫五千,又计十万。”
杨宣凝因此笑着:“如此,也有六十万军,其中一半可北伐,是三十万众,如此,也足够了,兵部,可加强各府训练,工部也会多筹备武器,到蜀中一下,就可北上,寡人就要看看,扫平北方,谁人能敌!”
“恭喜王上,不过,前几日,臣已得了宋缺消息,据说是宋缺与宁道奇二败皆伤。”
“这事,寡人也已经知道,镇南王已经退回岭南修养,之前上表于我。”杨宣凝冷笑一声:“至于宁道奇,此人宣布退隐,嘿嘿。”
就这嘿嘿二声,石之轩就心中一凛,他说着:“王上,李阀也在整军,杨广败了之后,还余十数万精兵,尽被李阀收编,而独孤峰、独孤盛、王世充、薛世雄、裴仁基、秦琼,都已经降了李阀。”
“李阀原有十数万,收编之后,也有三十万,不可小视,只是,关中屡经大战,去年,关中又屡有灾害,蝗螟水旱都有,因此虽有粮仓,也有所不足,今二月,李渊诏以民饥,御膳之费减半,以示节俭。”
“三月二日,京师谷贵,李渊令四面入关者,车马牛驴各给课米,充其自食。”
“恩,控制我方领地,谁敢贩卖粮食于北,百斤以上者,流放,千斤以上者,其人斩,其家流放,不过,关中到底是八百里秦川,粮食问题虽有不足,但是还是可以解决大部,只是一时青黄不接,不可太过希望粮缺。”杨宣凝淡淡地说着:“寡人已得了常平仓,就在弘农郡驻三万军,又有水师五万横行黄河,洛阳八万军也可随时而上,李阀再是大胆,也必须在潼关驻扎五万兵力吧?”
日后,关中地区产粮常不足长安需求,这是对的,但是那时长安是唐朝地首都,耗费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应该还可以维持。
“平时五万就可,但是只要王上稍有举兵动作,至少可以牵制李阀十万大军。”石之轩想了想,说着“各地也要驻军,长安也要驻军,由此看来,李阀讨伐薛仁杲,这是第一选择,但是也最多动员十万军,至于偏师入得蜀中,毕竟有心无力,就算有解晖和胡教支持,也只有入军一万,如此看来,就算镇南王退回岭南,李靖也应该在今年年终前,把蜀中拿下,至于薛仁杲,十万对十万,看他能够支持多少时间。”“李阀如完全得了陇西,不但免了后顾之忧,占地数十郡,而且还得了陇西养马场,这实是大患,就算王上得了蜀中,也是尾大不掉,难以解决了。”石之轩凝声说着。
杨宣凝听了,沉声点头说着:“正是如此,突厥卖马于李阀,不过千匹,而陇西养马场,是隋朝最大地养马场,有数万之多,虽然已经被薛举父子消耗大半,但是也不可小看,一旦李阀大举对薛仁杲用兵,寡人就举大军,移师潼关,寡人不避刀箭,不惜大军,看李阀如何反应!”
说到这里,心中百转千回,创业之艰辛,就在这一些话中。
外人看起来,杨宣凝当真是神人,虽说是杨素之后,但是基本上,不依靠家族之力,是白手起家,十七举事,十九称王,卷席南方,操纵天下,令人惊佩莫名。
但是实际上,以现代人的身份回到古时,虽可以预知来取胜,但是洞察历史,查知天下局面,又拼死一搏,其中地艰难惶恐,又岂是常人能够明白?
不过,他本身,历经大战,治理万军万民,也在飞快进步中,时至今日,就算无预知,也有足够地能力掌控局面了。
比如这次,虽然杨宣凝是有着坐山观虎斗地打算,也有先整顿南方全军全政地战略重心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什么事也不作。
如果李阀重兵守潼关,当可对峙,以牵制李阀一半兵力,减少李阀对陇西薛仁杲的压力,如果李阀坚决抽重兵,先解决陇西薛仁杲,不肯在潼关驻扎大军,那自己也要不惜学杨广,再来一次讨伐关中之战,再用水师,沿黄河而上,水陆并进,破得了潼关。
历史上,曾称“帝王用兵者,无过于李世民者”
但是此局,是阳略,看李世民如何得破。
至于战术上,自己必召回徐世绩,程知节等良将猛将,看李世民,如何以奇计破之。
想到这里,心中波澜渐平,目光露出坚决之色:“裴卿听旨。”“臣在。”
“原本徐世绩三万军疲惫,可休整,兵部新遣三万,让徐世绩入得弘农郡,为弘农总管,单雄信带兵一万,驻扎常平仓。”
“召尉迟敬德、程知节、杜伏威三人回洛阳,以随时用兵。”
“我方本已经练成的十五万军,先充洛阳一线,其它新兵,在后方训练。”
“命水师运师到黄河一带,各设营地。”
这几道旨意,顿时将整个领地,布局完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已经对整个北方制造出巨大的战略压力——随时可有十数万人北上啊!
就算李世民,能够有通天彻地之能,能够以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意,来说服窦建德共同对付杨唐,有如此庞大的水军在黄河,他也难以威胁到杨唐惟南之地。
换上新军给徐世绩,又派遣单雄信驻扎掌控常平仓,更是神来之笔,不但巩固了防线,而且稳定了内部局面。
徐世绩十七岁造反,一生之中,南征北战,东伐西讨,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所在之处,立下了赫赫战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干。
早年在瓦岗寨时,就为瓦岗军立下大功,原本历史上,归唐后,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攻东突厥,平定薛延陀,都有大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世绩以岁高龄,挂帅东征高句丽,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高丽王高藏投降。
要知道,这事,连李世民也没有办到,所以李世民生前,就说:“绩(徐世绩)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不能及也!”
有他在,在战术上,就算李世民亲征,也万万占不得便宜,何况大局已经在己方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