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荐中华-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如何的英勇奋战,一个个都忘记了害怕,带着为兄弟们报仇的决心,和鞑子浴血拼杀。
蔡戌中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了,鞑子蜂拥着冲了上来,蔡戌中无奈,被迫组织人手退到了第三道防线,也是最后的防线。
蒙古士兵眼看胜券在握,片刻也不停息,立刻对宋军第三道防线发起了更加凶猛的进攻。
整个锋锥营打到现在,已只剩下了一千多人,两千士兵倒在了白塔。蔡戌中身上起码受了十几处伤,他看了看周围的士兵,他们的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害怕,蔡戌中笑了,锋锥营就算今天全部死在了这里,但锋锥营这三个字也必将气贯长虹!
“兄弟们,这里就是我们的绝命之处,让我们轰轰烈烈的战死在这里吧!”蔡戌中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说道。
不知道哪个士兵说道:“统制,咱们不怕,杀了那么多鞑子,值了!等大元帅他杀光了青芝山的鞑子,会为咱们锋锥营报仇的!”
蒙古士兵越来越近了,火把下,鞑子狰狞的嘴脸已经看得清清楚楚。
蔡戌中轻轻叔了口气,慢慢举起了战刀,对准了冲上来的鞑子,正想命令全线出击,忽然,就在白塔的后面,响起了如同炸雷一样的喊声:
“汉军必胜!汉军必胜!”
第一百十二章 忽必烈的安排
那从后而至的援军正是游击大将典霸天的三千援兵,人数虽然少了些,但带给交战双方心理上的感受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宋军听到自己人的呐喊,个个都士气大振。
蒙古士兵却不一样了,他们眼看着胜利在握,却突然出现了敌人的援兵,黑夜里只听到漫山遍野都是汉人的叫声,也不知敌人来了多少,心下惊慌,各自回首看向头领。那些个蒙古军队的大小头目也都面面相窥,不知如何处理才好。
正犹豫间,忽然就听到四周大叫:“张弘范已败,张弘范已败!锋锐营的兄弟们勿慌,大元帅已经带着五万援军赶到!”
白塔上一阵欢呼,锋锐营士卒人人精神振作,握住武器,就要和快要冲到面前的鞑子拼个死活。
其实现在这支援军还未知青芝山胜负如何。当时在青芝山天卫军胜局初定的时候,军师黎师已料知白塔守军必然艰苦无比,临时征调典霸天带着本部兵马先行,并教这些士兵一进入白塔便如此呼喊,以慢蒙古人军心。
果然,蒙古军中听到张弘范败了,阵脚大乱。官看兵,兵看官,最后都把头转向了正在山下督战的李恒身上。
李恒也是一片茫然,他与青芝山联系中断已久,张弘范处胜败如何,他是一点也不知道。此时若就此停兵不攻,万一消息是假,则未免青芝山张弘范军必败;若继续攻下去,一旦宋军腾出手来,则自己的部队也有被围歼的可行性。
正犹豫不决间,一名蒙古十户长送来一只信鸽,李恒只一看,那信鸽正是他和张弘范用来联络之用的。他打开信鸽腿上一张小小纸条,上面只写着短短几个字:“我军大败,元帅已落宋军手中。”
李恒一阵眩晕,险些摔倒在地。边上将领急忙搀扶住他,李恒呆了半晌,忽然跪倒在地,放声大哭:“元帅,元帅……”
他这一哭,边上蒙古众将已然知道张弘范兵败的消息是千真万确的了,一个个都唉声叹气,暗自垂泪。张弘范治军虽严,但对部下甚好,非常得到这些军官的爱戴。
其实这信鸽也是黎师用的计谋。他在缴获的物资中发现了十几只被称为“飞奴”的鸽子,立刻想到这是蒙古两军间联系之用,当即按着元军口气,给李恒发来这一封信。黎师只这两条计策,已让白塔之危迅速扭转。
“将军,现在不是悲哀的时候。”身旁将领安慰李恒道:“元帅兵败,宋军必然全力朝白塔而来,我军一天一夜攻击,损失惨重,士兵疲惫不堪,若是被围,只怕又是一个情知山!为大局计,现在迅速撤兵要紧,待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为元帅报仇!”
李恒趴在地上恭恭敬敬对着青芝山方面磕了三个响头,这才站起来,说道:“立刻鸣金收兵,全军星夜退出福建!”
白塔一战,锋锥营死死将四万蒙古大军拖在白塔一天一夜,杀敌两千五百,未让蒙古大军前进一步,有效保证了青芝山伏击战能够顺利进行。但锋锐营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整支部队都被打残,光阵亡者就达到了两千人之多,剩下的幸存者,居然没有一个身上不带伤的。
蔡戌中身上带伤十七出,重伤四处,与铁残阳一样,成为了这场保卫福建的战役中受伤最严重的高级将领。战后王竞尧亲自把安神医带到军中为二人治伤,并优先为锋锐营提供士卒,也算能勉强告慰已经死去的兄弟们了吧。
但不管怎么样,青芝山伏击战还是胜了。此战全歼蒙古四万精锐部队,其中杀伤两万五千,俘敌一万五千。生擒蒙古都元帅,汉军大将张弘范,击毙张弘正、也不鲁花、扎麻野等元朝名将十余员。直杀得元朝大都震动,天下汉人欢呼。
据说,元朝皇帝忽必烈当时得到噩耗的时候正在吃饭,惊闻灭宋大军兵败,连张弘范都成为了俘虏,一贯泰山甭于前而面色不变的他,竟然整副碗筷都跌落到了地上,随后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了房间里整整一天也不愿见任何人。
随后,忽必烈星夜派人赶赴福建,提出愿意以黄金一万两换回爱将张弘范,但却被王竞尧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且割下了使者的两只耳朵,亲自给忽必烈写了一封信,信中只写了六个字:
“你要战,那便战!”
这却是当年成吉思汗说的话,现在王竞尧将它原封不动还给了蒙古人。从这六个字中,忽必烈忽然感觉到原来汉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他们在国破家亡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血性和勇气,甚至远远超过了草原勇士。
败军之将李恒哭请忽必烈治罪,忽必烈念在张弘范的面子上赦免了他,接着李恒请求重领大军杀回福建,为张弘范报仇,也被忽必烈拒绝了。
忽必烈暂时不对南宋报仇,是因为听取了他所器重的回回人阿合马的建议。阿合马告诉忽必烈,汉人在福建取得了胜利,此时士气正高,如果在这个时候大举用兵,只会让汉人更加地团结在一起,元军也许还会再次大败。而暂时放着不理,以汉人的性格来说,只要稍微太平一些,其内部必生内乱。与其损兵耗将,不如等着汉人自己打败自己。忽必烈听了他的话,字考虑了下,非常之的欣赏,当即就按照阿合马的部署,往福建派了大量的探子,随时把情报回报到大都。
当然这只是第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元朝在去年征讨日本的战斗中失败,150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遭受了失败,让蒙古军队多少伤到了一些元气。
再加上这两年连续用兵,一鼓作气灭了南宋朝廷后,士兵们已经多少出现了一些厌战情绪。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休养生息,而后看准机会,一举荡平福建汉人的最后残余势力。
第一百十三章 秘密
蒙古主帅被擒,青芝山大捷,是自元朝发动灭宋之战以来,汉人从所未有的重大胜利。消息传出,普天下的汉人群情振奋,王竞尧和天卫军之名,天下已无人不识。
整个福建陷入了喜气洋洋之中,天卫军凯旋归来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民众夹道欢迎。福建民众的巨大热情,让天卫军行军缓慢,有的时候一天都居然走不上几里路。
“元帅,泉州方面新传来了消息。”好容易行进到泉州附近,已经是青芝山凯旋六天后的事情了,王竞尧正和众部下吃着晚饭,任晓晟就匆匆走了进来,说道:“第一件事陛下和文武众官准备亲自在泉州城外十里处迎接咱们天卫军,表彰咱们的功劳。”
王竞尧叹息了声:“天卫军这一仗下来名震天下,可惜的是,咱们很多兄弟都已经看不到了。”
“是啊,虽然我们以少胜多,歼灭了四万的蒙古鞑子,可自己也遭受到一万余人的损失。”司徒平一点了点头说道:“这一万多人放到平时也没有怎样,可咱就这么点家底,这一万多士兵花费了咱们多少心血啊。”
“不过这一仗打胜,好处还是巨大的。”王竞尧放下了饭碗,说道:“首先是稳住了福建的局势,自临安陷落,上上下下都陷入了恐慌之中,现在局面初步得到了改观。其次,天卫军威名大盛之下,将来咱们的征兵工作也好做了许多,天卫军从此后将成为那些不甘被鞑子奴役的热血汉子的向往之处。我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扩军八万到十万。如果我们能有充裕的时间,编整出这样的一支队伍,咱们也有了和鞑子对抗的本钱,恢复中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对了,晓晟,还有一件事是什么?”
任晓晟这时有些生气地说道:“前日大都鞑子派来的使者,被元帅割去了双耳,赶了回去。后来据我在泉州的探子汇报,忽必烈不止派了这一路,还有另一路使者直接去了泉州,找到了丞相陈宜中,中书侍郎杨亮节等人,以大量金银贿赂,要求释放张弘范和哈拉蒙台等人。而陈宜中这些人已经答允,并在太后和陛下面前为张弘范极力开脱,从我们的分析来看,张弘范被释放的可能性很大。”
“混帐东西!”水军将领秦海大怒而起:“我们在前线浴血奋战,不顾死生才抓住了这些人。可还没有太平,这些狗东西却在想着这些龌龊东西。元帅,秦海愿带本部水军,连夜奔赴泉州,一举擒获这些奸臣!”
王竞尧也是愤怒不已,他重重放下饭碗,站了起来背着双手烦躁的来回走动。虽然这些人的嘴脸他早已经看透,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才取得了这么一个小小的胜利,这些当官的已经开始不安分起来。
鞑子尚且占据着大半个江山,南宋复辟朝廷只能在福建苟延残喘。陈宜中这些当大官的人,想着的不是如何恢复江山,却在不断盘算着牟取个人利益。秦海的话让他怦然心动,或许趁着天卫军大胜,自己名声一时无双的最佳时机,铲除了这些害人虫,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不可!”泉州知府李天正说道:“若按秦将军的办法去做了,痛快固然是痛快了,可是后患无穷,甚至咱们努力创下的大好局面将付之东流!”
秦海斜着眼睛说道:“天正兄未免太多虑了吧?天卫军不管在地上还是海上,都打得鞑子狼狈不堪,咱们天卫军做事,还有说敢说半个不字?”
李天正微微笑了下:“不错,咱们天卫军现在做事,的确没人会反对,甚至太后和陛下还会站到我们这一边,但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陈宜中两次在丞相任上不顾朝廷安危,私自逃跑,因此有了个‘逃跑丞相’的称呼,但就是这样一个自私自利,毫无人格可言的人,却又一次又一次的被朝廷不计前嫌的启用呢?”
众人都是一愣,仔细想着这个问题,但谁都没有准确答案。王竞尧也皱起了眉头,他在自己那个时代,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难道当时的宋朝最高权利者,真的那么宽宏大量,对在自己最危急时背叛自己的陈宜中,就那么有好感?
“陈宜中这个人少年时家中一贫如洗,但为人非常骄傲,等到了青年时代,初次踏上官场,也非常之的正直,朝野上下好评如潮。”李天正显然对陈宜中极为熟悉,缓缓说道:“等他执掌大权之后,已成士大夫集团之首,天下士大夫莫不以他马首是瞻。当时贾似道专权,他虽由贾似道一手提拔,但却是为数不多敢对抗贾似道的人,因此甚得士大夫之心。及至官当到了丞相,性格却突然大变,变得胆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