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能数学家-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已经是亚洲第一啦,离世界第一只有一步之遥。”泡菜国各大媒体立即吹捧,至于华夏十几年的奥数霸主地位,提都不提。

但是去年人家就是得了第二,这点无法否认,可以想象上头多么恼火。

“上方是怕今年成绩更差,金牌银牌铜牌还算个奖,如果再下去……”一位老师道。

再下去就是没得提了,华国媒体登都不好意思登,肯定淡化处理。然而,脸面还是丢大了。

“没办法,我国崛起太快,人家也不是原地踏步的,总不可能年年第一吧,总要有个起伏。”

“那你去和教育部去解释啊。”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领导怎么会关注这些,看结果就是了。

“我们这套集训制度,都被其他国家学去了,要出成绩,到最后比较的还是资源和学生天赋。人口基数在,天赋肯定不差,资源上面就……”

集训制度,连很多华夏人都非议纷纷,好似多么地落后。这套制度,已经被美国学去了,而且用的更好。

美国有AMC8,AMC10,AMC12,即8岁,10岁,12岁的奥数梯级选拔制度,资源倾斜很大,近几年更是人才井喷,吸引了很多亚裔加入。

论智商与灵巧,绝对是黄种人第一,在世界高中五大奥赛上,经常看见三分之一都是黄色人种,真是哭笑不得。

美国的奥数参加人员,6人里经常有两三人,不是华裔就是印度裔。

“算了,这个事先不提,我们还是来说说这次考试的成绩吧。”周老师举起手里的卷子,道,“我这又是张15分的,最后一题,就写了两三步,意思意思给给一分吧。”

“我这也是差不多,第三题,难度还是大了。”

“看来水准最高都是这个层次,第三题,我拿到手,都做了2个多小时。计算量大,难度更大。”

“这回的平均分,应该是十分,第一题一基本都完成,第二题一半,第三题,不用说了。”

“嘿,那可不一定。”钱老师高高扬起他手中的那份,道:“第一个21分出现了。”

一听到这个消息,几人立马凑上去,扫过答案点点头,看向名字:“李家凡。”

“这个学生我知道,京城四中的,老牌奥数名校,这个学校平均下来,几乎年年都有人入围。”

周老师就是京城人,当然关注着当地的高三学子,报出名字就叫出了背景。

“有第一就有第二,就怕一网打尽,那就难堪了。”

“这题目我也看了,放到国际奥赛最后一题差不多,几位是要特意来打击学生士气啊。”

“其实我还是相当看好吴州的两位,光靠临时培训就入围,如果有针对的训练,还能更上一层。”

“最后还是要分数说话,看不看好无所谓。”

相互调笑地吵闹几句,几人回归原位继续批卷,第二份满分也很快出现了。

一个小时后,交叉审核一遍,有三人题目全队。李家凡,高成彦,杨帆。

“可以说,只要不发挥失误,今年的金牌就靠这三人了,大家要盯紧些。”

班主任张老师不负责具体教学,作为临时班主任,又是什么都能管的。听着几人讨论数学难度,她心里敞亮。

周老师呵呵一笑,道:“张老师啊,你是复旦的中学临时调派帮忙,可能不了解里面门道啊。”

“还有什么说法?”张老师自然认为判断不差的,国际奥赛最后一题的难度都被攻克了,当然没问题了。

“由钱老师来说吧。他才是正队长。”周老师把皮球踢掉了。

奥赛带队,自然是一正一副,以后两人会跟进到国际赛事上。

“老周是让我当坏人啊。”钱老师脸型瘦弱,一笑后两腮好似吹了气,“偏科问题。这三题是几何,讲究思维发散。下面还有代数,讲究验证严谨,其实完全不是一个体系的。不是说几何好了代数就一定好。”

“钱老师说的好,现在数学分支越来越多,专精个三五门都难。这3个人,我可以说未必都能入围。代数和几何在中学里关联其实不大。”

想起一事,周老师压低声音道:“因为这个理念之争,学术界,为当年华罗庚先生和陈省身先生到底谁数学方面更精深讨论了半个世纪。”

建国初期几十年,华人数学界,有两大丰碑,华罗庚先生在国内家喻户晓,陈省身誉满世界。

两方粉丝进行了无数年的口水战争,相互不服。

也因为两人身份复杂,国家与宝岛,美国之间冷战不休,更是牵扯出无数政治话题。

“有人说国家需要,所以抬高了华老的地位。”

“哼,怎么没人说陈先生早些年立场偏移呢。”

讨论还没怎么进行,就有批卷老师先为两位的政治身份吵起来了。

“不要带上政治问题,这个是我们能讨论的?我们只说学术。”领队钱老师打起圆场,头痛,当年的国际氛围,可不是现在这么世界化,经济一体化。

第一一七章学术界的口水战争

“其实我还是为陈先生可惜的,没赶上好时代,在国内声誉还是差了华先生老大一截了。”

“没事,时间总归会证明一切。”

陈先生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受一位在南海划圈的老人之邀,从此回归华夏,一生都在为国家教育事业奔波,可敬可佩。

“我还为华先生可惜了,如果不是早年国家有弯路,世界数学奖杯都刷遍了。”

“对,我也觉得应该如此。”

“还在说地位问题,我们还是讨论学术吧。”钱老师看出来了,在坐的批卷老师其实也成分复杂,又涉及到国内国外之争。

这里就是震旦附中,还涉及到另一位数学大师,希望没人提。

周老师大局观不缺,引导话题,道:“华先生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数论,华氏定理,华氏算子等等,不愧是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陈先生的研究方向是微分几何,有煌煌巨著《微分几何讲义》《微分流形》等等,被世界誉为微分几何之父。”

“所以我认为,两人研究的分支和方向完全不同,不能以学术高低比较,就好像民间说的,关公战秦琼,纯属扯淡。”

讨论继续,都在说着两位大师的成就,特意避开政治身份问题,话题友好。

出自震旦大学的张老师愤愤不平,这些人就吹捧那两人,明显把震旦的一位校长忽略了,这还了得。

她冷笑一声,道:“各位老师,难道你们都没听过苏步青苏先生吗?他也是那个时代的数学大师。早年华夏的微分几何,可没有陈先生什么事,都是苏先生一手带起来的。”

话音落下,办公室内为之一静。

钱老师眼前一黑,果然还是来了。苏先生的地位,明显比前面两人差了一截,然而在长三角一带学术圈,这位大拿声誉力压另外两人。

这就是京派,以华罗庚先生为首的一帮学生团体。

苏派,长三角江浙沪一带,苏步青先生的弟子团体。

在数学界,又称南北之争。

“不说了,不说了,现在不是八十年代,没有那么复杂,批卷,批卷。”钱老师大叫,不能再提了。

南北之争,当时相爱相杀事件无数,那时拜师可是非常严谨的,上茶下跪都平常。

华罗庚先生带出弟子陈景润,苏步青先生带出弟子谷超豪,陈省身先生带出弟子丘成桐,都是名满世界的数学家。

国内国外之争,京派苏派南北之争,也是代数几何到底哪方更重要的舆论战争。

数学界的口水,非常多非常多的。

————————————

当天晚上晚自习,卷子下发,周老师阴沉着脸道:“平均分11分,一场考试,有些人直接被拉开了10几分,丢脸不丢脸。你们所有人都是数学方面的天才,可以说学校里只要数学考试,次次第一都不为过。现在一比较,就知道差距了。成分水不水,只看最终分数,给我抓紧了。”

周老师开始讲解题目,就只有三道题,讲了将近四个小时。

杨帆第一次参加这种发出有针对性的奥数题讲解,觉得非常有意思。

比如说第一题,周老师竟然用了三种方法解答,让他大开眼界。

“那冯老师怎么回事啊,怎么感觉好像比这位差了些。”

杨帆怀疑老冯很不用心,有点应付了事。他也跟着冯耀上过长时间的课,后者讲题时,往往只说一种答案,然后说句回去自己想想。

显然对奥数这块不够重视,甚至有点看不上眼。是眼界太高了?

讲台上,周老师一道道讲解,各种解题思路讲解到位,从可能性到必然性一一剖析,杨帆听在耳中,有种幡然顿悟的体会。

“牛B啊,这才是数学的美,比冯老师讲的有意思多了。”

一道题目用另外一种方法展示时,不管有没有做出来的同学,都会觉得惊艳。为什么当时自己想不出来。

等讲完后,会觉得其他思路就是比自己想的好,特别有感觉。

第一天,就这么平静的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又是代数三道大题。

代数可不是如几何那么多变,会出现好多种解法,代数步骤,基本是种必然性。

第一题,设n是给定的正整数,T是一个集合,其元素是平面上满足x,y是非负整数且x+y<;n的点(x,y)……

这道题,杨帆在草稿上先算,一共花了20分钟左右,就把思路理清了,根据步骤腾到卷子上,一看时间,才花了半小时。

“感觉代数比几何差了点味道,是因为几何多变?还是因为高中代数难度低了?”

第一题完成,继续第二题。下面两题花去时间都差不多,这让杨帆更觉得古怪。

“不应该差这么多啊。竟然还剩3个小时。难道是因为昨天打击人信心后,今天特意放低难度,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杨帆认为这个答案应该是接近了,精神始终蹦着,未必能得到最理想的效果。

“昨天几何,今天代数,明天可能是数论方面的。一个星期后会出现综合题,不再特意分类。”

果然如杨帆预料,第二天晚上分数公布,三分之二的人都拿下了21分。

从这一天开始,题目难度才慢慢增加,6天两轮后,综合题出现了,从此难度到顶。

做题,看书,讲题,两个星期重复,没有娱乐,没有休闲,所有学生都在为抢夺出线而努力。

两个星期后,杨帆发现,宿舍里有两人离开了,他们被淘汰了。杨帆甚至都叫不出这两位叫什么名字。

所有人中午会抓紧时间午休,让大脑休息。下午自觉的在教室里自习。

晚上课程结束后,20分钟内熄灯,根本来不及交流,甚至四人之间,还隐隐有敌意。

“这种氛围,这种生活,没意思,这还是高中吗?”

杨帆感觉太闷了,第一天的讲解题目有了惊艳感,当连续2周都类似时,失去了新鲜。

“太沉闷了,不是在学数学,而是想尽办法成为做题机器。还是冯老师的手段高明。”

跟在冯耀手下好几月,杨帆从来没觉得数学是枯燥了,到这里才半个月,就做题做到吐。

“难怪冯老师看不上奥赛,是有一定道理的。连我这么粗大的神经都觉得疲惫,更别说其他人了。”

人人眼睛布满血丝,似随时都要倒下,又强打精神。

“再坚持2星期吧。”

第一一八直接上水木

还是那个灰白的旅行拉杆箱,嘎吱嘎吱拖行划过震旦附中的校园。

昨天最后一次考试结束了,休息一晚上,杨帆恢复了点精神,九点多钟,就接到冯耀电话。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学校门口,冯耀平静地站着,熟悉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