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限战役-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会立另外一人为君主,继续对抗,让人不胜其烦。这一点是非常不真实的,通常君主的全家都被抓住之后,由于没有后继之人,此时整个势力就该投降了。反正历史上基本没出现过那种“杀了一个还有一个,无穷无尽”的状况。不过,《三国志》还算好的,最恶心的是《三国“群妖”传》(三国群英传,因为里面出现无数妖魔鬼怪,所以称为群妖传),明明把对方所有的城市都攻陷了,敌方君主还带着几个兵满地图跑,就是不投降,碰到空城或空关口就占领,打了半天还打不死,非要四处围堵才能全灭,这简直是脑残嘛。
真实情况不会像游戏那样子的,现在汉朝与凉国的实力差距极大,加上条件并不苛刻,所以这次还是很有希望。
刘云的信传到姑臧(武威),张骏看了此信,神色复杂,犹豫不决,而凉国文武得知后俨然分为两派,文官多赞同投降,武官则要抵抗到底,此时的形势颇像三国曹操南征东吴时的情景。
凉国朝廷上吵闹不堪,张骏看得心烦,便退朝一个人思考。刘云在信中说得诚恳,还允诺保留他的王爵,但不能封为凉王,只能做西域王,或者调到中原某县当个有名无实的王,而且还可以让他统领军队,但不能统领原西凉军,必须统领中央军。这几点张骏都表示理解,因为帝王要控制手下,不能给人谋反的机会,让他离开原有地盘、原有军队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古来帝王心思难测,这一点张骏自己也知道,因为他也是这种人,帝王说的话,语气再诚恳,也不能轻易相信。张骏就不知道一旦他投降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或许刘云会秋后算账,不留一丝后患,因此张骏不能冒险。而如果举兵对抗,那只是螳臂当车上,即使一时获胜,也不能长久平安。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张骏对这“天下大势”的道理还是相当了解,西凉不可能独立于中原而存在,非但如此,连江南也迟早要被统一。
“唉!——”张骏长叹一口气,忽而凉州司马张耽进来了,便问道:“陛下因何故叹气?”
张骏叹道:“还能有什么事?不就是因为刘云的劝降信?如今我是进退两难啊。张耽,你觉得我当降还是战?”
张耽思索片刻,道:“陛下可是想效法东吴之事?”
张骏有些意动,但随即摇头道:“形势不同,形势不同呀!三国曹操之北军不善水战,东吴则履舟楫如平地,曹操焉能不败?而如今大汉兵强马壮,未尝一败,尤以攻城能力为长,昔日攻长安两日便下,前些日子攻巴蜀,所有关卡一日便下,西凉无险可守,怎能挡之?”
张耽道:“陛下既明白事理,为何如此担忧?莫非是为身家性命考虑?”
张骏不说话,张耽便明白就是担心这个了,便劝解道:“陛下,刘云此人礼贤下士,可称贤君,料想不会做出那种无耻之事。若陛下仍不放心,可效仿刘备赴东吴娶妻之大张旗鼓之计,可通告全天下,说陛下为了顾全华夏大局而降,如此一来刘云必不会不顾廉耻害陛下也。”
经张耽这么一说,张骏便想通了,站起身道:“好吧,我决定降汉。唉,可惜我张家在西凉的基业……算了,这次我便不为利,只为名吧。”
一个月后,张骏通告全国,接受汉庭的招降,被封为“西域王”,汉军不日将开赴西凉,换下以前的凉国部队,原凉国部队则接受整编,老弱者领钱回家,精壮者前往长安接受训练,改编成新军。
十万部队奔赴西凉,三十万系统农民则开始修路,从金城开始一直往西修路,计划修到玉门、阳关,待以后出兵西域再继续修下去,一定要改善交通,以加强中央对西域的控制。张骏离开武威,前往敦煌上任,这敦煌则开始实施大型改造,作为日后朝廷经略西域的重要据点。
就这样,刘云真正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西凉回归后,刘云立马让人去寻找谢艾,结果谢艾果然在敦煌老家,受召后千里跋涉来到长安见了刘云。
眼前这个谢艾,看起来只有二十来岁,一身青色长袍,看起来文质彬彬,风度儒雅,见到刘云之后,并未下拜,而是躬身施礼道:“草民谢艾见过陛下。”
刘云见此人不卑不亢,神色自然,心道:“果然是个人物,看起来明明是个文弱儒生,哪里想到他胸中自有百万兵。”刘云道:“免礼,朕听说你少年时便才名卓著,你可否给我说说,你都擅长什么?”
谢艾道:“草民惭愧,所谓才名卓著不过虚言,草民除了略通兵法之外,别无长处。”
刘云惊讶道:“你说你只是略通兵法?嗯,这我知道,你说自己‘略通’,必是自谦之辞。不过,难道你除了兵法就不会其他?例如治国之术,倘若让你当凉州刺史,你准备怎么做?”
谢艾道:“兵法之事,陛下谬赞了,草民真的只是略通而已。至于治国之术,并非草民所长,若让我治理一州之地,实在非我所能,就算不是一州之地,只是一县之地,我也无能为力。”
“这样啊。”刘云大为失望,本以为这谢艾是像王猛那样的文韬武略兼备的人物,没想到只是个偏才,料想谢艾对政治也不太敏感,否则在原来历史上,谢艾也不会被冤枉而死了。谢艾和岳飞一样是冤死的,两人又都是护国有功,却被奸人所害。关于谢艾的记载不多,但岳飞的事情说明岳飞本身也不擅长政治,才会让奸人有可乘之机,将他害死。岳飞性格耿直,只擅长军事和武艺,却不明白朝廷的利害关系,不懂得如何跟政敌斗争。这就造成了他明明立下大功,在朝中却没有势力,还弄得无数人反对他,最后连宋高宗赵构也忌惮他,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被人所害也是正常。若是岳飞有桓温那样的权势,想来即使北伐不能全功,也不会弄得如此下场。不过,抛开岳飞的为人不谈,宋朝的制度本身限制了武将的权力,因此武人要取得桓温那样的权势实在千难万难。南宋的灭亡,很大原因是朝廷的制度缺陷,让游牧民族有了可乘之机。
刘云又跟谢艾讨论了一下兵法,发现他果然有才,而且谢艾毫不留情地指出当初刘云大战石虎之时,虽然己方只有五万人,敌方有四十万,但仍有胜机,只是刘云用兵出现失误,和敌人硬抗,最后导致差点败亡,若非援军及时赶到,恐怕就这样挂了。刘云心中苦笑,心道谢艾说得没错,但当时系统给他诸多限制,让他施展不开手脚。或许换成谢艾统兵,五万人就足以打败四十万,那些限制束缚不了谢艾,但刘云没有这么天才,以前的“用兵如神”,基本是靠技能和心神,若被限制住了,就成了普通人了。这就是区别。
最后,刘云仍然给谢艾任命了官职,让他到敦煌以武官的身份上任,将来开拓西域才能大展拳脚。
凉州已定,汉朝对东晋实现了战略包围,且无后顾之忧,东晋小朝廷整日忧心忡忡,担心哪天北方就会攻过来。他们不再认为长江防线能防得住,因为每天都有不少船只在海上南北来往交易,这种交易禁也禁不住,更何况利国利民,所以晋廷对这种贸易行为采取了默许态度,但这也表示北军也擅长水战,甚至比南军还要擅长,因为他们造出了能航海的大船,而不是江湖用的平底船。晋成帝司马衍五岁即位,原本也只是个纯粹的纨绔子弟,历史上他在342年才22岁就挂了。但如今情况不同,从340年刘云即位开始,司马衍就整天担心北军南征,也不沉溺于声色犬马了,甚至还偶尔练一练剑,生怕北军攻来时没有丝毫反抗之力。由于被酒色侵蚀的程度比原来历史上浅一些,所以到了342年这家伙还生龙活虎。看来还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不料,刘云攻占巴蜀,降服西凉后,除了幽州和并州不时向辽东和塞外出兵,每次都是小打小闹之外,342年一整年竟然没有动过刀兵。东晋认为这是难以置信的怪事,刘云却知道自己的情况。如今汉国有系统士兵多达100万!但是,招募训练的士兵只有二十余万,全国人口除了300万系统农民(男女皆有,不会破坏平衡)之外,只有八百多万人,这已经加上巴蜀和西凉的人口了。这八百多万人中有一百多万是新生儿,劳动力数量并没有增长,若不是有系统农民和各种先进技术,恐怕劳动力缺乏就要成为社会问题。这种情况至少要过几年才会改善些,到时“解放前”(刘云把340年以前称为解放前,把攻占邺城的日子作为解放日,每年都全国庆贺)的少年成长为青年,就可以稍微弥补一下劳动力的缺口。所以,现在全国还很虚弱,距离强盛还早着呢。
另一边,刘云开始修大运河了,从广陵开始修,一直修到幽州的蓟城,而在济宁处开个分叉,延伸到洛阳。诸位可要问了,为什么不从扬州开始修,甚至从杭州开始修呢?因为广陵以南都是东晋的地盘。历史上隋炀帝修的大运河颇不合理,他直接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运河从南方开始,先修到洛阳,再从洛阳北上,浪费了许多路程,这里从中间开分叉就要合理多了。
不过,现在修运河的胡人奴隶只有五十多万,其余的在全国各地修路,这五十万人修运河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刘云临时调了三十万系统农民去挖土。现在,刘云开始打起日本的主意了,他想对日本发动战争,从日本掳掠人口充当奴隶,以弥补修运河的劳动力不足。
刘云查阅资料得知,现在日本应该处于大和时代,也就是古坟时代,其实就是日本的近畿地区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大和国,又称倭国,还处于奴隶制时代。现在的日本非常落后,历史上,公元四世纪后半叶开始,许多中国人因为国内战乱而逃到日本,这才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日本才从野蛮时代中脱离出来(文明上脱离了野蛮,但血液里的野蛮兽性千年不变)。但是,日本刚刚获得中原的生产技术,还不甚掌握,就开始向朝鲜谋求扩张,这个民族真是侵略扩张成性,没有实力时就这样,怪不得后来妄图称霸世界了。
当然,在这个时空里,中原已经统一,没有战乱,那么日本就不可能这么快摆脱奴隶制了。现在日本的生产力十分落后,全国人口才三四百万,如果刘云掳掠一番,那么这个岛国将永远无法发展起来。而刘云当然会这么做的。
********************************
求收藏,求票!
第二十八章 征服日本
长安的政务院里,刘云正和王猛商量出兵日本的事。
王猛十分不解刘云为什么这么痛恨东洋的那个倭国,那个撮尔小国十分愚昧落后,甚至比以前的南蛮还要落后,以前曾有零零星星的海盗登陆东南沿海,但都没能劫掠成功,倭国人又矮又丑,沿海的居民一眼就认出来了,而且他们自不量力,本身战斗力差还想攻占县城,所以每次这些倭国海盗都被轻易杀散。像这样弱小的蛮夷国家,刘云为什么要惦记着讨伐?
刘云看见王猛不解的表情,心中叹道:“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是不能理解现代中国人对日本的痛恨的,唉。那么,在这个时空里,就由我来断绝这个祸害吧。”刘云道:“我这不是考虑着挖运河的人手不够嘛,这个倭国好歹有三四百万人,搞他两三百万奴隶估计够用了。”
王猛惊讶道:“既然他们只有三四百万人,陛下如何掳掠两三百万奴隶?男子之数只有一半,除去老弱,能有一百万都不错了!”
刘云双手一摊,道:“怎么不能?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