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农家考霸)-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吃苦,咬牙答应了系统的险恶要求。

    这会儿小孩儿苦着脸,闷声闷气的说道:“对对对,是你,但积分我不是都还你了吗?”

    系统却冷酷无情的说道:“请宿主别再拖延时间,再接再厉开始真正的考试,经过系统五年的分析,参加科举考试是宿主唯一的选择。”

    一听到这个话题赵九福就觉得头疼,他指了指自家的土瓦房子,就这房子在村子里头都还算好的,毕竟老赵头是木匠,外快比一般人家都多。

    但即使如此,在古代农家子想要读书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说其他,光是束脩就能难倒一大批人:“请仔细分析分析,就我们家这条件能让我去读书吗?”

    “金钱不是问题。只要宿主参加考试得到足够的几分,系统商城随时为您开放。”系统刷刷刷的打开商城页面,上面一片片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不管是逆天的灵药还是凡俗的珠宝应有尽有,但看到上面的几分,赵九福就像是漏了气的气球。

    就是最简单的一个金元宝,想要从系统取出来的话也得一百积分,看起来似乎不多,但他每天被家里人各种考问,上限也只能拿到三个积分而已。

    光是不挨雷劈这一点,他每天就得把这三个积分花光了,哪里来的时间给他攒积分!

    眼看赵九福心情低落毫无斗志,系统循循善诱的说道:“宿主,你好歹也是现代世界生活过的人,难道真的想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吗,种田的辛苦你应该都看到了,身为农家子,改变命运的路就在你的脚下。”

    赵九福抬头看着天空:“我怕自己还没走远,就直接摔进坑里头摔死了。”

    科举是那么容易的吗,虽然这个朝代也有科举,但看每年真正考中的人就知道了,其中大部分都是士族阶层的后代,剩下的还得是富农或者小官小吏,真正贫苦出生的万中无一。

    这并不是说农家子就不聪明,而是因为生活环境和教育水平决定的,对于他而言,能读书能有笔墨纸砚就不错了,而人家很可能吃奶的时候就听着三字经当睡前读物。

    系统却说道:“宿主,你怎么可以怀疑自己的智商,回忆一下当年你一路考到博士后的勇气,拿出那时候的拼劲来,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那时候我有奖学金,现在你给我吗?”赵九福反问道。

    系统最见不得他油盐不进的样子,怒道:“只要有积分就有钱。”

    赵九福就跟着说道:“只要有钱我就去读书,别说考科举了,就是考公务员都行。”

    于是两人不欢而散,系统沉默不说话了,赵九福也没理会他,自顾自走进家里头帮老陈氏做事情,他虽然只有五岁,但毕竟是成年人,好歹不是帮倒忙。

    老陈氏一边觉得小儿子窝心可人疼,一边又低声嘀咕道:“这么点大的人,待会儿别撞到你,去去去,一边玩儿去吧,娘现在还用不到你帮忙。”

    虽说如此,老陈氏还是心里头高兴,随后偷偷塞给他一颗芋艿,让他自己藏着吃。芋艿虽然不是什么精贵的东西,但这会儿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填饱肚子的东西都珍贵。

    等到晚上老赵头带着儿子媳妇回来的时候,一家人显然都累惨了,不比中午还能跟赵九福说说笑笑,吃饱肚子之后随便洗漱了一下就纷纷倒头就睡。

    偏偏老陈氏却有些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旁边的老赵头原本睡着也被她闹醒了,对于好不容易娶回家的媳妇,又是给他生了九个儿女的大功臣,老赵头向来听老陈氏的话。

    这会儿见她睡不着,便问道:“这是怎么了,又想老二家的事情呢?”

    老陈氏却摇头说道:“老二自己个儿乐意,如今又不住在咱们跟前,也算他孝顺,逢年过节还知道给咱们点钱,其他的我真的懒得理他。”

    早些年的时候,老陈氏还想着催二儿媳妇多生几个,后来她自己有了小九,反倒是开看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二都跟着丁氏住在镇上了,她何必再做恶人。

    老赵头一听这话,奇怪的问道:“不是老二,难道是老四?”

    一听老四的名头,老陈氏却更生气了:“别跟我提这个没良心的,就为了一个女人,他倒是好一走就是许多年,若不是为了他我也不会动了胎气,让小九天生就比人家瘦弱几分。”

    老赵头想到妻子当年生产时候的危险,对这个四儿子也不是不生气的,但他比陈氏略好一些,叹了口气说道:“那你倒是说说到底为什么睡不着。”

    他们家除了老二家和老四的事情,还真没有多少烦心事儿,相比起村里头日子也好一些,至少不愁吃不愁穿的,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人家了。

    老陈氏却微微叹了口气,忽然说了一句:“老头子,你说以后咱们阿福可怎么办啊?”

    老赵头一听,倒是有些明白过来,老陈氏生幺儿的时候都三十九了,那一年他已经年满四十,虽说他觉得自己身子板还好,再活个二十年不成问题,但年纪大了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就像是隔壁村那个老王头,五十不到摔了一个跟头就去了。

    老赵头也疼幺儿,上头的儿子他虽然也疼爱,但那时候年纪小,觉得儿子就得打着长大,不打就不够听话,如今老了老了,幺儿的一根手指头他都舍不得碰。

    “你别想太多了,咱俩多挣点钱,攒点家业下来留给阿福,就比什么想什么都要好。”

    “我就怕等不到那个时候。”老陈氏靠在老赵头身上,继续说道,“老大家的现在看着还好,老三家的看着也还算爽利,但人心隔肚皮,更别提阿福比他们小了那么多岁,咱们真要是走的早的话,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几个给阿福攒钱娶媳妇不成。”

    老赵头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试探着问道:“他娘,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我说?”

    老陈氏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当家的,我想送阿福去读书,你说这事儿能不能成?”

    “读书?”老赵头也吓了一跳,他们村子里头倒是也有去读书的,但无一例外不是家里头有余钱,通常读了几年也读不出什么名头来,最后就在镇上谋一个活儿。

    老陈氏却兴致勃勃的说道:“你看村里村外的,哪家的孩子有咱们阿福聪明伶俐还懂事儿的,阿福自从会说话,就喜欢别人考他,可见天生就是个读书的料子,别人家的娃娃大人一提考考你,还不得逃的没边了。”

    这事儿老陈氏显然早就想过了许多遍,继续说道:“我也不图孩子将来考秀才什么的,但以咱们儿子的机灵劲儿,读上几年书之后,总归能在城里头找一个活儿,用不着在地里头风吹日晒的吧,你说为了儿子的一辈子,这个银钱花的值不值?”

    被她这么一说,老赵头也有些犹豫起来,但还是说道:“读书哪儿那么容易,不说别的,束脩就得好几两银子,还得买笔墨纸砚什么的,都不是小开销。再说了,咱们五个儿子,那么多孙子,哪个都没送去读书,光是送了阿福,这不是让他们兄弟心里头不痛快吗?”

    老陈氏却比丈夫想的通透,直接说道:“那是他们没那个读书的天分,再说了,咱们在的时候,他们敢对阿福不好,咱们要是走了,还能指望他们掏心掏肺不成。”

    “不说别的,老大老三跟着你学木工,老大家的年前还想法子把顺德送到城里头去当学徒,老二原本就住城里头,老三家的顺昌看着就笨,这比阿福还大一岁呢,连说话都不利索。”

    “他们这一桩桩的难道都不花钱啊?我给幺儿再多花一点难道就不成了?”老陈氏越说越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学会了认字,将来就算是当不了秀才老爷,也能混一个掌柜的当当啊,可不比在乡下轻松多了,她可舍不得小儿子那么瘦弱的一孩子,还得下地干活。

    老赵头心也有些偏,听了这话便有些动摇起来,但最后他也没直接拿定主意,而是说道:“得了得了,再让我想想这事儿成不成。”

    老陈氏也没有催着赶着,但心里头却知道老头子迟早会答应的,只因为这人比她还要更疼幺儿呢,哪里舍得他将来吃苦,总得给他找到一条路子的。

天降横喜() 
第二天一大清早,老陈氏就起来做早饭了,她想到昨晚上的事情,手微微一抖,铁锅里头的米粒就多了一些,连带着这一日早晨的粥都稠了许多。

    等小陈氏带着女儿菊花,连带着三房的邓氏一块儿走进厨房,一看老陈氏已经在了,两人都吓了一跳,暗道今日是不是起晚了。

    老陈氏却没有多说什么,反倒是看了一眼孙女,笑着说了一句:“怎么把菊花也带过来了,让她多睡一会儿也没事。”

    小陈氏有些受宠若惊,他们家婆婆虽然不苛待孙女,但总还是有些重男轻女的,这其实不算什么特别大的毛病,乡下人家大多如此。

    赵菊花已经快八岁了,在乡下人家这样的年纪已经是需要帮家里头干活的岁数,昨天赵菊花没忍住跑出去玩了,小陈氏回家之后还狠狠的训了她一顿。

    这会儿听着奶奶的话,赵菊花脸颊微微发红,十分利索的拿出咸菜来切,一边说道:“奶奶,我都睡饱啦,这些事儿我来就行。”

    老陈氏也知道母女俩的官司,她也不推辞,笑了笑还说道:“我家菊花就是勤快,乡下姑娘勤快些好,这样以后才好说人家。”

    趁着老陈氏出去的功夫,邓氏拉着小陈氏问道:“娘今儿个是怎么了,看起来似乎心情很好的样子,难道咱家还有啥喜事儿不成?”

    小陈氏也想不到,她虽然是老陈氏的外甥女,但婆媳俩的关系不算特别亲密:“可能是老二回来了,娘心里头高兴?”

    这话邓氏是不相信的,她哼了一声过去盛粥,一看粥这么稠更是稀奇,一边偷偷的把自家男人和孩子的碗里头多捞一些米,一边笑嘻嘻的说道:“就老二那样,爹娘看着不生气就不错了,还高兴呢,哪次娘能为了他高兴。”

    小陈氏性格木讷,比起弟妹来话也少的多,再者她也不喜欢跟这个弟妹唠嗑,总觉得自己会被带到沟里头去,就直接说道:“娘高兴还不好吗,快端出去吧。”

    邓氏跟小陈氏也说不来,但家里头常驻的就他们两个媳妇,她有时候都觉得自己满肚子的话憋得慌,于是也没有再多说,直接端着饭碗出去了,最多的那两碗自然放到了男人和儿子面前,对此邓氏做的十分顺当。

    相比起来,小陈氏就公平许多,男人的饭碗里头干一些,女人孩子的略稀一些,但大致比起来大家活儿都差不多。

    老陈氏扫了一眼老三家那两碗粥,想了想也没多说什么,只是不着痕迹的瞪了一眼邓氏,想着自己方才早早的走出来真是个错误的决定。

    几个人西里呼噜的吃完了早饭,碗筷还没收拾好呢,老陈氏就推了一把老赵头,暗示他把话先说了。

    老赵头心底还有些犹豫,但看了一眼又缠着哥哥问问题的小儿子,招了招手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叹了口气说道:“趁着老大老二老三都在,我有话想说。”

    赵家的三个儿子排排坐在凳子上,不明所以的看着亲爹,想不通这时候能有啥话这么兴师动众的,看他们爹的样子好像还不是小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