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对于对方这种情况,无论是王战还是王平都只能飘着打。

    这是王离能够想象到的事情,他没有命令手下军队从中军冲锋,其实就舍弃了最重要的一点速度因素。

    从两翼冲锋,想要提起速度真不是那么容易,没有了速度,骑兵面对步兵的优势并不会发生得特别明显。

    但是他却必须要这么做,要不然他这一趟,来了之后,难不成直接又跑掉,什么都不干,只是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周围来了一些敌人,然后再精心准备一下,时刻准备迎接着自己的到来?

    冲击中军营帐肯定是不行了,对方的三层障碍,现在才清除掉。

    如果真的之前就想要清除这个,那对方恐怕会把所有人都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战阵,面对自己这些人。

    对方所有人合力之下,一定比他们分散开的战斗力加起来还要强大。

    现在看起来对方实力依旧强大,但是对方已经被分割成三个部分,当然有一个部分的正向另外两部分汇集。

    就是他面前的这些步兵,他预感到对方的人数并不多,也就是两千多人,难怪对方没有直接冲上来。

    对方的两千人,还是被自己手下弓箭队的几轮箭雨轰炸过的两千人,面对面前人数未知的骑兵。

    他们只知道面对的敌人总数一共是大约三千人,敌人应该是分成三路,那么估计每路应该有一千人。

    这样一来,如果他们这两千人冲上去,就相当于用两千步兵对阵一千骑兵。

    这种人数的比例,即使是天底下最精锐的步兵,也不敢贸贸然的冲上去,没有布置下各种陷阱,又是在开阔地上,他们又不傻。

    他们唯一错估的就是对方的人数,但毕竟战斗开始之后,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派出斥候出去探查。

    派出去的探子也都被对方的骑兵给解决了,没有一个能准确的把信息传递回来。

    这就是战场上主动方和被动方的区别,主动方可以主动了解情况,手下随时可以把情报汇集,但是如果作为被动方,很可能你的情报系统会面临瘫痪,派出去,所有刺探情报的人都可能被对方发现,从而干掉。

    自己面前的这支撤离的步兵估计不久之后就会赶到两翼和那些军队会合,一旦对方人数再增多,一定会给王战和王平带来特别大的压力。

    同时他现在也必须作出决定,现在,无疑自己这边已经可以算作取得了小胜,逼退了对方。

    自己侧翼的手下们也是占了一定优势的,好歹也是趁其不备,最开始的一波冲杀,就在对方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干掉了对方不少人。

    当对方反应过来之后都起有效的反击之后,无论是王战和王平选择的战术都是稳妥为上,尽量减少自己这边的战损率。

    反正两侧都是比较开阔的地方,骑兵随时可以冲出去,再冲回来。

    而对方的那些骑兵基本上集中在王战这一侧,当他们追上来了之后,只要觉得对方的步兵没有跟上的时候,王战就会命令手下这些人,全力以赴直面对方骑兵。

    他有信心和天下任何人数相仿甚至稍多的骑兵对战,更别说人数还比他带队的人数少,即使比他带队的人数多一点,他都有信心尝试。

    而果然在几次之后,他就把对方的骑兵杀得七七八八了,对方这个时候也长了记性,剩下那些骑兵,缩在了营地里,不敢再轻易追击。

    以往他们追击的时候,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战果,所以这一次他们也都是感觉自己像是在乘胜追击,毕竟对方是逃跑的。

    可是没有想到,对方是撤而不逃,让他们尝试到了噩梦一般的滋味,几次追击不但没能够对对方造成杀伤,反而让自己损失惨重。

    这个项羽先头部队的骑兵的质量,不能算很好,但绝对也不算差,他们也是在马上战胜过很多敌人的队伍。

    但是面对可以称得上是绝对精锐的王离手下这些骑兵,自然就相形见绌,无法相提并论。

    尤其是还是在人数占据劣势的情况下,对方的惨状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对方的步兵损失的人数倒还不算太多,但是对方的骑兵却损失了大半。

    然而骑兵是每一个主帅都会珍稀的资源,此时就藏在敌军左翼的主帅萧川,确实感觉到了棘手。

    他把中军帐之前布置障碍,然后把大量的主力集中在侧翼,只留一部分在中军那里埋伏。

    这种做法应该算是在紧急的军情之下,无论从哪里看都没有错误,他在侧翼可不是就是看戏,或者是躲起来怕被伤到。

    他那是为了让对方错估形势,觉得自己在中军那里的人少,甚至判断错误自己这支军队人数的数量。

    而对方一旦冲进来,面对三层阻碍,以及一些步兵的阻拦,速度一定会降下来。

    这个时候,他手下的这些骑兵以及步兵们就可以一拥而上,甚至未必不可以把对方全留在这里。

    他就是这么想的,就算取得不了大胜,一定要让对方感觉到肉疼。

    他的目标的底线也是要把对方超过三分之一的有生力量给干掉,也就是说要让对方损失千人以上。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敌人竟然没有去发挥冲锋优势,面对他的中军来行动,反而把大量的主力放到了两个侧翼。

    他甚至以为是不是自己的行动被泄露了,对方知道自己这边的主帅挪到了侧翼。

    可是看着针对两边侧翼相差无几的骑兵人数,他就明白,对方确实是从侧翼攻击,和他在不在侧翼没有关系。

    甚至因为他在侧翼,反而没有取得对方想象中的战果,因为毕竟自己才是一军统帅,保护自己的力量很强。

    现在战场上分布的人数的局面,对于自己这一方大约是在中军那里留下两千多人阻拦对方,自己这边的侧翼,也就是敌人眼中的左翼,自己心中的右翼,有接近五千人,这其中还包括六七百的骑兵以及一百个弓箭手。

    也就是说自己这边的战斗人数可以基本上看做,四千步兵,六七百骑兵和一百弓箭手。

    而另外一边的侧翼,则是大约四千人左右,没有骑兵,也没有弓箭手,都是步兵。

    但尽管如此,王平也没有觉得自己打得有多么轻松,项羽军队的战斗力还真不是吹嘘出来的,他以为自己面对这些骑兵,尽管人数要三倍于自己手下,但毕竟是骑兵面对步兵,还不是会像砍瓜切菜一样。

    可是在第一轮的试探之下,自己手下估计就折损了五六十人,对对方的杀伤应该也不足百人,这才让王平放下了轻视之心,连一比二的杀伤都没有打出来,这他妈还是步兵吗?

    当然这有他疏忽大意,也有对方准备充分的原因,在第一轮冲锋当中,对方是各种武器都用上了。

    王平也知道如此,但他心中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他觉得就算把自己手下这些人胯下骑着的马都扔掉,自己这边的损失也不应该那么大,同时对对方造成的损失又那么小。

    但是他却并没有因为愤怒而失去理智,反而更加的调整心态,仔细思考。

    这也是王离之所以信任王战和王平的原因,这两个都算是王家的旁系人选,王战在当初咸阳平定赵高的战争中,就有所建功。

    而王平,也算得上是王家的后起之秀,如今年龄也不过是二十出头,就已经在一众人选中出类拔萃,尤其是这个人可以在愤怒中保持理智,因此更被王离看中。

    王家第三代,以王离为首,包括王战和王平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平直接就下令撤退,对方都是步兵,根本追不上,他知道自己的第一轮冲锋应该算是失败了,因为没有拉开足够的距离,让战马起速。

    同时又由于自己对对方的战斗力有所轻视,认为对方既然不是项羽亲自统帅,战斗力就算强,也就是那样,自己是骑兵面对步兵,杀他个三进三出也只是轻而易举。

    但只是用了一轮冲锋,就让他明白了,自己有些托大。

    所以他及时改变了战术,决定把对方当作应该用尽全力去重视的敌人,知错能改,在战场上是一个莫大的美德。

    固执己见的主帅很多,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帅,曾经因为一两次坚持,取得了丰富的战果,可是真让他多打几次,他会把一国的军队坑的很惨。

    随机应变,本来就是,作为一支军队的主帅,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你没法根据战场上的情况及时调整战术,那你就干脆当一个听从命令的小兵,没有主帅的能力,千万不要想去担任主帅。

    不然的话,后果会很惨,好在无论是王平还是王战,都不是这种不知变通的人,不然他们也不可能在王家第三代当中脱颖而出,被王离倚为臂膀。

    而真正见功力的是这两个人在面对这种局面的情况下,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相同的战术。

    这就是所谓的成功的人总是拥有一定的共同点,而失败的人则各有各的不同。

    即使改变了战术之后,也无法让对方顽强的抵抗变得薄弱,但是确实让对方也打得很难受。

    想追追不出来,如果真的追出来,王战和王平都会很高兴,战线拉的越长,他们就越有优势,因为同时面对敌人的数量会减少,不会出现一圈都包围着敌人的情况。

    这样的话,真的有可能凭借冲锋,杀他个三进三出,自身的损失却很小。

    那些三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故事大多数都是编造,但是如果对方真的敢这么拉长战线,王战又知道对方主帅在那个位置的话,他未必不能来一个三军当中取上将首级。

    王离听着三方的汇报,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战场上的基本情况,这就是他的能力。

    作为王家第三代的掌舵人,他要真的没有能力,王翦也不会因为他是嫡系的子孙就把他扶到这个位置上来。

    一个家族想要一直强盛下去,一定要保证每一代选择的掌舵人都要是最强的那个人,否则的话,即使你强行把这个位置给他,他也保留不住。

    甚至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出现了这种局面,一个家族出现内乱,从而分崩离析。

    这同样适用于皇位的传承,就在一千多年之后的唐代,李建成是嫡长子,深得李渊的信任,本身他的能力也算得上是出众。

    可是奈何他却有一个从各方面都要比他强上一些的弟弟李世民,即使李渊要把皇位给他,最终还是被他弟弟给抢走。

    当你没有这个能力拿的时候,拿到手之后也不一定有好处,甚至在你还没拿到手的时候,就有人要对付你。

    有人说是因为李建成宽仁,没有想着要置他这个弟弟于死地,如果李建成是个心狠手辣的人,能够提前排除隐患,早就干掉了李世民。

    可是,如果他的能力真的在李世民之上,即使不去主动出击,但是应该也做好万全的防备,一旦对方对自己出击,总该使用雷霆手段给对方来一个迎头痛击吧!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有能力的人,反而不愿手中拥有权力,他们嫌累。

    但那毕竟是个例,那种人一般都是心中有所寄托,或寄托于花鸟虫鱼之乐,或流连于人间酒醉灯谜之所,不痴于权力,但痴迷于一些自己心中所爱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