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亥真的没有想到张良竟然会有这种想法,要知道张良和韩信范增等人还不同,他对大秦确实有着国仇家恨,他的故国被灭,家人被杀,这都和大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也是之前胡亥想着收服韩信,尽管也想到去收服张良,但是却从没有努力去做这件事的原因,他认为张良不可能投入自己的麾下,他不恨死自己就不错了。

    可能即使自己把20点好感度加到张良的身上,张良顶多也就是不恨自己,要说对自己有特别的好感,可以心甘情愿的为自己效力,胡亥觉得没有那个可能。

    但是现在看来,张良对自己的态度好像并不算差,所以他干脆问道:“如子房所言,若朕能给天下百姓带来安定平和,让天下百姓,食能饱腹,衣能蔽体,从此无人冻饿而死,子房是否愿意为朕效力,与朕一同求取天下大同。”

    张良说:“这就是陛下的志向吗,果真非同凡响,但小人久居山野之间,如今已习惯像闲云野鹤一样生活,恐怕无法为陛下分忧了。”

    胡亥说:“既然如此,子房此来何为?”

    张良说:“小人知刘公如今已亡于大秦之手,然小人在刘公手下效力多年,虽未能与其共死,但仍想去刘公墓前拜别。”

    胡亥说:“如果朕说子房愿意为朕效力,朕就许子房去刘邦墓前拜别,如若不然,便不准许,子房作何选择?”

    张良说:“臣愿为陛下效力,从此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胡亥说:“罢了,你既然有如此忠心,朕也不愿强逼你违背本心做事。强扭的瓜不甜,稍后朕便派人带子房去刘邦墓前。有大才于朕眼前,却不能为朕所用,真是一大憾事,算了,你去吧。记得日后若想为官,只要朕还在,便有你的一席之地。”

    张良拜别了胡亥,跟着一个带路的礼官,来到了刘邦的墓前。

    如今当初刘邦手下还活着的人,可能只有韩信和他了,说实话,当初那条走轩辕关的建议和他也有些关系,只是没有料到因此而葬送了整个大军。

    别人都认为这是李玄霸的能力,只有张良知道这不可能,李玄霸根本没这个本事,反而是远在咸阳的胡亥,很可能便是幕后的推手。

    但是此时人已死,他再怎么悔恨也无济于事,今日,来此一拜,算是与过去告别。

    今后他也想要云游四海,做个闲人,他没想到胡亥对他那么重视,对于大秦的皇帝来说,身边怎么可能缺人才?

    可是如今这位皇帝仍旧求贤若渴,即使对他这样一个,按照大秦现今的律法,应该判处死刑的人,都能够做到如此的尊重,这样的大秦,怎么可能不昌盛?

    胡亥并没有派人去盯着张良,他知道张良的本事,自己派子婴找了那么久都没有找到他,反而被对方主动找上门,他现在盯着对方,只要对方想把他派去跟踪的人甩掉,就能甩脱。

    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多此一举,干脆就不去理会他,还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光明磊落的形象。

    他知道张良去见过了韩信,但他却没有把韩信叫过来,询问张良跟他说了什么。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如果韩信想告诉自己,他自然就会说,如果韩信不想告诉自己,自己把他叫过来,强行逼问他,那又有什么意义?

    得到的结果是真的假的先不说,但是绝对会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他从来没有询问过章邯曾经和王离交谈的内容一样,他现在也不打算询问张良和韩信之间究竟说了什么。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些秘密,只要这个秘密不影响大局的时候,胡亥是不会刻意去寻根究底的。

    他自然不会让韩信闲起来,一个人闲着就容易闹事儿,尤其是韩信这种人,必须让他有足够多的任务。

    所以这一次胡亥把韩信和徐福叫进宫来,既然海内已无战事,准确的说已经没有韩信能够掺和的战事,项羽那边蒙智还盯着呢,怎么也轮不到韩信,所以干脆让韩信做些前往海外的事情。

    而且韩信本身是具有大气运的人,就像刘邦一样,往往能够逢凶化吉,让他进行出海这种生死未卜的事情,远比让别人去做这件事成功的几率大。

    而徐福则是曾经有过出海的经验,对海上的事物比较熟悉,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治病。

    上了船进入大海之后,最害怕的就是生病,而且一个人生了病,其他人也不知道这种病会不会传染,很容易就会引起恐慌。

    有徐福这样一个高明的医生在,最起码这一点是有所保证的,而且徐福虽然看起来仙风道骨,但实际上本人也是很能打的,最起码一个人打三个韩信不成问题。

    当然,这还得咨询他们两个的意见,看他们愿不愿意出海,若是让人不情不愿的出去,还不如干脆就不要让人出去。

    当胡亥信誓旦旦的给韩信和徐福介绍了,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球形,并且告诉他们人之所以站立在地面上是因为地面上有引力,就和东西落地往下落,而不会往上飞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两个人也都是难以置信。

    而后胡亥又跟他们说了,这个世界上海洋的分布,作为一个考古专业的学生,世界地图胡亥背得滚瓜烂熟,尤其是对那些传闻当中有着宝藏的地方。

    可惜的是,很多有宝藏的地方都是在他这个时代一千多年之后才形成,现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什么海盗。

    大秦掌握的出海技术都并不怎么先进,何况是西方,他们能制造出来独木舟就已经不错,更多的还是抱着一根木头漂流。

    当胡亥跟他们说了希望他们去海外寻找一种作物,这种农作物可以作为主食食用,并且产量可能达到如今稻谷产量的十倍以上,这两个人都表态自己愿意出海。

    建功立业可不只有去打仗一条路,若是能够找回这种神奇的农作物,他们将会立下比打败十个项羽还要大的功劳。

    胡亥跟他们说了出海可能遇到的危险,他们可能会遭遇风暴,他们背井离乡,可能再也回不到故土,以及种种困难之后,他们仍旧表态愿意出行。

    韩心想要上战场杀敌,难道这就不冒风险了吗,不也是随时有可能战死。

    胡亥画了一副简易的海图,他也不知道现在的地形和几千年后是否有所变化,所以不敢做得太详细,万一他信誓旦旦说着某个小岛有人烟,有淡水,结果实际上那些人烟和淡水却是几百年后才出现的,那岂不是害人?

    所以他只是大致标志了主要海洋的位置,剩下的都需要徐福和韩信自己去探索。

    当然,出海也不是马上要进行的事情,还要把曾经徐福出海时候的大船好好修建一下,并且要多加一些船,形成一个船队。

    所有需要的资源,也要紧急从大秦境内调集,有司南在,倒是不用太过担心迷失方向,胡亥自己也没法发明出来更先进的指南针,没办法,只能让船队继续用司南。

    但总归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可以确保不会轻易迷失方向,不然的话可能会持续好多天的航行,会让人以为自己一直在一个地方打圈。

    当然胡亥也不止给徐福和韩信介绍了一种农作物,之前他说的那种农作物,自然便是土豆,之后又陆续说了玉米,辣椒等东西。

    胡亥认为以中国的地大物博,其实理论上是可以原生一切农作物的,毕竟从寒带气候到热带气候,中国都有,但是他派人去各地寻找看有没有野生的土豆和玉米辣椒等东西,暂时还没有找到。

    所以他决定两手抓,一边继续在境内寻找,一边则去海外寻找,只要有一路人成功,他就可以满足如今天下人温饱的需求。

    大船的修复和新船的建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而合适的出海人员也在紧张的选拔当中,不一定要谁能打谁就会被选中,这是要考虑综合因素的,最起码的一点就是不能晕船。

    如果一个人晕船,出了海之后,成天都恶心想吐,这并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出海的人员要囊括各方面的人才,要尽可能保证他们一路上可以安全的行进,同时当然要有足够的武力,保证他们到了陆地之上,与人冲突的时候不会吃亏。

    胡亥也对韩信和徐福说了,也许他们会遇到黑色皮肤的人,这些人也许会使用吹筒吹出毒箭,让他们如果遇到了这种人,小心防备,不要轻易中招。

    毕竟,有些毒是无解的,一个人只有一条命,不要轻易的浪费掉,他们出海主要是为了带回可以让大秦今后不再有粮食危机的农作物,而不是与人冲突。

    所以不要轻易的挑事儿,遇到事儿之后也不要怕事儿,保持这个态度就可以。

    徐福和韩信无条件的就信任了胡亥的说法,也没有问胡亥究竟是从哪知道的这么多事情,让胡亥准备说自己是在先秦的典籍中看到的这些事的借口白准备了。

    王离和项羽那边已经交战了一个月有余,双方保持着互换人数的局面,但是明显项羽那边吃亏,之前王离这里的人数是十二万,项羽这里是八万,双方的人数比例是三比二。

    而现在双方都损失了四万人,王离这边还剩下八万人,项羽这边还剩下四万人,双方的人数比例是二比一。

    也就是说之前王离这边三个人打项羽这边两个人,现在变成了王离这边两个人打项羽这边一个人,这样一来,那就没法打了。

    双方都是精兵,二打一的情况下,项羽这边注定会损失得越来越多,而王离这边则会损失得越来越少。

    所以一向只进不退的项羽,此时却选择了撤退,他知道自己再不撤,就要彻底失败了。

    但是王离岂能让他顺顺利利的撤走,好不容易占据的优势不可能拱手让出去,如果对方跑了就不打了,谁知道项羽还能不能补充兵员,下一次可能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所以王离穷追不舍,并且让使用攻城弩的神射手,时不时的抽冷子给项羽来一次偷袭,即使打不动项羽,射中项羽军队当中的其他人,也能引起恐慌。

    所以项羽固然能够凭借自己的感知,躲过攻城弩的攻击,但是其他的士兵可没有这个能力,攻城弩攻击之后的惨象,和巨兽军团攻击之后的惨象有的一拼。

    都是极度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画面,最关键的是项羽这边的骑兵几乎打光了,想要快速撤退也没有骑兵能够用来殿后。

    所以项羽发现他逃跑行不通,行进速度慢,不说后面的人还没法反击。

    现在就是一个退也死,不退也死的局面,只不过若是不退,力战而死,可以死的比较有尊严。

    项羽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所以干脆命令全军转身回击,不必再继续撤退。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项羽的军队开始反击,一时也让王离这边有些不适应,追着追着对方突然不跑了,还转回身来打你,多少会让人感到一些错愕。

    所以凭借这个突然的行动,项羽这边稍微占了点优势,只不过没用多久,王离这边就回过神来,再度把优势抢夺了回去。

    8万人打4万人,以二打一,说是优势也是优势,说不是优势也不是优势,关键还是要看交战的双方,如今交战的双方都是精兵个体,实力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