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有个几十万的庸兵,也不如有五万精兵,后世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兵,几万人打下了号称百万大军的大明。

    这就可以看得到精兵的作用了,精锐的军队对上普通的军队,基本上,人数的差距如果达不到极为悬殊的比例,获胜起来简直不要太容易。

    历史上所有以少胜多的战例,看似以弱击强,其实往往不是这样。除了有些确实是因为领兵人物的失误,大多数看似人少的那一方实力反而是占强的。

    五个NBA球员打十个野球场的球员根本丝毫不费力,令行禁止经过训练,的精锐军队,达到以一敌二,以一敌三,甚至以一敌十的实力,并不是不可能。

    当然这不是指个体战斗力,而是军队的实力,有些研究表明,在古代的战争中一方军队如果损耗了超过110,那基本上就是会掉头溃散。这个研究虽然无法认为是正确的,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两三千个人就可以站满一个操场了,几万个人的交锋其实打的就是先头的部队。那上万人的战争,无论人有多少,路就那么宽,双方交战面就那么广,你把他打退了,其实就是把他的前面军队打退。

    你的一万人,假如能让对方前面的两万人被杀的溃败,那么即使他的后面再有个几万大军,遇到前面掉头溃败的兵队也会被带动,只会逃亡。

    这个时候就会是一边倒的局面,天时地利人和,所谓的以少胜多,无非就依赖这三点。当把这三点的变量作为定量来看,你就会发现原来认为弱势的军队其实是强势的一方。其实哪有什么以弱胜强,都是以强胜弱,可能原本确实弱了一点,但是通过改变客观的条件之后,弱势的一方就会变成强势的一方。

    “第二天就是臣再次请命,请减轻天下百姓负担,降低赋税。臣知道如今的赋税尚且不足以提供军需,如果再减赋税,收上粮食将会更少,朝廷会有负担,但臣的建议是增加耕地,如果耕地可以增加,即使赋税减少一些,收上来的粮食反而会更多”,胡永念如此说道。

    “降低赋税,这个臣也曾经上书提过,胡大人的建议也是臣的建议。”

    “不妥不妥,这个不妥,如果降低赋税的话,国库的钱粮从哪里来。”

    “臣认为可行,只是,增加耕地这件事情,该由一个可靠的人去负责。”

    胡亥看了看群臣的反应,这个建议大多数人还是赞成的,毕竟他们知道,下面的百姓是什么样的。如果真的把这些人逼得造反,他们也捞不到什么好下场。

    “胡大人的建议,甚合朕心,不知胡大人觉得赋税减到多少合适,朕意欲减半,不知可行否?”,胡亥问道。

    “臣认为减少三分之一为宜,臣仔细的计算过,如今几个产粮大郡的耕地数量和收藏,以及一直以来的那几个粮荒之地的产量。先皇在时,曾引水灌渠改变荒地为沃田,如今天下的皇帝还很多,如果可以多加利用,粮食产量翻倍都有可能。”

    “而且如果,降低赋税,可以增加百姓的动力,很可能让产粮食产量上涨。陛下心灵纯善,臣十分赞同,只是承认为降低赋税需要一步一步来,臣本来的想法是先降低五分之一。臣认为,降低三分之一,并且不影响到明年的用兵,这应该已经是极限”,胡永念明显调查过,斩钉截铁的说道。

    “朕有意遣回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的工匠和征夫,如果让这几十万人回乡耕田,是否能够缓解缺粮的危机”,胡亥又问胡永念。

    “陛下明鉴,臣要说的第三点就是这个建议,只是先皇的陵墓不宜停止修建,把修建阿房宫的那些工匠和征夫放回家乡即可”,胡永念回答。

    “既然如此,胡青家所说的话朕便都准了,那这些就交由你负责,所有需要的调令直接由你和刘永沟通。把需要朕批复的文件尽快提交上来,朕在3日之内,会全部给你答复。诸位卿家应该都知道,章邯将军讨伐项羽失败,如今20万军队缺粮。胡大人的建议很可能,解决得了军队缺粮的危机,如果谁敢曲意阻挠,朕许章邯带兵20万,直接灭了他”,胡亥神情严肃的说。

    “臣不敢”的声音此起彼伏,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来触皇帝的霉头,那不是找死吗?

    “多谢陛下,臣一定尽力把此事完成,如果能够完成此事,以后的粮食一定会每年增加”,胡永念谢恩后退,回到了座位坐下。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如今的圆形方孔铜钱尚未普及,通用的钱可以算作是布匹。

    这样一来,粮食就尤为重要,你有粮食才打得起仗,养的起兵,如果缺粮,士兵都吃不饱,怎么打仗?

    胡亥本来想推行赋税减半的政策,令,现在从胡永念的口里得到了赋税减半有些太过的意见,那就减三分之一吧。毕竟胡永念才是一线操作的大臣,他只是张个口,别看这些大臣现在说的好,真的到了行动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施加阻力还很难说。

    毕竟大多数的人还是短视的,他们宁可来夺取眼前几个月的利益,而忽视了你拿了这几个月的利益之后,可能会在几年甚至一年之后就遭遇到灭顶的危机。

    不过胡永念看起来应该是个能臣,不管他是否是纸上谈兵,但是这件事已经交给他做,做好了,自然大大有赏,做不好那就换个人去做。

    大方向已经定下,之后的细枝末节,并不需要过多的强调。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刚刚平定了赵高的将军王离好像有话要说。

    这个时候王离想要说些什么,诛杀了赵高之后想要邀功请赏,还是想要带兵出征了。

    胡亥一直都知道,王离其实挺不愿意干这个守卫咸阳的活,除非大秦要灭国了,否则他在这儿根本打不了什么仗。这次诛灭赵高的行动,算是他这几年以来打的第一次仗,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将军来说,这怎么能够?

第63章 年号天元() 
之前王离其实一直请命要和章邯一起去围攻项羽,不知道为什么,过去的那个胡亥死活不让他去。

    赵高其实一直在推动王离出兵,让他出走咸阳,这样一来,他就有可能掌握咸阳的军队了。

    可是胡亥在很多事情上对赵高言听计从,只有王离的请命,他就是不准。所以,在现在的胡亥到来以前,历史已经悄无声息的发生了改变,王离没有出兵,为大秦保留了足够的有生力量。

    在记忆中胡亥也只记得大秦末期有章邯和王离两个将军,至于李玄霸之类的人,他根本就没有听说过。

    他倒是知道,唐朝的时候,李渊有个儿子叫李玄霸,悄无声息的死了,但是有人根据这个原型塑造出来了一个,无敌的李元霸,成为了隋唐英雄的第一猛将。

    可是大秦时候的李玄霸,他可就没有听说过了,但是,既然能叫这么牛逼闪闪的名字,想来也不会太弱。

    胡亥差点儿忘了,他的宫廷侍卫当中还有另一个名字牛逼闪闪的人物,那位李副将,李元方。他都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位将军的名字给改一改,干脆就改成李元芳,如果有了这么一个保镖,就算真的打不过,跑起来也有优势。

    “王离将军有话要说?”,胡亥干脆自己问一问,管他什么想法,说出来自己不就知道了。

    王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上前几步,对胡亥说:“见过陛下,臣的确有些事情要和陛下商量。”

    “王将军但说无妨,将军立下大功,朕还未来得及封赏,将军有什么要求尽管说”,胡亥回答。

    “臣请战,臣想要带兵征讨项羽”,王离开口说道。

    胡亥能猜得到,他说的也只有这种事情了,不是去打刘邦,就是去打项羽,并且打项羽的可能性比较大。

    王离尽管也是将军,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名将,但是他的实战表现实在太少,几乎没有经历过几场实战,所以如今大秦公认的第一名将还是章邯。

    王离怎么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如章邯,所以说如果能打败让章邯吃了败仗的项羽,那他和章邯谁强谁弱,不就高下立判了吗?

    “王离将军想要去征讨项羽吗,不知将军认为带多少兵可以击败项羽,章邯将军手握几十万兵马依旧败给了项羽”,胡亥似笑非笑的问道。

    “给臣20万兵马,臣必能平定了项羽的叛乱”,王离信誓旦旦的说道。

    “将军忘了李信的教训了吗”,胡亥淡淡的说着。

    可是王离的眉头一瞬间就皱了起来,当年秦国出兵楚国,秦始皇问他爷爷王翦需要多少兵马?王翦说60万,秦始皇认为太多,之后问李信需要多少人,李信说20万,结果带20万人攻楚,大败而归。

    如今他也要20万兵马,这岂不是说他要学当年的李信,可是项羽的军队真的有当年楚国的军队强吗?

    王离自然不可能去否认自己爷爷当年的功绩,那他说要带20万人就不可能成行。如果他也想要60万军队,现在全国上下去掉章邯手下的军队,他能不能凑得齐的60万人都不好说。

    章邯手下的军队他没法带,那一帮都是些什么人,根本没有受过正经的训练,如果用个流行点的话说他们的战术就是xjb打。

    王离这种正统的将军十分不喜欢这种手下,他喜欢的是那种令行禁止进退自如的军队。

    “朕知道王离将军是一片拳拳之心,但是将军镇守咸阳,责任重大。章邯将军不日将抵达函谷关,待章邯将军归来之后,我们可以向他详细的了解一下项羽军队的情况,是否出兵再做定夺,将军以为如何?”,胡亥自然不想让王离现在就出去打仗,你最起码把兵练一练。

    “如此也好”,王离也不会不管不顾就是要出去打仗,那他就不是将军,成脑残了。

    暂时解决了王离的事情之后,胡亥开始听取其他大臣的建议和意见,发现他们提出的内容有些和自己所想相同,当然是痛痛快快的让他们放手施为。

    有些实在是连自己都觉得他们提出的有些匪夷所思了,比如那个直接说请求陛下现在开始分封诸王的建议。

    秦始皇好不容易把分封制变成郡县制,如果他再把这种郡县制变成分封制,那就有的玩儿了。

    汉初分封了几个王,最后哪一个的下场是好的,已经到了新的时代,分封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中央集权是势在必行的一种行为。

    干脆利落的拒绝了他们的建议,最后大手一挥他决定给大秦加一个年号,秦始皇一年,秦始皇二年,秦二世一年,秦二世二年,这样听起来有些干巴巴的不好听。

    他决定以这个日期起定为天元一年,以后秦二世的时代便称为天元纪年的时代。

    大体上把事情办得差不多之后,他就让这些人退下了。这个早朝延续的时间比他以前呆的时间都长,大臣们总算见识到了皇帝也有勤政的时候,内心狂喜。

    叫子婴和王离稍后随他前往御书房,还有要事交代之后,就把其他大臣打发走了。

    是时候往项羽和刘邦身边送一些内奸了,这个时代的间谍不知道好不好用,而且看得清局势的人有可能从假间谍变成真间谍,这点也要预防。

    和子婴商量了在这几股反叛势力中都安排几个内奸的事,王离也在听着,胡亥还是有自信王离应该暂时是不会背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