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农门奸妃-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不要你操心了,雪巧姐当然有她的打算。”旁边的燕福生在杜春的头上轻弹下,“布要卖,只不过怎么卖就是学问了,若是直接把布拿过去求着人家买就落了下成,到时再好的布也卖不上价,若是等布店的人求上门来买就不同了,我们完全可以把价吊的高高的。”

    杜春听的愣愣地挠头,“你当人家都是傻子?那布才多钱的东西,紫兰花又是不要钱的,你卖的贵人家就买了?”

    杜雪巧听杜春说起紫兰花,心里一惊,生怕被人听了去,刚要阻止,燕福生已一把捂住他的嘴,“你这大嘴巴,什么都往外说,关于染料的话今后一句都不许往外说知道吗?若是被别人知道了,那布就不值钱了。”

    杜春也不是全然不懂事,听了燕福生的告诫忙点头,把嘴闭的紧紧的,还不忘周围扫了几眼,见没人注意他们才松了口气。

    燕福生又笑道:“其实很多时候,东西是同样的东西,卖的贵了反而显出它的与众不同,就好比京城的香锦楼,若说东西有多好吃倒不见得,但人家就是卖的贵,同样的东西在别家酒楼只需一成的银子,偏偏就他家生意兴隆,能去那里吃饭的人哪个在乎多少银子?无外乎就图个贵字了。让那些达官贵人去吃别家便宜的,人家还嫌丢面子呢。”

第41章 欠削的黄牛() 
香锦楼杜雪巧知道,重生前杜春最爱去的那间酒楼,据说是整个京城最奢华的酒楼,杜雪巧曾问过杜春那里的菜真就有那么好吃?

    杜春的回答是:“菜好不好吃没注意,只是觉得那里东西贵,在那里吃酒倍儿有面子。”

    当再次由打燕福生的口中听到香锦楼三字后,杜雪巧就一个想法,那些有钱人就是钱多烧的,脑子都有病。

    不过,燕福生有一句话让她很喜欢:能去那里吃饭的人哪个在乎多少银子?无外乎就图个贵字了。让那些达官贵人去吃别家便宜的,人家还嫌丢面子呢。

    同样是紫兰花染布,卖一两银子一匹,一般平民都穿得起了,有钱人势必会觉得穿这样布做的衣裳丢脸。

    可若是贵到一定程度,一般有钱人都买不起,他们才会觉得这才是配得上他们身份的好东西,更能提升紫兰花染布的身价。

    何况,杜雪巧可是深知在大概三年后,因野生的紫兰花被采的越来越少,紫兰花染布真就贵了起来,能够配得上用紫兰花染料的布都是贵重的布匹,到那时紫兰花染布的价也攀升到一定高度。

    所以,她并不觉得十几两一匹的布卖的很亏心就是了。

    不过,对于燕福生给杜春的解释,杜雪巧也很满意,这几日杜春每天跟着燕福生身后转,燕福生真是没少教他,比起村塾里那个半吊子的先生,燕福生教给杜春的东西要好的多。

    就是除了染料名称之外大字不识几个的杜雪巧都不得不承认燕福生的才学不错,讲的那些典故很多她听都没听过啊。

    若是这样由着燕福生教导杜春倒也不是不可以,至少不必担心先生会误人子弟,说不定真能把杜春教导成才了。

    这样想着,杜雪巧便不怎么说话了,只听着燕福生不时给杜春讲各种典故,灌输一些道理,比听书还好听呢。

    直到天擦黑了,卖帕子的二钱银子也都买了吃食进了三人的肚子,杜雪巧才带着燕福生和杜春慢悠悠地回到高升店。

    刚走到店门前,就听到对面布店安博瀚喊:“杜姑娘,且留步!”

    说着,人小跑着过来,杜雪巧停步望去,只见对面布店门前还站着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子,月白色锦缎在微黑的暮色中煞是显眼,只看一眼杜雪巧就愣住了。

    往事如烟,一幕幕尘封的记忆被勾起,曾经十七岁的少女,倾慕过、敬仰过的人就在眼前,杜雪巧却茫然地不知今昔是何昔了。

    安博瀚并没有说谎,布店的主人是姓冯,只是冯家没能成为有名的巨商,却是因为仅仅两年后,冯家便出了个当朝状元,娶公主、做高官,铺子都是交由下人打理,书香世家的冯家又怎会以商贾自居?

    只是,曾经付出过的芳心就好像一个笑话,和公主琴瑟和鸣的冯大状元,又怎会在意她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呢?

    想想也是可笑,二人连话也没说过几句呢,她却将少女的心思都放在一个不可能的人身上。

    冯宣文负手于布店之前,明明很随意地站着,淡淡的微笑挂在脸上,并没有多俊俏的脸,却让人如沐春风般,想忽视都难。

    不必刻意,只要有他的地方,身旁的其他人都会成为陪衬,这样的人又怎会是池中之物?

    不过,合作的人是他的话……杜雪巧微微抿嘴,苦涩地笑笑,倒是不错的选择,谁不知冯大状元最是光明磊落,高情远致。

    不过是少女情窦初开,回头想想,也没多少情真意切,最多也是一时迷恋。毕竟少年状元,又是这般出挑的人物,总是会成为少女们心目中的佳婿。

    只是想到冯宣文最后的下场,杜雪巧有些淡淡的惆怅。

    一朝天子一朝臣,宁折不弯的良臣大多不会有怎样的好结局,一向与五皇子亲厚的他,不肯为新皇所用,最终的下场更是令人唏嘘。

    冯宣文见杜雪巧怔怔地望着自己,脸上明显写着‘我有心事’,一向被姑娘们追捧惯了,倒也没想太多,不过是见了自己这般才情与品貌皆佳的人才,一时有些情不自禁罢了。

    说句不好听的,这样的姑娘,他出门一次就会见到一打,早就习以为常了。

    不能说冯宣文自恋,实在是他常常被缠的不胜其烦,很多次想要甩手走人,偏偏被那条让他恼火又不敢违背的家训束缚。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温和守礼,哪怕心中怒火熊熊,也要做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祖训,冯宣可以不理,可父亲打小就耳提面命,冯宣文却是不敢违背,就算忍的再憋屈,他也忍了十几年,境界那是相当高。

    人人都道冯家一门儒雅谦逊,状元郎更是康兴第一温润人,谁又能料到十年后他也会一怒惊人,大殿之上刺杀新皇,最终落得凌迟之罪?

    墨色乌发束在脑后,卓绝的状元郎还是少年模样,杜雪巧心中的那人却已血染黄沙。

    重生一世,却让两人的相遇提前了两年,再也没有初遇时的怦然心动,不过是见过几面的陌生人啊。

    可就是重生了,别人的命运,她又能改变什么?又有何立场置喙?

    杜雪巧垂头,深吸一口气,再抬首,眼里只余生意人的精明。

    与冯宣文的谈判很成功,一个有秘方,一个不差钱,生意很快便谈妥了,每匹紫兰花布十二两,紫兰花素绡二十两,将这次带来的布都卖给了冯宣文。

    待日后由冯宣文提供布匹,杜雪巧代为染色,每匹十两银子。

    至于今后还要染多少布,就要等半个月后,看这匹布卖的怎样再说了。何况像素绡这种昂贵的面料也不可能在升平镇这种小地方卖,那真就是埋没了紫兰花染布的价值。

    冯宣文的打算是,这些素绡和布直接都拿到城里去卖,若是卖的好了甚至还要卖到京里呢,以他的眼光,哪里会看不出紫兰花染布的价值?

    当然,杜雪巧可没傻到告诉冯宣文这是紫兰花染布,要取什么名字那就是冯宣文自己的事情了,记得前世最初时紫兰花染布因深浅不同,加入的其它染料不同,可是有两个很美的名字:紫染、兰彩。

    因而衍生出来的其它色彩也都很出名,这样的色彩,杜雪巧准备慢慢地推出。

    钱要慢慢赚,一样样的来,不能把所有的底一下子都露光了,她真的一点都不急。

    生意谈好了,在契约上都按了手印,杜雪巧识趣地告辞,她不是真正十七岁时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了,从冯宣文的眼中她很轻易就看出不耐和轻慢。

    果然,什么公子如玉都只是假相罢了,就说嘛,世上哪有不会发火的人?若不是知道前世冯宣文的‘壮举’,她还真要和其他人一样,被他表现出来的假相蒙蔽了呢。

    暗中多留意几次,果然还是年纪小,历练少,隐藏的还不够深。

    虽说挺虚伪个人,到底为了维护他虚伪的假面,不会做出丧心病狂的事,与他合作总是强过那些不知根不知底的人。

    带人将存在高升店的布匹都搬到对面布坊,杜雪巧摸摸怀里多出的二百来两银子,腰板也挺了起来,终于可以送春儿去念书了。

    第二天一早,杜雪巧带着两个娃去了镇中卖牲口的集市,她要买一头牛了。家里的地还荒着,虽说她不差力气,有头牛耕地总是轻松很多,再说如今有了钱,她再往镇里送布还要自己拉车?

    挑来挑去,杜雪巧买了一头两年的黄牛,回去时也就不用她在拉着那架大车,坐在车上看风景,总比费力巴拉地拉车要舒服的多。

    只是这牛买的时候看着憨憨笨笨的,虽说能和杜雪巧简单地说上几句,但那伶俐劲跟小红小棕是绝对不能比的,就是鼠小弟都比它机灵的多,好在一把子力气倒是很舍得用的样子。

    可谁知买下了就像换了头牛似的,傲慢的好似它不是头牛,而是条龙?杜雪巧想找牛贩退货,大概也知道这头牛的德性,牛贩一脸为难:“姑娘,牛没病,也是你亲自挑的,哪有说退就退的道理?不知道的还当我这牛有病,谁还会买?”

    杜雪巧也怪为难,好在这牛真的没毛病,只是有点傻缺,傲慢又不是啥治不好的病,说白了就是欠削,杜雪巧也就认命地留下这头自认很聪明,其实就是缺心眼的牛。

    又买了许多染布用的染料,很多药材店就有卖的,这样一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也不怕被冯宣文的人看出她染布用的什么染料。

    大多数自家染布用的染料都很简单,种类也很少,只有染坊里才会用很多染料混合在一起,而且配方也异常严格,哪样多些、哪样少些,差了一点可能就会把布给染毁掉。

    而这样的配方一般都是染坊师傅的独门秘方,哪怕是主家除了将师傅财神一样供起来,也没办法从他们手上得到秘方。

    重生前二表叔没少做缺德事,威逼利诱也好、阴谋诡计也好,染布的秘法坑来不少,杜雪巧当时一心帮着他打理布坊,只当他这些秘方都是大价钱买来的,如今再想想,她当时是有多幼稚啊。

    好在,那时的二表叔把杜雪巧当成自己人,任何事交待给她都能无后顾之忧,那些秘方最后都给了杜雪巧,杜雪巧尽心尽力帮二表叔打理染坊的同时,秘方真就学了不少,牢牢地记在脑中,倒是便宜了她。

    带两个娃又到福满楼美美地吃了一顿,不说杜春吃的头都不抬,就连挑嘴的燕福生都吃的美滋美味,看的杜雪巧一阵心疼,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厨艺学好。

    又在高升店住了一晚,估计官兵也该走了,杜雪巧起大早将店房退了,赶着牛车去买了许多肉,这次严肃地警告了燕福生,不许再糟尽东西了。

    其实就算杜雪巧不警告,燕福生也对做饭失去热情,上次的打击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用心,还不如今后想着怎么去族长家多混几顿来的实际。

    回到杜村已过了午,一路上村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