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洞天福地-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是纯竹支架大棚,用竹骨架搭建,配以水泥柱子,罩上塑料布就可以。这种大棚搭建简易,省时省力,造价低。但是缺点明显,不牢靠,强度低,寿命短。大棚高度有限,人需要弯身在里面操作。采摘香椿芽时,比较麻烦。

    另一种是用土夯墙,然后用竹木骨架搭建。在这一带,这种大棚使用最广泛。但是不适合王川建造,因为,现在处于冬季,地里都是冻土,无法施工。

    最后一种,是钢结构的,这种大棚最好,造价也最高。一亩地大概需要十万左右,也能满足王川的需要。

    王川考虑一下,现在资金充裕,要建就建最好的大棚,他不想大棚使用一段时间就无法使用了,来回折腾。

    可是问题又来了,本地人不会这种新式大棚的建造技术,需要从外地请施工队来建造。这方面,大家都没熟人。

    最后,王川求助网络。用手机在网上查询,搜索到了山东寿光有很多专门建造这种大棚的公司。王川听说过,寿光号称蔬菜之乡,大棚种植面积广大。技术也成熟。对于此地的公司来建造大棚,他也放心。

    很快,他就确定了一家名为为农的公司。

    按照对方在网站上提供的电话号码,王川打了过去。和对方说了他的要求。不长时间,对方就给出了报价,一个一亩的大棚最少要十万多,两个大棚,最低二十万,建造周期,需要一个月。

    对于建造时间,王川不太满意。这时间太长,超出王川预期。他需要把大棚最快盖起。种植上香椿芽,使他从繁重的洞天采摘中,解脱。在王川的强烈要求下,对方答应,尽最大努力加快施工进度,但是最快也需要半个月。为了缩短这半月的工期,王川又多付五万。

    王川知道,对方说的也有道理,如果进度再加快,质量就无法保证了。

    恰巧,对方公司有个技术员正在卢阳出差,答应王川,下午就派人来测量土地,尽快出图纸,施工。

    中午,王川考虑到父亲身体不好,不想家里太吵闹。就和王世忠商量了,在他家请李姓菜农吃饭。当然,这酒菜是王川来买。农村人吃饭,只认大酒大肉,王川买了个鸡,买了条鱼。只吃的对方连连称道。

    饭刚吃完,王川就接到一个自称是为农公司的技术员的电话,说已经来到了村口,是为建大棚一事来的。

    告了一声抱歉,王川就匆忙迎了出去。

    来到村口,看见一个背着背包,带着眼睛,十分干练的年青人,正站在那里等待。

    “你好,是王先生吧,我是李阳,为农公司的。”这年青人看见走过来的王川,连忙招呼道。

    “是,我就是王川,不用先生先生的叫,听着别扭,咱两年纪差不多,直接叫我王川就行,我也直接称呼你李阳。”王川走过来说。

    “那恭敬不如从命了。”李阳微微一笑。

    “实在是不好意了啊,这么大冷的天,还得麻烦你跑一趟。回家喝杯热水,暖和暖和吧”王川说。

    “没事,我们就是干这一行的”李阳道,“就不回家了,我们还是去看看地吧,我们老总说,你要求的工期挺紧的,咱们就别浪费时间了。”

    看到对方说的很是诚恳,王川就没在谦让。毕竟,他对工期要求紧,也不想浪费时间,很是满意对方的态度,看来这个公司很是靠谱。

    这时王世忠也走了过来。王川为他俩相互介绍一番,三人就走向地里。

    来到了地里,李阳看见不是预留的地,而是已经种上了麦子,好奇的问:“这地里已经种上了麦子了啊。”

    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要盖大棚,都是预先把地留好,不会毁坏庄稼盖棚的。

    “我有个蔬菜新品种,急需大棚种植试验,这也是没办法。”王川含糊其辞的说。

    李阳没在多问。三人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需要的数据采集完。

    李阳谢绝挽留,推脱说在卢阳还有别的事需要处理,匆匆赶了回去。

    仅过了一天,李阳就带着图纸来到张王村和王川商对图纸。对这方面,王川不在行,就有又让王世忠,请来了李姓菜农,让他给参谋着,确定下图纸。图纸确定完毕,王川就和对方签订了施工合同,预付了十万块钱。为农公司答应后天就来人施工。剩下事,王川交给了王世忠。让他盯着盖大棚这事。

    王川不想在这方便,牵扯他太多的精力。

    敲定了盖大棚的事,王川正计划下步该怎么发展。就听见母亲叫他。

    “川,快过来,快过来。”一股浓浓的兴奋劲,从母亲的话语中透出。

    “什么事啊,妈,你这么高兴。”王川应了一声,走了过去。

    刚进门,就看见母亲正对着一个尿盆,嘿嘿的笑。父亲也微笑着站在母亲旁边。

    “你们对着尿盆笑什么。”王川不解的问道。

    忽然,一个想法,涌上了他脑海,难道是。。。。。。

    王川快走几步,低头看了下,“这是爸爸他。。。。。。”

    “是的,是你爸爸的。”李湘红难掩笑意的说,“前天,你爸就说有尿,我还不信。今天,我专门拿盆子接着,果然是真的啊。”

    有尿量,说明肾功能在逐渐的恢复,看来灵水,对父亲的病,有效果。王川也难掩兴奋的表情。

    这几天,他偷偷的在饮用水中,加入了大量的灵水。果然起到效果了。

    父亲的病,是王川心中最大的包袱。即使是得到了玉雕洞天,在没确定灵水是否能救治父亲时,王川的心,也一直在悬着。

    看见了明确的效果,王川兴奋的想大笑。

第十二章 医院骚动

    第二天一早,王川就开着他的皮卡,和母亲一块,带着父亲去了卢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

    对于王耀堂病情好转,一家人都很是高兴,李湘红还专门给王心琪打电话,告诉她这事。让她也高兴高兴。这些年,全家都在为王耀堂的病操心,明知道这种病,很难治好,但是心里还是留着这么一丝希望,期盼着奇迹的出现。

    是哥哥神水的功效么?王心凌挂断电话,呆坐着。这是她对王川留给她的灵水的称呼。在她心中,这水,当得起这名字。

    王心琪自从半信半疑的用了王川给她的神水,体弱多病的她,变得健康了。以往每到冬季天冷的时候,她都会感冒,并且轻微的咳嗽,会一直伴着她渡过漫长的冬季,直到天变暖和了,才会好。可是现在,这种情况消失了。

    这水,虽然她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它的神奇,她亲身经历了。

    哥哥刚回家没几天,母亲就告诉她,父亲的病情好转了。这不由得的不使她猜想,这里面,一定有王川的身影。

    走进医院二楼,王川让让父母在等待区坐着,他拿着父亲的病历去挂号。

    在来医院的路上,李湘红脸上就一直挂着笑容。

    为了验证王耀堂的尿量增加,李湘红在尿盆上,刻上了刻度。昨天晚上,当王耀堂又一次出现尿意,她发现,这次,既然比上次好多,越过了最初的刻度线!

    这是肾功能在逐渐恢复,病情好转的铁证!

    彼此,都是对方的天。虽然他们这代人,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山盟海誓。但是,他们在最朴素,最平凡的生活中,培养了最坚贞的爱情!或许,他们不懂“爱情”两字的含义,他们也没听说过,什么是爱情,可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这一切。

    李湘红在这一时刻,心中所想的就是,王耀堂病情好转,是她今生最大的幸福。

    在等待区人群中,众人都是愁眉苦脸。没有人得了这种病,还能高兴的起来。满脸笑意的李湘红,在他们中间,显得那么的另类。

    “大妹子,你家谁得了这种病,你这么高兴?”坐在李湘红旁边的一个身着穿着浅灰色羽绒服的瘦弱老人,皱着眉头,对她说。

    “孩子他爸。”李湘红连忙收敛笑容。她这时也觉察到,自己的笑容,出现的不是地方。

    “孩子他爸,后爸么?半路夫妻?今天来了没?”老人说话的语气,很冲。

    “不是后爸,老哥,我是孩子亲爸。”坐在李湘红另一侧的王耀堂白了李湘红一眼,接话道。

    “哦,是老弟你得病了啊,那你家里笑什么,得了这种病,还能笑出来,你家里人,心肠真大。”老人对着王耀堂说。

    “不是你想的那样,老哥,是因为我病情好转了,孩子他妈才露出的笑容。这些年,苦了她了,要不是她照顾,我恐怕都回去了。”王耀堂听到老人话里的意思,连忙辩解道。

    “病情好转?得了这种病,能缓解就不错了,连控制都控制不住,还好转,哼。”老人明显是认为王耀堂在说谎。

    李湘红急切的说:“真是好转了,以前,都几乎没尿量了,现在,有了尿了。”

    “什么?有尿量了?”老人大声惊呼,“吃的什么特效药,快,大妹子,给我说说。”

    听到老人惊呼,还没等李湘红答话,等待区的一群人,呼啦下,围了上来。

    “大叔怎么治疗的,给我们说说吧。。。。。。”

    “给我们说说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我不差钱的,什么药?是偏方不?我出高价买。”

    “。。。。。。”

    一群人围在李湘红和王耀堂周围,纷纷讨要治疗方法。尿毒症不好治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现在听见既然有人病情好转了,这对一众患者来说,就是救命稻草啊!

    此时的王川,正好赶了过来。他挂完号,尿急,去了趟厕所。没想,既然看到父母被一群人围住了。

    什么情况?王川慌忙跑过去。一听众人是打听父亲怎么治疗的,他连忙走了进去,拉着父母走出人群。

    父亲的病,是用灵水治疗的,这事,父母都不知道,是他暗中做的。无法对众人解释。

    正巧,这时大屏幕打出了父亲的名字,王川连忙拉着他们进了专家门诊。

    “骗人的吧,这病,能抑制住病情不发展,就不错了。还好转,鬼才信呢。”

    “是啊,我还吃着儿子从国外带回的特效药,也没见好转。”

    “除了肾移植,没听说什么好办法。”

    “这对夫妻,脑子有问题吧。”

    “。。。。。。”

    看到王川慌慌张张的拉着父母的样子,人们又不禁半信半疑了。

    进了专家门诊,只见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专家坐在那里。

    王川递上病历,老专家拿着病历看了一会说。

    “病情又严重了?到了这一地步,没有好办法了,除非做肾移植,全世界都没办法。”老专家摘下老花镜,对着三人说。

    屈同黎是全国著名的专家,以前在京城医院工作。退休后,回到老家卢阳养老,本想养养花,喂喂鱼,安详的渡过晚年。没想到被在卢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当院长的老同学,拉了壮丁。

    这老同学比他小一岁,明年也到了退休年龄了,熬不过他软磨硬泡,答应了帮他一年的忙。

    这专家门诊,他打心里不想坐。医院安排挂他门诊的,都是病情严重的病人,看到病人家属哀求的目光,虽然他已经在这行业,摸爬滚打了一辈子。但是心里还是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