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穷小子空手泡到了极品美女-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晚上,我们都没有开电视。我们四个人围坐在热呼呼的炕上很久,他们要我聊一聊,在学校的见闻,说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奶奶特意的还从她那针线筐中拿出一双补的很厚很结实的袜子要我穿上,试一下怎么样。她说她知道我来,在家里呆着不比学校,家里很冷,所以老早的就为我缝制了这双袜子,这些袜子都是我家人穿过的旧袜子。我试了一下很合脚。

  我们坐着坐着,突然奶奶说她要给我点好吃的,于是她跑下去跑到放着我的书柜里,找了半天终于找出来一个罐子,上面用塑料和绳子封口了。她说,这是我专门给我留的,我打开一看原来是半罐子腌制的洋姜(跟洋芋差不多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白糖和醋腌制)。她说,这些洋姜是特意为我留的,她没有给我爸爸和妈妈吃,也没有给我姐姐和姐夫吃,专门藏起来留给我的。没有醋和白糖他就拿着几个鸡蛋去买了一斤醋和半斤白糖,才为我腌制了这半罐子洋姜。

  我们打开一尝,就知道没有腌好,酸不酸,甜不甜,还有一股洋姜的生味,可是,它却胜过世界上最美味的佳肴。

  看着这一幕幕,看着我旁边熟睡的小外甥,我的心久久的不能平静。他们为了我受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还这么关心我,时时刻刻都为我着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六十章 置办的年货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不要说城市里,就连我们这个农村里,年味是越来越浓了。我们家的粪早已经运了,当别人都忙着采购年货、写春联、杀猪的时候,我帮爸爸、妈妈还在扫树叶,上山割枯草什么的。我们家丝毫没有什么过年的气息,采购年货没有多余的钱,那个时候,蔬菜的价格比肉还要贵,最便宜的青菜,要买到一块五一斤,最贵的要数我们本地的辣子,要买到八块钱一斤,其它蔬菜价格大多数也在三四块,五六块不等,这样的价格在我们家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好在老百姓家里每年还能喂一头肥猪,反正就一个正月吃一头猪,平时不要说肉,就是闻一闻猪肉味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今年我家不行了,不要说今年,连续这三年之内不要说过年吃肉,想都不用想。这一点我们家人都做好准备的。我空闲的时候,去猪圈里看看,奶奶一共喂了两头猪,一头是大的,一头是小的。大的准备过完年就买了,给我凑伙食费。小的呢,打算到七八月份再买了,给我交学费。我记得小的时候,奶奶喂了一头两百多斤的大肥猪,那头猪除了过年,剩余的肉就腌了,那一年我们吃了个年对年的肉,我清楚的记得,每次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洋芋炒肉比什么都香。那样的日子恐怕再也不会来了。

  等到过腊月小年的时候,天空中已经开始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了,我知道无论人愿不愿意,年终究是会到来的,小的时候,我是多么的希望过年,因为过年就可以我新衣服穿,有炮仗放了。可是,自从长大以后,懂得了世事的艰辛之后,多年希望这个年不要到来。

  这天最重要的就是祭灶了,不过都是爸爸完成的,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祭灶就是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祭灶用的花卷妈妈都蒸好了,可是还要用到糖,于是奶奶又用几个鸡蛋去买了点糖。奶奶说,非常感谢我们家的这几只老母鸡。它们下的蛋关键时刻总是用得着。当别人家里的鸡蛋都是老人吃的时候,我们家的鸡蛋奶奶从来都没有吃过,都是用在了家庭零零碎碎的开支上。在傍晚送灶的时候,爸爸把灶王爷画像的嘴摸了厚厚的一层糖,让灶王爷到了天上多说些好话,回来的时候给我家多多降临些福气。在我看来,虽说是一种仪式,但是他却是我爸爸真心的流露。

  没有钱买菜,可是年终究还是要过,亲戚照样要来。拿什么来招待人家啊!奶奶早在夏天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俗话说,有钱没钱,萝卜皮过年。农村里在过去的日子里,逢年过节的没有什么蔬菜,就在夏天的时候把白萝卜切成片,晒干,到过年的时候就用这种萝卜皮来招待客人。做的时候放点肉,然后放点粉条,满满炒上两大碟子。在过去刚解放的时候,听奶奶说这是招待客人最好的菜了,可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菜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偶尔也有人吃的,不过那是人家吃个新鲜,希奇。到如今我家又用它来招待客人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腊月二十五的时候,姐姐给我们送来了年货,是一些瘦肉,还有几十斤的猪肉和一些猪骨头和肋条。还有一大箱子的油炸“馓子”(一种油炸的面食)。瘦肉让我们三十晚上包饺子吃,那些骨头和肋条在三十晚上“守岁”的时候吃。几十斤的猪肉就让我凑凑合合的过个年,因为姐姐他们家亲戚多,今年的猪又小,也没有多少肉。就这样令我们全家人头痛的肉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姐姐拿肉下来的那天,爸爸深情地念叨,还是自己的丫头好,还是自己的丫头好。

  至于过年的烟酒这些东西我爸压根就没想着要买,奶奶说,不用买了,我们家的亲戚都是自己的侄女外甥,没有几个是外人,都知道我家的情况,让他们凑合凑合也就过了。所以,烟酒都没有买,就连上坟祭族的酒都没有买。最后,妈妈用几个鸡蛋去小买铺换了两斤酱油和一斤醋,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炒菜和吃饭要买的东西,当然,在平常人家的油盐酱醋茶,在我们家都是过年的奢侈品了。本来在腊月里家家都是可以吃肉的,可是,在我们家到现在为止还是白面面条和洋芋蛋,大不了就在腌制的咸菜了,炝上一丁点的菜籽油。“早上洋芋蛋,中午蛋洋芋,晚上生活大改变,洋芋蛋切片片”就上我家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十一章 置办的年货2
白天的时候,我偶尔也会去村口走一走,看着其他人都十分悠闲地坐在那里下象棋,乱侃,晒着三九暖暖的阳光。看着他们各个容光焕发,穿着崭新的衣服,皮鞋擦的光亮光亮的,就好象是“公家人”一样。回去看看我父亲的衣服,我真的有些不忍心看下去。多年来爸爸也没有买过什么新衣服,他穿的衣服都是伯伯和姑父们送的旧衣服,往往穿个一年半载的也就大窟窿小眼睛了,有些地方都已经上了补丁。本来农闲的时候,有好多人都在村口聚着闲聊,可是,父亲却是很少去的,一方面他是个勤劳惯了的人,即便是在农闲他手里总是有活,即使没有活他也不愿意去村口坐一坐,因为他说,日子过的这么紧巴的,出去嫌羞啊!等你什么时候毕业分到有份体面的工作,自己能挣钱了,我就风风光光地出去走一圈。对了,到时候,你要给我买一顶黑色的小礼帽,然后在买一件黑色的风衣,皮鞋要那种大头的黑皮鞋。你小伙子要是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我没有白白供你上学,你就对得起我了。

  那个时候农村很流行风衣,如果谁穿了一件风衣,再家上一双黑色的皮鞋,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再穿上一套崭新的中山服,那就更了不得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打扮成这样,据爸爸说,想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就是这样的打扮,当然这样的穿着都是从画像上看到的。

  以往过年的时候,妈妈是最忙的,因为除了要收拾屋子之外,还要做过年的“食”的方面的准备,除了给自己家准备,还要给左邻右舍的和本家帮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炸馍馍”(也叫架油锅)和蒸馍馍。而且这个炸馍馍是最讲究的。特别是日子最讲究的,不能随便选一个日子就可以了。必须要到神汉或巫婆那里去打卦,看那一天适合架油锅。如果日子选不对那馍馍是绝对炸不成的。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我家炸馍馍,不知道怎么回事,菜籽油刚一倒到锅里,灶里的火还没有怎么烧,油锅已经开始沸了,炸馍馍的面一放进去,锅里就开始噼里啪啦,油四处乱溅。最后,没有办法奶奶在“家神”面前点了两盏灯,烧了些“钱马”之类的东西,又在灶洞里烧了点“钱马”香火,才算是平静下来。当然,在架油锅的时候,厨房里除了女人之外,小孩子和男人也是不允许去的,这些都是我听奶奶说的。今年我家没打算“架油锅”,因为留着油菜籽要买钱,给我留学费。不单这样,就连我们家平时的食用油的数量也减了下了,能不吃就不能吃了。平时如果妈妈稍微不注意,多放点油,奶奶也会唠叨几句,说妈妈不节省。不过,妈妈是不能闲着的,因为她要给别人去帮忙,我们这里有个风俗就是炸完了馍馍要给帮忙的人临走的时候带些油炸的馍馍回去,所以,妈妈每次来的时候带来的馍馍我们都没有舍得吃,留着过年的时候招待客人用。
第六十二章 过年的对联
马上就要过年了,对联还没有解决。买对联是不现实的,三副对联就要两三块钱,而自己写只要两毛钱就可以了。于是,我自己到小买铺买了一张写对联的红纸,爸爸打下手,就开始自己写了。记得以前的时候,爸爸过年的时候最头痛的就是写对联。为了一副对联没少求人,而我们村会写毛笔字的人又少。有一次,爸爸去求我们同村的一个老亲戚,他是个教师,毛笔字是可以拿得出手的。可是当爸爸去央求他的时候,他却说自己没有写对联已经很多年了,人老了以后手也抖了,怕写不好。爸爸说什么他也没有写。爸爸回来以后,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写,爸爸虽说是个初中文化,可根本就没有写过毛笔字,所以那年我们家的对联就成了我们村茶余饭后的笑料,说爸爸写的对联连错别字都出来了,而且上下联都是倒着贴的。也就在那次以后,爸爸对我的毛笔字严格要求,那个时候学校每个星期都有两节课的写字课,专门是练习毛笔字的。爸爸要求我每次写的字都要给他拿去看,他认为好就是好,他认为不好的我就要重新写。而爸爸对好的标准就是,写的字不能超过米字格。那个时候,我总是写不好“聚”字,因为笔画太多,怎么写都要写到外面来,所以,为了这个字我没少挨爸爸的打,他还专门让我写这个“聚”字。没有办法我就把我的写字的毛笔用小刀削的剩一点点。就是在爸爸这样严格的要求之下,我小学毕业的时候就能写得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从此,我们家的春联再也没有央求过任何人,反而有好多人还要我给他们写对联。

  西部开发政策好,勤俭持家道路宽。

  这就是我根据爸爸的意思写的春联。


喜书网(www。xitxt。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饺子的皮越擀越薄,除夕的脚步挡也挡不住得来了。我们家早早的就吃完了饺子,我先到先祖的坟上烧纸,荒凉的山上,到处都飞住黑色的蝴蝶。看着其他的墓地上烧了那么多的东西,有水果,有祭祀的肉,祭奠过的酒,还有没烧完的烟。俗话说,活人了免死人的意。烧纸有时候就是给活人看的。再看看,我烧的东西,除了“油香”(像菱形的给死人烧的面饼),一点火纸之外没有什么好东西了,看看让人寒心啊!想起小时候爷爷的各种各样的好,我不禁潸然泪下。小的时候,爷爷非常得疼我,有时候他去外边干什么事情,总是给我带好吃的回来。有时候别人给他一块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