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守儿童问题,其实后面隐藏的是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难怪有专家称:“与西欧和美日等国家在不同年代出现的农村人口劳动力的外流及其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相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农村的状况都更加独特:一面是外出者无根飘零,遭遇着黑心老板的压榨、城管队员的驱赶以及城市市民的白眼,一面是留守者们同样的紧张、孤独、痛楚和无助。正如‘后院起火’这一中国式的语汇所包含的意蕴那样,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流动引发了如此迅猛、广泛和深刻的家庭解体,乃至于形成名副其实的人道主义危机。”
  家庭结构形态的变化,各种矛盾的发生,自然还会

喜书网(Www。xitxt。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对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带来冲击
  “我的孩子只要不吸毒,不杀人,干什么都没事!”
  我走访的一个学校的男生,学习成绩不好,不遵守学校纪律,拿钱买动同学一起逃学去社会上闹事。班主任打电话给其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要父母回家管一管孩子。谁知其父亲竟这样对班主任说。
  “这样的家庭教育!我敢断定这个孩子今后很可能会吸毒,很可能会杀人!”在该校调查时,该校负责人说起这样的家长心中仍然怨愤难平。
  “这个学校附近的一个组只有二十一户人家,几乎户户在外打工,除一跛脚妇女和一脸上有明显疤痕的妇女没有出去外,一户带一户,就这样带出去了。家里的楼房都竖起来了,但很多家长在外面干的都是违法的事情。男的帮人看店,当打手,‘提包’(意指偷窃有钱人钱财),女的‘跑广’(意为卖淫)。”“攒了几块钱,对子女的教育也发生了变化。公开笑贫不笑娼。你说他们的子女变不变坏!”这是我在一个学校组织座谈时,学校所在县的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两位老同志提供的情况。
  老人言辞激烈,听来令人心惊肉跳。座谈会后,我到老人所说的那个组去走了走。远远看去,组里楼房林立,近看,则大多房舍紧闭,坪上杂草丛生,甚至连猫狗都少见。房舍对面的菜园,也看不到常见的时令蔬菜,大多是被租种的人家种上了经济作物,或没有托人管,就抛荒在那里。道路上可以看见的就是几位年迈的老人,但也要走三五户才能见到一位两位。但只要你停下来和他们提起儿子、孙子,老人便可以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地讲,孩子无法无天,调皮捣蛋不服管的事情,每个老人都能讲出几“皮箩”。
  通过调查走访,笔者不得不相信,在许多村落,传统的是非观、价值观、伦理观,已被拜金风扫得荡然无存。知识无用论抬头,各种曾经在农村绝迹的不良风气重新大行其道。
  比如赌博风。有的孩子本来就像是被爷爷奶奶喂着的一头猪、养着的一条狗似的代管着,可有的父母出门几年,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想的不是与子女的亲情陪伴,而是与牌友酒友的轮番酣战。难得与孩子共度的春节,就这样在打牌赌博中不知不觉耗过。更有甚者,牌局还开成了大人桌、小人桌,日夜不止。
  再比如迷信风。我所调查的一所学校,有一个叫董浩的初二男孩,写信告诉父母:“你别不信哦!上个月奶奶在家里装了很多香,供了木菩萨,经常有人到家里来下跪,看病。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她装香用的东西绊倒了,她还大骂了我一顿,按着我的头,要我下跪。家里天天不得清静。听说现在有人在劝奶奶改信耶稣,奶奶又把香撤了,每逢星期六家里人来人往,写的写,折的折,又不得清静了。”据笔者调查,60%的留守老人有不同程度地参与迷信等不良活动。
  另外,在农村外出打工者中,一些暧昧职业已然登场,如“代孕”、“陪聊”、“陪睡”等非法职业在求职场上已不为鲜见。甚至在某些落后山区的家庭中,还出现了一些非法职业被整个家庭默认的情况,嫂带姑、姑带嫂,整个家庭的女子就这样被逐一带出去从事非法职业。2006年11月22日,中新网就以《合肥出现陪睡保姆,单身男子要求保姆丰满健谈》为题,报道了记者暗访两天两夜的所见所闻。报道中,一中介工作人员告诉暗访记者,只要开价超过1000元,他们随时都能找到四五位同意陪睡的“保姆”,连二十来岁的女子都能找到。一妇女在面见暗访记者时也公然说:“只要处出感情,也就没有什么了……”社会不良环境的推波助澜,不法中介或城市独身老人的金钱诱惑,使一部分盲目进城、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妇女误入歧途。
  有的父母在外个人生活不检点,回来后还把大叠的黄碟放在家里看,过后扔在家里成为孩子的“娱乐”工具;有的丈夫在外刚刚有点起色,就嫌弃妻子,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虐待妻子……有关专家称,中国每年有万名女性死于自杀。而我调查追访过的160多个农村妇女自杀个案中,有66%的自杀与家庭暴力、离婚有关。可以想象,这样的家庭悲剧,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怎样的伤害,而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又会给社会带来多少隐患。
  “像这样一些家庭,父母仅在电话里说几句要孩子好好读书,这又有什么用呢?面对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我们拿什么来净化他们的心灵?”谈起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一老师痛心疾首。
  “贫穷不是个简单的没有物质生活资料的问题。这里有愚昧、冥顽不灵等因素作怪,有恶劣的生活习惯问题。……你说仅仅提高了农产品价格青年农民就不外流了吗?你以为可以把千百万散布在各地的农村来的按摩女、妓女和在城市游荡的人们赶回农村吗?没有受教育,就更愚昧,因为愚昧,就更认为受教育没用,不如直接当大款。”在“南洋小筑的博客”上,这个署名方汀的人发的帖子虽言辞过激,但的确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
  恶劣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教,更容易使孩子善恶不分,是非不明,孩子便极易做出反社会行为。
  
代管,一个沉甸甸的话题(1)
关于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但在农村,这些法律明文规定的父母的责任,实质上因父母的外出,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其他监护人”即代管家长的肩上。这些代管家长是谁?这么沉重而重要的担子他们担得起吗?“没管好”的责任与后果又由谁来承担呢?
  代管,谁在管?
  2006年岁末,我在某山区了解到一件十分凄惨的事件。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半夜心脏病突发,因无人及时抢救而死亡,而与他相依为命、同床共眠的两岁孙儿也因无人知道爷爷的死去而另托人代管,活活饿死家中。可以想象,满怀希望外出挣钱养家的孩子父母及亲人得此噩耗,是如何地痛断肝肠。
  无独有偶,湖北李家祖孙同赴黄泉路的悲惨情景与之何其相似:2005年6月19日晚,在十堰打工的李师傅往老家父亲手机上打了一个电话,无人接听。次日中午,他打电话时发现他父亲手机关机。几天之后才知真相:他五十六岁的父亲和他三岁的儿子双双被发现死在家中。事后据警方调查,李师傅父亲系突发急病死亡,他儿子兵兵两天之后因饥饿和脱水死亡。两个极端的个案,以相似的情形提醒着我们,这种悲剧可能不是偶然。
  其实在近几十年外出打工浪潮汹涌的大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到,伴随着无数的青壮劳力抛家别子远走他乡,一个又一个的家庭饱尝着母子分离、夫妻分居、亲人相隔、幼无所育、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等种种揪心之苦,为了生存,无数个寻常之家,竟然到了连起码的一家人一年能同桌吃顿饭、见个面都十分艰难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一家老、中、少三代人连筋带骨的疼痛。
  隔代抚养:谁愿抚了竹子再哺笋?
  我走访过的一老婆婆,已八十九岁,听她村里人讲,她有三个儿女在外打工。老两口总共带有五个孙子、外孙。见到她时,草坪上并排摆有两大盆衣服,老人正光脚着双凉鞋在搓洗。得知我的来意,老人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是星期天,一家七口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完,家里不像个样子。
  “孩子们听话吗?”我问。
  “爹娘不在,你说他们能听话吗?!”老人索性放下手中的活,打开了话匣子,“外孙磊磊学习不上路,成绩差不说,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柜里摸钱,田里放火,剪同学头发,喊老师绰号,提起他我就头痛。是头十足的‘野牛’!一年上头来找我告状的人没断过。
  “爹娘在家,他们就好些,真是一群小精怪。有什么办法呢?
  “三家的小孩子,毕竟不是一个屋里出来的,又都是男伢,平常总是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鸡犬不宁。小孙子甚至以‘主人’自居,动不动就对其他几个说:‘不要你在我屋里住。’
  “有一次,四个小家伙在屋里玩球,因两句话不合,大孙子梭梭就打了大外孙磊磊一个嘴巴,四个人当即滚成一团。打得两个人都出了血。手心手背都是肉,看得我心里直打战;生怕打出个好歹来,背不起责任。
  “晚上做梦都在跟他们磨牙,不知几时是个头啊!”


  写在老人脸上的是一脸的茫然。
  “辛苦吗?”看着她那双正在脱皮、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堆满皱褶的手,我问。
  “不辛苦是假的。晚上都不敢睡死,冬天的话,起床盖被子都要好几趟!早上五点多就得跟他们准备早饭,洗衣,下田。有时候他们哪个逃学了,我还得找人去把他们找回来。”
  “下田?”
  “是啊。趁还能动,种了两亩呷饭谷!”她说;“靠崽女吃饭靠不了。崽女在外也不容易,搞不了几个钱。挣的那俩钱,光给孙伢子读书就读没了!唉!幸好身子还硬扎。”
代管,一个沉甸甸的话题(2)
“幸好身子还硬扎”!儿女们出门五年来,老两口都是自己上山捡烧柴,下田种地,做饭洗衣。老人用孱弱的身子支撑着缺少支撑的三个家。
  “他们出去,我们不反对,多搞点钱,免得总是借钱过日子。只是儿子在家,媳妇在家,我们就好些,有爷有娘照看自己的伢子,就好一点。再说,我们对他们不好教育,像书上的题目,他们问我,我晓得个鬼……”
  老人说完这句话,有些无奈地笑了。苍老疲惫的笑容,留在我心中的,是拂之不去的痛。
  打开作家张步真新近贴出的博文,在《青壮打工去,收禾翁与妪》里,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态可见一斑:
  我去的时候正是“三秋”季节,也就是秋收、秋种、秋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