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慧初修-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由心.由念头思想和四大和合而来,是名〃色受想行识〃五蕴。先要了此五蕴,才能跳出苦海。跳出苦海即是“度一切昔厄〃。如同乘船由此岸到彼岸,需要借助工具。般若观行,正是最好最妙的工具。依之起修,自性自了,自性自度,还怕跳不出痛苦深渊,照见五蕴皆空吗?
我们如果做白骨观,身上肌肉、气脉、神经、细胞等等都化掉了,还有什么气脉不气脉的,不就好了吗?有气脉就是还有肉体,肉体是受阴。受蕴那里来?从色蕴的四大来。四大空不了,其余受想行识四蕴更免谈了。因此无法度一切苦厄,长日都在苦中。所以观自在菩萨告诉舍利子,从观心去了世间诸苦。
观心不要蓄意,不要用力,自自然然去观。实际上,你一观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已经跑掉了。跑了的不去追寻,未来尚未生起的,不去迎取。当下即是空。管它空也好,不空也好,一念清净自在。有杂念妄想来,---舍,布施掉,即传统禅宗讲〃放下〃。念念舍,善念也好,恶念也好,世间念头,佛法念头,一切皆是虚妄。譬如圆觉经所讲,“知幻即离〃。知道这念头是虚假幻化的,它来了,不必费力赶它,轻轻一观,本来空嘛!〃不假方便〃。用不着求佛菩萨帮忙。〃离幻即觉〃。离开了妄想,不就清清静静,明明白白,自性般若,没有程序,〃亦无渐次〃,当下现前,这不是很好吗?可是有些人也许错解了圆觉经,以为觉了就成佛。他不知道,纵使如此,还是初觉始觉,不是本觉。
 四大并没有障碍你
般若观行的功夫真到了家,突然之间,顿悟,照见五蕴皆空。身心内外统统空,见自性真空。若是还有气脉,还有感觉,还有痛苦,坐着不舒服,那都陷在受阴、想阴里头,还谈个什么其他的呢?纵然你得了定,呼吸停止,脉还不止,依旧没能脱离行阴。即使脉也停了,你暖、寿、识仍在,依旧无法超出识阴的控制。
那么,借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修法,人人直修下去,由观到照。等到照的时候,那便一点也不吃力,也用不着修,但又不离修。自然而修,修而不修,也无着力之处,好像无修无证,但又清明在躬,才能度一切苦厄。
如果这种观心法门,一时功夫不能得力,我们还可利用接下来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方便观慧,与之配合而修。有大智慧的人,一听〃色即是空〃,两腿盘着也好,不盘着也好,一念顿住,把色身一抛,就丢掉了。凡夫怎样都丢不开,无始以来就舍不得这个集根本业气于一身的肉体,禅宗称之为色谷子,一投胎钻到这里面去,以后便爬不出来。好像那个蜡丸一样,药一装入蜡丸之中,一封,困住了,打不开。你看,这色谷子有多麻烦,多厉害。
但是,你若真把色身空掉了,却也不要就此执着一个空,只知性空,不晓得缘起,不能起妙用,那便落在〃见取见〃上,还不算数,这时更要回心向大,转成菩萨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缘起的诸种宇宙现象,本性是空的;而正因为本性是空的,所以才能缘起所有世间的事事物物。因此上面两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指的是〃缘起性空〃;下面两句话马上一转,直入大乘菩萨道〃性空缘起〃的妙有境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喜书网(Www。xitxt。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这四大丢不丢开都一样,它本身自然就是空的。你觉得你被四大障碍住,其实是你自己的念头在作怪,自我拘束,四大并没有障碍你,你和念头一样,本空。你若参透了这个道理,又何妨四大之存在?!有了四大才能创造诸般事业,成就种种度生功行,多么棒!
如此,〃受〃的情况也是一样,〃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你们坐在这里,就算感受空掉了,也不必一直贪着这个空境。换句话说,陷在受阴境中受苦也不错嘛!双腿一盘,坐久了,哎呀我的妈!人生能有此番经验,岂不有趣?!(一笑)
 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业
我昨天告诉大家,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业。无始以来,我们破坏人家的好事,伤害其他众生,使其身心受大痛苦,这类勾当我们做得多了,现在自己也尝尝看,消受消受,何必这么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扭扭捏捏,多没出息。〃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你腿麻,你难过,那么就自己回转来往内观照一下,正在那个酸痛胀麻的时候,自己仔细看看,满好玩的。我们还可跟它讲话,格老子,你痛个什么鬼?乖一点好不好?!嘿,这不痛得痛快吗!你那清清楚楚知道痛的那个并不痛,对不对?懂不懂?你要真懂了,般若修法就人门了。
再接下来轮到〃想〃。〃想不异空〃,它本来就是虚妄的、假的、认不得真的,所以叫妄想,为什么还要那么死心眼,上当受骗呢!想,你尽量想,给你想个够,想累了,看你还想不想?一个念头过来,它在你那里留都不留,一刹那便溜走了。来无影,去无踪,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根本就是它来空你,难道你还真有本事空它吗?
可是,当你感受进入清净的状态时,也别猛抓住清净,执着空,自以为高明。〃空不异想〃,空的境界本是妄想的双相,有何稀奇?一般凡夫妄想落在有边,生生世世不离六道轮回;而小乘声闻缘觉落在空边,不能起诸妙用,普济群生,尚未究竟。〃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与空不二,根本没有什么想不想,空不空的问题。你死守一个空,自以为是,其实正是个要不得的大妄想,该打香板!
受阴、想阴解决了以后,紧接着行阴和识阴的问题。〃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行和识一般人无法认得,很难懂。你们有人自以为懂心经,随随便便,信口开河,不要谤法造孽呀!你色阴受阴了了,想阴也了了,慢慢才体会到没有妄想,虽然好像没有妄想,可是有个东西。是什么,讲也讲不出来,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却有一个什么似的在那里,这就是行阴。无明缘行,正是这一念无明在作怪,而你却以为是清净;以为是道,活见你的大头鬼。
再说,受想行识的〃想〃和〃识〃,彼此有别。想只能说是识阴所起的表层作用。唯识的〃识〃很深奥,很不简单。你们听〃成唯识论”的课听不懂,应该的,一点都不稀奇。但是如果能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便能一路下去,了解并解脱后面紧跟着的几个阴境---受、想、行、识。
 善念恶念都不沾
观自在菩萨在谈完了五蕴的真相之后,继续更进一步给舍利弗做结论。〃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但要身空,不但要我空,连法也要空。般若也好,佛法也好,有为也好,无为也好;无一不是幻化假名。〃法不异空,空不异法,法即是空,空即是法〃,什么法都丢,都空掉。一切法空,小乘法、大乘法、显教、密教等等,凡所有法,一股邋遢统统没有,但不贪恋一个空,那样子就对了。
然后,在这诸法空相当中,你正好修持。这个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实相般若,自性真空。于此境界,自自然然无修而修,无证而证,此即行深。然而什么是不生?……无生法忍。一天到晚,尽管吃饭、穿衣;尽管开玩笑,打哈哈,乃至忙碌奔波,喜、怒、哀、乐样样都来,却是动而不动,生而不生。每个念头用过了,当下即舍即空,即用即有。既然不生,当然不灭,不生不灭,圆满无碍。并且,在这诸法空相当中,还有什么脏不脏、净不净的,〃不垢不净〃。善念恶念皆不沾,譬如宇宙虚空,香的、臭的,好的、坏的,它一概包容,也一概不失自己本来面目。在这诸法空相当中,你修它也多不起来,你不修它也少不了一丁点儿,空就是空,无所谓大小多寡,增加减少,你们大家功夫不到,没有悟道,空不了五蕴,难道这样便少了道吗?……没有少啦!〃不增不减〃。
观自在菩萨得寸进尺,一步一步再开导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你如此身心空灵去修,什么障碍都没有。你说你腿痛,那么且看看那个腿痛的念头痛不痛?别看腿。知道痛的那个,其实不痛,根本没有怎样嘛!〃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睛,你们打坐还有个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念等等这些名堂呢?〃无色声香味触法〃,既无六根,何来六尘?六根六尘空得一干二净,彻底没有。有也无妨,因为〃诸法空相〃,有也空啊!我们出家学佛,天天念经,到底念什么经?!打起坐来,不是眼睛,便是耳朵,时时抓得牢牢的;哎呀,我的眼睛不舒服啊,耳朵难过啊。去你的!怎么不好好了解心经?〃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一下就都空掉了,毫不拖泥带水。什么白骨、明点、气脉这些热热闹闹的玩意儿,理都不理,直截了当便空了六根六尘。
 生死本空、有何可怕
六根六尘空了还不算数。经文又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眼界,无耳界,一界一界算到无意识界,这十八界都空;四谛也空,无所谓苦,无所谓集,无所谓灭,无所谓道。由无明缘行、行缘色,一脉相承的十二因缘,环环皆空。因此,〃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你说那我把无明空了,就完了,对吗?---不对。自以为空到了头,便算了事,那是昏了头。其实无明也没有什么尽不尽、了不了的啊!乃至十二因缘的最末一位〃生死〃,同样没有什么解脱不解脱的。为什么要了生死?了了干什么?生死本空,有何可怕!故说〃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了了生死的人,人到那里去了?……还在生死中啊!注意哦!大家注意听,别会错意,自找麻烦。
观自在菩萨如此这般,细说般若观心法门,娓娓道来,无一不是为了要一切众生,真放下,真解脱,真自在。他起先由四谛法起讲,现在又归结到它。〃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生老病死苦的烦恼都没有了,又须要什么智慧不智慧的法药来治疗呢?又有什么成败得失呢?〃无智亦无得〃,得什么?得道啊?有个道可得,那就错了。本来无所得,何必大惊小怪,患得患失,庸人自扰呢!〃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当修行到这一地步,无智亦无得,便算你证得般若了,由观起修,终于照到了。但仍没有彻底解脱,还未完全明心见性。不过般若智慧已经登堂入室,因此〃心无挂碍〃。休息也好,工作也好,在家也好,出家也好,一切心,一切法,不相妨碍。
那么,〃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这时于任何境界皆无惊怕之心,不畏生死,不怕轮回。正因为悟到自性般若的大智慧,所以才能更上层楼,没有任何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成就佛果。大乘菩萨的境界不是没有梦想,普度众生,觉悟有情,正是大乘修行人的梦想。你们朝暮课诵楞严咒的偈子里,有两句话:〃销我亿劫颠倒想〃与〃希更审除微细惑”,要消除那个微细惑业可真难了。我从几十年的经验,看了老一辈子,看了年轻一代,许多都走了岔路还不自知,少有功德圆满的。这细微到极点不易检查出来的业惑,越是修到最后,越难捉摸。结果自己搞不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