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起谭宥,不得不叫人揪心。
谭大夫人为了他,里外不是人,心里也挺烦的。
想起要替他张罗娶继室,更烦。
她都能料到是场硬仗!
“大约有十四位……”大夫人拿了上次宴会时到场的适龄小姐名单,挑选了合适的,给老夫人瞧。
她很仔细,每一位身份地位的优势。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上面是家势稍微浅薄些的,能给谭宥做继室;下面是门第显赫,能配给第八子做正妻的。
老夫人笑了笑,道:“做得这样仔细。你仍是这脾气,事事要尽善尽美,劳累着自己……”
这种有点宠溺的责怪,实则是肯定了谭大夫人的功劳。
谭大夫人笑,说:“不费神的,尽力而为。”心里却暖融融的。
老夫人认真一个个看了起来。
当看到胡婕的时候,谭老夫人停顿下来。指了指给大夫人看:“这个胡婕。是谁啊?”
大夫人忙解释:“跟着永熹侯府的胡太夫人来的,说是胡家的孩子。我查了查,这位小姐的父亲叫胡泽逾,只是刑部小小五品官。并非永熹侯府嫡系。是出了三服的兄弟。永熹侯一直抬举他……”
老夫人眉头蹙了蹙。
大夫人连忙解释:“大老爷说。胡泽逾颇有点本事,算是个人才,栽培栽培。将来可以给大皇子用。永熹侯又在朝中人刑部尚书,比那些空吃俸禄的功勋世族强。将来大皇子封太子,胡家也能出上一份力。所以就将胡婕添上了……”
添上,不代表能选上。
老夫人微微颔首,不置可否,继续往下看。
谭家想永远占领京师第一门第,就不得不做长远打算。
他们家老侯爷和世子爷都目光犀利,善于发现朝中可用之才。
朝中有本事又尚未出头的能臣,现在就笼络在门下,将来能大有作用。
像当朝首辅夏氏,便是早年老侯爷拉拢的,而后果然大有出息。
看来,这份名单,是大夫人和大老爷讨论过的。
老夫人便不再质疑,安心看下去。她深谙用人不疑的道理,所以这些年把大夫人培养得如此能干,老夫人也省心省力。
看完之后,老夫人心中就有数了。
她最是博闻强记,哪怕到了六十多岁的高龄,记忆力依旧不减。
“大老爷的意思呢?”老夫人看完了,问大夫人,“到底是你们房头孩子的亲事,还是你们拿主意。老侯爷和我不过是把把关……”
“大老爷让问问娘的意思。”大夫人道。
老夫人沉吟了会儿,笑着道:“你们可别偷懒,将这两桩事推给我。”
看大夫人标注得如此仔细,又解释得这样清楚,足见他们夫妻是下了功夫,心里有了人选的。
这样的话,老夫人就不准备越俎代庖。
各房头的事都需要老夫人伸手去管的话,她自己先要累倒的。
大老爷和大夫人深得老侯爷和老夫人的真传,他们夫妻行事,老夫人很放心,所以长孙谭宥和八孙谭宕的婚事,老夫人没打算多插手,全凭他们夫妻俩做主。
“媳妇不敢。”大夫人笑着道,“媳妇不及娘见多识广,您帮着参详参详。。。。。。我最中意苏家东府的三小姐。苏家是堂堂正正的门庭,这位三小姐更是嫡出,又愿意和咱们家亲近……”
老夫人眉头就挑了挑。
苏家东府,指的是建昭侯府。
堂堂侯府的嫡女,愿意给谭家做继室,不仅仅是亲近,这是巴结呢。
苏家这些年也落寞得厉害。
若不是有个苏嫔在宫里,尚且得宠,苏家就要沦落成三等门第的。
“除了苏家,其他要么是旁枝,要么是庶出的。”谭大夫人道,“几个庶出里头,申王府的五小姐拔头筹。”
申王是当今皇帝的叔叔。
他的封地在山东,他嫌弃封地贫乏,和河南的简王一样,赖在京里不肯走。先帝就没收了他的护卫军,另外赏赐了他六百倾良田。
申王府的庶女,比普通贵族的嫡女还要尊贵。
“这两个,的确都是好人选。”老夫人道,“宥哥儿媳妇是长房长媳,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人家女孩子,也撑不起来。要我说,申王府的庶女更好。苏家和申王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苏家这些年,比不得他们祖宗在世的时候。
申王府富足,孩子教养得当,申王妃又是出了名的贤良。他们府里的庶女,只怕也比苏家的嫡女能干几分。我听说,苏家东府,门风有点不济……”
苏家东府,有个三少爷。
他好男风,虽然没有公然闹出来,功勋望族却是心知肚明。
几个月前,他还和德妃的胞姐——顾家五姑娘定了亲。
望族当面不会说什么,背后何尝不好笑?
顾家看着如今光鲜无比,到底见识浅薄了些……
“娘说的。媳妇也考虑过。”大夫人笑着道。“不过,苏家那位三小姐,长得水灵鲜亮,比申王府的五小姐漂亮得多。媳妇是想。她更能笼络宥哥儿的心……”
毕竟谭宥对这件事不情不愿。
他闹起来。大家都难堪。
偏偏老侯爷又喜欢他。家里人对他也无计可施。
老夫人脸上的笑意,顿时隐去了三分。
她沉默了片刻,恢复了笑容。道:“他又没见过,哪里有得比较?还不是你说了算的?申王府的那位五小姐,我也是见过的,中等容貌,说不上美人儿,却也眉清目秀。宥哥儿的心思,咱们也猜不准。当初那个甄氏,也是普通姿色,他不是照样爱得不行?”
提起甄氏,让大夫人心里一阵余悸。
在谭家,没人愿意多提甄氏。
“娘说的是。”谭大夫人最后道。
就这样,给谭宥的继室,定了申王的庶女。
至于八少爷谭宕的婚事,大夫人说了几个人,老夫人都没有开口。
最后,老夫人轻轻笑了笑:“宜延侯宁家,不是有位四小姐未嫁?虽然这次宁夫人未带她过来赶热闹,他们家未必不想和我们家联姻。只是到底是太后的娘家,姑娘精贵,不肯自轻上门。咱们也该去求求……”
大夫人听了,心里一阵狂喜。
“娘,我也正有此意。只是大老爷说,太后娘家太过于扎眼。现在贵妃娘娘和大皇子都未更进一步。咱们家若是扎眼,只怕皇帝会多心……”大夫人道。
老夫人笑了笑,也不说儿子说错了什么,只说:“大老爷思虑得远。太后娘家,自然是显赫的。可,宜延侯不在朝中为官,没有一方势力,将来太后去了,宜延侯府还有什么?倒也不至于这么小心。太过于小心翼翼,反而显得居心不良。”
大夫人心口直跳。
她几次进宫,遇见过宜延侯府的四小姐宁媗。
宁媗不仅仅漂亮,说话行事又大方端庄,小小年纪,就有几分八面玲珑。谭大夫人喜欢大方磊落的女孩子,不太喜欢扭扭捏捏的。
大夫人还听说宁媗母亲宁夫人性格最是柔婉。女孩子,多少有点母亲的性子,宁媗的心地应该也好。
大夫人很满意宁媗。
只可惜大老爷怕事,反驳了这个提议。
如今得到了老夫人的首肯,剩下的那些姑娘们,大夫人都不考虑了。只想赶回去和大老爷商议,派谁去宁家说亲才好……
从老夫人处请安回去,大夫人急忙派人去外院寻大老爷。
小丫鬟才出门,谭宥就回来了。
他恭恭敬敬给谭大夫人请安,脸色却隐晦不明。
他长得高大,五官深邃英武,颇为气势,大夫人从心里对他有点忌惮。
这个孩子,让大夫人掌控不住。
“宥哥儿回来得挺早……”大夫人笑着道,“今日不用当值么?”
谭宥说了句不用。
“娘,您最近是不是张罗着替我说亲?”谭宥开门见山的问。
谭家张罗替他选继室,他是知道的。
谭大夫人却被他问得一哽。
“……你房里,也不能总没人。就算你不用照顾,钰姐儿也要人抚养,是不是?”谭大夫人笑着道。
谭宥脸上没有半点笑意。
他阴沉着脸,没有接话。
谭大夫人心里就烦,又不敢在他面前落脸,笑容有点僵。
母子俩僵持了片刻,谭宥才缓声道:“把钰姐儿先给三弟妹照看吧……我房里的事,等真真除了服再说吧。我说过了,我要替真真服丧两年的。”
谭大夫人满腔压抑的怒火,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
她的手指捏得有点发白。
——*——*——
关于上一章的一个比较大的bug,做个修改。“谭家子嗣众多,谭大夫人却只有谭宥这么一个儿子”,改成“高门大院,总有旁人难以想象的阴私事。谭宥作为谭家的嫡长子,甄末从来没怀疑过他的身份。”因为谭宥不是唯一的儿子,只是嫡长子而已。不到之处,大家见谅。
有人说狗血撒得好,也算成功。看到大家说狗血,我有点忐忑了,是往好的方面撒了,还是坏的方面?不过这年头,狗血最不值钱了……


第239节增援

那天从药铺回来,被烈马惊了,让朱仲钧分外不安。
他带着孙柯,满城闲逛。
顾瑾之几次问他,都被他打断。
连宋盼儿也看得出,问顾瑾之:“王爷这些天不闲,到处走,他都说往哪里去?”
顾瑾之摇头,若无其事道:“孙柯跟着他,又是在京里,谁敢对王爷动手动脚?娘不用担心。他好几年没有回京,突然心血来潮想到处看看,也是有的。”
这个理由也说得通。
宋盼儿就没有再问了。
而顾瑾之自己,也在想中秋前后朱仲钧的变化。
从宫里回来,说皇帝和太后有异,是他变化的开端;而上次在药铺后街被烈马冲撞,让他格外紧张起来。
他的紧张,一直持续到南边的安南国有了消息传回来。
他似乎终于理解了皇帝为什么情绪不对劲,整个人松懈了几分。
去年对安南国用兵,平安南叛乱,因安南国地形的缘故,平叛尚未取得大捷。
可现在,居然传出十万大军,中了安南国的埋伏,全数被歼灭的谣言……
皇帝上次估计也是听到了这样的话,才在中秋节的宴席上闷闷不乐。
具体的邸报尚未到达朝堂,可消息越传越盛,连在内宅的宋盼儿都听说了。
“安南国才多大点的地方,这仗居然从去年打到现在?”吃完晚饭,大家一处坐着说话。宋盼儿就说起这件事来,“不仅仅没有平复叛乱,反而传出被全军歼灭的谣言。挂帅真是饭桶!”
顾瑾之想起自己读过的历史。
大军到达安南国,一来是水土不服,不少的将士生病;二则地形不熟,总被安南国的军队偷袭;三则将领无能,导致了那场叛乱,两年多才结束。
“行军打仗难得很,你光坐着磨嘴皮子。”顾延臻道,“挂帅的是元平侯的人。要是传言是真的……”
他的话打住了。没有继续往下说。
要是传言是真的。那就是死了将来十万将士。
多少人家骨头分离,连最后一面也见不着啊?
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
吃了这么大的亏,朝廷不可能这样算了的。
又要重新选将、重新征兵。一旦用兵。就要加重赋税。百姓们又是一番折腾。
宋盼儿也知道这些……
“说到底。就是主帅窝囊了些。”宋盼儿道。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宋盼儿和顾延臻都不喜欢,而孩子们又听不懂。就将话题转移到京里的人情往来上。
谭家已经派人向宁家提亲,想替谭贵妃的胞弟——谭家长房的八少爷求娶太后娘家的侄女宁媗,是京里最热闹的话题了。
宋盼儿也听说了。
两大望族之间联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我听大嫂说,京里不少人家眼馋着,看准了谭家的那位八少爷。听说这位八少爷五六岁上,总是谭贵妃娘娘带着,姐弟俩情同母子。”宋盼儿对顾延臻道,“谭贵妃娘娘,将来是做皇后的命。如今娶了太后的侄女,只怕后位已定的……”
顾瑾之、朱仲钧和煊哥儿、琇哥儿一样,安静坐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