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什么事?
 

第310节提醒

六月底,日光流火。
顾瑾之从家里到老宅,一路上出了身汗。
衣裳黏黏的,很不舒服。
大伯母的丫鬟春巧来接顾瑾之。
春巧叫两个粗使的婆子抬了藤椅来。
顾瑾之坐着藤椅,晃晃悠悠到了正院上房。
大伯母的东次间搁了冰,凉气轻轻拂过脸颊,仿佛饥渴之人遇到了琼浆玉液。顾瑾之缓缓舒了口气,笑道:“今日真是热。”
“可不是?”大夫人笑着道,“我坐在这屋子里,也感觉有汗,何况毒日头底下?青砖路都烫,只怕马蹄要烫伤了。你怎么这么热赶来看大伯母?”
顾瑾之笑着坐下来。
丫鬟端了杯冰镇的酸梅汤给她。
顾瑾之摇摇头,笑道:“才从毒日头底下进来,染了一身的热火。这屋子又凉,再喝下这种冰镇的东西,热毒要全部积在心里,该生病了。倒杯温茶就好了。”
大夫人就笑着说她讲究。
丫鬟果然重新沏茶来。
顾瑾之喝了口,润了润嗓子。
“是你娘叫你过来的?”大夫人又问她。
顾瑾之摇摇头,放下了茶盏,未语先笑道:“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想来看看大伯母。昨日四姐去了我那儿。我想着,那么大热天,四姐都能出给我娘请安,这是她的孝顺。有了姐姐表率在先,我也就不敢不孝了,所以来给大伯母请安。”
大夫人就知道顾瑾之来的目的。
顾珊之在大夫人这里碰了壁。就去找顾瑾之。
她知道顾瑾之有宫里行走的玉牌。
那是早年皇帝赏赐她的。
“你四姐去了你那里,说了什么?”大夫人不兜圈子了,直接问顾瑾之,“是不是又说了让你进宫,替她看看娘娘等事?”
顾瑾之点点头,笑道:“大伯母,她是先来过您这里吧?”
大夫人没有否认。
“……四姐说,她这些日子总是做不好的梦,梦里常有娘娘。她很担心娘娘,叫我进宫去替她请安。告诉娘娘。她甚是挂念娘娘。我想着,若是平常,我替她走一趟也无妨的。
只是此前,太子新近建府。太子侍讲尚未定下来。四姐夫又在翰林院读书。此前若是进宫去了。娘娘只当我去替四姐夫说项。还以为是家里的意思。到时候娘娘透露几句给司礼监的公公们,四姐夫定要当选。
可这到底是四姐的意思,还是四姐夫的意思?我有点不太明白。
我就怕帮了忙。反而落不到一句好,就拒绝了四姐,说娘娘在宫里一切都好。四姐不怎么死心,还说今日再来看我。我想着,既然她要来,不如到大伯母跟前,问个明白。”顾瑾之道。
大夫人轻轻握了握顾瑾之的手,感激道:“你这孩子谨饬,幸亏你来告诉我。你记住我的话,这件事你别插手。”
顾瑾之就全明白了。
她点点头,道:“我知道了大伯母。假如四姐再来找我,就便说,让她到大伯母跟前说话。”
大夫人点头:“就是这话!瑾姐儿,大伯母也跟你说句敞亮话:这件事从头至尾,都是你四姐把咱们当傻子用。袁家在背后,打着如意算盘,让咱们做个冤大头呢。”
顾瑾之笑了笑,道:“原来袁家没开口,都是四姐的意思?他们这是不想欠我们人情,还要我们主动帮忙啊。四姐夫是不是还记恨我说他可能无法生育之事?”
大夫人无奈叹了口气。
顾瑾之又道:“四姐夫太要强了,四姐又太疼姐夫了。”
她一语中的。
所有的事,都是因为顾珊之太疼袁裕业了。
而袁裕业,又太过于清傲。
“大伯母,既然说明白了,我就放心了。”顾瑾之又笑了笑,“好久没来,我看看大嫂和三嫂去。”
大夫人点点头,让她快去。
“中午在这里用膳,我叫人准备你最爱吃的凉粉豆腐。”大夫人道。
顾瑾之笑笑,道是:“多谢大伯母。”
她由丫鬟陪同撑伞,去了大奶奶林蔓菁的院子。
太热了,顾瑾之到了林蔓菁院子的时候,脸热得通红。
林蔓菁看着就心疼不已:“这么毒辣的日头,七妹怎么来了?快进来坐,快坐。”
然后也叫人拿了冰湃的果子给顾瑾之吃。
顾瑾之推辞,又把在大夫人那里说得话,告诉了林蔓菁一声。
林蔓菁就忙叫人将果子拿下去,换了杯温茶来。
“……你大哥在乡下,都是自己煮饭洗衣?”林蔓菁说了几句话,就把话题转到了顾辰之身上。
春天的时候顾瑾之去乡下住了些日子,替大哥带了些种子给大嫂,让大嫂自己在院子种种。
都是乡下的菜种子。
那次大嫂就拉着顾瑾之,说了一整个上午的话。
她要顾瑾之把大哥的每件事都告诉她。
现在,她又开始问了。
这个问题,她上次就问过了。
她是真的很想念大哥呢。
顾瑾之又认真回答:“是的。乡下人都是自己煮饭洗衣。乡亲们可喜欢大哥了。李婶经常给大哥送菜、还帮他洗衣。大哥不让……”
上次顾瑾之仔细介绍过李婶。
这次,林蔓菁没有问李婶。
她又事无巨细,统统问了一遍。听顾瑾之说,她目光灼灼,带着期望。
“还有大半年,大哥孝期满了,就回城里。”顾瑾之安慰林蔓菁,“大嫂也可以给大哥写信啊。”
“写什么信?”林蔓菁有点尴尬,笑道。“他在乡下过得还好,我就放心了。家里每个月都要给他们送米粮,我不好意思多问。”
顾瑾之就笑。
林蔓菁脸微红。
聊了大约一个时辰,顾瑾之身上的热都消散了。
她笑着对林蔓菁道:“好久没来,不知三嫂和恺哥儿好不好……”
“好着呢。”林蔓菁笑道,“恺哥儿已经会走路,会叫娘了。”
恺哥儿是今年五月初八满周岁的。
顾家因为在孝中,恺哥儿的洗三、满月和周岁,都是一切从简。
虽然恺哥儿是顾家下一辈的长孙。
大奶奶让乳娘照顾好惜姐儿和怋姐儿,自己带着顾瑾之。去三奶奶的院子。
三少爷顾晴之也在家里。
此刻他正在逗儿子玩。
大奶奶和顾瑾之来。让他有点不好意思。
世俗认为弄孙不弄子,抱儿子玩,好像有点失了体统。
三奶奶从里屋出来,看到顾瑾之。大喜:“七妹来了?这么热的天。你也不怕染了热毒。”
她对顾瑾之分外亲切。
而后。她又问顾瑾之来做什么,“什么样的急事,这样毒日头里跑过来?这回可不准走。留在这里宿一夜,等明日清早暑气下去了再回来。”
顾瑾之就笑了笑,道:“等日头落山了就回去,住一夜怕是不行。我爹摔了腿,也要人服侍的。”
她寻了个借口。
这个借口虽然是虚的,却是她的孝心,不好再留她。
三奶奶又问她来做什么。
顾瑾之只得道:“有点事和大伯母说。”
她也不知道四姐的事,大伯母准备不准备告诉家里人,所以含混而语。
三奶奶就不再追问了。
快到午膳的时候,三奶奶留顾瑾之和大奶奶用膳。
“大伯母说,中午准备了午膳。”顾瑾之道,“我还是过去吧。”
三奶奶就整了整衣襟,笑道:“我也去大伯母那里蹭顿饭吃。”
她要送顾瑾之过去。
大奶奶笑道:“既然如此,我也去吧。回头娘该骂我们没眼色,跟着起哄了。”
“不管,不管。”三奶奶笑道,“凉水也要去蹭一口气。”
姑嫂三人都笑起来。
她们带着顾瑾之,去了大夫人的上房。
刚刚在院子门口,居然遇着了袁太太。
彼此遇着了,除了顾瑾之,她们都有点吃惊。
袁太太忙给众人行礼。
顾瑾之等人也还了礼。
四人就一同进了大夫人的院子。
三奶奶看了大奶奶一眼,用眼神问她知道不知道袁太太来做什么。大奶奶会意,轻轻摇头,然后瞥了眼顾瑾之。
三奶奶隐约猜到了几分,就目不斜视,进了正院。
“亲家太太,怎么这个点儿赶过来的?”大夫人故作错愕,“哎呀,今日小厨房的饭菜可没准备够啊。”
三奶奶忙道:“我们那边也准备了,让提过来,凑凑就吃了。都是亲戚,不用客套的。 ”
平常准备饭菜,也是要多做些的。
添了顾瑾之和袁太太,大夫人这是的饭菜还是够的。
大夫人说不够,是想遣走大奶奶和三奶奶。
三奶奶却不想走。
她对四姑娘比较关心。见袁太太来,自然是四姑娘的事,否则不会这个点赶到。
大奶奶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把三奶奶抢了话音,她只得站在后面,看婆婆脸色。
假如大夫人真的为难,大奶奶就要拉走三奶奶。
好在,大夫人并不是很在意。
她笑着道:“既然如此,今日就怠慢亲家太太了。”
“哪里哪里。”袁太太笑着道。
她坐下来,才轻轻用帕子,拭擦了额角的汗珠。
她目光里没有半点胆怯,雍容镇定看着顾家这么一大家子人。
做了亲家这么久,大夫人从未见袁太太有半点心虚。
商人家里出来的,练达老道,又读过书、有见识,这种女人,连大夫人也要自认输她一成的。
 

第311节吉服

顾瑾之几个人,陪着大夫人和袁太太用了午膳。
吃饭的时候,在屋子里做针线的五姑娘顾珀之也出来了。
她和大奶奶一起,立在案前布让,神色温柔恬静。
顾瑾之错愕。
而三奶奶见怪不怪,顾瑾之就知道五姐经常如此。
她更是吃惊了。
她垂首,掩饰了情绪。
再抬头时,发现五姐正在看她,把她看的莫名其妙。
午膳后,顾瑾之要起身告辞。
她知道袁太太来的目的,让大夫人和袁太太单独谈,较为妥。
大夫人没有虚留她,对大奶奶和三奶奶道:“你们送送瑾姐儿。”
大奶奶要起身。
三奶奶眼疾手快,拉住了大奶奶,笑着对大夫人道:“大伯母,正日头底下,您就让七妹回去?热坏了她。等外头日和软和了些,再送七妹吧。”
大奶奶忍住笑,坐了回去。
大夫人早就知道这两个媳妇打什么主意。
见她们执意不肯走,大夫人就不再勉强。
顾瑾之啼笑皆非。
她只得重新坐了回去。
顾珀之很乖,又回暖阁去做活计了。
大夫人欣慰点点头。
大家重新坐下,丫鬟上了茶。
袁太太一直含笑。
直到大家坐下,她才重新开口,说了些琐事。
从地龙翻身,谈到了建储大典。
说到了建储大典。自然就说到了新建的太子府。
“……听说太子府的侍讲,要用翰林院的庶吉士。皇上的意思,是年轻的庶吉士,更有上进心,能引导太子爷。”袁太太笑着道,“这几日,到处谈这件事,裕业回家也说了几次。”
三奶奶恍然大悟。
她终于明白袁太太来做什么了。
大奶奶则微微蹙眉,她有点糊里糊涂的。
大夫人看在眼里,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要是大奶奶有三奶奶一半的机灵聪明。就好了……
作为长子大妇。大奶奶忠厚有余,机敏不足,总缺点什么。
“四妹夫也想进太子府?”三奶奶知道大夫人为难,开口就戳破了窗户纸。让袁太太的太极打不下去。“怎样。太子侍讲要如何挑选,是要做文章考试,还是要太和殿前应试?”
袁太太笑了笑。道:“都不是。是着吏部的人推荐,举荐四五个人,皇帝亲自挑选……”
“原来如此。”三奶奶不等大夫人开口,接话道,“四妹夫大才经略,他若是能给太子做侍讲,也是他彰显才能之处。不过,依我说,像四妹夫如此大才,放到下面去做个县官,反而为一方百姓谋福,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这话说得,让袁太太那种淡然的神情,撑不下去了。
袁家汲汲营营,是为了什么?
袁裕业如此辛苦读书,过关斩将,到了今时今日,又有顾氏这样的外家,放到外面去做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