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道难-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妈妈要还是不明白,就是傻子了。她急得不行,立刻给了自己一个耳光,弯下了腰:“是我糊涂,是我糊涂!望五小姐看在老身伺候了太太这么多年的份上,别把我的昏话往心里去,我给您赔罪了……”虽是赔罪,却还是点出了孙氏来。顾成卉知道她现在也不能逼得太紧,就放下了帕子,虽仍缩着肩膀,语调却放得极冷:“乐妈妈想来是在府里逍遥太久了忘了身份。若还有下一次,我不介意再让妈妈领一次路。”说罢,也不去管她什么反应,带着半夏就越过了她,自往寿安堂去了。
 

第四章 老夫人
更新时间2014112 19:31:11  字数:2202

 据顾成卉所知,别看盛朝已经这样昌荣安乐,但皇位这才传到了第二代,离祖皇帝开国也不过才过去了四十余年。当初拥立有功的几位公侯,家里现如今都供着丹书铁券,那是世袭罔替的爵位,除了安平候家,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安平候也是合该命短,在封候之后就旧伤发作死了,仅仅留下一子一女,人丁单薄,然而皇帝怜惜,安平候之子袭了官后,恩宠更胜从前。
顾家虽然是出了名的书香门第,但论起显贵,是比不上这二公三候的。然而这五位大功臣却还不够格儿做民间说书人的主角,凡是说起开国故事,那主角一向是祖皇帝在民间时的结发妻子,后来的高皇后。
高皇后是一位传奇性的巾帼英雄,最著名的一段民间故事就是帝后二人的结识了。在先帝起兵之时几度落难,高皇后便是在先帝一次战役失败后,退兵五万据守阳城时相逢。那时城门前是八万陈王军围城,将小小一城包得如同铁桶一般。先帝的另一只部队困在阳城河上游,若是无法突围会师,很快就会被分别蚕食掉。高氏是阳城城主的女儿,为了战乱能尽快平息,不伤及城中百姓,她通过父亲向先帝献计破围,然后甘冒奇险,以阳城城主之子的身份向陈王军请求开出一条通道放城中百姓逃离。
陈王军不出意外地拒绝了这个要求。紧接着她又使人在城中制造混乱,使一些平民趁两军交战之时趁乱逃出。在这些平民与战俘被陈王军抓获之后,均给出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城中粮库因为城主贪墨早已经空了,先帝军正在大肆抓捕平民食用,如今城中处处都是动乱。陈王军的将领一听大喜,派探子留神城中动静,终于在一日深夜发现南城门火光烧天,烟柱四起,且隐隐有杀声。
陈王军便在此刻下令敢死队登城,大部队强攻南门──结果被早有准备的先帝军在混乱之中伏击,尽数歼灭。据说突围之日,阳城粮库里还存了有十万石粮食,完整无损。先帝在离城之前,向阳城城主求娶其女,而后二人患难与共、伉俪情深三十年。
高皇后随着祖皇帝南讨北伐,征战十载的故事已经被说书人传得人人耳熟能详,而先帝也确实极敬重她。先帝在天下大统后的二十多年里,再没有迎过第二个女人入宫。据传先帝爷曾多次对他的近侍感叹“若无高氏妻,便无今时我。以其之贤德智鉴,余复无他求!”这话传出了宫廷,传进了朝堂,在当时竟还掀起了一股不纳妾的风潮来。
高皇后在世的时候,一共孕育了三位皇子和两位公主,除了一位公主夭折外,其余均平安长大,由嫡长子承了皇位。除了这五个儿女外,当年还有一位被高皇后亲自抚养长大的姑娘,正是安平候留下的女儿王氏斯安。
帝后怜惜她先后失了父母,一家子又都是忠君勤勉的,高皇后便将其接入了宫中,与自己的皇子皇女们一道教养。王氏斯安在十七岁上被指婚给尚书省大学士之子顾昭,便是今日的顾老夫人。
顾老夫人受先皇后影响,颇有巾帼之风,但是作为书生的顾老太爷显然不如先皇有眼光,二人感情并不好。他二十岁成亲,这么多年来和顾老夫人只育有一子,而小妾们却是源源不断地抬进门。顾老夫人就生了一位千尊万贵的嫡子,还在年幼时夭折了……如今的顾老爷,是顾老夫人当年悉心养育的一个死了姨娘的庶子。好在顾老爷是个感恩又重孝道的,对待嫡母是十二分的敬重,而自从前头顾夫人死后,顾老夫人对庶子家事管得也少了,如今两边相处得倒是和谐。
正是因为顾老夫人地位尊崇,所以才不敢怠慢。半夏尽管高兴刚才姑娘替她们出了一口气,但想到路途遥远的寿安堂也不免发急:“姑娘,我们要是迟到了怎么办好?”顾成卉很镇定地望了她一眼──她对此是现代人的思维,迟到了就道歉,以后不犯就是了,就这么简单,没有怎不怎么办的。因为半夏是家生子,对府里大事小情都比其他人来得门儿清,所以这一路上顾成卉就让半夏从当初老太爷纳妾开始,一件一件地给她讲起了顾府的历史……
眼看着寿安堂在望了,顾成卉停下了脚步望向半夏,半夏立刻住了嘴。顾成卉不由得就赞叹了一下这做下人的专业性,问道:“好了,我要到了,我最后问你几个问题。你说老夫人自从前头夫人死了,就深居简出不再管事了。那我要问你,到底是人死了就不管事了,还是人死了,填房嫁进来才不再管事的?这中间区别可大着!”
半夏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犹豫地说:“奴婢到底是年纪小,像这样精细的可不清楚了……不过姑娘,这中间又有什么区别呢,左不过几个月的工夫,后头夫人就嫁进来了啊。我记得我娘以前常说我爹,虽说丈夫不必服衰,但若是她死了,我爹也像老爷那样立即再娶,她做鬼也不放过他的!”
顾成卉听了,眼神微微一闪。“居然是这样……好吧,那我再问你,老夫人和前头夫人有没有带着亲?”
半夏的眼一下就瞪圆了:“前头夫人正是老夫人的娘家远房侄女,当年好像还是老夫人亲自带大的,可姑娘是怎么知道的?”
有时在自己人面前也要塑造个形象出来的,因此顾成卉就没有答,紧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老夫人如今在孙辈里,最疼爱的是谁?”半夏不假思索地说:“那自然是大少爷了,不是我下姑娘面子,可就连太太嫡出的也差着不少……啊!”半夏也是个人精子,答案一出口自己就明白了,小脸上顿时露出高兴的神采来,“姑娘真是冰雪聪明!这一下我也明白了!”
两个问题一重叠,老夫人的态度就清晰得呼之欲出了:自己一手带大的侄女死了,后头这位填房进了门,老夫人就连府里的事也不愿意管了,只一心疼爱她侄女出的嫡长子。这说明她和现在的这位夫人并不是毫无嫌隙的。尽管两位高层把这事捂得严实着,但是毕竟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循。从这个态度联想开去,还可以做出好多假设,只是顾五姑娘又犯了老毛病,心想这些关我什么事?把眼前这一关过了便罢了。
 

第五章 呛起来了
更新时间2014113 10:30:38  字数:2033

 寿安堂的规矩可以说是颇为耐人寻味。
若没有老夫人发话,不逢初一十五,孙儿辈是不需要上门请安的。然而在儿子儿媳身上可不一样了。顾老爷倒也罢了,单说孙氏,鸡叫以前就要梳洗打扮完毕,走在寿安堂的路上,才能够将将赶上时辰——因为老夫人年纪大了,起得也早,做人儿媳的就只能起得更早了。不叫小辈来可以说是老人家心疼孙子孙女,但对待媳妇可就没有这么和风细雨了……
今日儿孙辈不论男女都聚在了寿安堂。除了上朝去的顾老爷和已经嫁出门了的二姑娘,包括顾大少爷在内,果然都已经在寿安堂里站了一溜儿齐。上头的那位老祖宗,要以顾五的眼光来看根本就不能算老,她前世见多了这个年纪的妇女在市场买菜,在广场跳舞。而顾老夫人两鬓银白,带着条驼色彩绣镶玉石丝棉抹额,穿着一身立领麒麟踏云纹暗花锻地褥裙靠在太师椅上,即使脸上没什么皱纹,也是一身的老人做派了。
顾成卉暗暗提醒着自个儿别忘了跨门槛,一抬脚进了屋,还没等见礼问安,立刻有道温柔宽和的女声跟着响起来了:“老祖宗莫怪,小五年纪小,住的院子又远,难免来得会迟了一些。”说话的正是孙氏。
孙氏今儿穿了一件回云纹浅色丝棉褙子,一条葱绿地妆花纱的裙子,头上只简单插了一根白玉的簪子,簪子的一端沁着一朵红。最难得的是那红不是镶上去的红宝,而是从玉里透出来的鲜艳颜色,红白分明,浑然天成,光这一截玉料就堪称奇珍。孙氏虽是三十的人了,今日穿得也俱是家常服饰,却自有一副柔婉风流的模样,加上她面容姣好气度温和,往那一站就是一道风景。若不是顾成卉知道她的脾性,都几乎被她骗了去。
不过听这话音,太太这是不肯放过她了?从使乐妈妈传话开始,就接二连三地给她下了几个套,乐妈妈等到她梳妆完毕要去正院了才姗姗来迟,本来关月山居就远,如此一来她怎么能不迟到?太太若有心替她开解,何必还要在住得远前面加一句年纪小,顿时整句话都站不住脚了。她年纪小,那六小姐七小姐呢?她们可都已经站在了寿安堂里。
顾成卉知道孙氏肯定还有后招,便装出一点手足无措的样子来,暗中关注着她嘴唇,就在孙氏张口的同一时间她向老夫人行了一个大礼,口中朗声道:
“小五给祖母请安了……”
“待我回去定会好好教导她……”
孙氏一句话说了一半就尴尬地停住,不由朝顾成卉望过去。而顾成卉也是一脸的惶恐和尴尬地看过来,低下头说:“是小五鲁莽了,小五谨听太太指教。”倒是把大太太给难得地噎住了。好个顾成卉,给老夫人请安请到一半停下,让自己这做儿媳的教训她,是什么意思?是在说听她孙立春说话比给老祖宗请安还重要?
但好在孙氏也是斗争中淬炼出来的,马上便温柔地责怪道:“自然是先给老夫人请安才是正理,小五怎么规矩也都忘了,昨日也是这样……”说罢朝老夫人看去,既是看她对自己的态度,也暗暗提醒了一句老夫人顾五昨天的行为。
其实不光是她,此刻一屋子的孙儿孙女并姨娘们都在看老夫人:庶出的五姑娘最近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跟嫡母呛得这样明显,还拿老夫人做筏子,老夫人会是个什么反应?
而老夫人眼睛仍旧半合着,好像对周围发生了什么一概不关心似的,只长长地“嗯”了一声──孙氏昨儿来请安的时候,添油加醋地没少说顾五的首尾,可今儿个看老夫人的样子,儿孙辈的事她是一点也不想伸手,只想着全然置身事外了。
孙氏微微松了口气,又有些失望。老夫人这是糊涂了,这样不敬长上的小姑娘,当年可是不能忍的……一时便被勾起了一段思绪。等猛地回过神来时,顾成卉已经请完了安,认完了错,正望着她,一脸的诚恳和知错能改:“……太太说的是,小五受教了…太太?…太太!”
女童的声音又清又亮,这两声太太一叫,恐怕连院里扫洒的婆子都知道孙氏方才走神了。
而顾成卉此时也暗暗有点儿后悔。本来她也只是咽不下被人步步紧逼的这口气,在孙氏说了那话后她就打算认个错受个教算了。她不愿意表现得太过咄咄逼人,毕竟对方是长辈、是嫡母,再说她也懒得跟一帮古人真掐起来。
然而一发现孙氏心不在焉,犹豫了一刹那,不知怎么了,到底那两声太太还是脱口而出。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老夫人马上就睁开眼睛,微微有些不满地扫了孙氏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