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陌烁龆樱尤挥形甯龆加泄碧拥木占奥蚀锏搅58,这个比例可够高的。

永徽七年正月六日,李忠的太子头衔过期了,李弘成为现任太子,为此李治也专门改了一个年号:显庆。

显庆,发自肺腑的庆祝。

对于李弘这个儿子,李治和武则天倾注了很多心血,如同每对新婚的夫妇都渴望白头到老,李治和武则天也渴望李治这个太子将来能挑起王朝的重担。

令他们欣慰的是,李弘的表现堪称完美,这个完美从孩提时代一直延续到成年。

在李弘还是儿童的时候,他受命跟随率更令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当讲到楚世子商臣弑君时,李弘感叹了一声,把书合上对郭瑜说道:“圣人亲自过目的书,怎么还写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

郭瑜回应说:“孔子作《春秋》,善恶必书,目的就是惩恶扬善,所以商臣弑君的罪虽然过了一千年,但劣迹依然还在。”

李弘则说道:“我的眼睛不想看到,我的耳朵也不想听到,我想读别的书。”

说这话时,李弘不过是五六岁的儿童,是非观如此分明,令郭瑜顿时刮目相看。

郭瑜思考了一下,随即将《春秋左氏传》换成了《礼》,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那就从今天开始改学《礼》吧。

不久,李弘又做了一件事,让李治欢喜不已。

李弘做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挂名主编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瑶山玉彩》。

这本书由李弘任主编,太子宾客许敬宗、太子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中舍人杨思俭担任编委,这个编委团队非常强大。

许敬宗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乃李世民旗下的十八学士之一,许圉师这个名字或许大家有点陌生,不过只要提一个人的名字,大家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李白!

李白正是许圉师的孙女婿,并曾在许圉师的家乡安陆生活了十年,现在湖北安陆自称为“李白故里”,正是因为李白曾经入赘许家,并在那里长期生活。

上官仪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上官婉儿的爷爷,而杨思俭后来差点做了李弘的岳父,结果被贺兰敏之给搅黄了,这个在前面已经说过。

四大编委都是当世的文学大家,他们奉李弘之命一起编著这本叫《瑶山玉彩》的书。他们在文思殿博采古今文章,摘取英词丽句,林林总总,五百余篇,于是便编成了《瑶山玉彩》。

从《瑶山玉彩》的构成来看,无非是一些华美词句的集合,看起来有些小儿科,但不要忘了,这正是李弘这个六岁小儿干的,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讲,还要奢求什么呢?

等李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上报给李治时,李治大喜过望,喜好文学是李世民的传统,也是李治的最爱,现在这个优良传统又遗传到李弘身上,李治内心的欢喜无法抑制。

于是这本看起来小儿科的著作,为李弘赢得了三万匹绸缎,许敬宗等四大编委也跟着升级,同时还有绸缎相赠。

太子李弘便这样在父亲期待的目光中渐渐长大,到公元668年,他已经十六岁了,在这一年他又做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他请求给两个人追赠官职:一个追赠太子少师,一个追赠太子少保。

什么人,值得李弘追赠呢?

被追赠少师的是颜回,被追赠少保的是曾参,当这个追赠计划被报到李治那里时,李治又被这个儿子震动了一番。

身为太子,能够主动以两位先哲为师,而且还隆重地为他们追赠,这说明他心里是有这两位老师的,而跟着这样两位老师学习的太子,还会有错吗?

李治当即准奏,李弘的第一件大事就此办完,从此颜回和曾参又多了一个身份:太子李弘的老师。

李弘在后世被推崇有加,与这次追赠其实不无关系。

在给颜回、曾参追赠后不久,李弘又办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传递着人性的光芒,彰显着李弘厚道爱仁的人品。

在前面曾经说过,公元668年对于唐朝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李勣将高句丽灭国,完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遗愿,同时将李治时代的文治武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在这个辉煌的背后,也有让李治恼火的东西存在,那就是远征高句丽时居然出现了不少逃兵。

无论在什么时候,逃兵现象都不能容忍,李治自然也不能容忍,于是李治便下了一纸诏书,严令逃兵自动向官府自首,逾期不自首者以及自首后又脱逃的一律斩首,妻子儿女罚没为奴婢,男为奴,女为婢。

诏令下达之后,全国各地按令执行,并没有人对诏令说三道四,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弘站出来说话了。

李弘给李治上了一道奏疏:

士兵逃亡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生病误了军期,有的是因为被俘虏,有的是因为渡海时溺水而死,有的是因为深入敌人心脏地带被敌人杀伤,而现有的军法规定:不因战亡,则同队悉坐。

因此当有人发生意外后,与这个人同队的人害怕军法处置就会选择逃亼?而政府因此就将他们的妻子女儿罚没,事实上他们是情有可原的。《传》里说,与其杀一个无罪的人,则宁可放过一个有罪的人。那么对于逃亡将士的家属,不妨免除他们被罚没发配的刑罚。

奏疏递上之后,立即得到了李治的肯定,一时间很多家庭因为李弘的奏疏得到解放,太子的仁慈有口皆碑。

其实,李弘只是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人当人”,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太子真正做到?

不久,李弘又将自己的仁慈具体化了,具体到太子宫的士兵身上。

当时关中大旱,粮食紧缺,李弘无意间看到有的士兵吃的饭中夹杂着榆皮、蓬实,这些东西显然不是无意中加进去的,而是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能节省点粮食。

李弘看后,心中不是滋味,虽然脸上没有表现出来,私下里却安排人给这些士兵的家里送去了米,既然自己的能力还不能普济天下,那么就从这些士兵先开始吧。





第四十章 因为仁慈,所以悲剧


公元672年,李弘二十岁,这一年是武则天与李弘母子关系的分水岭。

这一年十月二日,李治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太子李弘监督国政,在他看来,李弘已经二十岁了,该是他接受锻炼的时候了。

其实这并不是李弘第一次受命监督国政,早在他十岁时,就有过受命监督国政的经历,不过那时他毕竟只有十岁,还只是一个孩子,而现在他已经二十岁了,已经是个成年人了。

对于李治的这道诏书,武则天的心中百味杂陈,一方面她为儿子的成长感到欣慰,一方面她又有一丝隐忧,让太子监督国政,是否意味着自己手中的权力将会压缩呢?

此时武则天手中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后宫,那里是她权力的主战场,然而由于李治身体状况不佳,同时很多国事又是武则天在掌控,而一旦太子全面监督国政,这是否意味着要从武则天手里分割权力呢?

这是武则天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不甘心看到的。

在前面的书中我曾经提到过,皇家的父子关系是世界上最微妙的关系,而在武则天身上,皇家的母子关系却成了最微妙的关系。古往今来,只要皇后或者太后有权力欲望,那么母子之间的冲突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这些冲突曾经存在于西汉吕后与皇帝刘盈之间,也曾经存在于武则天与四个皇子之间,更存在于慈禧太后与同治、光绪两任皇帝之间。

这一切都是权力惹得祸。

在李弘受命监督国政不久,他在后宫的一个角落里意外地见到了两个人,他被这两个人的遭遇惊呆了。

李弘不期而遇的两个人是他同父异母的两个姐姐: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她们因为母亲萧淑妃与武则天的过节,已经被幽闭在宫廷监狱很久了,在李弘见到她们时,她们已经二十多岁,而且还没有嫁人。

在那个时代,二十多岁还没有嫁人,那得算很老很老的姑娘了,要知道,长孙皇后与李世民结婚时不过十三四岁,武则天被李世民招进宫时也不过十三岁,而义阳、宣城两位公主已经二十多岁了,大好的年华就在宫廷监狱中无情地被消磨了。

仁慈的李弘按捺不住自己的愤怒,他跑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面前要求解除义阳、宣城两位公主的监禁,同时请李治选择上好的人家为两位公主赐婚。

令李弘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请求居然引发了母亲的暴怒,他第一次看到母亲在自己的面前发那么大的火。

李弘还在据理力争,武则天却已经不耐烦了,指着正在站岗的翊卫权毅、王遂古说道:“不就是想要她们俩嫁人吗?好,我现在就把她俩嫁给这两个翊卫!”

李弘惊呆在原地,堂堂金枝玉叶,当朝皇帝的公主,就这样嫁给了两个值班的翊卫?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他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明明看到母后指向了两个翊卫。

如果说一般人家的女儿能嫁给翊卫也是不错的归宿,因为翊卫的出身也是有要求的,一般也是根红苗正的官宦人家子弟。

然而这是皇帝嫁女儿,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儿。

义阳和宣城两位公主婚后的生活幸不幸福呢?习惯宏大叙事的史书没有相关记载,倒是电视剧《大明宫词》里有一段演绎:

(场景:太子李弘在两位公主出嫁之后的表白)

两位公主早已不是公主,她们的生活甚至不如一个平民的女儿。她们不仅要忍受自己崇高血统所无法想象的落魄与贫穷,还要忍受每夜她们的丈夫运用世间最庸俗的智慧构思的恶意侮辱,运用男人最粗糙的心灵酿造的冷落与孤独。她们的面容由于命运的不公而写满了对于生活的恐惧和惶惑,而那上面惟一的饰品仅仅是丈夫酒后的殴痕。儿臣始终不明白,母后,如果您嫁出红、白莲公主真如人们所愿,是为了解救两颗无辜受虐的心灵,为什么将她们嫁给两位血统低贱、目不识丁的门卫?

其实,即使史书上没有明文记载,我们也能想象两位公主婚后的生活。如果两位公主是武则天自己的亲生女儿,那么她们在夫家将会是众星捧月,然而她们是已经被废黜的萧淑妃的女儿,尽管身上还流淌着皇家的血脉,但是皇家已经不把她们当成公主,夫家还会吗?

如此一来,在义阳和宣城两位公主的婚姻上,太子李弘与母亲武则天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进而母子之间产生了难以弥合的裂痕。如果放在一般的人家,母子没有隔夜仇,而放在皇家,放在武则天这样一个有权力欲望的母亲身上,母子是亲人,同时也可以是仇人。

冲突可以有,但武则天从这件事情上已经看出,太子与自己不是一条心,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体系,格格不入的价值体系。

如果李治健在,居中调和,或许母子之间的关系还能缓和,如果李治不在了呢,自己这个太后怎么跟这样一个皇帝相处呢?

他现在就表现自己的仁慈为义阳、宣城两位公主出头,那么他登基之后,是否会给王皇后、萧淑妃翻案呢?

这些武则天不能不想,她也不得不想。





第四十一章 好人李弘的结局


时间走到公元675年三月,这个月发生了一件事。

李治因为长期患有头痛的毛病,痛苦不已,因此便产生了让武则天摄政的想法,这是武则天日思夜想的,但却不是大臣们愿意看到的,因为在他们心中有礼法在支撑。

中书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