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能因一名士卒的私情而辜负国家大义!五月二日,“精明”的王元振及其同谋四十人被郭子仪处斩。叫你算盘打得精。消息传到太原,新任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如法炮制,将杀害邓景山的数十人斩首示众。从此军纪好转,秩序井然,绛州、河东的局面稳定了下来。东山再起的郭子仪心情大好,他准备大展拳脚,大干一场。然而,人在仕途,环境叵测,纵使是郭子仪这样的中兴名将,也无法把握住王朝的脉搏,于是他的命运便随着皇帝的更迭,起起伏伏。





第十五章 二帝归天


从奴到臣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的分水岭。

“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国力蒸蒸日上,一派盛世景象;“安史之乱”之后,国力迅速衰退,国内藩镇林立。而与此同时,在不经意中,唐朝的皇宫内部也在发生改变,最典型也最致命的便是宦官完成了“从奴到臣”的转变。

以前,宦官仅仅是皇帝的家奴,现在,宦官已经从奴摇身一变成了臣!

“从奴到臣”的发端,应该说是从李隆基时代开始。在李隆基时代,著名宦官杨思勖经常带兵出征,无形中他就被李隆基当成一名将军使用。在杨思勖之后,高力士在王朝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只不过他并没有在朝中担任显要官职,因此他的“臣”的身份并不是很明显。

真正标志着唐朝宦官完成“从奴到臣”转变的是李亨宠信的宦官——李辅国。

如果从履历看,李辅国的前半生就活了俩字:失败!

李辅国原名李静忠,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也为了改变命运,李静忠便主动阉割,进宫当了一名小宦官。由于李静忠长得比较丑,一般人都不喜欢他,因此李静忠在从小宦官成为大宦官的路上一片坎坷,很少看到亮光。

后来李静忠投到了高力士门下,指望着跟随高力士出人头地。然而高力士并没有对李静忠青眼有加,他跟一般人一样,对李静忠很不待见。李静忠在高力士跟前苦熬到四十多岁,才得到一个微不足道的机会:到皇家飞龙马厩记账。

说是记账,其实就是当一名普通马童,顺便帮马厩记一下账,这就是李静忠侍奉高力士多年得到的结果,据说高力士还是看在他略通文墨的面子上,不然连这个机会也没有。

李静忠从此在马厩记账,心中充满了对高力士的怨恨。时光荏苒,李静忠对高力士的怨恨渐渐生根发芽。或许,老天看李静忠前半生太苦了,于是给他的后半生安排了两个贵人。

第一个贵人叫王鉷,此人是李林甫面前的红人,在朝中担任多个职务,闲厩使是他众多职务中的一个,这样王鉷就与李静忠有了交集。

作为李静忠的上司,王鉷用心观察了李静忠,时间一长,他发现了李静忠身上的优点:工作兢兢业业,而且勇于举报同事的贪污,更重要的是,他养的马比别人养的马都肥,说明他比别人用心。

王鉷一高兴,便把李静忠当宝贝一样介绍给另外一个人,这个人是李静忠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皇太子李亨。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李静忠可能仅仅是李静忠,不会成为后来的李辅国。

公元七五五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李静忠跟随李亨踏上逃亡之路。在别人还在惶惶不知所措时,李静忠却用自己敏感的政治嗅觉,发现了天赐良机。

在马嵬坡,李静忠空前地活跃起来,他先是参与了诛杀杨国忠的密谋,后来又建议李亨与李隆基分道扬镳,向灵武进军。如果说以前的李静忠是一个贴身宦官,那么从马嵬坡起,李静忠就变成了贴心宦官。从贴身到贴心,看似一字之差,对李静忠而言却是天差地别。抵达灵武郡后,李静忠又跟其他大臣一起劝说李亨登基,在拥立李亨登基的人群中,他是最起劲的一个。从此之后,李静忠不再是以前的李静忠,他成为李亨眼中不可或缺的人。登基之后,李亨将李静忠擢升为太子家令、代理元帅府行军司马,重用的迹象已经昭然若揭。

这时,李亨动了给李静忠改名的念头,李静忠别叫了,以后叫李护国吧!李静忠马上顺杆爬,跪地高喊:“臣李护国谢恩!”李护国叫了没几天,李亨又对他说:“李护国别叫了,以后你就叫李辅国吧!”李辅国就此闪亮登场。改名成功的李辅国从此扮演起重要角色,全国各地来的奏章、行军印信等重要物件都由他保箼?而李辅国也不负众望,他事事小心,事事用心,一举一动深得李亨赏识。如果人生有前世,那么李辅国的前世一定是一条善于伪装自己的变色龙。

在李辅国青云直上的过程中,他非但没有引起别人的猜忌和打压,相反还得到不少帮助,这都得益于他善于伪装,而且伪装得很彻底。就是一个简单的不吃肉,都成了他标榜自己的理由。李辅国双手合十说:“这是因为我追求佛家的修行!”其实,真实原因可能是身体对肉类过敏。久而久之,李辅国“慈善”的形象尽人皆知,人们都以为他是一个性格柔和、心地善良的好人,却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人家的马甲。两京收复之后,李辅国的好日子来了,他跟随李亨进入长安分享胜利果实。进入长安,李辅国完成了“从奴到臣”的转变,他一下接过了N个担子:殿中监、少府监、闲厩、五坊、宫苑、营田、栽接总监使,兼陇右群牧、京畿铸钱、长春宫等使。以前这些职位多数由杨国忠、王鉷、安禄山等大臣担任,现在李亨信不过大臣了,他只信得过李辅国。除了给李辅国身上加担子,李亨还给李辅国破天荒的封赏:

封成国公,实封五百户。

宦官封国公,享实封,这在唐朝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与李辅国一起分享这特殊封赏的还有李辅国曾经的上司——高力士。不同的是,李辅国是李亨的人,而高力士是太上皇李隆基的人。此时的李辅国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看高力士脸色唯唯诺诺的小宦官,他成了新皇帝身边最红的宦官,比当年的高力士有过之而无不及。

众所周知,唐朝中后期,宦官势力扶摇直上,不仅干预朝政,而且掌管禁军,实力大到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如果追查宦官掌握禁军的源头,始作俑者还是李亨,而第一个吃螃蟹的则是李辅国。

李辅国在担任诸多官职的同时,还受李亨委托掌管北衙禁军,为了让李辅国工作方便,李亨特意给李辅国在宫中解决了一套住房。

这还不算,原本皇帝的敕令要由中书省发出,现在改了,由李辅国签字后才能发出。至于宰相和百官,他们离皇帝越来越远,有时政府发生紧急事劼?他们都需要向李辅国奏报,然后由李辅国向皇帝奏报,最后皇帝的旨意再由李辅国向宰相和百官转达。

朝廷格局一旦到了这个地步,李辅国想不红都难。

同当年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一样,人一红自然就会有人主动凑上来,宰相李揆就是其中一个。明明李揆出身崤山以东的名门望族,与李辅国的李姓八杆子打不着,而李揆却不这样认为,他直接以李辅国的子侄自居,一见面便干脆利落地喊道:“五爹!(李辅国在家中排行第五)”

眼看李揆如此投入血本,百官干着急没办法,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欼?喊一声“五郎”。“五爹”也好,“五郎”也罢,只说明了一个事实,李辅国很红。不久,李辅国的红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皇帝李亨居然给他操办了一门亲事。

在开元天宝年间,高力士曾经迎娶了一个小吏的女儿,开了宦官正式娶妻的先河,如今,李亨更上一层楼,他给李辅国选的人家,比高力士岳父家的门第高得多。

李亨选的是前任吏部侍郎元希声的侄孙女。经过这次联姻,元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李辅国妻子的叔叔一举进入高官行列,而李辅国的岳父则升任梁州长史。谁说只有读书改变命运?

婚姻也能!

太上皇搬家

爆红的李辅国在长安城中肆意地享受着胜利果实,心情不是一般地好,多年媳妇熬成婆,换作谁都会兴奋不已。然而,兴奋的李辅国也有不兴奋的时候,那就是遇到高力士时,在高力士那里,李辅国从没有找到舒坦的感觉,因为高力士依然不把他放在眼里。

在别人看来,李辅国已经是炙手可热的红人,而在高力士眼中,他还是当年的李静忠,当年那个不招人待见、四十多岁才当上马童的小宦官,仅此而已!

什么李辅国?你以为你穿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你还是李静忠!

同所有暴发户一样,李辅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在他发迹之前那些轻视他的人的认可,只有在那些人面前挺直腰板,李辅国这些暴发户才能真正有扬眉吐气的感觉。遗憾的是,在高力士的面前,李辅国始终找不到。李辅国不甘心,他不相信自己在高力士面前找不回面子,无论如何,一定要在高力士面前找回丢失多年的面子,一定!李辅国仔细分析了自己和高力士,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高力士只不过是两条狗,一条跟着李亨,一条跟着李隆基。现在一条想盖过另一条,根本的办法就是从主人身上入手,只要把主人身上的文章做足,那么战胜那只叫做高力士的狗,问题不大。李辅国说干就干,他要在李隆基、李亨父子身上做文章,只要把李隆基这个太上皇打落下马,那么高力士还能猖狂几天?

换作别人,一般不敢在李隆基、李亨的父子关系上做文章,而李辅国不是一般人,他知道李隆基、李亨父子关系中的软肋,那就是互不信任,相互猜忌。

尽管李隆基已经将传国玉玺交给李亨,但李亨对李隆基的猜忌从没停止,毕竟自己这个皇帝是“先上车后买票”,万一哪一天太上皇拿出一份“密诏”,自己的“皇帝”头衔可能就过期了。

李亨对李隆基采用了两面派的手法,一方面他在暗中对李隆基有所监视,一方面他在李隆基的面前将仁孝进行到底。最典型的例子是,每逢李隆基驾幸华清池,李亨都会迎来送往,而且每次亲自为父亲牵马一百步以上。

父子俩在相互猜忌中营造着“父慈子孝”的局面,李隆基住兴庆宫,李亨住大明宫,李亨经常通过两宫之间的夹道去看望李隆基,而李隆基偶尔也前往大明宫看望李亨,甚至有几欼?父子俩在夹道中不期而遇。

对于李隆基的物质生活,李亨也非常照顾,他安排陈玄礼、高力士、王承恩、魏悦、玉真公主以及宫女如仙媛在李隆基左右侍奉,皇家梨园弟子也陪伴在李隆基身边。总体而言,李隆基在生活水准方面前后差别不大,如果说有差别,也就是少了一个杨贵妃。

回到长安以来,李亨便刻意保持着与父亲之间的微妙平衼?只是他的心中依然充满忌惮,他的忌惮让李辅国有了空子可钻。李辅国决定斗高力士之后,便开始着手收集李隆基的“劣迹”,不久,“劣迹”积累成册。劣迹一:李隆基经常登临靠近大街的长庆楼,长安百姓路过时会抬头仰望,并且高呼万岁;劣迹二: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剑南道一位奏事官经过楼下时给李隆基请安,李隆基居然把他叫上楼,然后让玉真公主和如仙媛做东,设宴款待;劣迹三: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将军郭英乂等人路过楼下,被李隆基邀请上楼参加宴席。不一而足。看完李隆基的斑斑“劣迹”,李辅国微微一笑:“太上皇,你该下马了。”随后的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