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裤,提着手杖,一个一个游遍宫里的舞榭歌台,从白天一直走到夜晚,从日中一直走到日落。此时的他赫然发现,原来宫里是如此之美,而自己以前却从来没有发现。

晚上夜深人静时,杨广经常做的一件事是看天象和算命,这一直是他的业余爱好,居然已经达到了业余九段的水平。看着天豼?杨广经常对萧皇后说:“天象异常,象征着我的那颗帝星暗淼?看来外边有很多人想害我。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做不了皇帝,我也可以像陈叔宝那样当长城公,而你至少也是沈皇后(陈叔宝妻子)那样的待遇。不必过于烦恼了,喝酒,喝酒!”

夜已深,酒已残,星空暗淡。

沉醉后醒来的杨广突然拿起镜子端看着自己,他看到的不仅仅是韶华逝去的脸,还有经历岁月沧桑的脖子。这高贵的脖子曾经在晋州吹过风沙,在江南历过大雨,在百姓面前仪态万方,在四夷面前豪气干云,而现在,这么好的脖子又该谁来砍呢?

一旁的萧皇后惊愕地看着自己的丈夫,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安慰,而此时,杨广又反过来安慰萧皇后:“富贵贫贱,痛苦欢乐,轮流交替,又何必过于悲伤!”

这就是杨广,皇帝杨广,太上皇杨广,丈夫杨广,佛教徒杨广,老者杨广,普通人杨广。历代都说皇帝是真龙天子,其实那都是骗人的,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是逃不出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无论曾经辉煌,无论曾经神武,到最后,你都抵抗不住岁月侵蚀的苍老。

假使挫折早来十年,杨广不至颓废如此!

假使年轻十岁,天下之事未为可知。



挫折对李渊而言是人生的阅历,对杨广而言却是难以愈合的伤痕;李渊是生命力顽强的野草,愈挫愈勇,而杨广则是温室里的花,一旦温度变化,就是灭顶之灾。因此李渊能以五十一岁的高龄起兵,而杨广却在四十八岁那一年心灰意冷;李渊五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而杨广,五十岁的人八十岁的心。



北方已乱,心意已散,一国之君杨广没有气力去恢复山河,却在酝酿东南割据。大国天子颓废到此,不知道到黄土之下他还有没有脸跟老爹杨坚打招呼了。如果杨坚地下有知,恐怕会马上找块豆腐撞上去再死一回,一了百了。

然而皇帝杨广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是一心一意想迁都了。从地理位置而言,江都四通八达、无险可守,不适合建都,眼前最合适的地方就是丹阳郡(南京)了,毕竟在南北朝时,这也是一国之都,而且还据有长江天险。

迁都论一出,满朝文武七嘴八舌,内史侍郎虞世基代表拥护派,而右候卫大将军李才则是反对派,两个人当着杨广的面大吵一架,武将注定吵不过文官,李才败北愤愤退出。

其实李才代表着很多人的观念,他们认为杨广应该火速返回大兴,只要回到大兴,天下依然是杨家天下,而如果退保江东,那样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土流失,四分五裂,到最后江东也守不住。

无疑,李才的观念是正确的。如果杨广迷途知返,如果杨广能放下身段二次创业,天下并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毕竟到现在为止,杨广还是货真价实的皇帝,李渊的手里只有自己私刻的萝卜章。假使杨广大赦天下,号令天下各郡起兵勤王,那么握有橡皮章的李渊很可能形势急转直下,天下权柄将再回杨广手中。

然而,假设仅仅是假设,皇帝杨广已经累了,也颓废了,再也没有征陈的霸气和征高丽的勇气了,因为他的霸气和勇气已经在过去十三年里用完了。



狼和羊不可能是一条路,地主和长工永远不会是一条心,此时杨广这个最大的地主也遇到了不同心的问题,他手下的骁果卫已经跟他不是一条心了。

皇帝酝酿着迁都,而从关中而来的士兵却酝酿着返乼?迁都和返乡于是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到最后,矛盾终于成为死结,一道杨广永远打不开的死结。

惊变!

有的人想走,有的人想留,想走的是背井离乡的骁果卫,想留的是皇帝杨广。

此时江都的形势已经是暗淡一片,大兴沦陷,洛阳被围,政令不通,全国各地的供奉无法转运到江都来,因此江都也逐渐出现了粮荒的迹豼?而粮荒动摇了骁果卫原本坚定的心。

骁果卫隶属于皇帝杨广的禁军部队,在皇家部队中属于待遇好、地位高的部队,这支部队的主体是关中子弟,而最后出问题就是出在了关中子弟的身上,因为这些人都想家了。

想家在现代看来不是问题,交通发达、信息通畅,想家的问题很好解决。然而在那个年代,信息不通、交通艰难,一封信需要走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种背景下,思乡的情绪也就会蔓延开来。

自从杨广公元616年三下江都以来,全军思乡的情绪就一直在蔓延,除了杨广,剩下的人其实都有思乡的心。这些思乡的人原本指望着过一两年就能回到故乼?然而一年多过去了,皇帝杨广依然没有回大兴的意思,于是回乡就成了一种奢望。

思乡到最后就发展成逃亼?士兵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颗回乡的心。不过多数人也只是说说,毕竟军令如山,逃亡可不是闹着玩的。

终于还是有人带头吃了螃蟹,这个人就是禁卫郎将窦贤。窦贤的出逃还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次集体行为,他是带着直属部下集体逃亡的,他这一逃,江都就炸了锅。皇帝杨广可以原谅个人的逃亡,但他无法原谅窦贤的打包逃亡,在他看来,这不是逃亼?是背叛。

“追回来,斩!”

杨广以为斩了窦贤这只鸡剩下的猴也就老实了,没曾想,鸡杀了,猴更闹腾了,从此逃亡的人更多。杀鸡儆猴居然起了反作用,什么世道啊!

杨广用他聪明的脑袋想了又想,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很绝:“逃亡者斩,部属有逃亡的领军者斩,另外赠送灭族!”

这个方法太绝了,对任何人都很绝,甚至包括皇帝杨广本人,正是这个决绝的方法,让杨广引火烧身。(倒霉孩子,告诉你别玩火!)



在杨广的酷令下,有三只猴子活跃了起来,为了自身的安全,三只活跃的猴子走到了一起来。三只猴子分别是虎贲郎将司马德戡、虎贲郎将元礼和直阁将军裴闵通。

当时司马德戡正奉杨广的命令率领骁果卫驻扎在东城,任务是保障皇帝的安全。然而司马德戡却已经无法集中精神,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安全可言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死路。

为什么说都是死路呢?这都是皇帝杨广造成的。

首先,司马德戡准备履行自己的职责,向皇帝报告骁果卫中有人想逃亼?然而司马德戡又担心杨广说他夸大其词,龙颜一旦不悦,当场打死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因此这是死路。

其次,如果不报告,只要骁果卫有人逃亡,那作为领军的虎贲郎将,是负有领导责任的,不用啰唆,斩立决,打包赠送灭族。也是死路。

第三,即使手下无人逃亼?同时也不需要向皇帝汇报,但是谁能保证远在关中的家属不投降李渊呢?只要家族中有一人投降李渊,那么不好意思,斩立决,外送灭族。还是死路。

司马德戡,元礼,裴闵通分析完后颓然发现,皇帝杨广留给他们的是一道三选一的选择题:你们是死啊,死啊,还是死啊?选来选去都是死,还选什么呢?

那么如何才能逃出杨广设立的死亡选题呢,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弃考!这道题老子不答了!



弃考说白了就是逃亼?逃出生天,让杨广抓不着,死亡选择题自然也就失效了。



想了弃考这个秘方,司马德戡等人就开始寻找同盟军,这一找不要紧,弃考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个队伍中有内史舍人元敏、鹰扬郎将孟秉、门下省符玺郎牛方裕、勋侍杨士览、虎牙郎将赵行枢等。

渐渐地,弃考已经不是小秘密了,而成了公开的秘密,大家不再窃窃私语,而是光明正大地在大庭广众下讨论,明白人知道这是研究逃亡方案,不明白的还以为他们在召开选举大会呢!

这个时候有个机灵的宫女听说了猴子们的弃考计划,本着对皇族的忠诚,宫女迅速报告了萧皇后,萧皇后不敢怠慢,赶紧带着宫女去见杨广,令她们大吃一惊的是,她们面对的不是皇帝杨广,而是鸵鸟杨广。



杨广听完宫女的汇报,勃然大怒:“这说的是什么话,太平世界都被你们这些人说乱了,推出去,斩了!”

得,机灵宫女没得到封赏,倒得到了兜头一刀,这个世界已经不正常了。

在这之后,还是有责任心强的宫女向萧皇后汇报,而萧皇后只能苦笑着告诉宫女,天下已经不可挽救了,再多说只能让皇帝烦恼,不必了。



此时的杨广就是一只鸵鸟,把自己的头埋在沙子里,然后跟自己说:“我什么都没看见耶!”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像杨广这样,“我不思,所以我不在!”

如果猴子们仅仅执行弃考方案,那么鸵鸟杨广至少暂时安全,毕竟逃亡的不会是全部,而剩下的名额可以在当地招募填充,杨鸵鸟至少还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然而,不久之后,弃考方案却发生了变故,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的介入,这个人就是将作少监宇文智及。

宇文智及的名头不够响亮,而他老爹的名头却很响,他老爹就是杨广的死党宇文述。

宇文述有三个儿子,按着长幼的顺序分别为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从智商和学识来看,宇文士及是最高的,杨广最喜欢,顺便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宇文士及。

相比之下,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则不太受待见,两个人曾经因为私自与突厥贸易被杨广判处死刑,直到被斩前的一刻才下令赦免,而且赦免还是看在宇文述的分上。在赦免死刑之后,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一直被软禁,直到宇文述去世之后,杨广大发慈悲,才把哥俩放了出来,并委以重任,然而他没有想到,这一放竟然是后患无穷。



宇文智及是怎么知道弃考方案的呢?他是从两个朋友那里得到了消息。这两个朋友,一个是赵行枢,一个是杨士览。赵行枢是他的铁杆朋友,而杨士览则是他的外甥。现在赵铁杆和杨外甥把弃考的方案告诉了宇文智及,并且约定三月十五日一早执行。

初听弃考方案,宇文智及很兴奋,同时对赵铁杆和杨外甥充满了感激,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觉得这个弃考方案问题有个巨大的漏洞,这个漏洞就是忽视了杨广的威望。

在宇文智及看来,尽管杨广无道,但毕竟还是有人执行他的命令,一旦杨广下令追捕弃考的猴子,那么猴子必然逃无可逃,最终还是死路。



不逃是死,逃也是死,难道就没有活路了?

宇文智及缓缓地说:“有,但必须修改方案,不能弃考了!”

“不弃考,那不是死吗?”

“方案很简单,做掉出题人!”宇文智及缓缓地抛出了最关键的一句。

是啊,弃考不是万全之策,出题人还可以下令把人抓回来重考,然而如果做掉了出题人,考题也就不存在了,死路也就变成了活路。

宇文智及的话让赵铁杆和杨外甥茅塞顿开,他们不知道,这其实是宇文智及的经验之谈。在那次不遂的斩首中,宇文智及明白了一个道理,刀把只有握在自己的手中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