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德二年,兼纳言。

武德四年,拜侍中。

武德五年,进封江国公。

诸位如果还记得的话,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当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向李渊通报玄武门事变时,陈叔达正和裴寂、萧瑀一起陪在李渊的身边。也正是陈叔达和萧瑀当场建议李渊让位给李世民,算是为李渊在死棋中找到了一招活棋。

事实上,陈叔达和萧瑀早就算“挺秦王派”了,让李渊让位的建议只不过给李世民送个顺水人情。

继位之后的李世民有恩必报。贞观初年,加授陈叔达为光禄大夫。

然而进入贞观年间后,陈叔达的仕途从高速路变成了山间小路。

武德九年十月二十五日,刚刚与李世民分享了四个月的胜利果实,陈叔达的仕途突然遭遇了急刹车。

当日,李世民的心情非常低落。原因是他看到了大臣们的新旧不和,老资格大臣萧瑀与新晋大臣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有着很深的矛盾。房玄龄等人看不惯萧瑀“资深老臣”的派头,萧瑀也看不惯房玄龄等人新人当权,而且与自己的老对头封德彝亲近。因此就给李世民上了一道言辞激烈的“亲启密奏”,这封“亲启密奏”火药味十足,让李世民颇为恼火。

李世民本来心里就有火,没想到陈叔达和萧瑀因为意见不和,当着李世民的面又吵了起来。这下皇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陈叔达、萧瑀“御前争吵对皇帝不敬”,双双被免职。以后要吵到马路上吵吧,没人管你们,反正是两百姓。



百姓也就是说说,说到底,李世民还是个念旧的人。

等到陈叔达在家为母守孝期滼?李世民又委任陈叔达为遂州都督。这一次陈叔达却没有从命,理由是有病。事实上是真有病,不是装的。

又过了一段日子,李世民又想起了他。这一次不用出远门了,就近在长安上班,官不算大,礼部尚书。

如果能在礼部尚书任上持久也算不错的结局,然而陈叔达的挫折又来了。

在陈叔达就任礼部尚书不久,他又遭到了弹劾,理由是“闺庭不理”。用通俗的话说是家庭私生活出现了丑闻,这在讲究名节的当时可是不小的罪责。

幸好,李世民是个有恩报恩的人,没把这件事放大,只是给陈叔达安排了闲散官职,原有待遇照旧,提前进入退居二线的状态。自此陈叔达的仕途体面的走到了尽头。

李世民为什么对陈叔达如此照顾?《旧唐书》给出了答案:



建成、元吉嫉害太宗,阴行谮毁,高祖惑其言,将有贬责,叔达固谏乃止。至是太宗劳之曰:“武德时,危难潜构,知公有谠言,今之此拜,有以相答。”叔达谢曰:“此不独为陛下,社稷计耳。”



看明白了吧?关键时刻关键的几句话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贞观九年,陈叔达卒,谥曰缪。后赠户部尚书,改谥曰忠。这样武德年间又一重臣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他的路不算平坦,但比裴寂好的多。



陈叔达的路走完了,该说说萧瑀的路。

同陈叔达一样,萧瑀也是皇亲国戚。值得一提的是,萧瑀祖上的江山还是被陈叔达的祖上夺走的。南朝宋齐梁陈更替,陈叔达家的陈取代的正是萧瑀家的梁,而两大皇族后裔同时给李渊打工,李渊的谱够大的。

萧瑀,字时文,其高祖为梁武帝,曾祖为昭明太子,祖父萧察为后梁宣帝,父亲萧岿为后梁明帝,姐姐为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皇后。

从祖上和姐姐来看,萧瑀算得上纯粹的金枝玉叶,不过同陈叔达一样,他在唐朝的地位也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

其实萧瑀在姐夫杨广的手下当官已经混的风生水起。一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内史侍郎,本来还有可能更进一步,结果坏就坏在自己的嘴上了。

说起来,萧瑀也是一片好心,结果好心遇上了驴肝肺,谁的驴肝肺?

他姐夫,隋炀帝杨广的。

隋大业年间,隋炀帝北巡至雁门被东突厥大兵围困,二十万东突厥大军围困雁门一座孤城。不出意外的话,杨广和所有随从将有可能被活活饿死。

这时候,小舅子萧瑀站了出来,建议姐夫杨广派使节前往东突厥国内向义成公主求救,兴许还有一线生机;另外请杨广下令,不再征辽东,以安抚人心。

两个建议杨广都采纳了,前一个建议立马见效。义成公主谎称边境报警骗得始毕可汗撤兵而去,而后一个建议,杨广却出尔反尔,表面同意,心底却有另外的打算。

等到三征辽东时,杨广就把自己在雁门做的不再征辽东的承诺抛在了脑后,并且为自己当初的承诺找到了一个替罪羊,他的小舅子——萧瑀。

杨广谓群臣说:“突厥狂悖为寇,势何能为?以其少时未散,萧瑀遂相恐动,情不可恕。”意思是说,突厥人能成什么气候,都怪当时萧瑀大惊小怪给我出的馊主意,还不让我征辽东,我怎么有这么个不成器的小舅子呢?

随后,杨广下令,将小舅子萧瑀降职为河池郡守,即日启程。

自此,萧瑀与姐夫杨广分道扬镳。姐夫杨广以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冲向了辽东,遭受了第三次惨败;又以一去不归的势头三下扬州,最终在扬州兵变中被弑,结束了自己的大业。而小舅子萧瑀却在河池郡守任上等到了李渊的起兵,后举河池郡向李渊投降,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开始了自己在唐朝的仕途。

在李世民继位之前,萧瑀在唐朝的仕途也是一条高速路。

李世民为右元帅攻洛阳时,萧瑀为元帅府司马;

到平定王世充,加邑二千户,拜尚书右仆射;

武德五年,迁内史令;

李世民继位后,迁尚书左仆射。



萧瑀为什么在武德年间仕途如此之顺,有四个原因:

一、为人正直;

二、累世金枝玉叶;

三、李渊母系独孤一脉女婿;

四、熟识国典朝仪,孜孜自勉,留心政事。

有了这四个原因,萧瑀想不得宠都难。因此,李渊以心腹视之,每次临朝听政,都赐萧瑀升于御榻而立,亲切地呼之为“萧郎”。



然而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一路高歌的萧瑀还是在李世民继位之后开始走下坡路,这一下就是二十多年。

李世民即位之初,本着沿用老人的原则,任命萧瑀为尚书左仆射,任命封德彝为尚书右仆射。本来萧瑀以为自己领袖群臣的时代到来了,结果没想到,自己面前是一个又一个大坑。

给萧瑀挖第一个大坑的是右仆射封德彝。

封德彝,典型的左右逢源之人。先后侍奉过杨广、李渊、李世民三位皇帝,无论谁当皇帝他都能得到重用,靠的是什么?两个字,圆滑。

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储时,封德彝坐山观虎斗,眼睛看着二虎相争,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鉴于李建成有嫡子身份,因此封德彝的天平就倾向了李建成。后来太子建成因为卷入杨文翰谋反险些被李渊废掉,正是封德彝上书力挺李建成,才使李建成有惊无险的保住了太子之位。而李世民对此却一无所知,反而认为封德彝是个好人,一个能替自己说话的好人。

李世民的错觉一直延续了二十多年,直到封德彝死后十六年当年的真相才被调查清楚:原来人家封德彝谁的人也不是,人家就是一个切豆腐的——刀切豆腐两面光,谁也不得罪。

尽管封德彝是个切豆腐的,但挖起坑来也是个高手,萧瑀与他共事仅仅几个月,就掉坑里了。

封德彝挖坑的手法很简单,四个字:反复无常。

通常手法是这样的:萧瑀事前跟封德彝商量好上奏皇帝的奏折,说好两人要统一口径说服皇上。然而到了李世民面前,封德彝马上变脸说自己压根不赞成萧瑀的提议,反过头来再来找萧瑀提议中的漏洞。这就等于当场给萧瑀挖个坑,让萧瑀自己在坑里慢慢跑。

这样的事有个两三欼?萧瑀的脸也就丢尽了。再加上萧瑀也有自己的毛病——嘴狠,得理不饶人,这样左仆射萧瑀的朋友越来越少,而右仆射封德彝的朋友越来越多。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新人愿意跟和蔼可亲的封德彝做朋友,而不愿意跟萧瑀在一起。

感到受冷落的萧瑀小朋友随后给李世民上了一道亲启密奏,这道亲启密奏写的措辞激烈,火药味十足。隔着纸张李世民就能闻到里面的醋酸味,李世民尽管能忍,也是有脾气的,堂堂左仆射跟群臣争风吃醋,像什么样子?停职反省,家里蹲着吧。



在家里蹲了一些天后,李世民的火消了,随即下旨,萧瑀官复原职,接着当尚书左仆射。

然而萧仆射复职没多久,又出事了:当着皇帝李世民的面跟陈叔达打起来了。

当天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仅仅是两个人意见不和,结果两个老资格大臣面红耳赤的吵了起来,像两只斗鸡一样,就差抬胳膊挽袖子直接肉搏了。

一直冷眼旁观的李世民再也忍不住了,老爹李渊留下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啊?不是老油杼?封德彝),就是老棒槌(裴寂),再不就是两只斗鸼?萧瑀、陈叔达),什么素质啊!

李世民一声大喝,两只斗鸡各自收了声,草草收场,当场他们得到处理意见:御前争吵,大不敬,双双免职。

这样,经过封德彝的挖坑以及萧瑀自身的“努力”,武德时期重臣萧瑀终于坐上了滑梯,从尚书左仆射的高位滑落到谷底,也滑出了贞观一朝的核心层。

从此,萧瑀的仕途走出了S型,时而接近权力中心,时而远离,时而近,时而远。如果说李世民是太阳,那么房玄龄、长孙无忌就是围绕李地球的九大恒星。至于萧瑀,只能算作狮子座流星雨,时而有,时而无,没有规则可言。



一年后萧瑀授晋州都督;

再一年后,征授左光禄大夫,兼领御史大夫;

后弹劾房玄龄、魏征、温彦博等人,以失败告终。罢御史大夫,转任太子少傅,不再参预政事;

贞观六年,授特进(文散官二级,正二品),行太常卿;

贞观八年,为河南道巡省大使,不料刑讯逼供致人死命,幸亏李世民力保过关;

贞观九年,拜特进,复令参预政事;

贞观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并图形于凌烟阁。这一年,立晋王为皇太子,拜太子太保,仍参预政事。

贞观二十年,萧瑀再次得罪李世民,得罪的理由居然是反复无常。事情起因是这样的,萧瑀由于看不惯房玄龄等人得宠恳请出家为僧,李世民勉强准奏,然而紧接着萧瑀又变卦了,再次上奏:考虑再三,不能出家为僧。如此反复无常,简直把自己当成幼儿园的小朋友,同时也把李世民当成了小朋友,此时的李世民只有一个念头:萧瑀,你在逗我玩呢?

随即李世民下诏,将萧瑀赶出中央,外放为商州刺史:再也不跟你玩了。

于是在唐朝奋斗了将近三十年的萧瑀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怀里揣着驿动的心,手里却没有一张票根。

大业十四年他是河池郡守,贞观二十年他是商州刺史,强盗哥伦布歪打正着的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而老臣萧瑀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人生原来有时候也是一个圆。



贞观二十一年,萧瑀被征授为金紫光禄大夫,复封宋国公。从幸玉华宫,遇疾薨于宫所,享年七十四岁。

萧瑀的一生是跌宕的一生,起伏的一生,有故事的一生,如果拍成电视剧,片名可以用两个字:《浮沉》。

他曾经官至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

他曾经外放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