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侯夫人-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下我拿给你。”

站在另一边的满娘听了两位姐姐的对话,眼睛转了一圈,也跑过来抱着茵娘的手臂,亲亲热热的道:“二姐姐,我也要礼物。”

茵娘跟这个庶妹关系向来不亲密,就是现在,她都还记得当初在林平县,斗姨娘与陈夫人争宠之时,这个庶妹躺在地上撒哭冤枉陈夫人打她的情景,实在是令人喜欢不起来。满娘也向来对正房嫡出的三位姑娘不亲近。

如今茵娘还真不习惯满娘对她的亲热,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姑娘扑上来,茵娘也不好不理她,只好道:“你的礼物,我等一下让人拿给你。”

满娘又道:“我的礼物是什么,跟三姐姐的是一样的吗?”

茵娘愣了一下,低头看着那双一直闪闪发光看着她的眼睛,心道:果然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几年过去了,这妹妹也还是让人喜欢不起来。

陈夫人看着满娘的样子,瞪了她一眼,怒道:“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你还有没有规矩?”说完又转头对旁边的丫鬟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把四小姐带下去。”

旁边的丫鬟急忙上来拉着满娘走,满娘一边挣扎着,一边道:“你别拉我!”说着又抬头望着茵娘:“二姐姐,你还没回答我呢,我的礼物要跟三姐姐一样的,要不然我可不依的。”

陈老爷看着被拉着出去的满娘,努了努嘴想帮满娘求求情。虽然他也觉得这个小女儿说的话有些不对,但也是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嘛。但看着陈夫人瞪过来的眼睛,再看看站在二女儿旁边的女婿,最终还是没开这个口。

满娘的这件事情最终也只是小小的插曲,满娘出去后,接着很快气氛又融洽起来。

到了中午,陈家设宴款待新女婿,宴席丰盛,各色菜肴做了满满的一桌,酒是上等女儿红,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丁陈老爷陪饮。

等吃过了午饭,茵娘与陈夫人和萍娘一起到正院说话,林凤祁则留在外面让陈老爷招呼。

等入了正院,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婴儿的哭声,茵娘正觉得奇怪,等进了门,才发现竟是她那名为根哥儿的便宜庶弟。此时不知因何而啼哭,奶娘抱着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哄着。

或许是奶娘照顾得法,根哥儿很快就停止了哭声。等陈夫人和茵娘萍娘进来,奶娘抱着根哥儿给陈夫人等人行礼。

陈夫人此时见根哥儿没再哭,也不再管他,对奶娘道:“你将小少爷抱到隔壁暖阁里去,注意别让小少爷冻着了。”

奶娘道是,然后就出去了。

茵娘看着奶娘抱着孩子走远之后,才回过头来问陈夫人:“娘,根哥儿怎么会在你院子里?”

说道这个,陈夫人显得有些义愤填膺,对茵娘道:“说道这个我就生气,我就没见过这么当娘的。前天的时候,斗姨娘和秋姨娘因为一根簪子在院子里吵起来了,根哥儿在房间里哭得震天响也没人管,我过去的时候,那孩子躺在床上嗓子都几乎要苦哑了。我看不过,将秋姨娘训斥了一顿,便将根哥儿抱到我房里来照顾,免得这老陈家的独苗苗让个姨娘折腾没了,我以后到了地底下见了公婆也难交代。这秋姨娘也是狠心,根哥儿抱到我房里这两天,她竟一次也没来看过。”

秋姨娘可不像笨人,她会为了根簪子而不管她用以安身立命的儿子。这话说出来,茵娘怎么都不会信,想当初秋姨娘随着陈老爷来京城,根哥儿不过两个月大,一路风尘仆仆,根哥儿可是被她照顾得面色红润的到了京城。能这样反常的不管儿子,那必然是有所图。

现在的陈夫人有什么能让人图的呢,除了嫡子的地位,还有的恐怕就是两个高嫁有出息的女儿。

秋姨娘怕也是看清楚了陈家的形势,根哥儿虽然是陈老爷唯一的儿子,但陈老爷现在在家中基本上是没什么地位了,陈家的家底一穷二白,现在吃的住的都是陈夫人的嫁妆,她现在就是再讨好陈老爷,也不能给她儿子谋到多少利益。

讨好陈老爷没用,不过可以攀上陈夫人嘛。若根哥儿记在了陈夫人名下,并且由陈夫人养大,不说陈夫人的两个女儿对这个非一母同胞的弟弟有多少感情,看在是陈夫人养大的情分上,总会看顾一二,就这一点,都能让根哥儿受用无穷了。

当然,陈夫人虽然没有儿子,但不表示她就愿意抚养妾室的儿子,更何况陈夫人一向讨厌妾室,就算秋姨娘凑上去讨好怕也没有用。不过好在陈夫人是个心软的人,所以秋姨娘才会想出这个计策,故意引得陈夫人看见她对根哥儿照顾不周的样子,好对根哥儿产生同情。

不得不说,秋姨娘其实要比斗姨娘聪明很多。早些年要是陈老爷纳的是秋姨娘而不是斗姨娘,只怕陈夫人被欺负得连骸骨都找不到了。

 第74章 敬妃



茵娘走到陈夫人旁边坐下;问陈夫人道:“娘,你很喜欢根哥儿,想将他养在膝下吗?”

陈夫人道:“那也不至于,不过是看他可怜;才想将他抱过来照顾罢了。”

“娘;你还是将根哥儿抱回给秋姨娘养吧;秋姨娘是根哥儿的亲娘,哪里会不疼他的。”

陈夫人也不是什么笨人;听着茵娘的话也听出点味道来了,于是问道:“怎么;你是觉得秋姨娘在诈我?”再想到前些时候陈老爷一直在她耳边碎碎念,想让她将根哥儿记在名下,那时候她不耐烦管陈老爷的庶子,不愿意。难道秋姨娘是故意让她看见她不管根哥儿,好让她觉得可怜,指望这样她就愿意将根哥儿记在名下。陈夫人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

茵娘却没有回答陈夫人的话,反而说道:“娘,你知不知道,原来皇后娘娘是想抱养白贵嫔身边的二皇子的,你知不知道皇后娘娘后来为什么又不愿意抱养二皇子了?”

这种事情陈夫人自然是不知道的。

茵娘继续说道:“是因为白贵嫔在皇上面前帮自家的兄弟求官,因此皇后才疏远了白贵嫔,反而选择抱养姐姐的儿子的。姐姐的娘家有亲近的兄弟,对姐姐和小皇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陈夫人听后低着头,露出沉思的表情来。茵娘见此,便不再多说。

她现在已经出嫁,以后回家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在家的时候她也不想浪费与母亲妹妹相处的时间,于是又用其他的话题引开了陈夫人的思绪。

新婚一月不空房,新婚第一个月,新妇是不能在娘家留宿的,新妇须赶在日落之前赶回夫家。

陈夫人看着时辰差不多时,便依依不舍的将茵娘和林凤祁送出了门。

茵娘和林凤祁走后,陈夫人又坐在椅子上低头沉思了一会,但很快就站起来,使唤身边的丫鬟道:“你去将秋姨娘叫过来,让她将少爷抱回去养,你跟她说,孩子是她生的,自该由她这个做娘的管生管养,她若不将孩子抱回去,我就抱给斗姨娘让她替她养。”

她虽然可怜这个孩子,但自然也还是亲女儿亲外孙更重要的,没有让她为了这便宜庶子而不管女儿外孙的道理。

####

回门回来第二日,便是腊八节,宫里如往年一样,照样有腊八粥赏赐出来。永宁侯府自己也做了腊八粥,盛在白釉瓷瓮中,由丫鬟们分发送往各处的亲朋好友。

二公主生于腊八节,今日亦是二公主的周岁日,因着再过几日便又是三皇子的满月礼,陈嫔娘娘秉着低调的原则,在请示了皇后娘娘之后,并不准备大办二公主的周岁宴,仅在澜和宫内开了几席,邀请了一些宗族近亲的王妃公主和京中一品的外命妇。

若按民间风俗,茵娘作为二公主的亲小姨,是定要参加二公主的周岁宴的。但皇家毕竟不是普通人家,茵娘现在的身份是永宁侯世子夫人,按照大燕的诰命制度,属于正三品。按品级,茵娘并不到参加的资格,宫里又没有特别的旨意出来,因此二公主的周岁礼,茵娘并没有参加。只是在林侯夫人回来的时候听到,小公主抓周时竟然抓了一本诗经和一把小木琴,喜得皇上直称:“皇家要出一位才女公主咯。”

新婚前四日,茵娘与林凤祁都没有什么得闲的时间,直到了第五日,才好好的闲了下来。林凤祁原本说了是要带茵娘出去好好玩一日的。茵娘虽然在京城住了一年多,但平时出门的机会少,根本没什么机会出门,茵娘是极想出去逛一逛的。

结果早上一起来,打开窗户发现,外面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冒着飞雪瞎闲逛,茵娘还没有这么浪漫的情怀,不得已,出门逛街的念头只好打消了。

两人无事可做,便围在炕桌上玩双陆。茵娘琴棋书画不咋地,玩双陆却非常拿手,两人玩的时候,基本上茵娘赢得时候多。不过,玩双陆那也不能玩一天的,两人玩着玩着就转战到床上玩其他游戏去了。

林凤祁前两日忍得狠了,到今日得了娘子的允许开了荤,两人在床上厮磨,一直折腾到了快傍晚才停下来。林凤祁酒肉餮足之后,抱着累得手指头都抬不起来的茵娘,一边意犹未尽的回忆着刚才的韵味,一边叹道:“果然是美人恩,英雄冢。”

茵娘与林凤祁的新欢便这样一晃过去,到了腊月初十,林凤祁开始每天去军衙当值,而茵娘则开始慢慢学习为人媳妇的生活。

她先是花了些时间归拢了自己的嫁妆,特别是铺面田亩一类的固定产业,虽然不用自己亲自打理,但该选那些人去打理也是有讲究的。就算选了人去管理,那也要时不时的将管事庄头敲打一番,或者时常查看账目做到心中有数,免得被滑头的管事庄头期满了去。又有沐德堂的内务之事。好在沐德堂原来便被管理得井井有条,茵娘接过手来倒也没有花多少力气。

等茵娘将这些都理顺之时,日子已经滑到了腊月十六。

腊月十六是三皇子的满月宴。三皇子因是养在皇后身边,皇后将他的满月宴办的比他前面的两位兄长都要盛大一些。茵娘随着林侯夫人一起进宫参宴,宴中茵娘并没有看到燕娘,席上只有皇后抱着三皇子接受众人的祝贺。

穿着真红金绣龙凤纹大袖衣,红罗长裙,红褙子的皇后抱着用大红襁褓裹着的小皇子。皇后看向小皇子的神情慈爱,面带光辉,看得出来是极喜欢小皇子的。

围在皇后身边的命妇太多,茵娘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多看小皇子一眼,只从襁褓中稍稍露出的小脸上看出,小皇子面色红润,应该是长得极健康的。茵娘欣慰的同时,看着热闹喜庆的满月宴,却独独缺少了皇子的生母,茵娘也是有些为自己的姐姐黯然的。

二皇子的满月宴过去不过两天,接着在陇西打败了北羌的两位薛将军班师回朝,皇帝厚赏两位将军,除了赏赐良田千亩,黄金万两之外,两位将军官升一级,骠骑将军薛简,官升荣禄大夫,为从一品,广威将军薛唯,官升昭勇将军,为正三品。

自此,朝堂之中,原本地处劣势的淑妃和宁国公一系,重新回到与皇后和康国公一系相对平衡的地位来,甚至可能稍强于皇后和康国公一系。

就连后宫之中,同为薛家人的薛淑妃在抄写了几个月的经书之后,也以华丽丽的姿态回归众人视线。据闻皇帝连晋升淑妃为贵妃的旨意都已经拟好了,就等着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候下发旨意晓喻六宫。

不过皇后对此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在皇帝提出晋升淑妃之时,亦向皇帝请示:陈嫔和白贵嫔等生育皇嗣有功之人,是不是也该晋一晋了?另还有一些新承宠,侍奉帝王有功的人,也该抬一抬份位了吧?正好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