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定良缘-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皇帝即便不为惠妃出气,不管死去的罪人丽妃和柔妃,也要为他那三个被人害死的骨肉讨个公道,下旨彻查,只要与此事有关的人,一经认定。格杀勿论!

德妃也难免受到牵连,因为刘氏在被坠下胎儿之前,来过绮春宫请安,吃的喝的,均是绮春宫的食物!

德妃惊慌失措,她绝不会做那样的事,但事实明摆着,她百口莫辩!

仁王跪求德妃:为了儿子和孙子们,一定要保住自己!

德妃听着儿子提及高皇后生前在后宫做下的事,泪流满面,那也是一个事实,她当年答应过皇后守口如瓶的,但现在不能了,她必须向皇帝披露真情,把高皇后生前所作所为和盘托出,不单只为了保住自己,她获罪无所谓,可怜庄王和仁王会被母亲连累,从此沦落尘埃!

高皇后曾经布下一张网,明里暗里给后宫妃嫔们服用奇效药丸,德妃和楚王府出来的侍妾们后来不再生育,就是因为吃多了皇后发下的药丸!

皇帝在德妃的绮春宫里和德妃独处小半天,谈了很久,再走出来时面色灰暗,像老了几岁。

不是没想到过,只是不愿意相信而已。

下意识地走进宜瑞宫,握着他最怜惜的惠妃冰凉柔软的手儿,耳听她无助的饮泣,看着那秀丽苍白的脸上尽是泪痕,皇帝眼神突现异样狠戾之色。

皇后已死,死人是不能作怪的,熟知并能够动用那张网的除了皇后最钟爱器重的好儿子之外,还能有谁?

后宫再次进行地毯式搜捕杀戳,所有与前皇后沾边儿的太监内侍,全部身死,包括皇帝近侍秦澄!

秦澄和张童,都是皇帝最亲近最信任的大太监,张童是先帝给的,小小年纪就跟在当今皇帝身边,秦澄也是自小进宫,却是高皇后身边一位亲信嬷嬷的干儿子,他先是皇后的人,然后才到了皇帝身边!

严刑拷打也逼不出一句话,秦澄和他手下十几个大小太监铁嘴铜牙,撬都撬不开,却宁愿喝下毒酒赴死,也不肯招供认罪,皇帝痛惜秦澄,又恼恨不已——他贵为天子,竟不能取得秦澄的忠诚!

但有宫嬷嬷和宫女受不住刑,供认确实受上头指派做过那样的事,问上头是谁,宫嬷嬷胆怯地指了指东边:

“太子府!”

招供画押,之后不但没有什么好处,仍免不了一死,宫嬷嬷和宫女们惊恐万状,大喊冤枉,她们却不是秦澄手下,多数在闲置宫院里做杂役的,此时喊冤已经迟了,她们必须得死!

证人未经对质先自撞死伏法,虽然不合理,但凭那一纸供状呈上,也足够让皇帝狂怒。

本欲立即将太子废黜、治罪,朝臣们纷纷求情,几位重臣更从各个方面陈述其中不合理处,皇帝才略微隐忍。

当着百官的面,不容太子有半句申辩,剥夺监理国事权利,太子手中所有事务尽数移交仁王、庄王、敬王分别代理,皇卫将其从皇宫押回太子府,并层层封锁太子府,太子被禁足三个月面壁思过!

再着令仁王继续搜寻相关证据,三个月之后,太子由宗人府审讯,到时视其罪状轻重另行论处!

这就是赵瑜赶在六月份从江南启程返京的原因,路上却又不急不缓,一为保护小乔和胎儿,二是另有所图,九月回到京城,刚刚合适!

暗中的安排早已妥当,正紧锣密鼓的展开。

太子也早收到赵瑜的密信,因而他肆无忌惮,禁足当中照旧不依不饶地与仁王对着干,该有的动作一个不放松,这却不是赵瑜赞同的。

他不会放过仁王,自当尽力保住一母同胞的哥哥,但不代表他能够随时遏止得住父皇的震怒。

太子疑防亲兄弟,赵瑜便索性退后一步,由着京城里龙争虎斗,他只作壁上观,此时一旦插手,仁王行动明显受制,宗人府的审问结果容不得仁王过目或修改,太子更是不可能松口说出任何有损母后、于己不利的言词。

而赵瑜为仁王布下的网,随着仁王的脚步延伸铺展,未到时辰,不忙着收拢。

一家人回到端王府,稍作修整,赵瑜即领着双胞胎和长子赵炫,带着从江南带回来的礼物进宫拜见皇帝。

皇帝看起来没有多大变化,呵呵笑着把双胞胎抱在怀中,两个漂亮可爱的孩子喊一声皇祖父,在皇帝脸上一边给他亲一个,皇帝又感动又高兴,当即赐宴为儿孙洗尘,看向赵瑜的目光仍像往常那样充满疼宠,赞赏地笑道:

“小乔那丫头不错,生的儿女个个活泼健康,聪明灵慧,深得朕意!难怪你们走得这么慢,原来又给朕怀上一个孙子,很好!朕自会厚赏于她!”

赵瑜俯身揖道:“儿臣代小乔谢过父皇!小乔因身子不便未能进宫觐见父皇和皇祖母、德妃娘娘,自觉不安。感念父皇照看炫儿这许久,儿臣与小乔特地为父皇备得一份礼物,唯望父皇不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快快呈上让朕看一看!”

皇帝大喜,摸摸赵炫的脑袋:“哈哈哈!难得你们有心,记得朕这个情——你且瞧瞧,炫儿很好吧?朕为这小子可没少费心机!”

赵瑜从善如流:“是!儿臣和小乔看到了,炫儿长高不少,又健康又壮实,儿臣非但不能在父皇跟前尽孝,反累父皇辛苦照看孩儿,内心惶恐!”

皇帝眉开眼笑,十分舒坦:“嗯……好!你们有使命在身嘛,朕照看自家孙儿也应该,无妨无妨!”

当看到几十个内侍抬上来一个大得惊人的木箱子,皇帝扬眉瞪眼,嘴巴半天合不拢,待内侍们小心冀冀将木箱子放下,赵瑜请皇帝走过去亲手解开木箱子侧边上打着蝴蝶结的红绸缎带:

“小乔说:解开这个结,便表示父皇亲手收了礼品!”

皇帝又是一阵大乐:“这丫头,鬼点子不少!”

一边笑一边伸手解开红绸缎带,赵瑜回头示意赵炫将双胞胎拉开退后几步,然后动手将木箱子拆开,皇帝背手看了一会,甩一甩衣袖,也走去和赵瑜一起拆。

殿内两旁相对站立的内侍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皇帝不出声,却自己动手干活,这可如何是好?要不要上前去阻止?

众人一致看向上边的张童,张童微微摇头,表示不必理会。

端王夫妻送的礼物,他不用侍卫拆封,宁可亲力动手,自有他的道理,且那木箱子明显在外边动过了,拆起来并不费劲,便由着父子俩同心协力去打开吧。

 第三百一十章 孝心

木板尽数拆开,里边的物件完全呈现在眼前,整个仁和殿里的人们震惊过后,便是发自内心的赞叹:从未见过这样大气又精美的稀罕物,是一架大拓床那般大、足有半人高,雕龙刻凤、美仑美奂、奇趣盎然的木艺根雕!

却不是纯粹摆着观赏的根雕,而是既具观赏价值又非常实用的根雕茶案!

色泽鲜明绮丽,金黄偏向于红润,纹路清晰奇巧,团团祥云簇拥着欲腾飞而去的龙凤栩栩如生、相偕成趣,鳞爪羽毛精细隽美,巧夺天工,整个根雕从上至下,层次分明,景像何止上百,皆是浑然天成,既有龙凤腾飞,又有险峰怪景,林木苍茫,山川幽涧,林中糜鹿探视,狡兔藏隐,山下阡陌田园精舍,莲池荷箭,水中缓行的小舟,竹林怡然垂钓的渔人……其间上下三处宽阔之地则打磨得平坦滑润,光可鉴人,可摆放茶具,品茗休闲,赏玩奇趣。

皇帝万分惊讶,站在边上呆看半晌才快步上前,伸出双手细细抚摸,脸上喜色愈加浓厚,最终笑得灿烂无比:

“太好了!这个、这个可是茶案?朕从未见过这样的……这些木纹……祥云龙凤,千般景物,如此清晰,又如此精巧,毫无连接痕迹,却不像做得出来,难道都是天然生成?”

“禀父皇: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这副茶案却是一整棵木根,绝无连接!”

赵瑜见皇帝激动成那样,心想小乔这小家伙还真能揣摩帝心,也只有她敢想敢做,硬是把个满是疙瘩虬杂交缠的大木头整成精美绝伦的茶案,就知道皇帝会喜欢!

他含笑指引皇帝一一赏看精美又实用的根雕茶案,不容易啊,为把这个庞然大物运回京城,花费了侍卫们好大力气:

“父皇请看:这是南方极罕见的千年香桂木。木质金坚刚硬,天然生香,更难得是于万年老林中寻见这副木根,江南雕刻名家买得回来。却不知如何下手,被小乔偶然发现,小乔会画图,目光与众不同,指点给儿臣看过才知——这些祥云盘龙形状确实天然生成,呼之欲出,请工匠去掉树皮。打磨出的木纹更是精美绝世,儿臣与小乔一合计,觉得此物为天降祥瑞,应归父皇所有,于是赶紧请了二十多位巧匠日夜轮班赶工,三个月之内将之制成根雕茶艺案桌,呈献给父皇!父皇日理万机,辛劳之余一边于其上品饮香茗。一边慢慢赏玩,其间诸多奇趣之处,若能使得父皇解去少许疲乏。儿臣与小乔心愿足矣!”

皇帝笑得合不拢嘴,眉飞色舞,爱不释手:“此物确实难得!朕很喜欢,很喜欢……你们为父皇着想,千里之外大费周章搬回来,孝心可嘉!好!真是太好了!明日朕就召许老头进宫,教他看看朕的孝子佳媳给朕带了什么回来——只许他看一眼,以后朕就是不宣召,保管他天天想进宫跟朕讨茶喝,哈哈哈!”

皇帝越看越爱。越想越乐,当即吩咐张童:“将这好东西给朕搬回养心殿,仔细着些,莫给碰坏了!”

见三个孙儿、孙女围着根雕指指点点,赵雯还趴上去伸手去够莲池里一棵荷箭,皇帝赶紧拉开她的小手:

“雯儿且住!这不是真的。以后可不能再摘它……祖父另给你一样,比这个好看多了!”

左右张望一下,指着侧殿长案上一柄镶嵌着七颗红宝石的翡翠如意,让内侍去拿过来,亲自接了递到赵雯手里,赵雯把如意翻来转去看了看又塞回给他:

“这个不好玩,也不漂亮,我不要!”

赵瑜冒汗,童言无忌也不能如此冒犯天颜啊!

双胞胎其实很乖巧,小乔却不肯过早拘束孩儿,但皇家规矩礼制森严,从两岁起就要懂得一些的。才从江南回来,没来得及教导他们,谁知道一进宫就有这等事?长者赐不可拒,何况是皇帝赏赐,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么多龙子龙孙,胆敢断然拒逆圣意的,恐怕就只有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了!

正待要替女儿求宽恕,皇帝却已拉着赵雯走开去,一边指着四边宝阁书架上陈列的各种摆件,絮絮叨叨道:

“那你要什么?这个?还是那个?来来瞧这对玉雪狮子,像真的一样,漂亮吧?小巧玲珑,雯儿拿着不费劲……”

两个哥哥跟在他们后头,赵雯没要玉狮子,却被赵炜接过去,张口就道:“这个我要了!”

皇帝大方地挥挥手:“拿去,赏你了!”

赵瑜狂汗,心想不得了,回去一定狠下心来请嬷嬷严加训教这俩孩子。

仁和殿里走了一圈下来,赵炫没有说话,也得着一样好东西,是个血红宝石印鉴,皇帝平时常用在字画藏书上。

而赵雯最后看中皇帝御案上一支有天然花纹的细细的玉管狼毫,把玩了一下,笑咪咪地说道:

“雯儿要学写字,以后给皇祖父写信!”

“好,好!朕的乖孙孙!”

皇帝大喜,连连点头:“你倒是个识货的!和甸软玉冬暖夏冰,柔润贴手,属国进贡之物,这样的笔管儿朕也只有三对,就赐给你一对!雯儿既要学写字,明儿可随哥哥们进宫读书!”

赵雯拍手欢呼:“噢!好哦!谢谢皇祖父!”

赵瑜忙道:“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