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女的田园生活-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些个人,苏菱也暗暗的记下了,以后也不愿意和他们有过多的来往,如此小气,只想这占别人便宜的,哪能深交,以后就算是这些人家里办什么喜事,她们家也不能多送礼。
午饭过后没多久,迎亲的人就来了,庄户人家里,迎亲什么的都没那么讲究,很多都是用走的,或许是觉得对苏妹有所愧对,莫家请了一顶礼轿过来,莫文轩坐在大马上,由人牵着,即使是大喜的日子里也难掩他苍白的面色,那苍白为他俊俏的脸打了不少的折扣。
将莫文轩迎了进来,莫文轩向苏爷爷和梁氏还有几个兄长见了礼,由着苏东作陪用了饭后,便迎了苏妹,两人一齐跪别了梁氏和苏爷爷,还有几个兄姐,便上了轿子。
喇叭唢呐一路吹,喜悦的氛围感染了全部的人,苏妹哭着,不愿离去,当然这是假哭,只是婚嫁中女孩子为了表示不愿里父母远去而哭嫁的一种习俗。
苏菱看着也觉得心酸,其实她这小姑虽然没有过多的相处,但平时来看也觉得是个不错的人,如今却嫁了这样的一个…
苏妹的恋恋不舍也感染了梁氏,梁氏的眼睛顿时湿润了起来,在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身女儿,现在要嫁人了,肯定会有不舍,即使当初是知道莫文轩有心悸的毛病,但她还是坚持要苏妹嫁过去,或许是有自己的私心,但是此时此刻,想着自己的女儿从今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了,梁氏也真的伤感起来了。
苏妹上轿后,边有人点燃了鞭炮,算是欢送迎亲的队伍吧!梁氏端来了一盆水,出来大门,往苏妹离去的方向泼去,表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今天以后,苏妹就是莫家的媳妇了,表示这就算也后再苦再难她也是得在莫家过下去,也不能动不动就向梁氏撒娇了。
苏菱一家帮忙着收拾,又给来吃席面的客人回礼,送走了客人,又帮着打扫了一遍才回家。
累了一天,泡了个美美的热水澡,苏菱便甜甜的睡了过去。
------题外话------
求订阅,求评论

、八十六章 回门风波

一转眼,就到了三日回门的日子。这天一大早,苏菱一家就起来了,简单地吃了个早饭,苏父带着一家就往老宅去了。
自己的妹妹和妹夫三日回门,这是一件大事,当然要郑重对待,所以苏父必须的过去早一点。
老宅里众人也早早就起来了,得先起来打扫,最起码要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当日头升起一杆多高的时候,就听见外面鞭炮声响,是莫文轩和苏妹回来了。一众人就忙出来,一直迎出了大门口。
莫文轩骑了一头大马,后面跟着一乘二人抬的轿子。莫家自有马车,不过因为是新婚回门,特意雇的轿子。轿子后面跟着几个二汉,都是两人担一个挑子,上面披红挂彩,是莫家准备的回门礼。头一个挑子上面,就是披了红绸的一个硕大的猪头。之后的三个挑子上,则是尺头、鱼肉等。
花溪村婚假的规矩,三日回门要送猪头,这才是极隆重的回门礼。当然,也有买不起整只猪头的人家,那么至少在回门礼里头也要有一包猪头肉。
轿子在大门口停住,一身红衣的苏妹被从轿子里扶了出来。
虽然才分别了没几天,可却像是经年离别一样,苏妹下了轿子,看见苏爷爷和梁氏,叫了一声爹、娘,就和莫文轩一起过来要跪下磕头。
苏爷爷忙扶住莫文轩,梁氏也伸手扶住苏妹。
先到了大厅,苏爷爷和梁氏在上首坐了,苏花过来在地下摆了锦垫,莫文轩和苏妹跪在锦垫上,规规矩矩地给苏爷爷和梁氏磕了头。
以前莫文轩叫苏爷爷和梁氏都是叔婶的叫,现在改叫爹娘了。
苏爷爷和梁氏都是笑容满面地答应了,从怀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见面礼递了过去。
当然,苏爷爷和梁氏给的礼物或许对于莫家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苏家这个家庭来说也算是极其贵重的了,给了莫文轩一个玉佩,还以一个荷包,里面装着的都是预示着如意吉祥的银裸子。
大家扶了莫文轩和苏妹起来,让他们两个在旁边坐下了。
小一辈的也都过来见礼,叫莫文轩姑爷,几家十来个小孩一齐喊莫文轩姑爷,本来农村的规矩叫了姑爷就要问红包的,但有梁氏在场,那些个小孩也不敢造次,只是规矩的叫了声姑爷就退下了,到时莫文轩并没有忘礼,都一一回应着,也给了众人红包。
接下来,有苏爷爷等男眷陪着莫文轩,梁氏拉着苏妹等一众女眷往后院来。
留下苏爷爷和苏家的几兄弟还有苏东也上桌陪着莫文轩在前厅说话,梁氏拉着苏妹的手回了屋。一众女眷在炕上坐了,谢氏将精致的点心、茶水和果子上来。当然这些点心白上来几个媳妇也不敢动手拿来吃,那些小孩也只能眼馋的看着,苏妹心情好,也不多计较,把点心给了小孩端出去吃,梁氏见了也不多说。
梁氏拉着苏妹紧挨着坐着,就低声询问苏妹在婆家过的怎么样,莫文轩对她怎样等语。其实就这两三天的功夫又能看出什么,都说日久见人心,在怎么的也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婆家人的态度啊!不过从这里也能看出梁氏对于这个小女儿还是比较关心的。
苏妹没开口,脸就先红了。她本来就话不多,如今做新嫁娘第一次回家,虽都是至亲的骨肉,却还是害羞,对梁氏的问话,都答好。公公婆婆都待她好,莫文轩是个读书人,温柔体贴,对她更是没的说。
苏菱在一边看着,其实不用苏妹说,她也猜到这几天在莫家,苏妹必定是过的极好的。刚苏妹从轿子上下来,苏菱就注意看了苏妹的脸色。苏妹的脸色现在是白里透红,还淡淡地擦了一些脂粉,更显得粉面桃腮,春风满面,眉眼间都是羞答答的喜意。
苏妹从轿子上下来的时候,虽然有丫鬟扶着下来,但是莫文轩还极其自然上前给扶了一把却还是极自然地上前扶了苏妹一把。这不得不说莫文轩对苏妹还是很好的。
虽然说,刚成亲这几天,并不能够保证以后天长日久总是这样。但是良好的开头则是以后美好生活的基础。
慢慢的对于梁氏的询问,苏妹也不再害羞了,都一一回应着。
当然,众人不知道的是苏妹在莫家并不如她现在过得那么好,她过去三天了,但是并没有圆房,对于家里的事她婆婆也不要她多插手,只是要她好好的照顾好莫文轩就可以了,所以她每天的工作除了早上向公公婆婆请安后,就是为莫文轩熬药,本来这样的事并不需要她做的,但是他婆婆说放心不下别人,非得要她亲自熬。
这一会,苏妹脸上流露出的神色被苏菱给扑捉到了,或许这小姑爷不想看上去的那么幸福,但是又能怎么办?
“你婆婆,让你立规矩了没?”梁氏又问。
莫家也算得上是书香家庭了,莫文轩的爹是个秀才,家里还算小有资产,苏妹的婆婆也在家过来之前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梁氏很是担心苏妹的婆婆会给她立规矩。
白县境内,也有地主人家是要媳妇立规矩的。所谓的立规矩,简单地说,就是人家坐着,你站着,你家吃着,你看着。
新媳妇进门,每天要起的最早,先将自己和丈夫收拾利落了,就到婆婆跟前,打洗脸水、伺候梳洗,然后就在旁边听婆婆的训导和吩咐,被婆婆支使着做饭、做家务。等到开饭的时候,家里别的人都上桌吃饭,这做媳妇的不能上桌,得在旁边站着伺候。等大家都吃完了,婆婆让她吃,她才能吃。吃的自然是剩饭剩菜,婆婆还未必许她坐在桌边吃,很可能就是站在厨房里凑合吃顿饭。
一整天的工夫,就像个使唤丫头一样在婆婆跟前伺候,要站的规规矩矩,婆婆不发话,就不能坐下。
晚上,这媳妇也是睡的最晚的。她要伺候婆婆洗脚,等把婆婆伺候的妥妥当当,还要婆婆发话,才能回自己的屋子里伺候丈夫。最后还得做完婆婆分派的针线活计,才能睡觉。
苏妹在莫家,是不用做粗苯的家务了,但如果她婆婆让她立规矩,这一天站下来,也是很辛苦的。
“这个倒是没有。”苏妹答道。“我每天只需要服侍好相公就可以了。”
苏菱估计是因为莫家觉得对不起苏妹,所以苏妹每天的生活也算还好。只是想不明白她刚刚脸上流露出的神色是为何?
几人聊得正是开心,突然前院里骚动起来,传来众人的大叫声。
梁氏一听声音,还以为谁那么没规矩,在这样的好日子里闹事,就往前院去,众人也跟随着梁氏的脚步。
到了前院才发现前院都乱开来了,原来是莫文轩心悸发作,晕厥了。
众人手忙脚乱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原本今天苏妹的婆婆是不愿意莫文轩跟着回门的,只是莫文轩对苏妹也算是疼爱了,非要陪着回来,莫夫人耐不过他,才答应的,只是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苏妹虽然早就知道莫文轩有这样的毛病,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会看见莫文轩晕倒在地上,吓得都瘫软了下去,还好谢氏眼尖手快,把她给扶住了。
苏爷爷赶紧吩咐苏东去请大夫,喊上苏有和苏父就要上前把莫文轩抬到床上去。
苏菱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也知道心悸病人在晕厥是不能乱动的,她正思考着要怎样劝说苏爷爷,还好就在此时莫文轩的眼睛眨了眨,就要醒来。
苏菱估计莫文轩这次会晕厥是因为太劳累了,有心悸的病患是不宜劳累的,莫文轩婶子本身就羸弱,这次又赶了那么远的路,还陪着众人聊了那么久,就算铁打的身子也会受不住,这会回晕倒也不算稀奇。
只是众人都被吓坏了,特别是苏妹,苏爷爷也在暗暗的后悔,后悔当初没能坚持住,不让苏妹嫁过去,莫文轩这一晕也吓到了梁氏,知道莫文轩又醒来,她心里的后怕还没下去。
心悸的病患平时不见有什么,但就是不能劳累,一劳累就容易并发,这估计也是至今为止苏妹还没有和莫文轩圆房的原因吧!
经过这么一闹,众人吃饭是就算是大鱼大肉也吃的不香,只有那几个年少不知愁的小孩在看到有肉吃时,十分的开心,都抢开来了。
对于这样的氛围苏菱也无力挽回,不管怎么说这是苏妹当初自己选择过的生活,这后果她就必须的承担,只是看到苏妹那由白里透红转向苍白的脸色,心里闪过一丝的担忧,不过很快的就被苏菱排至脑后了。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对于这样的事她就算想帮忙也没办法,担忧又能如何,还不如默默的祝福她好了。
因着莫文轩的晕倒,大伙吃了一顿闷闷不乐的饭,很快的就吃完了,苏母帮着收拾碗筷,苏菱则是带着苏荷先回了家。
------题外话------
求评论,求订阅

、八十七章 上元节

很快的上元节就要到了,王家一家早在苏妹的大婚过后就回去了,两家人相约到了上元节一起到镇上去看花灯,猜灯谜。
上元节这一天算是普天同乐了,就连宫里的宫女也能有机会出来看花灯,当然那仅限于是京城的花灯。
对于这一天苏菱还是比较期待的,她估计以前苏父和苏母也没有去看过,两人一起那么久,生活如此艰辛,每天都要想着如何填饱肚子,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心思来想去看花灯什么之类的。
但是现在生活好过了,苏菱希望苏家的人不仅仅是能学会怎样赚钱,也要学会享受花钱的乐趣,更何况现在家里也有了自己房子在镇上,要去看一趟花灯也方便多了。
花溪镇的上元节灯会是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正月十五正日子这天最为热闹。
中午时分,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