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家后院是唐朝-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太妃让我来请殿下过去的。”
把一方手绢递给崔莺莺,李愔道:“你心里明白就行,看看长孙太后是如何做的。”
崔莺莺擦拭着眼泪说道,李愔的话无非是告诉她不要参与政务,安心管理六宫妃嫔就行了。
杨妃找自己,李愔不得不过去,在宫女和宦官的簇拥下去了杨妃居住的慈宁殿,他到的时候。杨妃却是备好了一桌酒菜,见李愔过来到:“皇上,我们母子两个很久都没有在一起吃饭了,今天就在一起吃个饭。”
“母妃,孩儿真的吃不下。”李愔在椅子上坐下,“孩儿以为这唐朝被自己治理的井井有条,却没想到最终成了这个样子!”
杨妃在李愔对面坐下来。给李愔低了一副碗筷,淡淡道:“这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这大唐还缺少人才吗?想想当年长安被突厥围困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面对的可是亡国的局面。你父皇为了解围只带十几个亲卫就敢去和颉利谈判,而长孙太后当时连毒药都准备妥了,长安城一破,她立刻服毒自尽,比起这个,抓了些贪官污吏都是小事,小事。”
“哎。只是我真是狠不下心要杀这么多人。”李愔叹息一声。
“生为帝王,最要不得就是这儿女情长,顾小家而失天下,你不杀他们,将来他们毒害的可是你的江山,来,别想了,吃饭。”杨妃夹了一块肉给李愔。
杨妃这一通劝导让李愔下定了决心,他吃了饭就回了寝殿,接着把李冉叫来了长安,恐怕他又得准备不少管理型的机器人了。
一路赶到了大明宫,李冉得知李愔的决定后说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对待贪官最严厉的皇帝,对贪官的态度是零容忍,当皇帝期间,杀的官员数以万计,只是即使这样官员贪腐的反而越来越厉害。”
这个事情李愔自然听说过,他道:“那又不一样,朱元璋给官员的薪水太低,官员们自己都养不活,自然是要想着法子盘剥百姓,但是朕给这些官员的俸禄低吗?就算是娶个三妻四妾也够了吧!”
李冉沉静地笑着,“月俸自然是够高了,但是殿下这月俸只是大唐贪官污吏横行的其中一个原因而已。”
“那还有什么,说来听听。”李愔在审查的名单上不断用红笔划着。
“财权色,这月俸只是财而已,这财只是最基础而已,但是为了换取权色财又是最重要的,殿下的月俸是很高,但是官员之间送礼又怎么够,博取美人一笑又能怎么够?”
“哼,这么说,我还得给钱让他们送礼,嫖女人了!”李愔在一个名字上划了一个红叉说道。
“其实我只是想说,给他们多少钱都不是够的,这只能减少贪污的发生,确不能杜绝,在现代,为什么发达国家的贪污事件这么少,而像Z国却这么多?因为这些国家现在的官员都是从最穷的时候过来的,学历低,知识低,他们穷怕了,的了势自然是要贪污受贿过好日子弥补自己以前的缺失,这第二就是他们当官的目的,为了安稳的待遇,为了享受,知道当了官可以捞钱,目的不纯正,他们掌权的时候自然要收受贿赂,其实这两个总结一下就是素质低,这第三就是文化,这个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若是殿下不解决这个那么这个问题永远解决不了。”李冉老长的声音说。
“具体说说。”李愔放下了笔,来了兴趣。
“文化,华夏千年传下来的贪腐文化,每个人都会有当官可以贪污的潜意识,因为他们接受的文化中饱含这个信息,历史朝代中层出不穷的贪官给他们树立了榜样,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贪污,用什么办法去贪污,被万人唾骂的贪官不但没有让他们畏惧,反而让他们如同飞蛾扑火一样冲向了这条路,因为他们知道有这条路可以走,还有的就是礼尚往来的文化,民间的礼尚往来是历史的遗毒,朋友之间办事送礼,亲戚之间办事送礼,官员百姓之间办事送礼,贪腐于是滋生,总之一句话想要杜绝还要从国民素质抓起。”
“嗯,这倒是个新鲜的说话,不过,有些道理,不过消灭贪腐文化是一个方法,对贪腐的零容忍度同样也很重要,还有的就是避免官僚主义,从今日起,所有大唐官员的资产每月都要向官府报备公示出来,官员管理百姓,百姓监督官员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永远也决绝不了这件事。”李愔最后拍板。
让李冉有了准备,李愔痛下决心,把贪腐数额巨大的官员全部斩首,次之流放,次之牢狱,再次之罢官,一时间大唐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大唐的官员们也第一次见识了李愔冷酷绝情的一面,而与此同时,李冉不断把新的官员补充到了空缺的职位中,李愔利用这次事件基本上完成了智能人主导,土著为辅的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李愔相信大唐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除了针对官员的行动,李愔让教育部把贪腐的事例尽量课程中剔除,从思想上清洗对贪腐的认知,让贪腐文化渐渐从历史上消失。


 第四百一十三章 开发沿海!

朝廷的主要官员全部被李愔换血,这让李愔承担的政务也少了许多,毕竟政务型的管理机器人是不会背叛李愔的,而且对于各种政务问题十分的拿手,李愔完全可以把政务委托给他们,而不需要事事过问,以前李愔对机器人管理国家还有些疑虑,但是索马里的成功证明这是可以行得通的。
在这次针对贪腐的行动中益州落马的官员要比长安派系落马的官员要少一些,这也只是唯一值得李愔的欣慰的了,但是佟年这个跟了自己十几年的老臣被查出来受贿数额巨大,这让李愔又是难过,又是痛恨,但是不管怎么说,佟年毕竟跟了自己十几年,李愔想了想,最终还是赦免了他的死罪,把他流放到了琉球,宣布永不得录用。
一场腥风血雨过去,其他经受住考验的官员也是捏了一把汗,和这些新上任的上司又投入了繁忙的政务中,继续忙碌于大唐未来的发展计划,而这时,李愔也开始忙于一件皇家内部的事情。
“吴王李恪参见皇上!”这一日,李愔正在书房批阅奏折,宦官通报过后引着一个人就进来了。
李愔闻言起身把李恪扶了起来,道:“三哥不必拘礼。”
如今这个弟弟登基为帝,他这个哥哥自然是很高兴,只是他也明白君是君,臣是臣的道理,道:“皇上,君臣有别,皇上还是叫臣吴王吧。”
李愔让李恪在沙发上坐下,无奈地笑道:“好吧,你和母后都是一个样子,都非得喊我皇上。”
“皇上贵为天子,自然是不能胡乱叫的,皇上,不知道你把臣从荆州招来所为何事?”李恪得到了通知就从荆州赶到了长安。
李愔道:“这些年吴王把荆州治理的井井有条,现在我有一个更重要的地方要交给你,不知道你愿不愿意了,而且除了你。我最近打算让李治几个亲王都到外地任职,父皇退位的时候让我信任重用你们,我想也该到这个时候了。”
这些年虽说荆州依靠益州的便利发展的还不错,但是李恪总觉的荆州这个地方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原因就在于荆州地区的人口太少,严重限制了发展,他觉得荆州暂时就这个样子了。也想换个地方,于是道:“诸位亲王如今都是学业有成。而且都是皇亲国戚,也该为皇上分忧承担一些政务了,臣同样也愿意为皇上分忧,只是不知道皇上准备将臣派往什么地方?”
李愔站起来走向一张现代地图,李恪跟在李愔的身后,同样望着墙上的巨大的地图,这张地图和大唐的地图一样,但是地图上标注的城市确实有些奇怪,比如益州那个地方变成了四川省。荆州那个地方变成湖北省,而长安这个地方变成山西省,还有就是出现了一些陌生的城市名称。
“皇上这是怎么回事儿?”李恪望着地图疑惑地问道。
李愔笑了笑,随着大唐的发展很多东西已经不适合大唐了,包括州县的划分,还有道的划分都是应该被淘汰的东西,于是把现代地图稍微改了改拿了出来。以后大唐的行政区域将重新划分这样的话也易于管理,因为现在很多地方大唐还没有具体的划分,特别是对云南贵州这一块的行政区域划分,包括琉球都没有具体的行政区域划分,“这个就是大唐新的行政区域图,马上大唐就要取消河东道。剑南道这些东道的划分了。”
李恪仔细地打量了一遍地图,发现这个地图上真的是非常的具体,包括每一条公路都标注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那殿下省市都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太过繁琐,待会儿朕给你准备一个说明让你仔细看,我们还是说说你任职的地方吧。”李愔指着一个地方。“鉴于大唐地广人稀,朕决定重点划分出一些重点的聚居区,这样也方便公共设施的修建,这其中有益州,长安,广州,洛阳,幽州(北京),扬州,苏州,登州等地,而其中有一个地方和这些地方相比还十分的落后,但是这个地方的潜力却很大,因为随着海航时代的来临,沿海的城市必然是要兴旺起来的,这个地方就是这。”
李恪望着李愔指着的地方,道:“上海?”,接着他疑惑道,“这个地方原来不是华亭县吗?”
李愔点了点头,在唐朝时期并没有上海这个地名,而是叫华亭县,直到宋朝的时候该称上海镇,“这是这个地方新的名字。”
“皇上让我去这个地方任职?”李恪皱起了眉头,这个地方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村而已,如果不是他了解李愔,还以为李愔要变向把他流放到这个地方去。
“没错,接下来,大唐会有一次迁徙行动,朕会把一些穷乡僻壤的百姓迁往这些地方,因为在这些山区里,为了十几个百姓修建道路,电路之类的设施浪费的资源太大,这些人到时候都会迁往上海用来促进那里的发展,朕知道这个差事很苦,但是诸位亲王中,我思量着也只有你能够胜任了,不过你放心,你需要的一切资源我都会优先提供。”李愔说道,这个时候又有威望,又有本事的人太难找,李愔于是想到了李恪,而且来自后世,李愔明白经济中心向沿海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他只是在加快这一过程而已。
“有皇上这句话就足够了,这说明臣对大唐还是有些用的。”李恪轻声笑道,“从皇上把益州的造船厂前往这个地方的时候臣就明白皇上对这个很是看重,没想到我想的一点也没错,不过,皇上不知道皇上能答应我一件事不能?”
李恪这话基本上算是接了这个差事,李愔道:“尽管说,能办到的我一定不会推辞。”
思忖了一下,李恪道:“如今海上贸易盛行,这沿海的城市兴旺只是时间的问题,不过与琉球发达的海运相比上海目前还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如果殿下能把各州县的公路铺到上海,再在上海修建一个大型的海港,这个地方发展起来将不是问题。”
李恪很精明,道路汇聚到了上海,那么很多商人就可以通过陆地把货物转运到上海,而大型的海港又能保障这些货物可以通过上海销往全世界,这样一来就能促进上海的发展了,甚至是吸引大批商人前往上海建厂。
李愔思索了一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李恪的要求,加强沿海城市的建设是必然的,李愔也舍得下这个本钱,毕竟如今的大唐是实打实的海洋霸主,没有几个像样的沿海城市怎么能行。
两人商量了这件事,李愔又和李恪闲聊了一些事情,接着李恪起身前去慈宁殿看望杨妃去了,李恪接受了建设上海的事情,李愔又开始想着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