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蜀-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主意,魏霸此时看着丹水中的楼船,就像是看到了一块肥肉。他现在考虑的是怎么扩大战果,这嘴角的坏笑也越来越浓,看得敦武都不禁摇头。他非常清楚,魏霸只有想到了阴人的办法时,才会有这样得意的笑容。他看了一眼远处的楼船,突然咦了一声:“少主,你看,好像是司马懿的战旗。”
    “司马懿?不会吧?”魏霸也不禁狂喜。
    “我看不清旁边的小字,不过,战旗上是两个字,而且是司马,这是肯定不会错的。”
    魏霸相信敦武的眼力,这地方复姓的将领也就是司马了,就算不是司马懿,也应该是他的亲属,很可能就是他的儿子司马师。这年头学问都是以家传为主,老子带着儿子,言传身教,是最主要的知识传授方式,对于行兵打仗来说更是如此。司马懿有五个儿子,成年的只有司马师,那位将来要路人皆知的司马昭现在还是个小屁孩呢。要说司马懿也是个晚生晚育的模范啊。
    “不管他是爹还是儿子,反正这次要让他们再吃点苦头。”魏霸哈哈大笑:“这次再打败他,我就改名叫司马杀手,专吃司马懿父子。”
    (未完待续)


第185章 四两拨千斤
    武关向西大约十里左右,有一处高坡。高坡上,几十个蜀汉军士卒正在忙碌,十来个工匠正在手脚麻利的组装一台三弓弩,另一台已经装配完毕,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一根如同长矛一般的巨箭已经安放在箭槽中。
    这种箭本来是千步弩上用的,安放在射程五百步的三弓弩上,显得有些大。不过昨天接到魏军将有战船参战之后,魏霸就命人做了改装,将箭槽扩大了不少,正好放下这种巨箭。
    除了将箭槽扩大,巨箭本身也做了改装,箭头是连夜特制的,有超过一般弩箭的大倒钩,这种倒钩能保证射入船板之后即使是大力拉扯,也不会脱钩。在巨箭的尾部,还系了一根两指粗细的麻绳。
    这样改装过的巨箭,肯定射不了五百步远,不过魏霸也没打算射那么远,丹水最宽的地方不过百步,这种大型战船不可能靠岸行驶,一般都会在正中间,这样一来,离岸边最多五十步左右,五十步的距离,这样的三弓弩有足够的力量射穿船板,并将长矛一般的巨箭深深的扎入船体。
    魏霸原来的计划是在岸边发射,把巨箭射入船舱后,用力拖曳,干扰对方的前进。这样的办法当然有效,但是有多大的效果,他却没有把握。经过敦武的提醒之后,他立刻想到了一个新主意,临时改变了策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原本准备安放在河岸边的巨弩要重新安放到高处,好在这些人都是来自刚组建的战车营,对这种巨弩的拆卸组装都非常熟悉,虽然有些仓促,却还是完成得非常利索。等司马师楼船进入视野的时候,他们也一切准备就绪。
    魏霸也赶到了现场,查看了一下准备的情况,对这些战车营的士卒非常满意。这些人大多是信天师道的,对魏霸这个参军的敬畏,远不如对他头上那个关中区治头大祭酒头衔来得敬畏。
    “大祭酒,这样就能抓住那些船?”什长王徽抹着额头的汗珠,笑嘻嘻的问道。
    “抓住?”魏霸嘿嘿一笑:“那太便宜他了,我是想彻底搞沉他。”
    “这么大一艘楼船,我们这点东西就能搞沉他?”
    “对啊,这就叫四两拨千斤。现在说了,你也不懂,到时候一看就知道了。”
    “那是,大祭酒的道法高明,我是打心眼里佩服的。”王徽崇拜的看了魏霸一眼,转身去招呼大家准备动手。作为天师道信众的一个小头目,多少又识几个字,王徽有幸听过魏霸布道。对魏霸说的那些道理,他不能完全理解,开始甚至觉得有些不够高深,都是些从曰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东西,有些他原本就知道,魏霸不过是用算学来进行精确的计算,就和那个周径比一样,普通人都当作三比一,他却能算出千万分之一的精确。
    王徽开始不怎么当回事,后来进了战车营,这才发现那些经过精确化的道理作用非凡,工坊里那些巨大的水轮机就是最直接的例子,谁会想到柔弱的水带动巨大的水轮,居然能够转运重达几十石的木盘,让那些三四十斤重的石球都能自已摩擦成型。而每一个成品石弹又是那样的均匀,比手工磨制还要好上几分,至于人工的节省,那更是无法计算。
    现在的王徽已经成了魏霸的粉丝,对魏霸言听计从。对接下来的战斗,他也充满了信心。
    “伯玉,这里就交给你了,听我的命令行事。”魏霸拍拍王徽沾满了泥的肩膀,温和的笑道。
    在这么多人面前,被治头大祭酒如此亲近的招呼,王徽很激动,黑红的脸膛又红了几分。他把胸脯拍得咚咚响,大声说道:“大祭酒,你就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
    魏霸哈哈一笑,转身下了土坡。在河边列阵,敲响了战鼓,竖起了战旗。
    战鼓声立刻惊动了战船上的魏军将士,也惊动了司马师。司马师快步走出船舱,打量着岸边立阵的蜀汉军,一眼就看到了魏霸的战旗。他不禁冷笑一声:“果然是他。”
    梁几不明所以,彭小玉带回来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他的耳中,他不知道司马师为什么看到魏霸就像是看到了杀父仇人。难道就因为在房陵魏霸破坏了他们的计划,让他们狼狈而回?
    司马师也没兴趣对梁几解释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心思,他不屑的哼了一声:“他在这里列阵,也未免太自以为是了,我可没打算就在这里上岸啊。”
    梁几笑了。不管司马师对魏霸的态度如何,至少他还没有失去理智。水师之所以能做为一支奇兵,就是因为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登陆地点。战船在丹水中上下游弋,任何合适的地点都可能是他们登陆的地方。这样一来,蜀汉军想要预先布置战阵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战船靠岸,要比上千人列阵来得容易得多,等蜀汉军赶到,他们很可能已经在岸边立下了先头阵地。就算蜀汉军紧紧的跟着他们,他们也不怕,呆在船上,他们完全不用担心蜀汉军会来抢攻,他们始终掌握着主动,而蜀汉军却只能被动的跟着他们,迟早会被他们拖得筋疲力尽。
    对付这样的战术,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多派几组人,在不同的地点准备,不过以武关城内的兵力,他们如果这么做,无疑会削弱武关城的防守力量,同样对蜀汉军非常不利,也能完成他们的战术安排。
    是以看到蜀汉军在岸边列阵,司马师才会如此不屑一顾。
    不过,他的骄傲很快就会粉碎了。
    魏霸举起了手,轻轻一挥,身边的令旗兵,年轻的魏家武卒魏兴立刻举起了手中的彩旗,用力一挥,发出了攻击的命令。
    曹魏也好,蜀汉也罢,其实都是同出一源,军中的传令方式都差不多。看到蜀汉军发出攻击的命令,魏军也不假思索的做出了反应,面向北岸的士卒举起了手中的盾牌,准备迎接蜀汉军的箭阵攻击。他们甚至连反击都没什么兴趣,箭阵再密集又能如何,除了给他们送一些箭矢之外,对战船不会有任何实质姓的杀害。
    所以他们只要做好防备,保证自己不被流矢所伤即可。
    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情况并非如他们想象。蜀汉军是射出了箭,却不是密集的箭雨,而是零星的几枝箭。这些箭也不是河岸边的蜀汉军射出来的,而是从他们的头顶高坡上射出的。更让他们诧异的是,这些箭……似乎太大了,不像是箭,倒像是什么人用力掷出的长矛。
    曹魏军中有人听说过这种战法,当年武皇帝征关中,马超的军中就有这样的战士,能将比步矛略短的矛掷出去杀人,距离大概也有这么远。因为杀伤力巨大,在曹魏军中曾经一时传得神乎其神。
    看到这些从头顶飞出的长矛,不少人下意识的想到了那个传言,本能的握紧了手中的盾牌。
    不过,急飞而至的长矛并没有射中某个人,而是深深的扎进了水面上五尺左右的船体。巨大的箭头刺破船体,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让每一个魏军士卒都感到一阵心惊肉跳。
    如此厚实的船板都被射穿,如果射向人,纵使有盾牌又有什么用?和船板相比,盾牌不就是一层薄薄的木片吗。这传说中的利器果然非同小可啊。
    就是魏军将士暗自庆幸自己逃过一劫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异样。
    那些如长矛一般的巨箭后面还系着绳子。巨箭射入船体之后,原本还被河风吹得摇摇晃晃的绳子忽然被绷直了,紧接着,一个个黑影从对岸的高坡上,顺着绳子飞快的滑了下来。在他们的视野中越变越大,越来越快,接着轰的一声,撞上了船侧的舷板。
    巨大的楼船被撞得轰的一声巨响,再次发出了呻吟声,船身猛的晃了一下,不少魏军士卒立足不稳,踉跄着摔倒在地,像是喝醉了酒一般。
    司马师也晃了一下,不过他随即被亲卫扶住了。他一振双臂,推开亲卫,冷笑一声:“就凭几块石头,就想砸碎我的战船?魏霸想得也太简单了。这山坡如果再高上几丈,那还差不多。”
    梁几脸色有些白,不过他还是笑着附和道:“少主言之有理,这样大的石块,这样的高度,最多只能将船板撞出一些裂纹,要想撞破,力量远远不足。如果那土坡再高上几丈,或许有点可能。”
    司马师冷笑连连,正在再说几句鄙视魏霸的话,忽然脚下一晃,身子不自自主的向前冲了两步,险些摔倒在地。他好容易站稳,刚要说些什么,一看到船上的的士卒,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脸色顿时煞白。
    “不好,这些石头不是想砸破船,而是要倾覆我们的船。”
    梁几眨巴着眼睛,茫然的看着司马师。司马师顾不得向他解释,立刻下令:“所有人,到左舷!立刻!快!”
    (未完待续)


第186章 又一次打脸
    山坡上不断的射下巨箭,石块顺着巨箭后的绳索滑下,楼船的右侧越来越重,越来越重,整个船体慢慢的向右侧倒去,再加上那些立足不稳,冲向右侧的士卒,楼船右侧偏重的情况越来越明显,眼看着就有侧翻入水的可能。
    所有的士卒都被这一幕惊呆了,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北方人,并不擅长游泳,一旦落水,姓命堪忧。在突然到来的死亡面前,他们都惊慌失措,再也顾不上手中的武器,随手抓住身边所有固定的物体,尽可能的不让自己滑到水里去。
    在魏军惊慌失措的哭喊声,司马师的命令被淹没无闻。直到鼓手好容易稳住身子,敲响了战鼓,下达了全部人员到左舷集合的命令,才有一些士卒明白过来。
    只是这时已经迟了,在石块和魏军士卒的双重作用下,战船侧斜角度过大,以至于被巨箭射穿的船板洞口沉没到水面以下,河水汩汩流入,再一次加大了侧偏的速度,引发了更大的恐慌。而倾斜的甲板也让魏军士卒寸步难移,就算听到了司马师发出的命令也无法做出有效的动作,只能无助的向右侧滑去。
    在梁几的帮助下,司马师手脚并用,总算爬到了楼船的左侧,他紧紧的抓住栏杆,避免像大部分人一样滑向楼船的右侧。可是看到仅有数人像他一样半吊在楼船左侧,根本不足以平衡楼船,他的心里一点死里逃生的庆幸也没有,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哀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