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烽烟-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季兴,字贻孙,原名季昌,在后唐庄宗继位后,为了避讳李存勖的祖父李国昌的名字,改名为季兴。

高季兴从小就离开了父母,到大梁商人李让家里做家童,他相貌出众且机智过人。在朱温占领大梁后,李让主动送去了大批财物犒军,以求得朱温的庇护。朱温便收他为养子,于是李让改名为朱友让。

因为朱友让的缘故,高季兴也有机会见到朱温,朱温见他异常聪明伶俐,长相出众,便让朱友让收他为养子,也改姓朱。

凭借着养孙关系,高季兴进入了朱温军队中任职,不久便升为牙将,经常在朱温的身边担任护卫的重任。

凭借高季兴聪明的头脑,很快他便成为朱温最为信任之人,朱温与割据凤翔府的李茂贞争夺唐昭宗的时,高季兴更是将其精明发挥出来,朱温借此打败李茂贞,从其手中夺得了唐昭宗,因此高季兴也被封为宋州刺史,之后他又随着朱温扫平青州,因此胜任为颍州防御使。

若干年后在朱温收复荆南之后他才有被任命为荆南留守,高季兴上任时,荆南已经成了一片破败之地。长年的战火使当地的百姓逃亡得所剩无几。高季兴安定下来后,首先建立了完整的军政机构,管理地方事务,像梁震等人被他招至身边做了谋士,辅佐他将当地经济推上了正轨。

因为高季兴治理成效显著,朱温便正式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

朱温在世时高季兴没有什么动作,等朱温一死,后梁走向衰落时,高季兴便开始有了独立一方的计划。整顿扩充军队,加固城池,又大量征收赋税,储备军需,他还暗中向吴和蜀称臣,请求他们支持自己。然后高季兴便发兵扩充领土,但他的军队很不争气,两次出兵都以失败而告终。

后梁被后唐灭掉之后高季兴便向中原朝廷称臣,又献计后唐向易守难攻的前蜀进攻消耗实力,可是他没有想到郭崇韬只用了两月的时间便将前蜀拿下,不过因此他得了两州之地。

虽然南平国为军事要冲,但地少人稀,高季兴在称帝之后也不鼓励工农商,而是采取了一个让人都想不到的治国策略——抢。

无论是闽国、南汉、楚国向中原朝廷进贡都要经过南平,因此高季兴和儿子高从诲便派兵去抢夺财物,每当各国问罪他就又将财物退回,卑躬屈膝的求饶称臣,因此这两人才得了高赖子这么一个称号。

高季兴的两个孙子,相对高保融来说高保勖还有些治世之才,但他却是极为荒淫之人。南平国在他们的治下一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他们依旧没有任何好的治国方针,依旧延续着其祖父和父亲的套路,做着无赖的勾当,以向各国称臣求得一些赏赐。

第129章 一块肥肉

0115

(求收藏,求推荐!)

趁着此时周朝看到了唐国的实力不敢妄动,西北又有蜀国的威胁,此时唐国动兵拿下南平正是时候,但李景遂不知圣上的想法,他怕圣上犹豫不决,在将信送出之后,便又给朝中殷崇义等大臣也去了书信。

吴越五万大军进犯唐国,只有水军完好无损的撤离,其余刘彦琛部两人被斩杀八千余人,又有一万一千余人被俘虏。孙承佑两万部下,五千骑兵折损一千余人,三千余人被俘。步兵一万五千人逃回国内的也只有一万人。如此惨烈的战绩让吴越很是吃惊,也让战事过去两日之后才收到密信的柴荣很是吃惊。

看来这唐国此时真是动不得了,他不知道唐国怎么会突然间就有了如此实力,不管唐国怎么有了如此实力,他此时必需要做另一番准备了。

柴荣将王朴、王溥、李谷、魏仁浦等人一起连夜召进宫中商议此事。

王朴几人在看过之后相互对视几眼,几人首先对这情报的来源产生了怀疑。

王朴率先问道:“陛下,这情报是从哪来送来?”

柴荣面色阴沉冷峻,说道:“这密信来自吴越都城,诸位爱卿不要过多的怀疑信的真假,且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若是真实,那唐国的军事实力怕是已经超过我大周朝,所以陛下也要改变进攻策略,不能再以唐国为首要目标下手了。”王朴叹道。

“朕也是此意,但如今秦凤二州有蜀国的威胁,我们是不能贸然的兴兵,一定要先这里解决才是。”柴荣指了指地图说道。

魏仁浦沉思片刻瞄了眼几人,又盯着柴荣说道:“陛下,臣认为蜀国不足为惧,秦凤二州应该稳重防守,此时应该以南平为主,拿下南平便打通了去往蜀国的水路,又打通了楚国的道路,将楚国拿下便可以向南汉兴兵,又有吴越的策应,唐国便在我大周的包围之下。”

柴荣也不是没有想到过拿南平下手,相对来说南平是这些国家之中最弱小的一个朝廷,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无法与任何一个朝廷抵抗,但他又占据着如此军事要冲之地,早晚他都是要拿下来的。

“臣认为还是要将蜀国十万大军打败之后再对南平动兵的好,此时只需要向南平高保融发诏书,让其兄弟两人进朝,若是他不来,我大周就可以在消灭蜀国王昭远的大军之后,以此为借口对南平动兵。”王溥说道。

“不说蜀国大军,我朝对南平动兵,唐国又怎么会坐视不理?唐国定然会施加阻拦,以前唐国的实力我们可以不怕,但是如今已经不同与往日。”王朴道。

“不如同盟,以同盟为借口将唐国拖住,让我国拿下南平、楚国和南汉之后再做打算。”李谷沉思片刻说道。

柴荣无奈的摇头叹了一声,这对他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好主意了。“朕从来没有想过结盟之事,但如今事不由人,也只能如此。”

御书房内沉默良久,柴荣才又朗声说道:“王溥立即修书唐国,大周王朝愿与唐国万代修好,希望唐国能遣使来我朝商议同盟之事。”

“魏仁浦立即写信给王景,让他此时做好防守,再派赵匡胤立即出兵秦凤二州支援,朕要在一月之内将王昭远大军击溃,再像南平进军。再修书给南平高保融兄弟二人,让其入朝听封,王朴准备粮草为进攻南平和楚国做好准备……。”

柴荣一口气布置之后这才低下头,拿起狼毫笔在地图上的南平点了一笔。

柴荣却是不知,他有意拿下南平,唐国国内也已经有人在打南平的主意。

唐国国内不只是李景遂,就连李从嘉在常州军营内都在思考着周朝的下一步动作。

“吴越战败的消息应该已经进了大梁城了,柴荣应该也有了新的统一天下的策略,向我朝进攻的想法一定也是搁在了脑后,诸位猜猜那柴荣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李从嘉坐在几案前,眼睛盯着地图说道。

“蜀国正在对秦凤二州用兵,十万大军,就算都是草包,也不是一天两天内就能消灭的,周朝的侧重点应该还是在这边。”刘茂忠开口道。

“蜀国大军虽然有十万人,但是那王昭君却是起于市井无赖,是个彻底的弄臣,对军事一窍不通,只要守将稳重,蜀国大军对秦凤二州就没有什么大的威胁,周朝只要守上一些时日,怕是王昭远就会失去耐心,采取强攻之策,从而露出自己的弱点让周朝找到击溃的方法。”林仁肇说道。

“虎子说的有道理,蜀国就算有二十万大军,主将没有军事才能他们也是没有的办法,溃败是早晚的事,但是周朝即使是胜利怕是也不会大举进攻蜀国。”郑元华说道。

“要是我就会痛打落水狗!”刘茂忠就是一笑,接话道。

“周朝若是在秦凤二州击溃蜀国大军之后,定然会对这里用兵。”郑元华伸手在地图上指了一下说道。

“南平?”李从嘉朝地图上看去。

“正是,南平正处于军事要冲之地,从南平往西可以从水路进蜀国,往东顺江而下便是我唐国,再往南便是楚国和南汉,若是卑职是柴荣的谋士定会献计先拿南平,然后拿下楚国,将摇摇欲坠的南汉政权捏在手里,然后造大船顺江而上将蜀国吞并,最后伺机将已经在包围圈内的唐国拿下。”郑元华开口道。

见李从嘉紧紧的皱眉,郑元华再次说道:“周朝不缺眼光独到的能臣,王朴、李谷、王溥以及魏仁浦范质等等皆是治世能臣,个个都是老谋深算,定然也会想到拿南平开刀。武官之中赵匡胤在高平之战中异军突起,很是被柴荣认可,军士能力怕是不在殿下之下。”

“师黯,为本王向圣上修书,本王要向南平进攻。”李从嘉眉头深锁。

“殿下,这进攻也要有个理由不是?”张洎眨了眨眼睛。

“你只将元华所说写上就是,公之于众的理由之后再说。”李从嘉认真的说道。

“诺。”张洎点头。

“殿下英明,周朝此时有蜀国牵制不能对南平动手,我们可以提前一步将南平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来的威胁就要小了很多。”郑元华说道。

“师黯要的理由也好找,某听说南平高氏抢夺从其国内经过的朝贡队伍,我国进功南平就以蜀国进贡我朝的贡品被其抢夺为由便可,那高保融兄弟二人一个脑子不灵活,一个荒淫无耻,就算是求饶我们只当做未听到便可,南平国内百姓也早就受够了高氏的统治,我们出兵他们也不会有任何的反抗。”林仁肇说道。

“这个理由很好。”李从嘉点头,不管什么理由这南平是拿定了,拿下南平,对周朝的防线才能统一在江北,避免了战线拉的太长,范围过大。

见众人点头,李从嘉笑道:“南平只有三州,只有不足万人的军队,若是圣上允许,我银枪都也可以当做练兵。”

“或许高保融不会给殿下练兵的机会而直接投降。”林仁肇笑道。

“那不是更好,”李从嘉笑道,“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南平拿下,我等也可以再来考虑周朝和吴越大事。”

此时的南平在周朝柴荣等人和唐国李从嘉、李景遂等人的眼中就是一块肥美的肉。周朝夺下那么对于统一大业就占了一定的先机,唐国拿下,将未来周朝的威胁减小,同时也打通了通往蜀国的水路,割断了楚国、南汉与中原王朝的一条通路。

李从嘉的书信连夜送出,李景遂的书信此时也在途中,而朝中对于李从嘉和李弘冀的奖赏已经有了结果,银枪都在此次战事之中战绩最佳,李璟在与殷崇义等人商议过后,肯定了李从嘉的能力,认为像银枪都一样的军队是越多越好,便决定将银枪都从一万两千人扩军至两万人。而李弘冀却只是单独以黄金白银作为赏赐。

送去吴越国交换战俘的国书已经上了路,而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由李璟交给了李弘冀去做。

江宁府出来的圣旨分成两路,一路此时已经进入了常州府境内,另一路早进了润州城。

李弘冀见父皇赏了银子,又将这常州府的一万五千俘虏的交换交给他来处理,他很是开心,一万五千俘虏就是十五万两白银,这对他来说也是大赚了一笔。不过他却是高兴的太早了,李景遂告状的信昨夜里已经往江宁府送去。

一大早,李从嘉便在军营之内见到了从江宁府赶来宣读圣旨的内侍江斌,在得知银枪都可以扩军到两万人之后,李从嘉就在心里一阵笑,昨日他还要吕德将那五千人打散,看来此时没了那必要。

给了江斌赏赐,李从嘉想着俘虏的交换已经交给李弘冀去做,吴越军被打败也不会再次兴兵,看着江斌离开,李从嘉就开始整备军队准备回江宁府。

第130章 问责

0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