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烽烟-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此搁置还会招来兵戈,若是没有蜀国的威胁朕也不怕与唐国起兵戈,可是蜀国大军已经将秦凤二州围城十日,水泄不通,而蜀国军士丝毫没有慌乱烦躁,赵匡胤就算是这会儿倒了也要小心的应付,朕在朝中可不能再贸然的引起兵戈了。”

柴荣盯着众人,见众人皆不开口再次说道:“我大周朝给南平的书信也早就到了,高氏兄弟一直没有反应,怕是也不看好我大周,而这会儿唐国进军南平,怕是那两兄弟已经拱手将南平三州让出换得太平晚年了。”

书房内沉默良久,柴荣才问道:“唐国派来和谈的使臣是谁?”

“回陛下,是兵部侍郎韩熙载。”李谷回道。

“哦?”柴荣不禁一丝苦笑,道:“既然是韩熙载出使,那这接待工作就由李爱卿来做,同盟之事也由你来负责,不过爱卿可不能因为与韩熙载是旧友就出卖我大周朝的利益。”

“臣不敢。”李谷回道。

两人已经二十几年未见过,虽然李谷完成了那时候的愿望成了一国宰相,但是此时韩熙载也是距离不远了,当初李谷认为唐国的实力永远赶不上中原王朝,可是从吴越战事来看唐国军队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大周朝军队。

当初两人许下愿望,要率领各自国家的军队吞并对方的国家,也不知道如今谁能变成现实。

“使臣此时到了哪里了?”柴荣问道。

“回陛下,此时唐国使臣还在寿州府内,听说是受了风寒。”李谷一直关心着此事,立即回道。

“这么热的天居然受了风寒。”柴荣不禁一笑,随即又叹道:“不管唐国使者如何,朕要以大局为重,此时南平之事我大周先不要去管,只叫襄州守好自己的国土就好。将来无论是对蜀国、北汉还是契丹或是河西回鹘用兵,再与唐国签订同盟,打退蜀国十万大军之后再说。”

第143章 不争功

0122

(求收藏,求推荐!)

得到杨守忠不费吹灰之力将南平收入囊中的消息,李璟很是开心,当即命令杨守忠派人将高氏兄弟极其家眷押送回江宁府,又任命齐王李景达为荆南节度使,加同平章事,管理荆南三州大小军政事务。又加封取得南平共同付出努力的武昌节度使杨守忠和奉化节度使皇甫晖同平章事。

韩熙载在寿州城内听说南平不战而降之后,伤风也立即好了,与周朝信使一同往大梁走去。

李璟在安排完人事任命之后,又将殷崇义等等一些大臣外加李从嘉召进宫中,商议对吴越的作战的具体部署。

南平投降的消息已经传入国内,李从嘉还未进宫就已经知道李璟这次召见的意图,原本李璟预计过南平若是抵抗需要十日上下的时间,但是如今南平没有任何的抵抗就已经投降,那么吴越之事就要提上日程了。

再从周朝对唐国吞并南平之后的表现来看,与周朝的同盟之事应该也是没什么阻碍,一旦同盟形成那么与吴越的开战也必将开始。

李从嘉一路走一路沉思,吴越大军对唐国有过败绩,这次唐国进攻,吴越定然会采取稳固防守的策略,那么军中就一定要有工程利器,但银枪都中只有骑兵与陌刀兵,如此一来这两个兵种已经起不到作用了。只能使用大规模的步兵队伍使用投石机等等远程投射武器,但是银枪都军中皆是没有,若是让银枪都来攻城势必会削弱银枪都的军力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再有上次对吴越作战胜利后,李璟过问八千私兵的问题,李从嘉就知道因为战功他已经被人盯着了,虽然他在李璟面前解释了那八千私兵的来历,但也不能确定李璟是否真的没了防备之心。

有此先例,还未进宫李从嘉就想着这次战役,他不要太大的功劳,将功劳都给李景遂和李弘冀去争抢,免得他在羽翼未丰时遭来更多的嫉妒,他不是神,不是每次都能顺利的化解竞争者给他带来的危机。

李从嘉还在想着不要在父皇面前和众臣面前表现的一如完人,他总是要露出一些缺点给众人来看,李璟此时无意该立储君,他就不能表现比皇太弟李景遂还要好,这样才是长远之道。

李从嘉进入大殿,众人早就已经到齐。

李璟见人都来了呵呵笑了两声,显得心情很是喜悦,目光挨个人扫视了一番这才说道:“高氏兄弟已经归附我大唐,即日就将入朝,不知众臣对这两兄弟的安置有什么想法?”

“陛下,臣认为应该将两人幽禁于京中。”萧俨提议道。

“幽禁?这不太好吧?”李从嘉故意咧嘴道。

李从嘉一是有意让人看到他的不成熟,二是想到历史上李煜的待遇,进了东京就被赵老二幽禁在京中,虽然今后不会再次出现如此情况,但对于将同样的手段用在他人身上,李从嘉心里却是也有些难以承受。

“幽禁也是不错的选择。”殷崇义笑着看了一眼李从嘉,“这也是一种惯例。”

李从嘉随即点头,嘴上却是说着:“高氏兄弟投我大唐,也应该给其自由嘛!”

“此事万万不可,高氏兄弟一个脑子不灵活,一个荒淫无道,若是只有高保融给其自由也无妨,但那荒淫无道的高保勖却是精明的很,给了他自由定会做出一些有损我大唐稳定的事来。”冯延巳立即反驳道。

李从嘉见此不再说话,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事也无关大局没有争辩的余地,只要高氏兄弟不死那就一切随便。

“那就这么办吧。”李璟原本就是如此想。

对于任何一个王朝亡国时,君主不想死,幽禁对他们来说或许也是最好的选择了。

见众臣低声讨论的声音停止,李璟又笑着说道:“如今荆南已经收入我大唐版图,西面的威胁已经消灭,与周朝的同盟也即将达成,接下来就是吴越之事。前几日朕和六郎已经说过各自的想法,今日将众位召进宫中也是为了再议此事。”

“对吴越用兵在即,朝中也该有个定论了。”李璟笑道。

李璟见他说起此事众臣都在沉思之中,便点名道:“正中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冯延巳被点名,微怔了一下立即就说道:“臣认为那日郑王殿下说的方案就很合适。”

当日说起此事时冯延巳就知道众人皆反对圣上的建议,之后郑王也说了自己的想法,但他却是没有仔细去听,也不知道讲的什么,刚刚在发呆之中被点了名就胡乱的回道。

李璟眉头微皱,笑说:“朕对六郎的想法也是认可,但不是六郎说的就是对的,很多事情都要再谨慎考虑,一步错满盘皆错,吴越输不起,我唐国也输不起。所以我们要先将首要目标确定,并且迅速的准备。”

李璟说完看着众人,不等有人回话再次说:“诸位爱卿,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陛下,臣认为应当先取苏州,拿下苏州之后再徐徐而图之,战局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们就算是在朝中商议出了结果,到战场上也会改变,还是上了战场看了吴越的布局之后才能确定下一步怎么走。”殷崇义缓缓的说。

“朕经过几日的思考也有此意,先拿下苏州,看吴越的部署再说之后的事。”殷崇义如此说,李璟笑着回道,似乎两人早就有过交流。

“不知谁可以胜任主帅?”李璟见众人没有反对再次问道。

“臣认为皇太弟可以,皇太弟做事稳重熟读兵法可胜任主帅之职……,可以派燕王和郑王辅助皇太弟殿下。”殷崇义直接说道。

李从嘉一怔,眉头微微皱起,他原本也没想抢主帅之职,也不想要任何功劳,但若是真的如殷崇义所说去搭配,凭着江都派人刺杀过自己,那么银枪都很有可能就会在攻打苏州时被全部的消耗掉。

李从嘉不可能看着他的心血被人消耗,直接回道:“父皇,儿臣银枪都正在休整之中不宜参战,就算是参战也无法参加攻城,儿臣可以去守湖州,帮助常州和宣州协防吴越的偷袭。”

李璟纳罕的盯着李从嘉,他不知李从嘉为何会如此说,想到作为主攻部队不论是对谁来说都是个好机会,换做他人定是求之不得,再见李从嘉脸上平静如水,李璟只能想到他无意争功,或是根本就没看出首功的重要性。

对于李从嘉的想法,众臣皆是与李璟同样的想法,直盯盯的看着他,看不懂风头正劲的郑王殿下为何要放弃这个机会。

李璟沉吟道:“六郎真的不去?”

李从嘉回道:“父皇,苏州小城有皇叔与皇兄两人足以,我银枪都去了只会添乱。”

李璟见此就不再多想,说道:“既然六郎想去防守,那就去防御吴越宣德军钱弘偡的进犯偷袭吧。”

李从嘉拒绝,殷崇义不知哪里说错了话,但很快想起李从善遇刺有人嫁祸于他那次,他将矛头直指江都和润州,想到此心里就咯噔一下。此时殷崇义沉思着,虽然案子没破,但是不代表郑王殿下不知实情,说不定他知道凶手是谁,但是为了顾全大局而不说出口,再见他今日的反应,他便断定多半与江都和润州有关系。

随即殷崇义说道:“是老臣考虑不周,银枪都多半骑兵,不适合攻城……在太湖平原南侧防御最好不过。”

李从嘉知道殷崇义无心只是一笑。

李璟点头不再犹豫说道:“那主攻苏州就由江都军和润州军共同完成,封皇太弟李景遂为吴越招讨使,燕王李弘冀为副使,合兵一处即日起准备进攻吴越。”

“封郑王李从嘉为常州宣州防御使,领银枪都防御吴越宣德军出兵偷袭常州和宣州,其他边境州县从今日起也要认真防御,严防吴越的偷袭。”

在众臣眼里,李从嘉自己放弃了一个争夺功劳与权力的好机会,除去殷崇义之外众人皆不知他是有意而为,还是根本就没看清事实。

殿内沉寂片刻,这时萧俨才缓缓的说道:“陛下,臣认为在与周朝的同盟签订之前,不能让周朝看到我唐国对吴越动兵,更不能让吴越发觉有所防范,我国若是在未签协议之前就对吴越动兵,这协议怕是很难签订,周朝一定会看我国与吴越的战局来定,我国若是失败,没了这一纸协议周朝定会在秦凤二州取胜之后将手伸向我国。”

“朕都明白,此时只是叫皇太弟景遂和燕王弘冀先准备着,待韩熙载签订协议之后,我军立即起拨。”李璟点头道。

他当然明白此时对吴越动兵,周朝很有可能拒绝签订这个同盟协议,而会采取座山观虎斗看着两国的战局,再伺机采取行动。

一旦签订协议就有了约束,那么周朝再看到唐国败兵之后发兵的几率就小了一些,当然这一纸文书也不是绝对,毕竟有总比没有的好。

这次只是简单的商议,只是经过讨论决定了由谁领兵之后,李璟便将所有人打发离开。

李从嘉回到府上,沉思着吴越稳守,唐国攻城的难度,此时没有火炮,只能使用投石机等一些武器,用人力往上堆,拼消耗。这也是周朝不去进攻北汉的原因,他消耗不起,周朝消耗不起,唐国自然也消耗不起。攻城,若是胜利还好说,但是不胜任何后果都有可能发生。

当然依着李从嘉的美好想法,他倒是希望吴越军能够集体投降,但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钱俶抛下这一万五千人的俘虏,兵将有些怨言不全心全力为国,也不会不打便放下刀枪。如殷崇义在宫中所说,战场瞬息万变,一个恶决定就会改变一场战局,一个士兵的疏忽也可能改变战局,一切都要看战时情况才能有所定论。

李从嘉倒是希望一切都向着唐国有利的方向,韩熙载顺利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