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素瑶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怎么了?”
    “殿下……您的大恩大德,奴婢等永生难报!”陆素瑶深深福下身去。
    “哦。”朱慈烺挥了挥手:“去吧。”
    女性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决定她们在承担某些工作时比男性具有天然优势。放着这么一群受过教育的壮年劳动力,朱慈烺怎么可能不加以利用。
    而且这也是他移风易俗的第一步,从听命于自己的女官着手,逐渐打开社会风气,鼓励更多的妇女走出家门,投身到社会生产中去。
    陆素瑶是朱慈烺的专职秘书,但是东宫一应符印却是在姚桃手里。这份公文自然要送到姚桃处铃印下发,里面的内容同样也让姚桃惊讶得无以复加。从英宗皇帝禁止后妃殉葬之后,恐怕只有这位皇太子最把女人当人看了。
    这两个貌合神离的女人,甚至因此对坐共饮,聊起天来。
    “殿下如此一个知冷暖的贴心人,怎么会对圣人如此淡漠。天家的事,果然还是让人看不透。”姚桃啜了一口木樨香片,忍不住叹道。
    “谁说不是呢。今日殿下还让我草一封家书去安慰皇后娘娘。唉,这也是能我等奴婢代写的么?。”陆素瑶也附和道:“殿下在宫里的时候,也没跟娘娘那么隔阂呀。”
    “我听宫里老人说,”姚桃放下茶盏,低声道,“殿下降生十年都没见笑过,除了出生时候哭了一嗓子,后来也没见哭过。当时就有人说殿下是天上星宿下凡,与常人不同的。”
    陆素瑶轻轻踢了踢腿,道:“难怪,我总觉得殿下笑起来有些硬。不过他对那些武夫倒是真心好,出手大方得很。”
    姚桃起身走到自己的书案前,抽出一本账簿,翻看了一下,道:“何止大方?殿下给军中兵士的伙食银都超过宫中的开销了。”
    陆素瑶一愣:“真的呀?我倒还觉得伙食比在宫中时好了许多呢。”
    “那是自然,”姚桃道,“咱们都是受益的,只不过那些大貂珰们可是哭死的心都有了。”
    “哼,那些人,这回还不知道要如何逮着机会离间皇太子与皇爷的亲情呢。”陆素瑶撇嘴道。
    宫中女官虽然名义上是du li体系,实际上却要受到司礼监的管辖、压制。两百年的积怨,让女官、宫女们对太监积怨丛生,有机会总不忘贬损两句。
    姚桃自然也不例外,顺着陆素瑶的话骂了两句。有了共同的敌人,两人顿时惺惺相惜起来,一时间便没了隔阂,仿佛从来都是要好姐妹一般。
    直到陆素瑶不小心道:“也不知道皇太子妃怎么办。”
    此言一出,顿时如同天降壕沟,横亘在这对“好姐妹”之间。(未完待续。)

二五四 戍兵骑马出萧墙(五)
    明廷女官采选标准是老成稳重,知书达理,不计较容貌。。洪武年间甚至还有以寡妇入选者,绝大部分女官在宫中服役数年、十数年,出宫时仍旧是处女。这也是被文人称道的“可见人君之有礼也”。
    女官女秀才虽然不是以美貌选入的,但也架不住皇帝不挑食。偶尔也会有女官因为德行、才华被皇帝看中,纳为妃嫔。这些人往往成为后世宫斗小说女主角的原型,成为女官之中的传奇人物。
    如今皇太子内宫的情况有些特殊。
    太子妃已经定了宁氏女,但甲申国变的时候宁氏没有随驾出逃,这基本等于是叛降闯逆了。现在清兵占据了燕京,宁氏还是没逃出来,这种一留再留,就算对于普通士大夫而言也属极端耻辱之事,何况皇亲?所以宁氏女别说当太子妃,能逃过定罪就已经不错了。
    既然太子妃的位置空出来了,帝后也没有再提给皇太子定婚的事,那么这个位置由谁坐就很难说了。
    女官挑选标准固然与妃嫔不同,但只要长得好看的女官,竞争力就要比一般妃嫔高。姚桃和陆素瑶又都同属此类,难免会动些心思。
    陆素瑶从姚桃的职房出来,自己也意识到了适才的失言,心中暗道:论助力,如今自己几乎时时跟在皇太子身边,并不弱于姚桃;论关系,自己原本就是皇后娘娘派来指导皇太子殿下敦伦之礼的,明显比姚桃那样的事务女官更亲近。既然太子妃人选空缺,自己为什么不能争取一下呢?
    ——看来替皇太子献孝心,是个大好机会呢。
    陆素瑶心中一动,决定好好想想该如何讨好皇后娘娘,就算没能成为太子妃,能点为嫔也是好的。太子妃固然可以升皇后,潜邸的嫔、美人,也都能直接册封妃子。
    ……
    “草民许家福拜见皇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许家福拖着微胖的身躯,正要行大礼。
    朱慈烺伸手托住了许家福,笑道:“你这是戏台子上看来的吧?我还头一次听人这么说。”
    许家福圆润的脸上冒出一层油汗,口张舌颤,不知道该如何说话。
    朱慈烺示意他坐下,自己也坐在主席,道:“那些钢的确是上好的苏钢,比之樊家钢更合我需要。你家肯捐出这么多好钢来,果然是忠心可嘉。”
    许家福嘿嘿憨笑一声,道:“小人是真的将一家一当都捐给殿下了。”
    朱慈烺并不相信,只是微笑道:“如你这般的义士已然不多了。我不能私赠朝廷名爵,只从东宫论,封你个男爵如何?”这其中多少还是有点区别的,不过寻常人并不甚在意。朱慈烺把话说清楚些,也不算哄他。
    “小人不是冲着爵位来的。”许家福连忙道:“小人想把自己也献给殿下。呃,是想求殿下给份差事……也不全是差事……”
    “不着急,慢慢说。”朱慈烺击掌示意内侍传菜,道:“边吃边说。”
    许家福以一介白身能够得到接见,是因为他捐了十万斤高质量的苏钢。
    按照市价一斤苏钢二分银子算,这十万斤铁就是两千两白银。看起来数目不是很大,但是寻常人拿着这两千两银子,未必能买到足够量的十万斤优质铁。尤其苏钢这种已经达到后世工具钢品质的战略物资,大批量订购还需要考虑到卖家的生产能力,以及价格政策。
    东宫才从樊家买了两回苏钢,价钱就已经涨两成,这让朱慈烺在无可奈何之余也只能暗暗气闷。
    同样芜湖出产的苏钢,樊家的钢料就是要比别家的好。铁模铸炮之所以直到现在才被人试出来,也是因为之前用的铁模材质不佳,铁水进去就起泡了,所以还真的只能让樊家赚足银子。
    许家福捐的这十万斤苏钢,测试下来完全达到了樊家钢的水准。
    许家福先喝了口酒,方才定住了神,道:“殿下,小人得了《实验法论》一书之后,大受启发,全力实验之下,终于找到了接近樊家钢的配方,才造出了如今的许家钢。”
    朱慈烺点了点头。《实验法论》的作者是技工学院的一名学生,名叫薛书言。原本是个秀才,为了免费吃住才进了学院。他将各种实验方法总结出来,编成此书。
    从技术上看来无甚创新之处,但在思想却有着跨时代的意义,从今以后的各种实验,尤其是材料科学,都有了大致的指导思路,再不至于让人无从着手了。此书中同时也提出了对各种测量单位的要求,刺激了公式化的推广。
    正因此,朱慈烺在接见了许家福之后还要接见薛书言,以兹鼓励。
    “说到钢料,其实里面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手法也不是什么秘密,就是配方不好搞。”许家福嘿嘿笑道:“我让人从每一个小处着手,足足六百炉,终于试出了这个配方。请殿下恕小人斗胆,小人是想借殿下的名头,在徐州开个铁厂,愿意奉一半的干股给殿下。”
    ——面带猪相,心中嘹亮。
    朱慈烺微笑相对,也不说话,让许家福心中着实忐忑了良久。
    “你倒是有些意思,”朱慈烺笑道,“这种投献之事,不是该找太监的么?你倒直接找到孤这儿来了。”
    许家福也不知是真听不懂还是假意不知道,仍旧乐呵呵道:“殿下,找太监投献不过是少些地方上的麻烦,逃些课税。照小人看,国朝一斤铁才收十五分之一的铁税,不值当染上那身搔气。”
    朱慈烺微微点头。无论哪朝哪代,百分之六点六六的铁税绝对算是轻的。然而仍旧有绝大部分铁商都在逃税漏税,那个樊家不肯多卖,也是顾虑到与公家交易,太容易落下漏税的把柄。
    “小人觉得,当今国家没钱,正是因为冶铁泛滥!”许家福脸上突然腾起一股正气,让朱慈烺颇有些不适应。
    “历朝历代,哪有国朝这般皇恩浩荡的?”许家福气场全开之下,倒是也有几分魄力。他朗朗背诵道:“故宋元丰四年方才广开民坑冶铁,却要十中抽二。国朝在洪武十八年就尽罢官铁,大开民营,而且十五税一,后来更是定下了万斤铁三两银的铁税。若是这还不满足,真是不当人子!”
    朱慈烺点了点头,对这人的政治觉悟十分满意。不过以他的经验,凡是说话高调的人,办事却未必可靠,仍要考察其行,不可轻易结论。
    “小人以为,当今国有内贼、鞑虏横行,国库乏用,正该是将铁业收归官营之时!”许家福换上了刚才的笑脸:“如此官家用铁,自然要多少有多少,价钱也都降下来了。铁税更不会外流,白白肥了那些无君无父的歼商。”
    朱慈烺继续点了点头,原来这家伙还真是个花小钱占大便宜的人物!
    只要铁业国营,他虽然奉出了一半的股权,却在官府保护之下得到了整个大明境内的垄断市场——即便有黑市私铁,那也是极其可怖的市场占有量。这和那些高调禁海,私下做海贸的沿海豪族没有丝毫区别。
    “钢铁势必会成为一个国家的命脉。”朱慈烺端起酒盅,:“我也是愿意将之收归国家。”
    许家福脸上笑意盎然。
    “不过嘛,嘉靖元年,仅仅广州和惠州的铁产量就有一千八百五十八万斤。十年的时候增至贰千七百六十三万斤。是万斤!”朱慈烺强调了单位,仍旧笑吟吟地看着许家福:“你不觉得你的胃口太大了点么?”
    许家福的笑容彻底凝固,浑然想不通为什么堂堂皇太子殿下,竟然会去关心广州、惠州那种地方的铁产量!而且还是嘉靖时候的!他自信做足了功课,却也没有留意那么冷门的数据啊!

二五五 戍兵骑马出萧墙(六)
    盐铁一向并举,被视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汉昭帝时,霍光以昭帝的名义召开了一场大辩论,从盐铁是否由官方专营,继而讨论了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由此而产生了《盐铁论》,成为后世治国者必读著作。
    朱慈烺没有研究过经济学,但以他的社会阅历和认识,相信一条颠不破的真理:掌握国家核心资源的人,才是国家的真正掌控者。
    钢铁正是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不仅仅是因为现在正处于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在兵器换代上有很大需求。
    同时也因为大明是个农业国,高质量的农具还属于奢侈品。历史书上只会说某个时期的铁器已经普及,却很少解释铁器质量对耕种的巨大影响。
    只有真正普及了高质量铁器,才能开垦出更多的荒地,才能最大化发挥深耕细作的技术优势。
    如果将目光放远,只有冶金技术进步,才能制造出适用性高的车床,才有金属材料的发展,才有可能扩大生产规模,为进入蒸汽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