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山傅青主,道名真山。按照全真龙门“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字派排序下来,正是第六代弟子。虽然傅山以医术闻名,后人称为“医圣”,但此时的傅山应该是刚刚接触医学。而传授傅山医学、剑法的明师,便是这位还阳子郭静中。
    郭静中本人名声不显,却能在明亡之后仍旧奔波在反清复明的秘密战线中,八十高龄还策动起义,也是一代奇人。
    “先生是要往河南去?”朱慈烺问道。
    “不然,”郭静中端起热水轻轻抿了一口,“贫道正是为官人而来。”
    朱慈烺知道郭静中的立场和底细,当然不用担心他来暗算自己。他笑道:“不知小子可有何事能为先生效力?”
    “不敢当。”郭静中欠了欠身,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双手奉上。
    闵子若这样去取,朱慈烺已经一抬手取了过来,自顾自打开锦囊,抽出里面的帛书。唐朝时候还是帛纸兼用,到了宋朝已经很少有人写帛书了。眼前这条白绢上密密麻麻写了蝇头小楷。倒是正儿八经的帛书,想来是一者表示尊重,二者避免纸张毁损。
    朱慈烺一抖帛书,从头读了下来,心中顿起波澜。
    这封帛书却是现在据守平阳、蒲州两府的闯军大将,绵侯袁宗第写来的。
    李自成入北京的时候,袁宗第正在湖广与白旺打左良玉。左良玉是养寇自重,并非不会打仗。而白旺这个猪一样的队友的确太拖后腿,以至于袁宗第也是束手无策,后来得闻“皇帝”兵败一片石。便匆匆带了五六万人北上勤王。才走到平阳就得到了大顺放弃北京的消息。顺便就在平阳一代驻扎下来,作为抵抗清军吞并山西的屏障。
    平阳、蒲州位于晋西南。尤其是平阳府,位于吕梁山与太行山之间,易守难攻。蒲州西有大河。东面有王屋山,东南有中条山,也是不易攻取。人说山西“表里山河”,在这两府地方的确也是大山大河为屏藩。
    现在李自成连陕西都放弃了,朱慈烺又一举收复了河南。袁宗第西面有吴三桂、三顺王;北面是孟乔芳、叶臣,听说多铎、阿济格也即将率兵赶到;东面是老对头牛成虎。这真是被围得彻彻底底,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了。
    更糟糕的是,袁宗第手下只有五六万人,粮食辎重严重不足。眼看到了青黄不接时节,更无处收罗军粮。这时候别说拼命抵抗,就是清军不打来,顺军的军心也会溃散。而且要不是左光先在太原府威胁孟乔芳,清军早就已经南下平阳了。还会等到现在?
    “所以绵侯的确是走投无路了。”朱慈烺读完帛书,望向郭静中道:“原来先生是来为闯贼做说客的?”
    郭静中面不改色,道:“老道并非为闯贼做说客,而是为大明省兵力。”他道:“袁宗第手下仍有五万之众,大多是百战之余。困兽犹斗,况人乎?”见朱慈烺面无波澜,郭静中继续道:“更何况现在清军怕官兵掩杀其后路,而官兵又怕出兵平阳,让清军白占便宜,所以殿下说绵侯走投无路,贫道并不以为然。”
    朱慈烺微微笑了笑,不能不佩服这老道长一针见血,切中要害。
    这的确是山西战况胶着的主要原因。
    孟乔芳打不了盂县,左光先就如尖刀在他后心。一旦清兵南下,别说粮路,就是太原都未必保得住。而明军牛成虎部迟迟不能西进,也是担心兵力不足,到时候双线作战,反倒让满清渔翁得利。
    “更何况袁宗第也是受了《特赦令》感召,希望能有个起义之功,到时候与官兵东、南合力,打下太原。”郭静中道。
    “说起来,无论大明还是伪顺,都是华夏衣冠,满清却是茹毛饮血的夷狄野种,自然是同心协力驱逐鞑虏为最上策。”朱慈烺道:“然而贼寇几次三番降而复叛,实在无甚信义可言。”
    郭静中笑了笑:“若是战阵之上顺军跪地投降,殿下也是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么?从白旺、刘芳亮来看,却未必然啊。”
    “他们能够彻底放下兵器,听从整编否?”朱慈烺笑道。他不是杀神,也没有理由对自己的子民大杀特杀。只要消弭了祸乱的根源,自然可以接受大军投降。现在他也体会到了罗玉昆的感受:收编数万人马,果然是比攻打等量的敌人更让人头痛。
    “袁氏书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愿意自缚来见。”郭静中道:“殿下还有何疑虑?”
    “他不怕我背信弃义杀了他?”朱慈烺问道。
    郭静中笑道:“老道曾与他说:若是殿下要杀他,便陪他一同赴死。”
    “先生与我初次相见,缘何如此信任我?”朱慈烺颇为惊讶。
    “殿下乃是真命世之主,志在天下,哪怕就是李自成、张献忠这般人物,在殿下眼中不过跳梁小丑,怎会去为难一个蝼蚁芥子般的小人物?贫道是相信的殿下的胸襟广阔,也更相信殿下能够趋吉避凶。”郭静中微笑道。
    ——这就是实用主义者的婉约注解吧。
    朱慈烺笑道:“我这就手书一封,命人传给袁宗第。朝廷自有名爵制度,伪爵不可再用;一应兵将包括袁氏在内:求去者,给其盘缠许其散去;愿种地的,可以酌情分地;愿留下一同打建奴的,可以留在军中受训,与募兵一视同仁,赏功罚过,绝无二致。”
    “如此足矣。”郭静中点头道。
    这条件应该已经远远超出了袁宗第的期望值。
    朱慈烺当即照此写了书信,大大方方地落款皇明朱慈烺。因为东宫印玺都在行辕陆素瑶手里,当下只能抹了炭灰,按下手印。
    郭静中收了回信,袖入袖中,道:“贫道还是原路返回泽州,再行西向,敢请与殿下同行。”
    闵子若紧张兮兮看着皇太子。朱慈烺却道:“固所愿,不敢请耳。”他旋即又对闵子若道:“传令右都督闵展炼,让他带了人手前往平阳府,准备收编逆闯袁宗第部。整编人数控制在一万五千人以下。”
    闵子若领命而出。
    郭静中闻言笑道:“皆道殿下奉行精兵,今日得闻,方知传言不假。”
    朱慈烺微微一笑,表示同意。他忽然闻到身后有股草木焦枯的气味,以为是哪里失火,回头一看才见茶肆老丈手燃一大把草木灰压出来的劣香,朝自己拜了又拜,跪地叩首,口中喃喃道:“太微星君大天尊在上,请受小老儿香烟敬拜。”
    “老丈,你是命好,可算让你遇着活生生的太微星君了。”郭静中一大把年纪,犹然不忘开玩笑。朱慈烺也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ps:
    求推荐票!

三七零 陇山高处愁西望(四)
    朱慈烺原本设想的正月攻势是以收复太原为目标的一次闪电战,战术难点在于两面出击,攻敌不备。之所以他要亲自坐镇,是因为敌人的情况复杂,有满洲八旗、有大同降军——新编的绿营、有袁宗第率领的闯军、还有明军溃兵形成的山贼土匪。
    我军的情况也不简单。左光先和牛成虎山隔水阻,协同作战难度过高,同时开辟南北两个战场对于兵力要求也过大。而且在山西沦陷之后,晋省忠义之士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勤王军,依托当地缙绅的支持,与清兵周旋。其中较大的一股为“交山军”,原历史剧本中,他们在顺治六年还曾反攻过太原城,可惜兵败。
    无论是左光先还是牛成虎,打仗方面的确是经验丰富的骁勇战将,但涉及政治、经济、民心等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他们就力所不逮了。这种情况下就十分需要有人坐镇拍板,纵观东宫系统有这样能力和地位的,只有朱慈烺、吴⑺锎ト硕选6坏┓⑸笫拢枰敛怀僖傻刈龀鼍龆希悦庋游蟆
    袁宗第带兵起义就是一个例子。
    现在朱慈烺毫不迟疑地先行接纳,等于提前达成了一半的作战目标。
    而且朱慈烺还知道一个未发生的秘密,那就是大同守军姜瓖并非满清的忠臣。这个闯来降闯、清来降清毫无操守之徒,按照原历史剧本中,会在五年之后的戊子年起兵抗清,史称“戊子之变”。
    戊子之变的结局是叛将杨振威杀了姜瓖,投降阿济格。阿济格恼怒大同固守,入城后大肆屠杀。除了杨振威家得以保全,几乎将大同人尽数屠尽,周围府县也都受到了牵连,史称“大同之屠”。
    现在山西境内的绿营兵比满洲大兵还多,如果能够好好利用姜瓖的反复无常。说不定山西也能一鼓而下。若是赶在清军增援陕西之前占领山西,正好将陕西与北直隔离开来,动摇其军心士气。
    而到了姜瓖这个级别,无论是吴故撬锎ィ嘉薹ü吓陌澹荒茏龀鋈魏纬信怠;怀山嵉牧⒊《浴C骶獗呷糁皇且桓龆绞Γ膊换崆嵋着亚濉>腿缭诘诓豢赡芟蚺3苫⑼督狄谎
    “贫道并不知殿下要来山西,本是想去怀庆府的。”郭静中知道自己半路巧遇会让人有所担心,尤其皇太子身着便服,路线泄露可是大事。他解释道:“至于得知殿下在怀庆,乃是因为前些日子看《皇明通报》。见殿下坐镇洛阳,主持河南施政之事。想来春耕之际,河南又是中原粮仓,殿下多半还是会去的。”
    朱慈烺笑道:“其实原本我要在济南大婚,后来礼臣们说行在无法行此大礼,所以只得作罢。既然如此,我就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先光复山西。”
    郭静中笑道:“殿下举重若轻。果然是雄主之风。”
    朱慈烺摇头道:“雄主谈不上,勉强能算是个有为者罢了。”
    “殿下,贫道有一事不明,敢请教。”
    “不敢称教,先生请说。”
    “以贫道看来,天下之重无非是在京畿、江南。殿下立足山东,背靠江南,北面而取京畿,正是一战而霸业定之态势。为何要先取山西呢?”郭静中问道。
    朱慈烺一心扑在战略决策上,总参谋部更是给出过各种可行、不可行的方案。郭静中此问终究没有超出范围。他道:“若是集中大兵。一举攻克畿辅,从军事而言并非困难。”如今东宫麾下两师两营,主力战兵就有将近四万余。这四万人如果全放在北直隶,满清就算全军固守,也未必能守住北京。
    “只是如此一来。就是两军决战的态势。”朱慈烺道:“即便胜了,我军损失也会很大,在我看来不值当。”
    郭静中微微点头。兵力交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有些人觉得一换二就是赚了,但在朱慈烺看来,如果不能做到数倍歼敌,那就是亏损。
    “而且,”朱慈烺笑道,“各地吏治、军镇也都该整肃一番。与其日后让那些人阳奉阴违,不如现在走一路洗一路,彻底绝了祸根,也为后世开个太平天下。”
    郭静中敛容望向朱慈烺,道:“此正是开国之君所虑者。”
    说朱慈烺是开国之君,那是在郭静中看来大明已经亡国了。不过明人没有上纲上线玩文字狱的习惯,又不是后世的满清,谁也没有注意郭静中这话里的语病。
    然而朱慈烺却知道,自己名为守国中兴,其实与开国立基也没多大区别。许多人都盲目乐观地认为大明还有半壁江山,其实江南完全是在势家手里,而非在朝廷手里。
    不过也不能怪郭静中,并非每个和尚都是姚广孝,也并非每个道士都是诸葛亮。郭静中精通医术和剑法,在屠龙之术上自然下的功夫少了。而朱慈烺这辈子从诞生以来,每天无不是想着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