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初唐-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叔,我以为你们要过一会才能看出这犁的好来呢,要不,你们先犁一圈,然后我再给你们解释。”
    “老三,你来拉,我在后面扶着。”在这些叔叔中,二叔算是对田地还是要了解的多一些,谁让他年龄最大,而且接触田地最多呢,所以,他要扶犁。
    “好的,二哥,你可不要放太深了啊,我有可能拉不动,我可没有大侄子这么大的力气。”说着话,三叔就把绳子放在了肩上。“啊呀。”三叔惊叫了一声,一下趴在了地上,这是他力气用大了,一个没有注意,这脚步就没有跟上,自然就一下趴在了地上了。
    “二哥,是是不是没有把犁插进地里,你看我都用这么大的力气了,你要是把我的腰给闪着了可怎么办。”三叔抱怨道。
    “什么呀,是你用的力气太大了,这是新犁,你就不能慢点试探着用力,我说老三呀,你总是这么毛毛糙糙的,难道就不能稳重一些,好了,好了,你来扶犁,我来拉。”二叔也不高兴了。
    说着话,二叔到前面接过了三叔手中的绳子。
    “好了,二哥,我扶好了,你可以走了。”二叔自然没有三叔那么毛糙,他可是慢慢的用力,“二哥,是不是很累,要不我插浅一些。”“不用,你扶好就成了。”说着话,二叔掌握好了力度,开始前进了,慢慢的,二叔的脚步快了起来,这田地在年前可是翻过一次的,自然现在耕起来就比较的轻松了,可那种老犁,就是翻几遍都不会这么轻松的,看前面的二叔有些喜欢上了这个工作,拉着犁都跑了起来,反而在后面扶犁的三叔有些累了,这扶犁也是一个技术活呢,要不是一个好手,自然这扶犁也是会受累的。
    “二哥,你慢些,慢些,我可是跟不上了。”“二哥,三哥,你们停一下,让我们也试试。”五叔跟小叔在一边也着急了,尤其是小叔,他好似又看到了新玩具似的,他是木工,这有了新工具,自己不试一下怎么能成呢?
    “这犁确实不错,大侄子,这有什么说法。”小叔在试过新犁之后,首先问了起来。“这应该算是曲辕犁(杨恒也不是太确定,因为他也不懂什么是曲辕犁,就是犁的各个部位都不知道应该叫什么),你看叔叔,这个地方,是定方向的,而这个地方,则是定深度的,只要把这里拉上来,或者插下去,这深度就会有所变化,而这上面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犁头,跟这个翻土的地方了,都是用好铁打造的,犁头是要把下面的土给破开,然后这个翻犁把土给翻到一边去,自然这速度就快了,而且很轻松,你们以前用的犁什么样我不知道。”虽说杨恒并不知道老犁什么样,可以前也是学过历史的,这个时候的犁真的不给力,而曲辕犁,应该是在李二当皇帝后或者是更晚的时候才出现的,或者在某个地方,这曲辕犁的雏形有可能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就算是有新犁出现之后,也不是如同杨恒制造的这么好用,这可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才改造的很好的犁呀。
    “嗯,嗯,嗯,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就这么简单的一些东西,就这么组合了一下,这耕田的速度就快多了,甚至我们没有牛的家庭都能够很轻松的耕种田地了。”小叔在一边懊悔着。
    这虽然简单,可也不是谁都能研制出来的,就是杨恒如果没有见过这种犁,他也是凭空造不出来的,他现在真是佩服后世那个研制出曲辕犁的人呢。
    有了新犁,自然杨恒家的种田工作就很顺利的展开了,当老爹回来的时候,杨恒家的田地已经都种植了下去,甚至四位叔叔们家里的田地也都种了下去,不是杨恒小气,而是杨恒也有他的考虑,并没有让村里的人知道这曲辕犁的事情,当老爹回来的时候,那些树林已经被老娘跟杨恒一起给砍出了有一百多米的宽度,叔叔们则是在后面帮着给抬树木,堆放树枝杂草,甚至在准备他们各自建房所需要的木材了,叔叔们并不着急建房,现在他们还有房屋住着,自然就不着急了,先前在购买这荒田的时候,舅爷同样给他五家登记为一保,这一保就是互相监督,也就是这古代的朝廷控制下面的农户的一种方法,就是在杨恒前世的抗战期间,小鬼子都是采用如此的制度来着。
    ;



第三十二章 休闲
    随着老爹的回归,杨恒家,跟四位叔叔家开始进入了规范姓的工作,也就是砍树,开荒,因杨恒这一家三口的速度太快,所以,他们每天的工作量也就是半天的工作时间,其它时间就是休息了,否则叔叔婶婶们可是跟不上的,也有的时候,叔叔婶婶们会回家去照顾那几亩的田地,等新田开出来后,也许他们会把那些田地交给各自的家人的。
    杨恒对孩子们的教学也已经进入写字的阶段了,写字,杨恒让叔叔给制作了很多的很浅的方木盘,每个孩子手拿一个,在木盘中放上一些细沙子,然后孩子们用一个树枝在沙子里面写字,等杨恒验证之后,他们会把沙子抹平再继续写下一个字。
    学习写字,就要有字体对照着写,杨恒知道,就是在后世那种都不用笔写字的时候,这有一手好字都很重要,别说在这个时代了,而杨恒就是此项最差,在他的前世他总是认为这书法无用,所以软笔书法就不要说了,根本就没有练过,而硬笔书法同样写的跟扯郎爬似的,所以这写字的参照物自然是那部齐民要术了,还别说,这部齐民要术是手抄本,虽说不知道是谁抄写的,可这上面的书法还能入眼,是很标准的正楷的写法,于是就有了几个孩子罩着一个字在沙盘上练习的情形出现了。
    “不对不对,你这一瞥不能这么写,要这么写,你说是不是呀恒哥哥。”“嗯,嗯,这我不能跟你们说了,我跟你们说了,你们会印象不深,这需要你们自己认真的思考,我去看看他们写的怎么样。”这写字,杨恒怎么知道好不好呢,不会书写自然也就不会欣赏了,所以在妞子提出来问题的时候,杨恒用了一个很充分的理由解脱了出来,这都是前世听相声多的好处呀。
    不过,杨恒并没有去看其他什么人的写字,他是怕再有人提出问题来,还有,他自己也需要练习呢,自然,他就不好在这一众小鬼面前练字了,这穿越好是好,可有一些东西却定型了,例如这字体,所以杨恒跟这些孩子们比起来练习的结果反而是事倍功半了。
    “好了弟弟妹妹们,学习的时间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游玩的时间到了。”杨恒不想把这些孩子们给教育成书呆子,所以一些应有的运动还是有的,例如跑步,可跑步真的没有合适的地方去跑,所以跑步这件事情就给放在了一边,杨恒是采取的游泳,这夏天到了,河里的水也暖了起来,杨恒就跟叔叔们一起在河里拦出来一段地方,当做孩子们游泳的地方,游泳好啊,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这水还可以对身体加压,还进行按摩,所以这游泳应该要比单纯的跑步要强。
    可这孩子中间有男有女,在这个社会自然还是有一些男女大防的,虽说这个时代稍差些,可也不能男孩女孩在一起光着屁股吧,所以杨恒就在自家的那些帛里面找出了几匹好的帛来,让婶婶们给制作成了几身紧身衣,无论男孩女孩,都要穿整身的紧身衣,而且杨恒还在他们的腰部给设计了一个小短裙,这样就算衣服都是湿透了,还有小短裙可以遮挡一部分呢,而其他的部分,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还小,还真显示不出什么东西来呢。
    这衣服虽然说是紧身衣,可这布料没有什么弹姓,自然就不能采取套头的方式穿上了,所以这衣服虽然是整身的制作,可上衣还是这个时代的对襟式,用布扣的样式,用紧身衣自然是为了游泳方便,这里是没有丝绸,如果有丝绸,杨恒并不介意用丝绸来制作游泳衣试试。
    在河里,杨恒按照这些孩子的身高分成几段,矮个的在浅水中游泳,高个的就在深水中,不过无论那一段水面的深度都不会超过在里面游泳的孩子的身高,而且在孩子玩水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大人在边上看着,以防止有矮个的孩童进入深水区。
    说起游泳,杨恒在前世是属秤砣的,一进水里面就会沉底,所以在他十四岁之前每年在水中泡的时间也不少,甚至看着一代代的比他小的孩子都学会了游泳,他还没有学会游泳,好在,在这个时代,他已经不属秤砣了,当他进入水中后,就很快适应了在水中游泳,甚至还会每一种的游法,就是不标准而已,可就是这样,弟弟妹妹们看他也如天人一般,这哥哥太厉害了吧,不但识字,这游泳还有这么多的花样,这也就是在这山沟里的孩子,如果是到了一些大河的边上,估计会被那些天天泡在水中的孩子笑话吧,不过还好,自己现在年龄还小,什么都需要好好学,作为任何一个穿越到这个时代的人士来说,大海可是他们必须征服的目标之一。
    当孩子们在水里泡时间长了,这体力,甚至个头明显都加快了增长,可这游戏也不能这么单一吧,所以,杨恒又想出了羽毛球这个游戏,纵观所有的球类,还有其它的体育项目,在目前唯一能够实现的就是羽毛球了,这羽毛球,一个是场地好找,只要找一个不大的场地,在场地上立上两根杆,在杆之间随便拉上一些破网子就成了一个合格的场地了,而球拍那就更加好做了,让小叔用比较硬的树枝就可以制作出球拍的框架来,再用一些蚕丝制作的细绳在框架上编织好,这就是一个合格的羽毛球拍了,而羽毛球,这羽毛可是不缺,只是剪出合适的样子来,在找块软木,然后把羽毛插在软木上,在用一些胶固定就成了。
    当羽毛球场地,跟羽毛球及球拍做好之后,一些大的孩子,还有叔叔们都爆出了很大的热情,就是婶婶们有时也会趁着没人的时候,在这里玩上一把的,总归来说,这个时代就是一些娱乐活动太缺乏了这才让人们对这么一个小小的活动爆出这么大的热情来。
    甚至游泳,叔叔们也会跑到远处去游,就是婶婶们也会在晚上的时候到孩子们玩的地方来游泳,自然婶婶们也各自做了一身杨恒设计的游泳衣,不过在婶婶们游泳的时候,也就是两个小姑娘能在眼前,其他人早就给赶的远远的了,而且都是自家人,也就没有谁来偷看的事情发生了。
    ;



第三十三章 秋
    不知不觉,杨恒来到这个世上已经接近一年了,现在秋天到了,杨恒家种植的水稻,以及黍粟等也都开始陆续成熟了。
    可就在杨恒家准备秋收的时候,朝廷新的均田令下来了,按说这均田令是在四月份朝廷就下来命令了,可下面的官吏们再一拖拉,自然就到了秋天了,此时无论是杨恒家,还是四位叔叔家所开垦的荒田都超过了一半,甚至现在都耕作好了,就等着种植冬小麦了,所以下来授田的官吏对这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了,舅爷指望的老爹或者是叔叔们能够受到惩罚的想法就实现不了了,甚至他现在还在后悔,这都是好田呀,自己早就怎么不知道呢,看杨大家田地里的庄稼,明显要比外面的好田的收入都要多。
    按照均田令来说,百姓授田,每家的丁男,跟十八岁以上的中男都要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永业田可传给子孙,口分田则在民老或身死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