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新证-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回宝玉见了秦钟,〃 富贵二字,竟遭我涂毒了〃 ,批云:此是作者一大发泄处。

总是作者大发泄处,借此以伸多少不乐!批中有透露批书人〃 身份〃 的。第三十五回宝玉让傅试家两个婆子进来,恐薄了傅秋芳,旁批:……此宝玉之多情而不情之案,凡我同人。。共留意。

第三十二回贾雨村要见宝玉,宝玉和湘云说:〃 我乃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 ,旁批:我也不知宝玉是雅是俗,请诸同类。。一拟。

第一回前总批〃 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 ,旁批: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别。

第三十二回黛玉听到宝玉的话〃 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同他生分了。……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旁批:普天下才子佳人英雄侠(□)都同来一哭!我虽愚浊,也愿同声一哭!两处自划〃 同人〃〃同类〃 ,都似专和宝玉划界的语气,又分辩清浊不拘男女,不同意单单男人愚浊之说,转过来自承愚浊,也耐人寻味。又第一回贾雨村高吟〃 钗于奁内待时飞〃 句下批:偏有些脂气。

他这个〃 脂〃 字的用法,不知和〃 脂砚斋〃 之〃 脂〃 是否有关。卷首总批〃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自护已短,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旁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

显而易见,芹、脂之名,可以因书而传;但批在〃 闺阁中……历历有人〃 旁边,是否应有另一层的隐这些都可供研究。

还有一些无〃 类〃 可归的批,略举二、三例。第一回将出甄士隐,〃 人皆呼作葫芦庙〃 ,批云:画的虽不依样,却是葫芦。

笫十一回说起秦氏的病,邢夫人说〃 别是喜罢?〃 批云:此书总是一副云龙图。

第三回末尾袭人听说黛玉因惹起宝玉摔玉,自己伤心,因劝道〃 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伤感不了呢〃 旁批:后百十回。。。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

关于八十回书以后的三十回,批语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但是直截指明全书〃 百十回〃 的,这还是唯一的一次。这和第二回回前总批的〃 以百回之大文〃 之约计不一样,可以廓清一些人的错觉。如思元斋这样一个有眼力的人,却在纠缠原书〃 本欲刪改成百二十回一部〃 ,又说〃 雪芹于后四十回虽久蓄志全成,甫立纲领,尚未行文,时不待人矣〃 ,并有〃 程伟元续《红楼梦》自九十回至百二十回书后〃 的题目,自相矛盾,根本没搞清。有了这样的批语,原书的回数就十分明晰了。

四结语除却独有的行间墨批之外,从正文从其它批语来看,都可见蒙本与戚本同出一源,是脂本系统中比较晚出的本子——比甲戌本、庚辰本为晚,但仍比梦觉本为早。蒙本发现,戚本由孤立扩而成军,蒙、戚二者蔚为脂本当中的一个重要派系,和甲戌本、庚辰本二系鼎立,为整理接近雪芹原本的《红楼梦》写定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加上它独有的行间墨批,价值倍增,在《红楼梦》版本史上,蒙本的出现,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甲戌本一系,中经梦觉本为之过渡,流为程本的原用底本;庚辰、蒙府二本流传绝罕。如今庚辰本已经影印行世。蒙本于读者较为陌生,本篇试作初步介绍,略举要点如右。

一九六三年三月附简介一部红楼梦新钞本说〃 新钞本〃 ,实在是个旧钞本。这是最近新出现的一部乾隆旧钞《红楼梦》;《红楼梦》钞本一向是各被以专称的,而这个钞本尚无以名之:所以姑且管它叫〃 新钞本〃。新者,发现之新,非钞之新也。

新钞本是北京图书馆不久前才收得的,笔者有幸见到,翻阅梗概,不无收获;谨就个人所见,向读者简单介绍一下这部钞本的情况。但因时间、条件的限制,还未能来得及进行较仔细的研究,以下的一些看法,极不成熟,错误在所难免。好在抛砖可以引玉,所望专家续加论述,以匡不逮。

新钞本共一百二十回,分装为三十二册,四函。展卷之下,程伟元的序文赫然在目,加以全部既是百二十回,几乎令人以为也不过是一部流行已久的程本。细按则殊不然。可分几点来说明这个〃 不然〃。一、后四十回,即程序、高续的部分,和前八十回,即曹雪芹原著部分,纸张笔墨行款都非一色。前八十回用朱丝栏竖格粉纸,后四十回则用素白纸张。

二、前八十回回目用朱竖格纸,后四十回回目用素白纸。各与其正文纸墨相应一致。

三、八十回中,共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回书文,独用素白纸钞写,笔墨亦与后四十回一色,查其文字异同及批语有无,则显然是程本系统,而非脂本情况。

合以上三点而看,事情已明:此本原是八十回本,内缺六回书文,后经另手以程本钞配、拼齐,合为一百二十回。所缺六回书,在全部中为第十八、十九两册。已经印行的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是原有缺少,其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是影印时用别本配补的,情况大略相似。

四、卷首程伟元序,用朱竖格纸钞写,却和八十回回目、正文的纸一律:乍看甚不可解。稍一细审,破绽立见:原来这段序文的用纸是从原八十回中剩馀空白旧纸拆出移来的,其中缝写明〃 卷五〃 字样。与正文卷五处对证,字迹符合,拆移之情盖无可疑,疑窦乃解。

序文的墨色也和八十回正文两样,显然较新;正文,不管是八十四还是四十回,一律工楷,书法纵不高明,但都整饬。而序文独出以行草体(或系照刊本临摹之意),笔划又十分恶劣,谈不到书法二字。

从上面四点来合推,全书是用两本拼配,其事犹较早;一序是后加,其事最晚。大约拆纸添序是合订、乃至重装时所为,并非原有。我疑心这种拼配重装,或系出于当日书贾之手;因为彼时程本已然行世,一般读者不了解真正情伪,大都对雪芹原书八十回钞本有〃 不全〃 之感,所以书贾图其易售、或以〃 全本〃 名色居奇,故而合装并冒以程序,用来炫惑买书人的耳目,借得良价。如此而已。程本部分的文字,大致可断为〃 程甲本〃 系统。

这里有一个问题:此钞本既系以两个部分拼配而成,那么其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中的六回,究竟是单独为拼补而钞续的呢?还是从一部百二十回本(譬如,也是个残短本)中拆散移借而来的呢?照常理讲,应以前者为近是。

我倒觉得后者的可能性也并非全无。因为在当时说,八十回钞本虽也不多,毕竟还不像现在这样难得,假如不是从一部程本拆配的话,那么要补齐八十回中的缺书,应该可以设法觅求脂本传钞补配,而不至以一个白文本来拼凑,——脂本和程本最显豁的表面差別(除去回数多少不问)就在于一个附有很多批语,一个只有白文。而当时的风气,看书是喜欢带批的,小说史是如此。读者是看得到而且也〃 在乎〃 这个差别的。

还有一点参证:第一百十四回回目,上句全缺,单有下句云:〃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程本印本这回的回目是全的,两句是:〃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如果新钞本的程本部分是后据活字印本钞配的,那就不大可能有这种残文的现象了。

但是,假使真如上说,问题就会落到:程本百二十回之多,既已活字排印了,难道也会有钞本吗?这里应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是,程本也有钞本的。

周春《阅红楼梦随笔》第一节〃 红楼梦记〃 曾说:〃 乾隆庚戌秋,杨畹耕语余云:' 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 时始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兹苕估以新刻本来,方阅其全。〃 按庚戌为乾隆五十五年(周春此文写于甲寅,即乾隆五十九年,才和壬子程刊〃 乙本〃 相隔一年,时间距离极近,绝不应有误记):是雁隅购买程本钞本,至晚亦在五十五年秋日,而随笔又说:〃 (雁隅)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闽中传为佳话。〃 则从雁隅买书到杨畹耕告知周春,中间又已隔有相当的一段时间;壬子冬吴门开雕,才是指程伟元等序刊其〃 乙本〃 的事情而言。由此可知,程本两次(辛亥、壬子)摆印以前,早已有钞本流传了。

这种程本钞本。从时间上来推断,就可知道必是〃 程甲本〃 ——只续出后四十回、而对前八十回原著尚未及大加窜改的一个本子。现在这个新钞本中的程本部分,文字正是〃 甲本〃 系统,若合符契。由是可以印证,周春《随笔》的记载是可信的。

既然在辛亥、王子以前,早已有这种钞程本流传,那也就无怪清人常有曾闻百二十回之目的这类传说存在了。前几年有人提出:己酉本舒元炜的序文曾说到全书回目是〃 秦关〃 百二之数,并由此论证后四十回恐怕不是高鹗所续。现在看来,所谓〃 百二〃 之目,也就不无指这种写本程本之目而言的可能。总之,程本成书的年代,是要比辛亥、壬子提早好些时候的,而且在刊本之先,早已开始以写本形式出现于世。这一点过去还不敢十足确定。新钞本的发现,为这一事实提供了新证据。

据藏书家说,现存程甲本都是残本配页,还不曾有一部是完整的,——这还是指刊本而言。现在新钞本中居然包有四十六回写本在,其可珍贵,自不待言。如果仔细研究,也许还可以有助于研究高鹗究竟如何续作的问题。

以上论程本部分。至于脂本都分,价值更未在其下。今试作浅说于后。

为了要解释〃 脂本〃 这一名词以及说明新钞本价值的方便起见,在此不得不先把有关事项略加交代,所谓脂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本的简省之称。脂砚斋为《红楼梦》作评,实际不止两次,可是历年新出世的几个八十回钞本,大都是标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因此可知这实在是曹雪芹原著小说的最后定名;甲戌本第一回正有〃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的话。甲戌是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其时曹雪芹尚在(卒于乾隆二十八年),而将这句话叙入小说正文,足见定名为《石头记》是作者同意了的,后来用《红楼梦》一名,是程本续书的更张。周春在乾隆年记下的:〃 ……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 就给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说明。小说带批,这一风气是由明朝沿袭下来的,明末清初叶昼、金人瑞批《水浒》、毛宗冈批《三国》、张竹坡批《金瓶梅》、陈士斌批《西游记》等等,都是这一风气的直接产物。脂砚斋之批《石头记》,自然也是在这一风气的影响之下。可是他和叶、金等人之间,也还有些区分。他和《石头记》的关系,除批之外,可从下列事实来看:一,决定书名,如上述;二,建议作者删改正文,如原第十三回几乎删去了三分之一,相应必有牵带改写可知;三,撰写全书凡例;四,钞录、校定文字,如庚辰本有〃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 的记载;五,掌握全稿情况,提示作者补残弥缺,如庚辰本有某某稿借阅遗失和〃 缺中秋诗,俟雪芹〃的记载;六,补缀残稿,如制灯谜一回,末尾残缺,庚辰本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